推薦 | 慈禧和原平鍋魁

2021-02-16 原平故事

作者:曹俊山

原平鍋魁,已有300多年的生產歷史。據悉這個小鍋魁還和慈禧老佛爺扯上了關係。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逃出京城,一路向西進入山西,經過太行山腹地,一路山高坡陡,路途坎坷,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三日五,五日三,半月走了十五天,進入原平,此時已近黃昏。那真是:

「桂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汙紅綃」。

當地官員不敢怠慢,早已等候多時,他們準備迎候慈禧老佛爺去縣城洗塵接風,隨躡手躡腳前去請安。誰知老佛爺一路鞍馬勞頓,除了想吃就是想睡。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當地官員沒有準備安排在此留宿,急得直跺腳,他們聚在一起,倒騰了一陣,沒想出一點辦法。只能在就近的村裡安頓下來再說。

到了村裡,村裡人哪兒見過這陣勢。望著大隊人馬,一臉窘相,不知如何是好。大傢伙兒跌跌撞撞把一隊人馬迎進大院,本想出去避避風頭,只聽上面吩咐下來,讓先弄點吃的。縣長愣在那兒,一滴一滴汗珠掛在臉上。老百姓心腸熱,見縣長面露難色,忽而一個村婦上前說:「我家裡有些乾糧,要不先壓壓飢。」縣長沒有猶疑,說:「快快拿來。」

當地官員硬著頭皮把那些小餅子送到慈禧老佛爺面前,他們候在門外,等待消息。他們偷偷從窗戶洞裡往裡瞅了瞅,只見慈禧太后吃了一個又一個,吃得格外開心。這時他們懸著的心才放下來。他們瞟了一眼地下站著的隨從,見他們面部也有了笑容。據說慈禧太后一口氣吃掉9個小餅子,這小餅子,色香味很合口味,沒想到在這僻遠小村,還能吃到這麼可口的美食,慈禧不免心中感嘆,稱其為「爐食之魁」。此後人們把這個小餅子稱為「鍋魁」。

鍋魁是種甜餡餅子,呈橢圓形,裡面包有紅糖、白糖、豆沙或棗泥,餅面呈橙黃色,餅皮層層疊疊,吃在口中香甜酥綿。只要走進原平,嗅到鍋魁的味道,你一定要品嘗一下這包含著歷史和文化記憶的鍋魁。

作者簡介:

曹俊山,山西原平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北京大學五四文學社、雁門詩社、鹿鳴詩社、山西詩人詩社社員。經常在報刊、網絡發表詩歌及散文,多篇散文及詩歌在全國比賽中獲獎。

相關焦點

  • 原平鍋魁出名啦!弓師傅上電視了
    原平鍋魁因在歷史奪當地爐食之魁而得名,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另有名稱。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橙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使人久食不厭。上原平鍋魁供不應求,除暢銷本省外,還直達京津,北上內蒙,南下四川等地。原平鍋魁製作歷史悠久,至今已有300餘年。
  • 晉之食 | 原平鍋魁到底憑什麼自稱爐食之魁?!
    原平鍋魁是鍋魁家族的分支,以酥香綿甜、入口即融的特點,成為鍋魁家族中的佼佼者,在晉西北一帶頗為著名。原平鍋魁,一種面制爐烤的甜餡餅子,狀若長方形,四角呈圓弧形,一拃長,一指厚,三寸寬,卷邊滾圓。麵餅呈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嘴嚼利口不沾牙,入口自然能團化,存放色味不變,始終酥脆如初。根據包餡與不包餡可以分成空心鍋魁和實心鍋魁兩種。實心鍋魁根據包的餡料不同另有名稱。
  • 【山西特產】原平七大特產
    【中國特產網專業行業平臺:老家特產網推薦閱讀】原平是山西省北部唯一的縣級市,由忻州代管。
  • 【鍋魁做法】四川「鍋魁夾滷肉」的做法!
  • 成都味|這是四川人眼中的鍋魁 ↓
    個人更推薦涼粉鍋魁哦~同在文殊院附近,「邱二哥鍋魁」藏在金絲街45號的院子裡,從1987年一直開到今天,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邱二哥只賣四種口味的鍋魁,價格都很便宜,最貴的也不超過四塊。不過,這麼多年來一直都只收現金。「邱二哥,你一天能賣好多鍋魁哦?」「要不你早上七點半搬個凳子來這裡,幫我數一下?我還給你泡杯茶!」
  • 龍門陣 ▏淺論鍋魁
    鍋魁,北方人叫燒餅,也有叫火燒的。據說,西北地區有一種鍋魁,一個足有二三斤重,吃時用刀切,夏天放一二十天不會壞的。這大約是真正的鍋中之「魁首」吧?成都的鍋魁沒那麼大,主力品種是白面鍋魁,此外還有白糖鍋魁、紅糖鍋魁、混糖鍋魁、椒鹽鍋魁、旋子鍋魁等品種。成都人喜歡用白面鍋魁夾許多好吃的東西。從前,老成都最津津樂道的是滷肉夾鍋魁。
  • 沒吃過這家鍋魁?別說你跟成都很熟
    鍋魁快出爐膛,灶臺前的90後小夥子用火鉗將鍋魁一個個扔進竹編筲箕裡。作為學徒,煎和烘對火候的把握是非常關鍵的。牛肉和豬肉是客人的最愛,偶爾也買紅糖和白面的。一個鍋魁烤好之後都還有3兩5至3兩8,「餡不放足,光一個面坨坨,哪個吃你的。做生意就是求生存,質量和味道,我們都要把關的。」
  • 三匯古鎮那些人和事——三匯鍋魁
    三匯鍋魁的魁究竟該用「魁」字還是「盔」字,我反覆查閱過相關資料,上世紀八十年代四川的龍門陣雜誌,曾有文章對四川省內的鍋魁作過介紹,1991年版《渠縣誌》也對渠縣境內的鍋魁有所記載,均明確無異議的是鍋魁二字。由此說明至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鍋魁的「魁」字是「魁」字而非「盔」字,究其原因,筆者根據年長的三匯人敘述和兒時所見所聞概括如下:當年三匯人稱鍋魁為鹽餅子、椒鹽餅子或鹽鍋魁。
  • 《鍋盔與鍋魁》
    後來去過一次寶雞,尋找寶雞第一家老王豆花泡饃,他家用的鍋盔沒那麼厚,約有3釐米厚,切成薄薄的片,在滾沸的豆漿中浸泡,然後撈入大碗中,並將豆花舀於其上,澆入油潑辣子和紅油,這樣的一碗豆花泡饃足夠讓你美美的一中午,要吃就吃嫩豆花,去晚了只有老豆花,口感有點差異!
  • 鍋魁!這麼知名的小吃你還沒吃過嗎?
    大西南的四川,那首屈一指的就是鍋魁。鍋魁,大多數人可能是陌生的,在成都,有關鍋魁的文化源遠流長,對於老成都人和去過成都的餮客,外酥裡香的鍋魁,是最能打動味蕾的街頭小吃。成都小巷老味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圓又厚像鍋蓋,裡酥外脆易攜帶。
  • 成都美味焦香酥皮鍋魁是怎麼"打"出來的
    焦香酥皮鍋魁標配:鍋魁+肥腸粉「魁」字在詞典裡的解釋是:為首、高大。跟糖油果子、三大炮、葉兒粑、湯圓等四川小吃相比,鍋魁的個頭確實稱得上是魁首。四川鍋魁跟北方鍋盔的做法不同,品種變化也更多。按做法來分,有白面鍋魁、混糖鍋魁、酥皮鍋魁等;按口味來分,則有紅糖鍋魁、椒鹽鍋魁、鮮肉鍋魁、蔥油鍋魁、牛肉鍋魁等。在眾多品種當中,又以軍屯酥皮鍋魁穩居「魁首」。肥腸粉的發祥地在雙流白家,而酥皮鍋魁的原產地是彭州軍樂鎮。軍樂鎮原名軍屯鎮,因跟成都市新都區的軍屯鎮重名,上世紀90年代初地名普查時,更名為軍樂鎮。
  • 35年打了上千萬個鍋魁,冬至這天你就不要去買了!
    現在,白面鍋魁一塊五,椒鹽、紅糖都是兩元。價格的漲幅還沒有通脹快。 魏師傅是簡陽人,不用說,他打的白面鍋魁才是羊肉湯的正宗的搭配。鍋魁中間是空的,筷子一扯就開,但又有些厚度咬頭。不少賣羊肉湯的鋪子都要到新二村找魏師傅訂做鍋魁。不用說,冬至就是魏師傅一年當中最忙碌的時刻。
  • 中國 原平 歡迎您
    鄉、3街道、1個省級開發區,人口50.2萬,是晉北唯一的縣級市和「山西省轉型綜改先行試點市和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市」。祠宇坐北而南向,祠前門外有石旗杆、木雕牌坊和一對石獅,另有一座和神祠山門相對的古戲臺。崞陽普濟橋俗名南橋,橫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裡的崞陽鎮南門外河流上。創建於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以後歷代曾予補修,保持了宋、金時期的石橋藝術。橋用行鏨石和雕刻石砌成,主橋全長30米,跨度8米,券高7米。兩端各有一引橋,二小券,以分洪水。大小券口均為石料橫旋,券口之邊均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
  • 慧遠確係原平人
    慧遠故裡在原平  慧遠大師是佛教中國化的開拓者和中國化佛教的奠基者,胡適先生言:「慧遠的東林,代表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作為東晉佛教領袖、中國佛教發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慧遠大師所開創的佛教文化事業,迄今仍是佛教中國化的主流方向。那麼,尋根溯源,慧遠俗籍何方?歷來眾說紛紜。
  • 原平大小事 ┃原平史家崗二月二傳統「龍會」,真紅火!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原平老鄉俱樂部」,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 原平市舉行首屆原平---忻府象棋對抗賽
    8月15日,為促進忻府區、原平市象棋活動交流,提高原平市象棋運動水平,原平市舉行首屆原平---忻府象棋對抗賽,來自原平市和忻府區的16名象棋高手參加此次對抗賽。原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彤到場觀看了比賽。楚漢爭雄展風採,象棋文化歷史悠久,在原平市民間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本次對抗賽比賽為期一天,賽制為兩隊各出8名棋手,採用大循環制,以總分確定勝負。規則執行《2011年中國象棋競賽規則》,首輪由客隊單號臺先行。經過一共八輪的激烈對決,最終,忻府區代表隊棋藝更勝一籌,獲得了本次對抗賽的勝利。
  • 2020山西·原平果商懇談會分別在冀、京、遼召開
    在北京市懇談會上,北京花鄉黨委書記王世義表示,原平和花鄉於2019年8月6日締結友好合作城市,雙方應當經常性的走動,增進相互了解,加深彼此感情,同時,要創新思路,改變傳統商會的模式和形式,真正有效的把原平籍商戶組織起來,形成合力,為原平經濟全面振興、全面發展做出貢獻。
  • 徵文回顧 | 【原平解放街】我們永遠的「天地廟」
    天地廟以南叫「南關道」,這條道都是住戶,向南走到最遠的小路口,會看到寫有「生產資料公司」的門牌,西邊有幾家不太紅火的小飯店,沿著路口向西南方向繼續走,就是原平火車站。火車站是原平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百十年來,見證了無數人的到來和離開。八十二年前,這個火車站卻只有戰火,不見乘客。1937年的秋天,炮火硝煙籠罩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