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不生育不吃中國菜,和父親決裂,因為父親是侵華日軍

2020-12-22 御史談

提起日本的作家,許多人腦海中閃過的名字就是東野圭吾,的確他的書偵探氣氛濃重,是少有的燒腦型作家,甚至有人覺得他跟歐美的希區柯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是日本另一位知名作家,村上春樹。他被譽為日本人中最有良心的人。

村上春樹於1949年出生,從小就熱愛文學、熱愛寫作,長大後他考入了早稻田大學的戲劇文學攻讀,在他24歲那年憑藉著一部《且聽風鈴》一炮而紅,成為了全世界範圍內備受關注的作家。

就在前些年,他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爭奪者,只不過生不逢時,最後還是輸給了一位音樂家。

但是,即便是這樣,他的作品卻值得中國人對他肅然起敬,因為他是為數不多述說歷史,指責侵華戰爭的日本作家。而且因為父親是侵華日軍而一輩子生活在掙扎當中,不生育不吃中國菜,愧疚一生。

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尊重。

父愛如山,而他的父親是魔鬼

1931年9月18日,日本終於按奈不住自己的野心,開始找藉口進行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犯下了滔天的罪孽,這等罪孽不是說隨著時間推移就能夠磨滅的,這是國讎家恨。

而村上春樹的父親就是侵華戰爭中窮兇極惡的一員。

對於每個孩子來說,父愛如山,父親偉岸的背影就是他的Super hero,父親就是孩子一輩子追逐的目標。

可是,村上春樹從很早以前就知道了,自己的父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魔鬼,就是因為父親的罪孽,村上春樹感到非常的窒息,這也導致了父子決裂,接近二十年不相往來,這道溝壑鑄造於父親手上的鮮血。

每次,村上春樹都會從噩夢中驚醒,他沒辦法想像自己曾經那麼熱愛的父親手上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自己的父親是破壞別人家庭,屠殺別人父親的劊子手。村上春樹痛苦、絕望,因為父親,他要做些事來彌補對中國的虧欠。

對此,村上春樹和妻子一早就達成了協議,那就是不養育任何子嗣,因為他覺得這份罪惡的血脈讓自己承受就好了,他不想讓罪惡繼續延續下去!

那種罪惡、那種不安無時無刻都在侵蝕著他的內心,作為有良知的人,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後也因為前人的罪孽而一直背負下去。

對於中國大地,村上春樹也始終保持著歉意,村上春樹從來就沒有想過矢口否認和逃避,他勇於承擔,而且經常會對自己進行懲罰、折磨。

像村上春樹這樣級別的作家,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座上賓,但是當他在中國的時候,總是保持謙卑,畢竟自己身上流著的血液永遠對不起中國人。因此認為自己不配吃熱氣騰騰的中國菜,他一個人窩在角落吃冰冷的罐頭,以此來對自己進行放逐。

遭到本國人排斥,戰爭請永遠離開

村上春樹的真性情在日本某些人的眼中,就是一個反叛的刺頭,他們接受不了有日本人承認侵華罪孽,因此他們痛恨村上春樹,甚至一度呼籲人們不要去購買任何村上春樹的作品,甚至還經常以"叛國"來形容有良知的村上春樹。

而村上春樹會在意這些嗎?當然不會,他依舊仗義執言,勇敢地為自己的錯事發聲,站在客觀歷史的那一面,特別是對於日本政府那種"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更是深惡痛絕。

在日本,他們宣傳的侵華戰爭是一場"幫助"、"開發",因此來美化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屠殺罪孽,這扭曲事實的事情被全世界人唾棄,特別是村上春樹,他經常用自己的文章和影響力來抨擊日本政府的不認錯態度,他自己帶頭向中國表示歉意,向中國人表示深深的愧疚。

這樣的人才配稱之為人!

對於我們而言,村上春樹的言論是深入人心的,國讎家恨不是日本政府隨便說說就能夠抹殺的,戰爭是醜惡的,我們能夠感受到村上春樹作為一名侵華戰犯的後代,心中的那份無力感和罪惡感。

其實在日本,像村上春樹這樣看得明白的人還是有不少的,他們自發地呼籲大家正視歷史,有錯誤就要承認,對不起中國人就要補償!他們背負了侵略者後裔的名聲,身體裡流淌著罪孽。

放眼全世界,沒有人會喜歡戰爭,戰爭帶來傷亡、戰爭帶來疾病,俗話說:戰爭中沒有贏家,全部都是輸家。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動搖國之根本,但是現如今的日本主流上依舊承認侵華的錯誤,他們還想要進行軍國主義的統治嗎?

比起日本,德國人就顯得光明磊落,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是發起國,在希特勒的指揮下德國橫掃歐洲,也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戰爭結束後,德國給人們的態度就是全民認錯,甚至他們的總統更是多次在公開場合下跪,向全世界人民道歉!這才是一個有希望有未來的民族,只有勇於承認錯誤,才能夠避免錯誤。

一場戰爭的投入是巨大的,除了大量的金錢消耗以外,人命如草芥也是一場戰爭的標誌,哪一場戰爭不是數十萬、數百萬人的鬥爭?抗日戰爭中我國軍民的死傷達到了三千萬!如此恐怖的數次觸目驚心,而這都是日本侵略者造成的,村上春樹的反思才是人類正常的反應。

當今世界,如中東等地方依舊蒙受著戰火,那裡的人民經常會冒著飛來橫禍的危險,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不就是那些狂熱的戰爭分子嗎?他們始終都還沒有像村上春樹那般認識到戰爭的錯誤,沒有一絲絲的悔改和憐憫之心。但是最終他們只會自食其果,受到戰爭的反噬。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因為父親是侵華日本軍,因此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
    中國人痛恨日本人是有歷史原因的,可謂深仇大恨,但是就有那樣一個日本人深受國人喜愛,所作書籍為國人青年熱捧,不僅僅是源於作者文學上的造詣吸引,更因為他高尚的品質及節操,這個為中國人所喜愛的日本作家名字叫村上春樹。父親是侵華戰犯村上春樹1949年生於日本京都,代表作有《且聽風吟》和《挪威的森林》。
  • 村上春樹:因父親是侵華日本軍,於是拒絕生育以及吃中國菜
    村上春樹最為出名的怪癖有兩個,第一個是拒絕生育,第二則是拒絕吃中國菜 根據村上春樹的說法,他的父親是一位侵華士兵,而他則堅決反對戰爭,他對父親侵略行為深感不恥,他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實際上是為了表達一種對中國的愧疚。
  • 村上春樹再談父親侵華史,因此便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
    日本有位非常受歡迎的小說家叫村上春樹,而他在世界範圍內也有不少的粉絲,其中還包括中國。不過村上春樹有2個讓人看不懂的觀念:不吃中國菜與不生育後代。據說他會產生這2個奇怪的想法全與村上的父親千秋有關,這其中到底有何原因呢?
  • 村上春樹:介意父親曾參與侵華戰爭,因此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
    在公眾場合中也甚少提到自己的父親,支吾的言語間似乎有說不出的「難言之隱」。很多人猜測是否他的父親曾經對他家暴或是不曾給過關愛,所以導致父子關係惡化。直到村上春樹在日本的文藝春秋雜誌中發布《棄貓—提起父親我要講的事》打破了人們的猜測。
  • 村上春樹新作《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爸爸,他也是第一次做爸爸」
    2021年1月7日,村上春樹的新作《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中文版正式發行。村上春樹在這部作品中首度完整回憶了父親、家族與歷史。他冷靜地書寫了父親的整個人生,將自己與父親漫長的隔閡、決裂與和解轉換為看得見的文字,毫不避諱地向讀者展示。村上春樹,「正經到不像一個作家「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 因其為侵華日軍,父子關係惡化長達20年!且聽村上春樹談起父親時
    被戲稱為諾貝爾文學獎常年陪跑者的村上春樹,曾在2017年以一本《刺殺騎士團長》講述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種種暴行,他希望用「講故事」的方式與日本右翼進行對抗。既然當年自己被送回來後,家人雖不願意,但也勉為其難地接受並安穩長大成人,如今自己面對這個沒法成功捨棄的貓咪,自然也可以「勉為其難」地接受。關於被強制參與的戰爭村上千秋原本因為讀書,有緩期應徵入伍的權利,卻因為忘了辦理正式的公務手續而被迫入伍,並在隨後的軍旅生涯中三度入伍,其間更是參與了數場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侵華戰役。
  • 這一次,村上春樹談起了父親
    熟悉村上春樹的讀者,一定不難感覺到,在很多村上的小說中,對於父親這一概念所做出的特殊隱喻。往往,它以一種權威和強權的體現登場,出於對生命個體性和人格獨立性的一種尊重和追求,主人公會同父親產生一種隔閡甚至是厭惡的情緒。所以,當村上春樹談起自己的父親時,你會有一種怎樣的閱讀期待呢?
  • 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來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2019年,村上春樹曾撰文自曝「家醜」,首次對外公布父親的侵華戰爭史,一時激起輿論熱議(詳見:村上春樹再談父親侵華隱秘史,因此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村上春樹與父親絕交二十多年,父親人生中經歷過的動搖與恐懼,也成為了他對世界的迷茫與不安。
  • 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來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2019年,村上春樹曾撰文自曝「家醜」,首次對外公布父親的侵華戰爭史,一時激起輿論熱議(詳見:村上春樹再談父親侵華隱秘史,因此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村上春樹與父親絕交二十多年,父親人生中經歷過的動搖與恐懼,也成為了他對世界的迷茫與不安。
  • 村上春樹:父親是侵華士兵,用軍刀砍下戰俘人頭,20年了我沒見他
    一、村上春樹的父親參與了侵華戰爭 中國近一百多年發生的事情可以說異常豐富,它的前半部分是悲慘的,後半部是逐漸走向美好。想必大家也都想到了前半部分是什麼,沒錯,就是侵華戰爭。當初日本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對中國進行了掠奪。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無辜的人喪命,婦女被抓去當慰安婦,同胞被抓去做細菌實驗,還有那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等。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給中國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而村上春樹所講述的,是發生在自己家中的事情。
  • 村上春樹4月發新書:事關父親和童年,附閱讀村上春樹節奏指導
    距離《刺殺騎士團長》(2017)已隔3年,村上春樹依舊按照老節奏,在下一部長篇中插入一個短篇或隨筆。在以往的寫作中,小說和隨筆給予人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形象。小說是天馬行空,獨往獨來,我行我素,保持距離,而隨筆則娓娓道來,春風吹物,幽默頻發。一個是孤獨浪子,一個是鄰家大叔,這兩種形象共同構成了村上春樹文學作品筆下的整體形象。
  • 村上春樹的新作《棄貓》承認南京大屠殺,還講述了父親的侵華經歷
    這個家不失為「沒有父親的庇護所」,小說中特別提到這座圖書館專門藏有詞人和俳人的作品,而村上父親十分鐘愛寫俳句,這就暗合了我們在開始提到的少年和父親的關係——既依存又敵對——村上春樹既繼承著父親的文學氣質,對於他經歷二戰並承擔著戰後歷史的一面,又抱著同情和抗拒的矛盾心理。
  • 村上春樹承認父親侵華,重讀挪威的森林,才知道他一點也不小清新
    村上春樹的小說很受中國市場歡迎,既具有流行價值,又有文學價值,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多年的陪跑、文青裝逼的寶典,他可以說是中國最暢銷的日本作家之一。最近,村上春樹冷不丁出現在眾人面前,他公開承認父親曾是侵華日軍,作為侵華戰爭的直系後代,他很羞恥。他為此拒絕吃中國菜,拒絕生娃,因為他不確定是否應該將這種侵略者的基因傳給下一代,讓孩子重複自己的痛苦。
  • 村上春樹喊你看書啦!
    雷迪森and箭頭們大家好今天依舊是努力搬磚的周二我是最近想不開定了看書flag的小M對於一般人來說今天只是工作日的第二天但對於在文學方面頗有了解的同學都知道今天是村上春樹出生的日子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日本當代作家村上春樹的父親村上千秋是日語教師,母親村上美幸是家庭主婦
  • 村上春樹的棄貓與尋父
    在幼小的兒童眼中,父親的威嚴和權力無處不在、無所不能。青少年初長成,往往要跟父親的統治權威來一場決裂才會真的長大成人。反過來說,既成建制也就是父親的延伸,往往吞食自己不馴服的兒女。老一代男人冷酷無情地剿滅新生事物,維護現有狀態,在子女中選擇與他們一致的繼承事業,其餘的被排擠和放逐。《多少恨》書封把父親的面目巨細無遺地寫出來,是一種推翻他們方式。
  • 新井一二三專欄:村上春樹與父親
    然而,當他們回到家時,那隻貓兒早已回來迎接村上父子。春樹寫:父親的表情首先是發呆,然後慢慢變成佩服了。這則小事,一方面跟父親小時候的經驗共鳴,另一方面也跟他二十年以後參軍時的經驗共鳴。村上春樹的父母親都是中學的語言老師。父親又是長年做俳句的俳人。春樹是他們的獨生子,在大坂和神戶之間的中產階級地區長大,從小愛看書,但功課並不特別好。
  • 村上春樹——《棄貓》
    我原以為《棄貓》是寫一個小故事,沒想到由一個小故事衍生到了父親的一些往事,也第一次正面提及了自己的父親。網上說,村上春樹先生不願提及父親,是因為他父親服過兵役,參加過戰爭,由於戰爭的殘酷,以及戰爭中犯下的錯誤,造成了村上春樹心靈的創傷,所以不願提及。 但我看了這篇文字之後,我覺得,這可能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父與子之間天然的鴻溝吧。
  • 村上春樹《棄貓》:出於職責寫了「父親與戰爭」
    磨鐵出版日前出版了村上春樹長篇隨筆《棄貓》中文版單行本,本文由磨鐵出版授權。作家村上春樹(71歲)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談到了他4月份出版的隨筆《棄貓》和將於7月18日出版的最新短篇小說集《第一人稱單數》(均由「文藝春秋」出版)。談話內容作為本次專訪的後篇在此登載。
  • 「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村上春樹說,少年與年齡無關,只關乎三件事:穿運動鞋、每月去一次理髮店而不是美容室、從不一一自我辯解。在29歲之前,他從未寫過小說,也從沒產生過要寫小說、要當作家的念頭。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出生於日本京都,父親是一名語文老師。村上春樹12歲時,他父親和家附近的書店打了招呼,讓他能夠去書店自由地賒帳買書,每月給他結算一次。
  • 村上春樹:72歲,身高五尺七寸,有恐高症,愛打麻將,祖父是和尚
    就讓我們祝福村上春樹72歲生日快樂,希望他在今天晚餐時,和夫人陽子一起開一瓶好酒,吃一餐美食,寧靜而快樂地度過這個生日——就像他曾經期望的那樣。下面是關於他的15條好玩的信息。喬伊斯·卡羅爾·歐茨和託尼·莫裡森都在那兒,我緊張極了,什麼都吃不下!瑪麗莫裡斯也在坐,她人特別好,和我年紀差不多,我們可以說成了朋友。但是在日本,我一個作家朋友也沒有,因為我就是想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