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喜歡上跑步的朋友們估計都會遇到困擾:是每天跑,還是隔天跑,每次要跑多少才合適?馬拉松愛好者、常年跑步的朋友通常不會有這樣的困擾,因為訓練目標很明確,這些都不是事兒了。
針對跑步新手而言,不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為什麼開始跑步?
2)我此前跑過5公裡或10公裡嗎,每次的感受如何?
3)我的身體是否已經準備好開始接受考驗?
如果不出所料,大多數普通人跑步的初衷都是強身健體,可能此前對於跑步的經驗還停留在以前的體育課或是單位運動會上不得不跑的比賽,而且極有可能還沒開始做好身體上的準備,只是試試而已。
拋開每個人的高矮胖瘦,身體機能,跑步快慢這些不說,隔天跑一次10公裡,月跑量就是150公裡;每天跑5公裡,月跑量也是150公裡;—— 150公裡,這個跑量可真不少,相當於一個常年參加馬拉松比賽,懶一點的老馬月跑量了;
這個月跑量,老馬們跑起來自然沒問題,甚至還嫌不夠;但對於新手而言,身體還沒完全準備好,很容易導致受傷;如果逞強堅持下來了,很可能的情形是幾個月之後就會說膝蓋或小腿哪裡哪裡疼了,再之後就是醫生建議半年內不要跑了等等,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既然我們的初衷是強身健體,一直可以跑下去,那為什麼要貪圖一時之快?
所以,我的結論是:對於跑步新手而言,10公裡跑一天休一天,或者每天跑5公裡,這兩種方式都不好;
那就沒有什麼解決方式了嗎?
當然有,如同小馬過河一樣,同樣的一條河每種動物的感受都不同,同樣都是跑步,每個人情況也完全不同,但一樣都需要注意的是循序漸進;
可以參考的方式:
1) 剛開始的時候先從5公裡開始,實在堅持不下來可以走跑結合,跑前跑後一定要做好熱身和身體放鬆;
2) 先不要每天跑,希望你對跑步這熱情的火焰可以一直徐徐燃燒,而不是一下就熱情過頭,最後瞬間熄滅,建議的方式:每周可以先從3-5次開始,其他的幾天或者乾脆休息,或者選擇核心訓練,腿部力量訓練等等,基礎動作如平板支撐,仰臥起坐,深蹲,高抬腿,等等,花30分鐘分組做完,持續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再跑步的時候更輕鬆了,因為跑步是全身力量在起作用;
3)先按這樣的節奏持續至少3周以上,如果身體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狀態,再慢慢嘗試每次跑量增加,如8K,10K甚至更高,或者增加頻率,比如每周由3次到5次;需要注意的是,每周至少給自己的身體留一天的休息,以便恢復;
懂得再多的道理,還不如親自一試,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