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焦作一名女教師職稱評選落選,她憤而在網上爆料學校職稱評選不看教學成績看人際關係,引起全民關注!
教育部設置教師職稱評選制度,本為鼓勵老師們終身從教,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有的職稱制度問題突顯,急需改革!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我先後走訪了十餘所中學,專門對教師職稱問題進行採訪,總結部分教師意見,現歸納如下,以供職稱改革參考。 一,職稱制度將教師分為三六九等,大大拉開了教師收入差距,違背按勞分配原則!鄭老師是中西部地區某校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中二職稱,當班主任,承擔兩個班英語教學工作,周課時14節,兩個晚自習,到手工資2500,加上課時費,月收2900。另班主任補貼450。總收入不到3350。工作時間早七點到晚十點半!同校李老師,高級職稱,到手工資5200,負擔一個班政治課,周課時4節!一個晚自習。勞動付出前者是後者的兩倍多,但收入不到後者三分之,大大挫傷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許多大學畢業生面臨生活的壓力,入職不到一年便辭職離去。
二,職稱制度導致造假之風,拉關係,拍領導馬屁之風,同事之間不團結勾心鬥角之風盛行。要評上職稱必須寫論文,論文必須發表,不良報刊抓住教師軟肋,大肆兜售,不出錢,不給你發表。只要你出錢,代寫代發表。每年職稱名額有限,粥多僧少,會弄虛作假,會拍領導馬屁,和領導關係親近的教師往往容易評上。反之,當刺頭,給校領導提建議,為了學校發展不惜得罪領導的教師往往靠邊站,哪怕你教出清華學霸又怎樣?
三職稱制度讓教師分心,不能一心一意的從教。為職稱奮鬥了很久,終於評上了高級職稱,想想是不是能安心從教了,突然發現老了,力不從心了,老革命的資格擺起了,讓年輕人去幹吧,自己想退居二線了,上一個班每周幾節課,休閒教書等退休了。
四,職稱制度大大降低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尤其是一些學校的校領導自身素質就有問題,外行管理內行,用手中的權力來打壓教師。你不當班主任,好,不給你評職稱;你不多上幾個班,好,不給你評職稱;你當著全校教師給我提意見,好,不給你評職稱;你不給我送禮,好,不給你評職稱! 幾個月的走訪讓我感慨良多,所謂大道至簡!,我個人認為最好的職稱改革那就是取消職稱,按工齡自然晉升!還校園一片和諧寧靜,還教師職業的幸福感!看著學校孔夫子的塑像,我不禁想問,如果他活在當下,一個率真可愛不弄虛作假,不拉關係,不拍領導馬屁,一心只教聖賢書的夫子能評上職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