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老師評聘副高職稱,確實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副高指標有限
副高指標是按照單位教師總數以及現有副高職稱人數分配而確定的。所以具體到每一個單位,都存在僧多粥少問題。所以在基層中小學,有許多老師評副高職稱條件達到了,但苦於指標少而評不上的人大有人在。
二、評聘條件過於刻板
副高職稱評聘條件過於刻板,比如論文論著的要求,計算機等級的要求,甚至還有前五年的備課筆記的要求。這些要求限制了部分教師副高之路。
三、單位內部的勾心鬥角,不公平競爭
每個單位,一到評職稱時候,都是學校不太平的時候。條件差不多的老師,圍繞著有限的副高職稱指標,盡情發揮自己的公關能力,難免會存在不公的現象,導致該評上的沒有評上,不該評上的卻評上了。這種情況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並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會逐漸累積,導致單位內同事之間關係很差,矛盾多多。尤其領導和群眾之間,群眾之間都有因為職稱問題而反目成仇。因為職稱評上與否,就意味著工資是否增加。一旦評上了副高就會兌現職稱工資,一旦錯過就意味著工資少了一大截。所以職稱評聘關係到個人的切實利益,這個時候沒有誰會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姿態上,由了別人而委屈了自己。
四、現實生活中,對評上副高職稱的老師缺乏管理也加劇了不公
現實生活中,評上副高職稱的,工資高,幹活卻很少,甚至都不拿課本;而沒評上職稱的老師拿著很少的工資卻滿負荷工作。這讓那些年輕老師心生不滿,認為這種職稱制度極不合理,存在很大的問題,有的老師甚至心灰意冷,加上職稱評聘條件苛刻,甚至萌生出不想評職稱的想法。現有的副高職稱評聘制度,只強調評聘之前的各種要求和條件,忽視了評聘過後的管理。導致幾乎所有的中小學老師,一旦副高職稱評上了,就滋生出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有的距退休還有上十年時間,職稱評上了就去當圖書管理員了,甚至去當門衛了。這種情況在一些學校是很常見的現象。
五、建議與思考:
1、從實際出發,修改副高職稱評聘條件
現有的職稱評聘條件,有的方面跟不上現實的變化,與時代脫節,與實際情況不符,應該得到改變。比如上交五年的備課筆記和教學計劃。這是名副其實的自欺欺人,因為現在大家都是多媒體上課,寫的是電子教案。還有對論文論著的要求嚴苛,與其如此的重視老師的論文論著,還不如強調老師的教學業績。等等這些都是應該修改的,讓條件與實際相符,更接地氣,也就會更受大家歡迎與擁護。
2、加強評聘過程的監管,杜絕人為製造的不公
職稱評聘過程中,有的人為了滿足條件,不惜一切手段,通過各種關係,湊材料,造證書為自己加分。這就苦了那些沒有人脈或不善於交際的老師,他們一年又一年,即便自己教學成績也不錯,可證書總沒人多,分數總是比人少。這些人為因素製造的不公,加大了矛盾,也破壞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是應該在相關條款中列出,評聘過程的監管,並且真正落到實處,避免職稱評聘過程中的亂象發生,一旦發現採用違規手段獲取的材料,一律嚴懲不貸。
3、加大對已評上的副高老師的監管,避免新的不公
對於已經評上副高職稱的老師,也有必要列出條款,對他們進行監管考核,而不是放任不管。避免他們產生那種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一旦整個行業有了這種思想,這就是一種新的不公,會加劇單位矛盾甚至社會矛盾。所以有必要如高校對教授的考核那樣,每年定期對這些中小學副高職稱的老師進行考核。看他們所帶課情況,教學科研業績等等。堅決杜絕那些沒有到退休年齡就放下課本去看門看實驗室的情況。
我是職校老師,這是我對中小學老師評職稱難問題的看法,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