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老師評副高職稱難,是真的嗎?

2020-12-12 老師老想說

中小學老師評聘副高職稱,確實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副高指標有限

副高指標是按照單位教師總數以及現有副高職稱人數分配而確定的。所以具體到每一個單位,都存在僧多粥少問題。所以在基層中小學,有許多老師評副高職稱條件達到了,但苦於指標少而評不上的人大有人在。

二、評聘條件過於刻板

副高職稱評聘條件過於刻板,比如論文論著的要求,計算機等級的要求,甚至還有前五年的備課筆記的要求。這些要求限制了部分教師副高之路。

三、單位內部的勾心鬥角,不公平競爭

每個單位,一到評職稱時候,都是學校不太平的時候。條件差不多的老師,圍繞著有限的副高職稱指標,盡情發揮自己的公關能力,難免會存在不公的現象,導致該評上的沒有評上,不該評上的卻評上了。這種情況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並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會逐漸累積,導致單位內同事之間關係很差,矛盾多多。尤其領導和群眾之間,群眾之間都有因為職稱問題而反目成仇。因為職稱評上與否,就意味著工資是否增加。一旦評上了副高就會兌現職稱工資,一旦錯過就意味著工資少了一大截。所以職稱評聘關係到個人的切實利益,這個時候沒有誰會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姿態上,由了別人而委屈了自己。

四、現實生活中,對評上副高職稱的老師缺乏管理也加劇了不公

現實生活中,評上副高職稱的,工資高,幹活卻很少,甚至都不拿課本;而沒評上職稱的老師拿著很少的工資卻滿負荷工作。這讓那些年輕老師心生不滿,認為這種職稱制度極不合理,存在很大的問題,有的老師甚至心灰意冷,加上職稱評聘條件苛刻,甚至萌生出不想評職稱的想法。現有的副高職稱評聘制度,只強調評聘之前的各種要求和條件,忽視了評聘過後的管理。導致幾乎所有的中小學老師,一旦副高職稱評上了,就滋生出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有的距退休還有上十年時間,職稱評上了就去當圖書管理員了,甚至去當門衛了。這種情況在一些學校是很常見的現象。

五、建議與思考:

1、從實際出發,修改副高職稱評聘條件

現有的職稱評聘條件,有的方面跟不上現實的變化,與時代脫節,與實際情況不符,應該得到改變。比如上交五年的備課筆記和教學計劃。這是名副其實的自欺欺人,因為現在大家都是多媒體上課,寫的是電子教案。還有對論文論著的要求嚴苛,與其如此的重視老師的論文論著,還不如強調老師的教學業績。等等這些都是應該修改的,讓條件與實際相符,更接地氣,也就會更受大家歡迎與擁護。

2、加強評聘過程的監管,杜絕人為製造的不公

職稱評聘過程中,有的人為了滿足條件,不惜一切手段,通過各種關係,湊材料,造證書為自己加分。這就苦了那些沒有人脈或不善於交際的老師,他們一年又一年,即便自己教學成績也不錯,可證書總沒人多,分數總是比人少。這些人為因素製造的不公,加大了矛盾,也破壞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是應該在相關條款中列出,評聘過程的監管,並且真正落到實處,避免職稱評聘過程中的亂象發生,一旦發現採用違規手段獲取的材料,一律嚴懲不貸。

3、加大對已評上的副高老師的監管,避免新的不公

對於已經評上副高職稱的老師,也有必要列出條款,對他們進行監管考核,而不是放任不管。避免他們產生那種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一旦整個行業有了這種思想,這就是一種新的不公,會加劇單位矛盾甚至社會矛盾。所以有必要如高校對教授的考核那樣,每年定期對這些中小學副高職稱的老師進行考核。看他們所帶課情況,教學科研業績等等。堅決杜絕那些沒有到退休年齡就放下課本去看門看實驗室的情況。

我是職校老師,這是我對中小學老師評職稱難問題的看法,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相關焦點

  • 在中小學,能評上副高職稱的教師,一般是處於哪個年齡段的教師?
    一個朋友問我:「在中小學,能評上副高職稱的教師,一般是處於哪個年齡段的教師?」我對他說:能否評上高級職稱,和年齡並非完全掛鈎,但和高級職稱的名額、個人的「人脈資源」和業務能力等方面是息息相關的。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小學教師職稱的級別:三級教師,處於職稱鄙視鏈的最底端;二級教師(以前叫小學一級教師),因一級職稱評聘名額的限制,很多人到中年的老師多年掙扎在初級線上;一級教師(以前叫小學高級教師),一所偏向老齡化的學校,遍地都是這種款式的教師;副高(以前叫小中高,或者叫小學中學高級教師)職稱,在中學並不鮮見,但在小學階段算是鳳毛麟角的存在;正高級教師,能夠評上這種職稱的老師
  • 當你還在抱怨副高職稱難評時,別人已評上正高了,差距不是一般大
    今天看到有位老師發布了所在市2020年中小學教師正高級職稱人員名單,公布的七位老師都是一線小學、初中、高中的老師,工作年限21年至36年不等,這些一線教師通過層層篩選細細考核憑藉真才實學獲得正高職稱。高級職稱分為副高和正高,副高又細分為五級、六級、七級,其中七級為副高中的最低檔次。正高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其中四級為正高中的最低檔次,不過,目前中小學教師正高職稱通常都是四級。
  • 中小學教師想評上副高職稱,難度到底有多大?一線教師為你解惑
    說到中小學的教師職稱評聘,估計會有相當多的教師會咬牙切齒,包括我在內。為了評上中級職稱,作為一線教師的我苦苦等了12年之久還是沒有任何結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三個字——「沒職數」!沒有職數,就是說上頭並沒有安排你所在的鄉鎮任何中級職稱評聘的名額,所以和我同一批同一個鄉鎮的老師想要評上中級職稱,都無異於痴人說夢。評中級職稱難度都這麼大,那麼中小學教師想要評上更高一級的副高教師職稱,難度到底有多大?作為一線教師,接下去由我來為你解惑。
  • 評職稱的都要明白,這項加分項真的快成評副高不可或缺的一環了
    大家好,又是到了老張講職稱時間了。評過職稱的都知道,評副高的時候有多煩神,但是評上了的時候,那是真的舒服。以往一直都是在針對工程師類的副高做經驗分享,最近一直有教師朋友私信我,抱怨老張平時分享的關於教師的內容太少,想讓我分享下教師評副高職稱的經驗。
  • 中小學一級和高級職稱待遇能相差多大,老師:那是相當大
    中小學職稱合併以來,原來的中學一級,小學高級合併為中小學一級,原來的中學高級和小學特級職稱合併為中小學高級。中小學高級的職稱相當於副高(副教授),對一般的老師而言,能評上中小學高級職稱應該算是到達職業生涯職稱評聘的「天花板」了,要想評上正高職稱,只怕就比登天還難了,需要非凡的能力和強大的人脈。就算是中小學高級的職稱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評上的,需要很多的硬性條件和業績材料,什麼縣區級以上的榮譽稱號,什麼論文發表,課題研究,還有優質課,公開課,示範引領課 等各種證書。
  • 50歲的中小學教師,值不值得努力爭取評副高職稱?
    50歲的中小學教師,值不值得努力爭取評副高職稱?只要沒退休,都很有必要努力去晉升高一級職稱。職稱,雖然不能將一個老師的能力完全反映出來,但職稱是老師的一種榮譽,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教師職稱同時也與工資掛鈎,雖然有的老師不差那點錢,但補貼家用還是不錯的大家心裡清楚,副高級職稱一旦成功晉級,打卡工資就可以提高600多元/月,包括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及基礎性績效工資等都會提高,對提高生活水平有極大的幫助。從現在開始,我的總目標中增加了參評副高級職稱一項任務,爭取機會參評。
  • 職稱的意義是什麼?中小學教師職稱痛點
    主要原因在於職稱帶的工資差異非常大。01 不同職稱的工資差異我國職稱評定把老師分為四個等級:初級、中級、副高級、正高級。目前講的高級通常指副高級,因為正高級名額太少,對於99%的老師沒有意義。下圖是我國老師目前的職稱工資標準。老師的職稱工資分為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
  • 35歲評上副高很厲害?35歲正高才是真「牛人」,副高是正常
    「評職稱到底難不難?」這是很多朋友都關心的問題。對此,張老師只能說: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評職稱難不難,這要看學歷、看地區、看你評什麼級別的職稱。如果評初級職稱,多數人可以直接初定,畢業工作3年內,準備個單位證明和工作總結,基本報了就能通過,你說難不難?
  • 41歲普通老師是如何逆襲評上正高職稱的?你41歲時是什麼職稱?
    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老師,甚至可以說基礎條件一點也不突出的老師,卻在幾十個副高老師中脫穎而出,率先晉升為正高職稱。在全校幾十個副高教師中,他的資歷淺,年紀輕,但偏偏他成了職稱改革的最先受益者。他是如何做到逆襲評上正高職稱的呢?他工資待遇到底會增加多少呢?
  • 中小學教師為什麼拼命評職稱?看看工資十級和七級的差距就知道了
    這是義務教育教師的基本工資表,也是全國教師工資支付的基礎,10個職級是中級職稱的最低標準,2007年的崗位工資是最低的,7級的工資是最高職稱的最低標準,職位工資是2773元,僅這項工資每月就相差767元。
  • 原來一個副高職稱老師可以比中級職稱老師多出這麼多錢啊
    有網友問:中小學老師從十級升到七級,在待遇上到底會發生什麼轉變?公立中小學屬於事業單位,在編教師走的是專技路線,實行職稱評聘制。從十級到七級,也就是說從專業技術中級職稱職務晉升到副高職稱職務,工資檔跨了幾級,自然待遇會有一定提升。
  • 班主任工作經歷成了中小學教師職評的硬性條件,沒當過咋辦?
    下面,筆者具體來說一說這個問題:首先、中小學教師評副高職稱,必須滿足一定的硬性條件,否則是沒有資格參評中小學副高職稱的。以上起點差不多就是中小學教師參評副高教師職稱的硬性條件了!其次、沒有中小學5年及以上時間班主任工作經歷的普通老師(最高本科學歷),需要具備相應的其他替代任職經歷。
  • 41歲評上正高職稱,收入會增長多少呢?能超過50歲的副高教師嗎?
    那麼評上正高級教師後,他的各項工資有哪些變化呢?(為計算方便,以其評上高級職稱的2018年為準)一、崗位工資從七級提升到四級。由於此老師在2000年大學畢業,2010年就評上了副高級教師,2018年評為正高級教師。
  • 正高職稱公布,校長教研員近四成。這點不改變,教師評正高有些難
    職稱是每一個教師孜孜以求的,因為職稱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自己的收入的多少。作為一名教師,自然誰都希望自己在職稱上更進一步。拿到了一級的,想評副高,拿到了副高的想評正高。這不是一山望著一山高,而是一個人想求進步的表現,我們不應該苛責,應該支持和鼓勵。
  • 中小學老師,評上高級職稱,一般多大年齡?年輕老師有機會嗎?
    能評上高級職稱的中小學老師大都在45歲以上,當然隨著職稱政策的改革,和條件的逐步放寬,也有相當一部分35歲左右的年輕教師通過努力,獲得高級職稱。老嚴就是在34歲時評上的高級職稱,能評上高級職稱,一是抓住了職稱政策改革的契機;二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一、我評職稱時,恰好是江西省職稱改革,在上饒市搞試點,也算是趕上了政策紅利。
  • 還有五年就要退休,是否需要評職稱?鄉村小學兩位老師直接放棄!
    今年的職稱評選已經落下帷幕,鄉村小學(我校)的兩位老師直接放棄。一直等待能夠直接晉級的機會,現在機會來了,兩位老教師為啥要放棄呢?張老師(女),50歲,中一職稱,還有五年退休。王老師(男),55歲,中一職稱,還有五年退休。今年這兩位教師有指標可以評高級了,可是他們卻興趣缺缺,覺得這樣做不划算。中小學一線教師,職稱評定,尷尬無奈,特別是歲數大的老師,辛苦一輩子,到了最後還得畫各種條條槓槓來,雖說給機會,但是各項條條框框束縛住,也是不滿足其他條件。
  • 中小學多數老師棄「職稱」評定,並非高風亮節,只是評級越來越難
    在八十年代初期,教師的教書熱情非常高,那時候的老師真的把教室當家,經常沒日沒夜的備課、批改作業,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外,還不忘了關心學生的的心態和情緒,那個年代的老師真的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而自1986年教師開始實行「職稱制度」後,老師的職業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什麼是教師職稱?
  • 職稱越高的老師,其實論教學能力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職稱越高的老師,其教學能力也強嗎?有人會酸酸地說,這不一定,但其工資一定會增多。職稱越高的老師,其工作積極性也一定高嗎?想當年,論文難倒多少老師,他們「出錢」發論文,動用各種人脈資源「爭取」職稱評聘加分資格或名額,為了能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不惜出大代價……而事後這些做法對於某些老師來說很「值得」:有人曾經沒花錢買論文、也沒找關係,而後一年還是這樣做了才拿到高級教師資格證。職稱越高的教師,教學能力與積極性就一定高嗎?
  • 老師評了高級職稱有什麼用?
    有老師在網上提問:「評了高級職稱有什麼用?」這個問題,我來談一下切身體會吧。年前,有一個地方請我去上課,本來按照慣例,在我講完課之後,他們就可以直接付講課費了。其實也不多,幾百塊錢。但就是這樣,因為我沒有評上高級職稱,後來主辦方還是按照中級標準給我定了個講課費。錢相差不多,但是面子上真的過不去。心裡特別難受,真的。為了這節課,我準備了很久。從搜集素材備課、課件製作到最後反覆試講,就是為了把這節課講好。事實上呢?我也講好了。但是,因為職稱的事,還是挺讓人沮喪。
  • 農村任教17年評上副高,這成績羨慕了多少人,說起職稱都是淚
    視頻講的是一個在甘肅農村任教17年的教育同行,經歷一路拼搏終於評上副高,今天補發工資已到帳,每月多了七百多塊,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真為這為同行感到高興,同在教育行業,雖在不同的省,但也深知職稱評定之艱難,能有今天的成績,應該沒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