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越高的老師,其實論教學能力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2020-12-15 惜手裡

職稱越高的老師,其教學能力也強嗎?有人會酸酸地說,這不一定,但其工資一定會增多。

職稱越高的老師,其工作積極性也一定高嗎?

為了能多快好省地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無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總會絞盡腦汁,不惜用上「洪荒」之力,動用各種關係:可見,能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對於很多一線老師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評上了更高一級的職稱就相當於你每個月的工資收入能增加一大截——同樣的教齡,同樣的地區,甚至同一學校畢業的兩個老師,如果職稱不一樣,那麼二者的月薪一定存在較大的差別。職稱越高的,評得越早的,工資一定更高。

有一同事,就因一級職稱比我先上一年,即便比我後一年參加工作,工資也比我高几塊錢。

想當年,論文難倒多少老師,他們「出錢」發論文,動用各種人脈資源「爭取」職稱評聘加分資格或名額,為了能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不惜出大代價……而事後這些做法對於某些老師來說很「值得」:有人曾經沒花錢買論文、也沒找關係,而後一年還是這樣做了才拿到高級教師資格證。

職稱越高的教師,教學能力與積極性就一定高嗎?有老師當初為了能早日評上高一級的職稱,尤其是估摸著有指標出來時,他教學認真,輔導學生盡心,競賽爭相參加,當班主任很給力……一度在同行中傳為「佳話」。然後副高職稱一上,要再上更高一級的職稱又無望,一般平時就多「佛糸」處之。

真要論能力的話,他們都曾經輝煌過,也相當拼。因為不這樣,就獲取不到榮譽,也得不到較好的教學成果(評價。

對於中小學老師來說,目前他教師的職稱可分為五種情形:

最低等的是未聘級,一般是剛畢業的新老師,暫還未轉正,也沒辦法定級。

其次是三級教師,連同已經上升了一級的二級教師,一起被稱之為初級職稱。

接下去是一級教師(也就是中級教師),工資變化很明顯了。中級裡有三檔次(崗位工資),從十級到八級。

比一級教師更牛的是副高級職稱,工資也有種情況(三檔),分別是七、六、五級三種崗。

教師職稱中的最高的是正高級教師,估計一個縣也就一二個,而且各方面都要很牛的那種。

2008年職稱未改革前,我們這裡的小學老師能評上中級職稱就已經接近職稱的天花板了,能評上副高職稱的老師少之少,基本就一二個——但中學稍好,一所學校有那麼三五個。2008年後,我市職稱大改革,統稱中小學高級教師(不分小學、初中),沒區別,有資格的總能上幾個。我校當時一下就增加了好幾個指標,一批人受了益。

受益的人越多,競爭越大,矛盾越深——大家彼此無望,互相沒差距,基本還能相安無事。

估計所有地方職稱評聘也是「只進不退」的情況,除非你犯了某個比較嚴重的錯誤。但我們這裡如果調離了原單位,競爭不過新單位的人也會出現職稱降級的現象。於是有人就玩起了「借調」的把戲,人走編制不走、職稱不走——最讓人家有資格上的本校老師眼巴巴無望等待。

高級職稱,在工資待遇方面絕對高於其他職級的老師。因此對於很多老師而言,評上了副高職稱或者更高級的職稱就如同進入「保險箱」。但也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一旦上了高職稱的師一般都不會主動去承擔比較重的教學任務,有些人甚至連班主任都不願當,不會當。

職稱,本意是為了提高老師的教育教學積極性,但本是一部「好的經」卻被一大群「歪嘴和尚」念歪了,無形中就把老師分成了三六九等。

不論職稱評聘還是績效工資,其本意就是為了激發教師從教的積極性,獎勵有能力、有貢獻的老師。可惜好事成壞事,記得原來的高級職稱指標少,能上的老師也不多,大家彼此都沒什麼傷害,一般到了時間就上一級(中級),雖然也要評,但有資格的遲早會上。而高級卻不一定,指標太小,即便有資格也難上。

如今網上取消職稱的呼聲越來越高,或要求漲大水的比比皆是。在教師隊伍中,職稱評聘之路走到今天這一步,可以說是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不以職稱論英雄,又以什麼評判呢?教學成績嘛,這更不好說,誤會或許會更大,水分或會更多。

關於教師職稱評聘,大家還有什麼要吐槽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老師臨退休了,還是中二職稱,真的是因為教學能力太差嗎?
    每個學校可能都有這樣的老師,臨退休了,還是中二職稱,連中一都沒評上,而且這樣的老師還很多。有人說,只怪自己無能,不能埋怨其他;有人說,教學能力也太差了,怨不得別人;有人說,肯定沒上課吧,一線的老師不可能。但問題是,我們學校有幾個都是實實在在的一線老師,目前還在一線,照樣評不上。
  • 學歷越高,教師教學能力就越強嗎?水平就越高嗎?
    截圖有網友留言認為,教師能不能教好書,不是教師的學歷越高越高越好。也就是說,並非學歷越高的教師,其教育教學能力就越強,其水平就越高。就教師而言,學歷高低和教學水平高低不能一概而論。學歷是一個人的學習經歷。一個人從小學讀書開始,一路經過初中、高中、大學,可能會學到不少東西。尤其是到了大學,會學到專業知識。讀完本科,若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其研究的內容會更加專業,更有深度。
  • 評高級職稱有什用?一線教師:工資待遇差了近一倍
    一直以來,評上高級職稱是大部分老師的願望。教師的職稱就反映了這個教師的實力,同時教師的職稱也與教師的各方面的利益緊密掛鈎,所以評高級職稱對於教師來講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講主要分為如下幾方面。工資待遇職稱對教師工資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教師的工資是與職稱掛鈎的,職稱越高收入越多。不僅是崗位工資,教師的績效、文明獎、取暖費等也都是按職稱來發放的。職稱越高,相應的工資待遇就越高。高級職稱的教師與初級職稱的教師工資相比,幾乎差了近一倍。
  • 天津在編教師工資構成及福利待遇,職稱越高工資越高
    最近,很多同學問老師天津在編教師到底能掙多少錢?有一個大概的範圍是到手工資+公積金大概1萬左右,前幾年天津教師調薪之後,每個區在編教師的薪酬大概都是這個範圍。那天津在編教師的工資到底有哪幾部分構成,跟老師一起去了解。
  • 中小學多數老師棄「職稱」評定,並非高風亮節,只是評級越來越難
    所謂職稱就是把老師用知識水平、專業能力、業績成果為考核標準分成為三六九等,分別為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要說每個等級之間差在哪,那一定是薪資待遇,就同一所學校的高級教師和普通教師,薪資待遇差距就在2倍以上。
  • 教得好的老師不再是好老師,關係好才是硬道理!
    如果你現在正在準備教師編考試,那麼肯定非常嚮往教師的生活,但是,你知道如今在學校裡,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嗎?可能你現在不知道,但是事實簡直顛覆人們的三觀。再看一下,究竟怎麼回事吧!以前,當我們說某某某是好老師時,通常是說這位老師的教學能力很強,學生成績很高。而現在的好老師完全不一樣了,教學能力強的老師不再是人們眼中的好老師了。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呢?
  • 某些高職稱老師,酷似30秒被KO的「太極掌門」,沒啥真本事!
    現在練習中國武術,已經沒有了實戰的一面,再加上現在快節奏的社會,再也沒有人會付出一生去練功夫。真功夫畢竟來自於實戰,沒有實戰的中國武術,已經成了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了。不過,武術走進校園,用來強健學生體魄倒也不錯,畢竟現在學生體質實在太差了。
  • 職稱的意義是什麼?中小學教師職稱痛點
    崗位工資:直接與職稱掛鈎。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職稱的老師,其崗位工資相差還是比較大,職稱越高相差越大。比如,同一年參加工作的兩個老師,一個評為副高級,一個還是中級。中級最高是八級,副高最低是七級。兩者月工資相差327元,這個差距已經佔到中級老師崗位工資的13.4%。
  • 體育老師評職稱之煩惱
    這讓很多體育老師都興奮的認為「體育上升為第四大主科」。然而,兩年過去了,現實中的體育老師們真的享受到主科老師的待遇了嗎?其實,一線中的體育老師們仍然有著各自的苦惱:體育老師地位尷尬!其實,在官方教育語言體系中從來都沒有將體育等科老師稱之為「副科老師」,而是一般稱為「技常科」「技常科教師」。
  • 老師評了高級職稱有什麼用?
    有老師在網上提問:「評了高級職稱有什麼用?」這個問題,我來談一下切身體會吧。年前,有一個地方請我去上課,本來按照慣例,在我講完課之後,他們就可以直接付講課費了。其實也不多,幾百塊錢。但就是這樣,因為我沒有評上高級職稱,後來主辦方還是按照中級標準給我定了個講課費。錢相差不多,但是面子上真的過不去。心裡特別難受,真的。為了這節課,我準備了很久。從搜集素材備課、課件製作到最後反覆試講,就是為了把這節課講好。事實上呢?我也講好了。但是,因為職稱的事,還是挺讓人沮喪。
  • 全國教師職稱工資等級劃分
    教師職稱弄得教師怨聲載道,很多教師認為職稱讓同校教師弄得勾心鬥角,離心離德,主要是因為同工不同酬,做一樣的事情,高級職稱的教師工資要比低級職稱的教師高很多。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不同級別的職稱工資到底能差多少錢!
  • 什麼是教師職稱?教齡成為晉升職稱的關鍵,職稱對教師而言很重要
    這裡小編告訴大家,教師這個工作雖然工資福利待遇都很好,但是需要評教師職稱的,教師職稱對於一名教師而言還是很重要的,教師職稱越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就越好。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教師和教師職稱有哪些關係吧。
  • 教書20年還是初級職稱,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bug?
    當然,僧多粥少,大部分老師都選擇了放棄,最後的焦點,都集中在了那些將近退休的老教師身上。 論資歷,他們最老,已經到了當爺爺奶奶的年齡,還天天和一幫孫輩的孩子們摸爬滾打;論能力,他們最強,多年來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取得的榮譽證書一個檔案袋都裝不下。
  • 農村教師喜迎「好消息」,職稱評定取消,教齡滿30可晉升正高級
    教師這個職位,從古自今都很吃香,備受人們尊敬,工作內容相對不累,又很體面,可以說是很理想的工作了,不過,我國教育發展不均衡,教師的福利待遇也不同,農村教師的待遇相對差了一些,這也導致很多人不願到農村。 但是,最近有新消息公布,農村教師迎來了一個「好消息」,職稱評定取消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先來看看什麼是教師職稱。
  • 2020農村教師迎「好消息」,職稱評定取消,教齡滿30可晉升正高級
    評判的標準也各不相同,比如最高級別的正高級,有四項標準,思想道德、知識水平、專業能力和業績成果,詳細內容,主要是在教育教學方面有突出成果,而成果的體現就是各類獲獎證書、發表論文等。但你不能說,這些沒評上職稱的老師,他們教學水平不行,業務能力不行,辛苦付出半輩子,結果不被認可,這該有多麼不公平,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教師,他們是農村教育的基石,值得被認可。而且,教師職稱對應的薪資待遇不同,當然,級別越高,福利待遇和薪酬就越好,農村教師更需要,那該怎麼辦呢?
  • 中小學老師評副高職稱難,是真的嗎?
    三、單位內部的勾心鬥角,不公平競爭每個單位,一到評職稱時候,都是學校不太平的時候。條件差不多的老師,圍繞著有限的副高職稱指標,盡情發揮自己的公關能力,難免會存在不公的現象,導致該評上的沒有評上,不該評上的卻評上了。
  • 現行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的觀察與反思
    評職稱靠指標投放,所以即使評職條件已夠,由於指標數量有限或是一年內根本沒有指標,導致很多人不能晉級。這裡邊還有大量的初級教師因為指標所限多年連一級都上不去,工資靠在檔位上不去,只能「望職興嘆」、黯然傷神。 3.職稱論文良莠不齊,並且滋養了龐大的地下市場。評職稱有一項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論文發表,論文級別越高,加分就越多。
  • 教齡滿30年,自動晉升高級職稱,你支持嗎
    因此,論壇上,有同行建議——乾脆,教齡滿30年,老師們就自動晉升高級職稱吧!對此,你支持嗎?我想,只要是一線老師,都會舉雙手贊同、支持!放棄那些條條框框,放棄那些限制條件,給一線老師們便利,其實也是給一線老師們鼓勵!
  • 教師職稱為什麼總是受到人們的詬病?
    還有一部分教師,因為職稱評聘,不惜採取一些不光明正大的手段,去造假,弄一下評職稱所需要的假材料和假證書,這樣一來,不但與自己的身份不相適應,而且也給社會上的人們一個對教師的誤導。讓社會上的人們對教師這個群體嗤之以鼻,認為教師也不過如此。那麼職稱評聘為什麼會受到廣大教師的詬病呢?為什麼有人會疾呼,要求教師隊伍要取消職稱評聘呢?
  • 高職稱和能力不一定成正比,甚至可能是反比,悲哀!
    當初計算機都不會用的教師,居然通過了職稱計算機考試,順利評上了高級教師。當初那個校長一下子把職稱名額用完,後來連續幾年都沒有職稱名額。高職稱和能力不一定成正比,甚至可能是反比。從公平公正的角度看:工資收入越高,職稱越高的人越應該挑重擔,教學生綜合素質相對差的班級,證明你的能力和職稱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