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校可能都有這樣的老師,臨退休了,還是中二職稱,連中一都沒評上,而且這樣的老師還很多。
有人說,只怪自己無能,不能埋怨其他;有人說,教學能力也太差了,怨不得別人;有人說,肯定沒上課吧,一線的老師不可能。但問題是,我們學校有幾個都是實實在在的一線老師,目前還在一線,照樣評不上。
什麼原因呢?我們看一下我身邊幾個真實的例子吧。
白大姐,今年54歲,前年剛做了一個腦部手術,所以這兩年上科學課,原來一直擔任四五六年級的數學。
她沒評上的原因很簡單,少一個優質課證書。
她那些年,常年沒帶過班主任,也沒下鄉支教過。原因是她二胎生了一對雙胞胎,實在是沒有精力,但那些年必須下過鄉才有資格評,她就耽誤了。
這一耽誤就是好多年。
這兩年職稱政策又變了,必須得有優質課大賽證書。她都40多歲的人了,形象氣質也比不上年輕教師,再加上很早以前的師範畢業,普通話也不太好,一直也沒機會參賽。就因為少個證,一直耽誤至今。
這兩年她基本已經放棄了,再加上前年做做手術,徹底也看淡了,不再爭取了。
她是個很優秀的數學教師,也從未脫離過一線,就因為少個證書,目前還是中二。
單位另一位大姐,李大姐,專科畢業,再等兩年退休,目前也是中二職稱。
她沒評上的原因是少一個市級優秀表彰。
她原來一直在鄉下,在鄉下她就是中二。調到我校後,剛調來五年是不能參評職稱的(各校自己的規定,有的是三年),所以就耽誤了。後來雖然有機會評了,但我校一年最多兩個市級表彰,有時才一個,全校130名教師,競爭確實很殘酷。
她在我校基本是教3、4年級,就算有市級表彰,學校一般都給5、6年級老師了,所以就耽誤至今。
她找過領導,但領導說了,像她這樣的學校很多,照顧誰呢?好像都不合適。
李大姐也是地地道道的一線教師,教學水平也很高,但照樣評不上職稱,目前還是中二。
實際每個學校好像都有這樣的老師。她們堅守一線,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可能就是因為少一個條件死活評不上職稱。職稱真的是那麼公平嗎?
那麼在學校什麼人評職稱最難呢?
第一:教學成績不那麼突出的老師。
但每個年級就一個第一,大多數老師都算成績平平吧。
第二:從不巴結領導的老師。
就算有啥榮譽,領導也不會考慮你。
第三:默默無聞、不愛表現、埋頭苦幹的老師。
學校老師太多,領導可能還對不上你是誰,榮譽怎麼會給你?
第四:從不爭名奪利的老師。
有些老師就算成績很好,從不去邀功,領導不給你,也沒任何意見,時間長了,領導也就不給你了。
總之,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老實人總是吃虧的。而大部分老師,都很清高,根本不會也不想去巴結領導,寧肯啥也不要也不想低三下四地去求領導。他們是正直的、能幹的,但可能也是最委屈的。
每個學校都有這樣的老師,而且很多很多。他們敬業愛崗無私奉獻,正直善良清正廉潔,實際他們才是真正稱得上「師者」的人。
但就是這樣一群老師,正在被所謂的職稱拋棄。臨退休了,職稱上不去,待遇上不去。辛辛苦苦一輩子,什麼也沒有。
我無心抨擊職稱。我就想問問大家,這些老師,他們真的不配高級教師的稱號嗎?他們活該享受最低的待遇嗎?
每個人,看看你周圍,有多少這樣的老師。他們常年在一線,臨退休了,還是中二職稱。我們真的對得起他們嗎?
任何行業都不能讓老實人吃虧,教育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