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提議取消各類職稱評審,老師:我太難了,才有評高級教師機會

2020-12-27 惜手裡

前兩天有同事在討論某女教師即將退休話題,談到該女老師還有二年就要退休了(女老師55歲退)。

然後有人話鋒一轉說到,又扯到職稱上了:終於可以騰出一個高級教師空崗,某某大有希望了,快熬到頭,努力吧!

可是空崗只有一個,競爭卻有兩人,這信息量就大了。

而今年的兩會期間,針對教育問題,政協委員們都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特別是下面這條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沈巖提出的議題,即「建議取消各類職稱評審,弱化院士的社會影響力。」

此「建議」一出,立即遭到許多「深受其害」一線老師的贊同,他們全力支持,網上也是一片點讚。有許多老師們紛紛拍手叫好,沈巖院士的提議道出了許多老師的心聲,看來職稱評審制度真的要面臨改革了。

想起前不久在學校裡發生的一件與職稱評定有關的事。上學期結束時,一些同事因為晉級的事情撕破臉,簡直是斯文掃地。因為有一位副校長想要渾水摸魚,把自己的教學成績定為「優秀」,並且上報。

還有曾經有一位老校長想上高級,但因為晉級標準裡有一條:必須帶課,而且成績優異。而這位校長一直就沒有上過課,結果他臨時上一個班的歷史,而他報的職稱裡卻是語文教學。看到憑空裡出現一位競爭者,真正的語文老師憤憤不平,於是把該校長舉報了,最後弄得同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

不過自那些時起,就開始大文大理,而現在不分文理,只看學校有沒有空崗。

目前而言,初級、中級職稱都是與自身的學歷、教齡掛鈎的,這個並未有多少爭議,而爭議最多的要數高級職稱了。因為評選高級職稱需要必備條件,比如要有論文,至少要有一年班主任經歷和一次教學業績「優秀」……

老師們為了準備這些材料,往往要花費幾年的精力卻籌備,而且他們大多都是形式主義的結果,有的人為了這些還造假。更有人一上高級就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

也許職稱評定的初衷是好的,選拔、激勵優秀的老師,給以他們相應的職稱並加大待遇。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職稱就越來越假,各種材料也越來越假。因為,高職稱意謂著能拿更高的工資,意謂比別人的優秀更多,優勢更多。

學校本來是一方淨土,因為有了職稱評聘後,大家都變得較勢利了:追名逐利、抄襲造假、拍馬溜須,硬生生把自己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一旦有希望心就如何算計怎麼把對手比下去。

而現在的中小學校還有一種怪現象:幾乎所有領導都是高級。或許人家能當上領導,肯定自身能力過硬或其它各種優勢。可是,多數人一旦當上了領導之後,他們基本上都脫離了教學一些,成為了學校的管理層。

再看看,現在還有多少仍奮鬥在一線的高級老師?真正任勞任怨的往往是沒有獲得過高級職稱的、課時最多的老師。

有人說,當初在設立職稱制度的時候,一樣能激發老師們的進取心,讓老師們把孩子們教育好。但是現在呢,老師們的進取心往往僅限於職稱晉級。

反對職稱的人都是那些沒評上高級老師的人(或評不上的人),評上了的人一般只笑笑不語,更不可能舉雙手贊成。畢竟職稱相差一級,工資有可能相差了上千元,尤其是某些已經遠離了講臺卻還佔著高級職稱崗位的人。

只是真要取消高級職稱可能還要一段時間,這路還有多遠呢?不過我覺得,完全(一刀切)地取消職稱也不是好辦法,能不能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讓天下有資格、有能力的老師俱歡顏

【歡迎關注其它精彩內容】從普通二本逆襲考上北大研究生:足夠努力、足夠自信、足夠幸運

教師爭相競聘高級教師,是為了證明能力、爭榮譽,還是漲工資?

好的專科VS差的二本:怎麼選擇更合理?

相關焦點

  • 院士建議取消職稱,教師的「心病」或解決,在編教師雙手贊成
    「兩會」期間,職稱再次被拿出來討論,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巖建議取消各類職稱評審,弱化院士的社會影響力,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和支持。教師職稱,既是對教師能力的一種階段性認可,也是教師終身發展的榮譽。可以在實際工作中,職稱變成了某些權利和功利的追求,只屬於少數教師能夠擁有的機會,而大多數普通教師在工作中付出的辛勞,最終也沒有換來一個好的職稱評定機會。我們在學校的實際工作崗位上,發現一般能評職稱的教師,都在管理崗位上,或評職稱後退居二線,不再從事教學工作。
  • 中小學老師,評上高級職稱,一般多大年齡?年輕老師有機會嗎?
    能評上高級職稱的中小學老師大都在45歲以上,當然隨著職稱政策的改革,和條件的逐步放寬,也有相當一部分35歲左右的年輕教師通過努力,獲得高級職稱。我是2010年評上的小學高級職稱,按照當時的職稱制度,小學高級職稱再往上就是小學特高級教師,特高級職稱,在我們全縣也就是縣城王牌學校有那麼一兩個,都是行業佼佼者,教育專家人物,作為一名鄉村老師要通過這個評定,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農村教師評上小學高級職稱基本就到頂了。
  • 職稱評審:教師的無助與無奈,參評or不評?
    2020中學教師職稱評審拉開序幕,「教科研成果鑑定」通知已經下放到各個學校,要求教師提供一篇論文,由學校統一上交到相關部門進行盲審,再由相關專家對論文的質量劃分等級,等級在及格及以上的教師才可以參與今年或明年的教師職務評審。
  • 教師工資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提高?教師表示:先取消職稱評審!
    教師工資改革牽動著很多人的心,雖然前不久教育部表示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但很多教師都表示:這點改動,根本無法實現教師收入的上漲。很多教師表示,決定教師收入的是職稱,真正的教師工資改革,一定要從職稱開始入手!
  • 中小學教師為什麼去努力評高級職稱?是為了漲工資還是為了榮譽?
    中小學教師評高級職稱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漲工資,而榮譽當然也有,如果是二選一的話,無疑是選擇漲工資。 一、中小學教師評上高級職稱收入漲幅可觀。
  • 江蘇某中學職稱評審材料大面積作假,撕開了職稱評審的遮羞布!
    這些教師提供的虛假的高級職稱參評材料主要集中在公開課造假,鄉村支教造假以及班主任經歷造假,這三個方面也是中小學教師參評高級職稱評審的硬體條件。高級職稱評審中的弄虛作假一直存在,但像該校這樣實屬罕見!當過教師的都知道,高級職稱指標稀缺,很多學校幾年都沒有一個指標,這所學校由於弄虛作假一下子浪費12個指標,著實令人惋惜。
  • 評高級職稱有什用?一線教師:工資待遇差了近一倍
    一直以來,評上高級職稱是大部分老師的願望。教師的職稱就反映了這個教師的實力,同時教師的職稱也與教師的各方面的利益緊密掛鈎,所以評高級職稱對於教師來講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講主要分為如下幾方面。工資待遇職稱對教師工資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教師的工資是與職稱掛鈎的,職稱越高收入越多。不僅是崗位工資,教師的績效、文明獎、取暖費等也都是按職稱來發放的。職稱越高,相應的工資待遇就越高。高級職稱的教師與初級職稱的教師工資相比,幾乎差了近一倍。
  • 哪怕老師所有條件都優秀,評高級職稱或許仍要等等!
    甚至有老師認為,她完全可以破格評高級教師。然而,現實卻很殘酷,說多了都是淚。條件再優秀,高級卻多年評不上!我比她先3年參加工作,也是評了幾次的老油子。與她競爭時,憑空多了教齡、資格加分五分多,我毫無懸念順利勝出。
  • 利好消息,教師評職稱變容易了,可有些老師仍笑不出來
    □言真老師/文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年年參與教師職稱評審材料的組織和遞交工作,與教師接觸比較多。今年剛剛過了一批中小學高級和中小學一級職稱,雖然是過了,但是筆者觀察發現,對於現行職稱的詬病,教師們意見甚至有增無減。
  • 教師評上了高級職稱有什麼用?
    有人問,我評上了高級職稱有什麼用處呢,感覺除了工資漲點,也沒啥大用呢?下面我就給大家分析下,高級職稱有啥用。一般來說,像省教育廳重點課題,省級課題,省級成果甚至國家級成果,評選這些重大課題成果評選,都需要主持人是高級職稱。同樣的,一些重要的個人評選,例如省級職教專家,政府津貼,中原名師,省政府學術帶頭人等高級別個人評選也都需要高級職稱以上才有資格。所以說,高級職稱只是打開了通往高級別評比的大門。
  • 這省通知,符合兩條件中一個,直接評高級職稱!網友:建議按教齡
    教師職稱一直以來都是老師的心病,現行的職稱質疑聲也越來越高,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詬病,職稱最大的作用就是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作為一種激勵制度,呈現出「金字塔」狀,等級越高人數越少。當然職稱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就評審的條件,評審過程,評聘的名額限定,工資構成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因此在職稱評審晉升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真的只有老師才能體會到,很多老師都是以中級職稱,甚至初級職稱就走完了自己從教的生涯,評上簡直太難了,老師無奈地說。
  • 雲浮2名老師擬評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
    12月11日,廣東省教育廳發出《關於2020年度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公示的通知》,經省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全省131名中小學教師擬評正高級職稱。其中,雲浮市鄧發紀念中學的林朝冰、新興縣實驗小學的梁鳳珍擬評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
  • 破除教師職稱評審「天花板效應」還需回歸教學
    在中小學,評上高級職稱後,有人很快改教副科或轉到管理崗位;在高校,評上教授後,有人10年不寫一篇文章……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在部分學校、科研院所,不少人為了評職稱拼盡全力,一旦評上,受種種因素影響,出現種種懈怠情況。(5月19日 半月談)眾所周知,和待遇緊密關聯的職稱評審,一直是令中小學教師頭疼的「天花板」。
  • 年青教師拼命掙業績為評高級職稱,領導一句話只能放棄?孰是孰非
    職稱評審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受到教師群體高度關注的話題。特別是高級教師職稱放開以來,越來越多的老師評上了高級教師職稱。評上了高級職稱,意味著工資待遇各方面提升了一大截,很是讓人羨慕。我們這邊的高級和一級,之間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除了工資差5、600元,公積金也上調了,同時各種績效、考核獎等的發放,也和職稱關聯,各方面加起來,高級比一級要多出不少錢。因此,很多沒有評上高級的教師,都想著要早一點能評上。今天就來說一個跟職稱評審有關的真實故事。
  • 你覺得教師職稱評審制度需要改革嗎?
    針對廣大的中小學教師來說,每年一度的教師職稱評審是每位教師都關心的問題,很多教師常年工作在教學一線,任勞任怨,都希望自己能夠正常的定級,但實際情況是,每到定級時各種問題就會凸顯,競爭非常激烈,於是很多教師都希望能夠取消定級制度!
  • 我35歲,教書12年,還是中二,未評職稱,你不懂焦作女教師的苦!
    昨日,我剛把校內「中一」職稱評審材料送到教學處,晚上刷手機才知河南焦作某女教師的事,該教師因職稱評審問題把校方給曝光了。排名第2的落選,排名16的晉級。一切皆因學校的投票操作,讓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如筆者所在學校,沒職稱的和中二一樣,每個月1200元,中一1900元,高級2000元。我今年35歲,08年畢業,教書12年。到2020年11月,還沒資格評「中一」,你想這評職稱有多苦!教書12年,正常的話應該中一職稱,混像我這樣還是中二,肯定是我窩囊的原因。
  • 12月教師職稱評審終落下了帷幕,有人喜有人愁,你通過了嗎?
    上周末中一級教師說課答辯時間,今天星期一下午就公布了,兵貴神速,給寒冷冬天的老師們帶來溫暖,但也給沒有評審通過的老師蒙上一道寒紗。成功與失敗不僅體現在精神上的創傷更體現再經濟上差距。職稱的最大貢獻就是拉開了收入差距,其他別無用處,我的同事教學一般般,沒評上高級職稱比我少300左右,評上了高級反比我多600元,這樣相差900元左右。巨大的落差,職稱打擊教師的積極性。
  • 教師農村工作滿30年工齡,直接評高職,對職稱制度,有何利弊?
    初級,中級,高級就應該有不同的評價體糸不應同工而不同售。評上了是榜樣,可榜樣有詳細要求和考核細則嗎?公務員能上能下,既然名額少還搞終身制,拿成績說話,打破無作為三年一評能上能下讓不公還原於實力的競爭這樣教育的前景會更好也更公平。讓佔位而無為的人降職。 我認為如果在農村教學紮根工作30年,為當地基礎教育做出了貢獻的人,要無條件直接評高職。
  • 高校教師評職稱: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
    沒有職稱,寸步難行按照有關規定,在高等學校中,高校教師職稱設置初級、中級、高級,其中高級分設副高級和正高級。初級、中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名稱依次是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一方面,副教授和教授會被作為「特殊福利」,吸引高層次學者(雖然真正厲害的「大佬」可能並不在乎這個頭銜),留給本校老師的額度有限;另一方面,就像金字塔一樣,越高級別的職稱越是金貴,上升通道極為擁堵。也許上百個講師競爭一個副教授,而教授更是存在退一個進一個的現狀。僧多粥少,有資格參評的講師、副教授可以有很多,但能評上副教授、教授的只是鳳毛麟角。
  • 一位教師說:「我的同事是高級職稱,我希望取消職稱!」
    有一個俄羅斯的民間小故事說:一個農夫發現了一盞神燈,碰觸神燈後,一個精靈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答應可以滿足他的一個願望。農夫想一會說:「我的鄰居有一頭牛,我卻沒有,我希望鄰居的牛死掉。」如果將這個故事的中的農夫換成教師,這個老師提出的願望會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