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大於弊,怎麼說,有些教師無錢無勢無關係,永遠都評不上,只能忍受熬到退休。如果三十年教齡能自動晉升,他們才有希望,才有幹勁為教育事業。
一邊倒不可取,不能體現出尊重知識的緊迫性。可以降低標準參評,但教師必須要為人師表,講好課,說好課,讓學生聽的懂,學進去,真正讓那些默默無聞,腳踏實地,有真才實學的人得到欣慰!
首先要搞清楚在農村任教滿三十年就可以直接評高職,這個三十年是唯一條件還是必須條件?如果是唯一條件那就可以討論利弊,如果只是必須條件,那你還討論個屁?一個老師在農村任教三十年,直接進高職又有何不可?站出來嘚吧嘚吧的人,你到農村任教三十年試試!
職稱畢竟是提高教師待遇的一個主要條件,目前職稱評定名額有限,條件苛刻。應當考慮長期以來在農村默默奉獻的教師的實際收入,對教齡滿30年或者滿35年的教師職稱應該有一個比較妥善都解決,只有極少數人上高職,大部分教師因為職稱在學生面前威信掃地。高職的教師不一定就能培養高素質的學生。
三十年前除了民辦教師和少量中師和少數想就業又無關係的初高中畢業生拿十幾元工資懷著一棵純樸的心和責任感到農村,到山鄉與學生家長共盡教育之責。教師受到社會的尊重。教師之間無勾心鬥角,無怨無悔但心情愉快,今天學歷越來越高了社會公信度呢?社會的文明需要高學歷的人才,但三十年`前天之嬌孑大學生有幾人到山村,到農村去的呢?三十年`前教育失敗了呢?師德在當時佔了主導第位。師生情的故事實時展現。今天呢?教育的悲哀在於閉門造車的專家多了,陶行知這樣的實踐出真知的大家沒有了。在高的職稱也只是一種身份和錢多些的象徵。
如果每一個人都平下心來專研教育靜心執教以德育人淡泊名利我想我們的教育成功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是身邊的榜樣樣卻傷了很多人的心。職稱不反對,但工作量能一樣嗎?初級,中級,高級就應該有不同的評價體糸不應同工而不同售。評上了是榜樣,可榜樣有詳細要求和考核細則嗎?公務員能上能下,既然名額少還搞終身制,拿成績說話,打破無作為三年一評能上能下讓不公還原於實力的競爭這樣教育的前景會更好也更公平。讓佔位而無為的人降職。
我認為如果在農村教學紮根工作30年,為當地基礎教育做出了貢獻的人,要無條件直接評高職。我的理由有3: 第,高職只是一個稱號,不關乎學術造詣的大小,更多的是對日常工作的肯定。 第,職稱評定能夠提高一定收入,這也可以做為對那些常年在鄉村教書,犧牲了青春年華的一種肯定。第 高職的評定讓廣大青年教師前赴後繼,紮根農村而意義深遠。 所以,對那些在農村紮根30年的老師,只要是熱心教育,為社會做出貢獻之人,就應當給予獎勵,讓大家都有了為之努力的動力。
農村中小學教師(義務教育階段)與城鎮教師優劣比較,城市教師優點:居城市享有城市文化、福利生活,享有優質教育資源。共同點:義務教育教師工資、績效獎勵基本相月。缺點:大班額、高強度、高質量要求、低收入(沒有鄉村教師補貼500元/月)。結論:40歲(或35歲)以前拼命花錢找關係調往城市學校任教,40歲以後花錢找關係到農村學校教書!
不論是哪個行業,不論是哪個工種,都有年輕有為,都有成績輝煌的時候,結果現在評職稱都是看,近五年的成績和獎勵情況,請問我們工作二三十年的,再有機會跟年輕人拼一線教學嗎?能再出成績嗎?能再得獎嗎?我們學校前六七年,就是誰給校長送人情,誰就得獎,所以比我們好幾個人年輕的反而評了副高。另外副高級職稱是按比例劃分。
鄉村教師辛苦這是不言而喻的,可根據年限給予相應的補足,而不應該在職稱上給予傾斜,這不利於調動積極性,職稱應是對老師能力的評定,這樣搞不管能力強能力弱,工作成績好工作成差,工作態度端正不端正,到年限都可評高級,這對那些有能力成績好態度端正的教師來說是極不公平。職稱評審跟教學水平幾乎沒多大關係,能評上職稱的是善於鑽營的,我們評職稱要的是各種條件,其中年終考核,校優秀之類的有的人會背一大堆,而有的教師在一線教學一輩子學校裡的獎勵他永遠得不到的,因為他只懂得默默工作,我們甚至一節課不帶從未當過班主任的竟然能拿上縣級市級優秀班主任,這是水平嗎?
別以為有這一規定就功德圓滿了,條件格外苛刻,國家級或省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八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經歷,所教學生能在國家或省市級競賽中獲獎,本人應有省市級優秀,優質課不在話下,一個農村從教的教師有了這麼優秀的經歷,還需敖到二十五或者三十年才評高級嗎?這不是畫餅充飢嗎?別再太高興了,好好教書才是王道!
職稱評定眾口難調,常被詬病,三十年只能說明奉獻教育的時間,但不能代表真正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畢竟是增級職稱,不可能搞一刀切都評上,仍應具備相應條件才妥。
其實是有點滑稽的,鄉村教師雖然辛苦,可縣城老師就不辛苦嗎?而且縣城老師的壓力要遠大於鄉村教師的,而且縣城老師的地位並沒有比鄉村教師高。這不是頭疼醫腳嗎?放開職稱名額,讓夠資歷的老師都能評上職稱才是正途,否則老師們越教越寒心了。
良好的教育根本不需要職稱。有多少教師願意在農村呆30年啊?教育要跟公務員制度接軌,15年直接晉升中級,20年副高,30年教齡必須是正高。誰有異議就在農村呆二十年試試吧。
原以為有了這個政策,在農村工作30以上的教師就能評上高級教師了,沒想到還有那麼多條件。臨近退休的老教師了,哪像年輕那會,特別近幾年,幾乎沒搞個大型的賽課活動。即使有講課賽,也只是個別年輕教師參加。所以啊,沒有講課賽,沒有榮譽證書,優惠政策也享受不到。
關鍵是這個榮譽是否摻假,靠不法獲取(比如拉關係,請客送禮)?評高級就是增加經濟利益,與教好書沒有直接關係。其實取消這類職稱最好。用管理細則崗位管人。你做到了就該拿這份錢,做不到就減少這份錢,避免了多拿錢不幹事,特別是高級職稱的女教師已經不能履行教師崗位的職責,在不能延長退休的職員,工人的後勤崗位賴著不走。
正是由於難進,才顯出水平。能進到高級的,絕大多數都是教學骨幹。如果按年限晉級,誰還幹?自然等著就行了唄,那麼高級教師隊伍裡將會只有一小部分是優秀的。失去風向標的事業,會有成就嗎?
說的好,不但對職稱制度沒有弊端,而且還能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老師的工作積極性。減少了同事之間因為競爭職稱而引發發的矛盾,同事之間的關係更加團結和諧。 農村教師工作30年,只是一個能夠參加評審高級職稱的條件,不受指標和崗位的限制,並不是直接聘任為高級教師,享受高級職稱的待遇了。 既然參加職稱評審,教師自身就要各個條件你都要符合評審政策,否則也有淘汰下來的可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