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典》:公平原則是是民法基本原則當中的核心原則

2020-12-11 法官解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再有1個月就要施行了。這部法典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可謂民生百科全書。張哥用較短篇幅,推出「每日一《典》」欄目,帶你共同學習《民法典》的亮點法條。

【條文】

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理解與適用】本條規定了民法的公平原則。

一、公平原則在民法中的法律地位。

民法當中有很多基本原則,都有特定的價值,同時也具有強有力的法律效應。公平原則是民法當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民法基本原則當中的核心原則。

二、公平原則主要包括公平觀念及公平運作。

整個民法當中都體現著公平觀念及公平運作兩個層次。這也使得公平原則能夠真正實現於民法當中。在人類發展歷史,關於公平的追求和鬥爭一直在持續著,公平作為人民權利的基本特徵,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在當前我國大力推行依法治國的發展背景下,公平原則對彌補法律規定漏洞,保證意思自治原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公平原則集中反映了民法各項規定與道德之間的關係,是法律與道德相互滲透的產物,能夠有效地克服民法的局限,是司法自治原則的有效補充。

三、公平原則的要求。

1、公平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要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並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2、公平原則體現的是民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對規範民事主體的行為發揮著重要作用。

3、公平原則不僅要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也要求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應當遵循的基本裁判準則。

四、民法上平等原則和公平原則有什麼區別?

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就是說不論職位、不論出身、貧富、能力大小,法律在對待人和社會組織的時候沒有分別心,沒有歧視、沒有傾向性。不管你是誰,在法律的眼中,地位都是一樣的,同樣受到保護。因此,「平等原則」是民法的第一原則。它必須堅如磐石,穩如泰山。「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是平等原則在人民群眾心中的體現。

「平等原則」可以引申出很多法律的其他規定,比如:股權平等、債權平等、選舉權平等,在婚姻關係中男方和女方地位平等、養子女與親生子女繼承權平等、贍養義務平等,合同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等。

2、「公平原則」。公平指的是本著正義的觀念,合理確定各方權利義務。

3、平等和公平有什麼區別呢?

舉個例子,我們把法律比作是一位有很多個孩子的媽媽,不管她的這些孩子是頑劣還是安靜、健康還是殘疾、她都以均等的慈愛對待,這個叫平等。 又比如她的兩個孩子打架了,一個是高大魁梧的哥哥,一個是瘦弱有殘疾的弟弟。這兩兄弟去找她們的媽媽評理,母親一查,原來是弟弟先動的手,打傷了哥哥。母親在裁決這件事的時候,既不以哥哥年紀大而有特權,或者弟弟有殘疾而有特權,而是站在正義的立場上,該怎麼裁決就怎麼裁決。這也叫平等

弟弟打傷了哥哥,應負相應責任;哥哥嘲笑弟弟在先,也有過錯,可以據此減輕對於弟弟的懲罰,減輕的程度依據哥哥的過錯程度而定。這就是「公平原則」,不偏不倚,合理正義。

現實生活中,不公平的現象很多。比如說「霸王條款」啊,會員卡餘額到期清零啊,不準帶酒水入內的等等,不管它內容如何變,你只要捫心自問,它是不是為了減輕或排除經營方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損害消費者權利呢?如果是,就違反了民法的「公平原則」 。因此這些東西都是無效的。你想,連法律最基本的東西都違反了,它還能有效嗎? 當然是無效!

五、重點說明

為什麼張哥要花這麼多時間講這些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民法原則呢?因為這才是1260條《民法典》法條背後的東西,再多的民法書籍都是在闡述這些「關鍵詞」。

如果你真正懂了,就可以一通百通了。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解讀6:民法典基本原則之四,公平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一章基本規定,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這一條規定也是拆分原《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而來的。
  • 《民法典》基本原則
    《民法典》基本原則 2020-07-01 0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小知識】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和核心理念
    【民法典小知識】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和核心理念 2020-10-15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①如何理解《民法典》基本原則的適用
    ①如何理解《民法典》基本原則的適用 2020-09-25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一《典》誠信原則填補合同漏洞、彌補法律空白,實現公平正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再有20多天就要施行了。這部法典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可謂民生百科全書。「每日一《典》」,帶你共同學習《民法典》的亮點法條。【條文】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理解與適用】本條規定了民法的誠信原則。一、誠信原則在民法中的法律地位。
  • 每日一「典」丨民法典哪些基本原則與水利有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   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來了!   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它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行。   它的哪些條款涉及水利?   它將如何影響水利工作?
  • 普法課堂四:《民法典》中的誠信原則是什麼?
    民法典與生活同行一、基本原則2、《民法典》中的誠信原則是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第五百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 《民法典》系列宣傳——基本原則篇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生效施行。為做好民法典的宣傳工作,讓人民群眾對民法典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素養,更好地用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我們將民法典中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內容進行了系統梳理,並利用漫畫的形式進行形象地展示。快來看一看,民法典都有哪些內容吧!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民法典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總括性規定,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一項基本原則,為將綠色原則體現在民法典各分編中提供了依據。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民法典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總括性規定,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一項基本原則,為將綠色原則體現在民法典各分編中提供了依據。
  • 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作者王春霞5月28日,我國民法典正式誕生。男女平等憲法原則在民法典中有哪些體現?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將對貫徹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產生哪些影響?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蔣月告訴記者,我國民法典是新時代民法典,堅持男女平等、公正公平的價值觀和原則。民法典要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供民事法律制度支撐;女性群體是人民概念中的一半人,民法典充分注意到這一點。
  • 《民法典》系列微黨課之二:趙玉環--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及其法治理念
    《民法典》系列微黨課之二:趙玉環--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及其法治理念 2020-10-22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六大基本原則:貫徹綠色原則 護航...
    民法典在總則篇當中規定了六大基本原則,除了傳統民事立法的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之外,還特別引入了綠色原則。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新中國首部民法典誕生天津北方網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法治進程的一座裡程碑。
  • 大遼姐姐說法|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5月28日,我國民法典正式誕生。男女平等憲法原則在民法典中有哪些體現?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將對貫徹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產生哪些影響?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民法典充分注意到男女平等問題「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 侵權責任編中,規定的是公平分擔損失規則,不是公平責任原則!
    楊立新教授的評註:《侵權責任法》第24條與《民法通則》第132條相比,基本沒有什麼變化,規定的是公平分擔損失規則,而不是公平責任原則,不屬於歸責原則。在適用中,原則上應當有明確規定,必要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用。
  • ...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的放...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民法典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總括性規定,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一項基本原則,為將綠色原則體現在民法典各分編中提供了依據。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怎樣理解其法律含義?
    另一方面,民法確立「綠色原則」為基本原則,貫徹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了新發展理念,與我國需要處理好人與資源、生態的矛盾這樣的基本國情相適應。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集中闡述了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 民法典物權編:物權公示原則
    專欄《民法典(物權編)》第3章 物權公示原則《民法典》第208條 【物權公示原則】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商品房一、物權公示原則界定公示不是公告。公示是公開宣示,讓公眾了解並可提出異議。公告就是當眾正式公布或通告。
  • 讓業績靠後員工吃辣椒,違反了民法典自願原則
    我們知道,《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基本法。《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從以上內容來看,沒有涉及到勞動合同的內容。
  • 憲法社會主義原則的民法表達——訪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翔
    人的尊嚴被認為是一切基本權利的核心。民法典人格權編中不僅有宣示性的保護內容,還對各類具體人格權進行了規範,並提供了上位法依據。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翔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從憲法學角度審視民法典的人格權編,對我國民法典的憲法背景進行了深刻闡述,並分析了民法典頒布實施後涉及人格權編時司法審判需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