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解讀6:民法典基本原則之四,公平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一章基本規定,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這一條規定也是拆分原《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而來的。
-
《德國民法典》的基本理念和弱點|中德私法
《德國民法典》的基本理念和弱點——從德國私法走向歐洲私法
-
①如何理解《民法典》基本原則的適用
①如何理解《民法典》基本原則的適用 2020-09-25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系列宣傳——基本原則篇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生效施行。重要意義民法典是新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包羅萬象、涉及廣泛,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市場經濟的規範運行息息相關,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事權利保護的「宣言書」,它的誕生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民法典》系列微黨課之二:趙玉環--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及其法治理念
《民法典》系列微黨課之二:趙玉環--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及其法治理念 2020-10-22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一《典》:公平原則是是民法基本原則當中的核心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再有1個月就要施行了。這部法典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可謂民生百科全書。張哥用較短篇幅,推出「每日一《典》」欄目,帶你共同學習《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一、公平原則在民法中的法律地位。民法當中有很多基本原則,都有特定的價值,同時也具有強有力的法律效應。公平原則是民法當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民法基本原則當中的核心原則。
-
論當前中國制定民法典的基本體系之選擇
再如,第2條將誠實信用原則冠於整部法典,處於統領各分則之地位。而德國民法中,並未確立誠實信用原則貫穿始終的基本原則,主要適用於契約法領域。草案顯然比德國民法更進了一步,取瑞士民法之範例,使誠實信用原則君臨整個民法典。 第二,第二編為債權編。共8章,計654條。取德國民法「總則——分則」體例。第一章為債法總則,規定債權之標的、讓與、責任、效力等基本內容。
-
《民法典》基本原則
《民法典》基本原則 2020-07-01 0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六大基本原則:貫徹綠色原則 護航...
內容提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法治進程的一座裡程碑。民法典在總則篇當中規定了六大基本原則,除了傳統民事立法的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之外,還特別引入了綠色原則。
-
每日一「典」丨民法典哪些基本原則與水利有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 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來了! 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它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行。 它的哪些條款涉及水利? 它將如何影響水利工作?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日益增長,期盼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日益增長,期盼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民法典的產生對社會有什麼「好處」?
5月28號,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議案,這部法律將於2021年1月1號開始施行,民法典是我國民法制度內容的補充和進一步的完善。先來說民法吧,民法是我們實體法律部門裡的一個小分類,這裡面還有如憲法相關法,商法以及刑法等其他組成部分。民法也是一種法律規範,遵循著民事主體地位平等、自願、公平、誠信、有序、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等基本原則。我國原來就制定有一部民法總則,現在還有效行使的,民法總則是明法典的開篇,在民法典中起統領作用。
-
民法典何以為「典」
世界上著名的民法典,比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包括瑞士債法),其條文都超過了2200條。我國民法典法律條文包括七編、1260條,近80章,僅僅漢語字數就超過了10萬。這個體量,可謂非同小可。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民法典並不是全部民法規範和制度的立法,而僅只是民法一般法或者基本法的立法,在此之外,還有商事立法、智慧財產權立法和社會權利立法等民法特別法。
-
民法典的有為和有所不為
民法典形成於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民商法發展積累的基礎上,做出了形成全面依法治國的民法支柱、構築市場經濟法權基礎和追求民法再現代化的三大積極作為。與此同時,在維護立法節制和特色保留的原則下也有所不為。我們期待,這部民法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躊躇滿志,而且還有能夠經受住長期實踐考驗的立法價值。
-
民法典解讀丨《民法典》,這樣講給孩子聽!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這部從出生到死亡,讓你一生有法可依的法律、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總規矩」的新中國首部法典,它真的來了!
-
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民法典充分注意到男女平等問題 「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中華女子學院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李明舜告訴記者,民法典作為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法律,在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極為重要的作用。
-
...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的放...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治手段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民法典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總括性規定,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一項基本原則,為將綠色原則體現在民法典各分編中提供了依據。
-
李建興:民法典彰顯人民至上理念
網絡上,「民法典」一詞衝上熱搜。生活中,「民法典」成了熱聊話題。對中國來說,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它彰顯了人民至上的理念。首先,民法典全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原則。民法典全部內容圍繞著人的權利書寫,每一款條文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
-
「學習宣傳民法典」謝鴻飛:《民法典》中的世界性、中國性和時代性
民法典財產法制度無非通過立法確認自發秩序,將其轉換為理性秩序,後者也是在樸素交易原則上所作的推演,並儘可能協調自由、安全和效率等多重目標。《民法典》第1122條亦對遺產範圍採概括式立法,除法律規定或者依其性質不能被繼承的財產外,均為遺產。四是擴大了特定情形的侵權損害賠償數額和範圍。為預防遏制侵害民事權利的行為,《民法典》增加了懲罰性賠償的類型。其第1185條和第1232條分別規定,故意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故意違法汙染環境或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