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前就有龍的形象 與外國龍象徵意義差別大

2021-01-16 手機鳳凰網

龍,是中國人心目中特有的一種神物。無論身處何方,一句「龍的傳人」,會讓每一個中國人心生自豪;一句「龍的子孫」,會讓所有的中國人倍感親切……

世界上雖然並沒有龍,然而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龍。

8000年前就有了龍的形象

「龍」這個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字的形狀是一個大頭,有一個彎曲的身子。傳說在帝舜的時候,董父因馴養龍很好,被賜了一個氏族名叫「豢龍氏」。夏代也有馴養龍的人叫劉累,被賜了一個氏族名叫「御龍氏」。從這些傳說看,至少在堯舜禹時期,人們跟龍就有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朱乃誠教授介紹說,從考古發現上看,目前發現的3600年以前的龍遺存大約已有10多個。比如,2004年在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了一個大型的綠松石龍形器,年代大概是3700年前後。另外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當中,發現了一件大的陶盤,陶盤裡面用彩繪畫了一條龍,年代是4400年至4300年前左右。這個年代也就是我們古史說的堯舜禹到夏階段,龍的意識觀念應該是那個時候形成的。

據現有資料,最早的具有傳統龍特徵的龍形象,是遼寧阜新查海遺址1994年發掘發現的一條距今8000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這條龍用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礫巖擺塑,全長19.7米,龍頭部最寬處約2米,呈昂首張口、彎身弓背狀。

而朱乃誠認為,目前發現最早的能夠準確無誤地表達出龍的形象的,要算距今6000年以前,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用蚌殼擺成的一條龍。

西水坡遺址的龍虎圖案,是1987年由濮陽市文物工作隊發掘發現於一座形式奇特的墓葬內。該墓中部有一具成年男性骨架,大體呈頭南足北的仰臥直肢姿勢,在人骨架的東西兩側以蚌殼擺塑了龍虎圖案。龍虎頭北尾南,與人骨架的頭腳方向相錯。其中蚌殼龍位於人骨架的東側,長1.78米。龍昂首、曲頸、弓身、前爪扒、後爪蹬,狀似騰飛。

在先秦的文獻中也有關於龍的記載,比如在《左傳》當中談到,魯昭公29年有龍出現在晉國的城郊外。西漢董仲舒所撰的《春秋繁露》中,記有民間祈求龍降雨以保豐收的祀龍降雨活動,而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著名帛畫上,也有龍的形象。這表明在西漢時期,龍已經是社會生活中流傳相當廣泛的一種文化意識了。

 

中國傳統的龍年馬上就要到了。

歷史上的龍年大事

公元前221(庚辰)年,秦始皇滅掉最後一個諸侯國——齊國,實現了六國統一。

公元9年1月10日(戊辰年末),王莽篡位,定國號為「新」,西漢滅亡。

公元68(戊辰)年,東漢明帝詔建洛陽白馬寺,邀請兩位印度佛師在寺中編譯佛典《四十二章經》,佛教自此開始在中國傳播。

公元200(庚辰)年,曹操與袁紹兩軍大戰,史稱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公元1616(丙辰)年,滿族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各部、建立八旗,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積極做好入關準備,奠定了清朝300年統治的基業。

公元1856(丙辰)年,洪秀全密令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趕回南京,殺掉東王楊秀清。隨後韋昌輝與石達開發生內鬨,石達開連夜出走。此為「天京事變」。

公元1916(丙辰)年,雲南都督蔡鍔發起反袁護國戰爭。同年袁世凱病死。

公元1976(丙辰)年,唐山大地震,毛澤東主席病逝。

龍的來源眾說紛紜

關於龍的來源,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起,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主要觀點有:蛇說、鱷魚說、蜥蜴說、魚說、馬說、熊說、恐龍遺存說、雷電說、龍捲風說等等。

蛇說是流行最廣和最早的。早在漢代文字學者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就有龍為鱗蟲之長的說法。著名學者聞一多認為,「所謂龍者,只是一種大蛇,這大蛇的名字就叫做『龍』,後來有一個以這種大蛇為圖騰的團族,兼併了、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於是便成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龍了。」

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了「龍即鱷魚」的觀點。旅居加拿大的古史學者許進雄認為,龍的特徵,臉部粗糙不平、嘴窄而扁長且有利齒,是鱷魚之外他種動物所無的異徵。揚子鱷每在雷雨之前出現,而雨又下自空中,古人見此認為它有降雨的神能,並想像它能飛翔。而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蚌塑龍,與鱷魚很相似,也為「龍即鱷魚」說提供了佐證。

除了動物起源論外,還有人另闢蹊徑,別出心裁地提出了「雷電說」。知名學者朱大順認為,「幻想龍這一動物神的契機或起點,可能不是因為古人看到了與龍相類似的動物,而是看到了天空中閃電的現象引起的。因為,如果把閃電作為基礎來把它幻想成一種動物的話,它很容易被幻想是一條細長的、有四個腳的動物。」這一觀點在歷史資料中也可以找到證據,王充在《論衡》中分析說:「雷龍同類,感氣相致」;「龍聞雷聲而起,起而雲至,雲至而龍乘之」。而《山海經》裡出現的雷神,正好是一副龍的形象。

至於其它各種觀點,各有各的理由,這裡就不一一陳述了。

 

漢代開始龍和帝王聯繫在一起

現在流傳這樣一個說法,「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就是說龍與炎帝、黃帝是有聯繫的。

據朱乃誠先生考證,最早將龍與炎帝、黃帝聯繫起來大約是在漢代。在司馬遷的《史記》和東漢王符的《潛夫論》中都有這樣的說法。

而把龍和帝王聯繫起來,進而成為帝王的象徵,也是從漢代開始並有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這同樣與司馬遷有關。

司馬遷在《史記》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劉邦的母親(劉媼)在大水域邊上休息時,突然下了雷雨。劉邦的父親出來找劉媼,看到一條蛟龍盤在劉邦母親的身上。後來劉邦的母親就懷上了劉邦。

劉邦出身寒微,比不上六國諸侯王后裔的身份高貴。為了抬高自己樹立權威,劉邦及其親信便編造了這一荒誕的故事,把自己說成是龍之子,以使人們像尊崇龍一樣尊崇他、畏懼他。

另據《史記》記載,秦始皇被稱為「相龍」。雖然相龍究竟指什麼,史家說法不一,但秦始皇與龍神拉上關係是無疑的。

朱乃誠認為,雖然在漢代開始,龍與皇帝就有了某種聯繫,但把龍和皇權聯繫起來,可能是從唐代開始的。在唐玄宗的時候有一個「千秋節」,當時有一種銅鏡叫盤龍鏡,上有一條龍,還有銘文「千秋」,這種銅鏡的用途是在千秋節的時候由皇帝頒賜給一些有功的人,或者是由下面的人敬奉給皇帝。這個盤龍鏡當時叫做「天子敬」,從這個角度講,龍就和皇權聯繫起來了。

而真正把龍作為皇帝象徵,還從明代開始。皇帝穿龍袍,這個規則就是從明朝制定的。

龍成了皇帝的化身和權威的象徵以後,它在很多地方就成了皇帝的專屬品。比如皇帝即位稱為「龍飛」,皇帝的身體叫「龍體」,臉叫「龍顏」,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睡的床叫「龍床」,就連皇帝的子孫也叫「龍子龍孫」。

 

西水坡遺址的龍虎圖案

印度佛教為中國龍增添了新元素

中國龍文化之所以能長期延續,除了原有的龍圖騰崇拜之外,還在外來佛教中吸取了新的鮮活因素。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龍文化影響很大。佛教中的龍王、龍珠、龍宮信仰及其傳說與中國本土龍文化融合,使中國龍文化更為豐富多彩。

在佛經中,有一個名叫「那迦」的神獸,這種神獸長身無足,在水中稱王。佛教中的那迦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在佛經轉譯為中文時,那迦順理成章地被譯為龍。

在佛教中,龍是護法八部神祇中的第二位,神通廣大,被稱為「龍王」。據佛經記載,龍王在居住的海中有莊嚴華美的宮殿,佛曾到海底龍宮中宣講佛法,這些內容對後來中國龍王傳說的形成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關於龍王的神力,佛經中的記載與中國的傳說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有降雨功能。中國民間盛行的求雨祈龍王風俗,是與佛教說法有關的。

中國道教善於改造吸收各種神靈信仰並納入自己的體系之中。隋唐之後佛教信仰傳入中國,道教就借鑑參照佛教,引進龍王並加以改造,創造出自己的龍王系列,形成了自己的龍王信仰,名目繁多超過了佛教,達數百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四海龍王——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閏、西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

由於道教是本土宗教,道教的龍也就更為中國化,比佛教的龍更為世俗,更迎合中國民眾的心理。道教中龍王的職責主要是興雲布雨,據說,在百姓遇到炎旱之時,天帝就派各位龍王前去布雲施雨。發展到後來,凡是有水之處,無論江河湖海、淵潭池井,莫不駐有龍王,而龍王廟也隨之遍地而起。

龍不只屬於皇帝而更活在民間

八千年的龍文化,在中國民間有深厚的積澱,數不清的民風民俗及節日與龍有關。

在中國龍文化中,龍不僅被視為一種通天的神獸,而且還被視為一種吉祥瑞獸。在古人看來,龍既然能溝通天地,當然也能代表天或神,給人庇佑。所以人們很自然地把龍當做昭示吉祥幸福的瑞兆。古代統治者甚至還把龍的出現當做國泰民安的象徵。

二月初二「龍抬頭」,是專門的龍節。民俗認為蟄伏一年的龍正是在這一天抬頭活動的,以後雨水也多了起來。民俗認為這一天人們的食物都為龍身上之物,如麵條是龍鬚,烙餅是龍鱗,餃子是龍耳等等。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更有龍舟競渡的盛大民間娛樂活動。人們相信,通過聲勢浩大的龍舟競賽,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龍心神感應而大娛大悅,從而煥發神性恪盡神職,保佑一方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舞龍,是中國民間一項十分重要的文化活動。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降雨的一種儀式,後來發展成為一種文娛活動。早在唐宋時期,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演形式。正月十五元宵節一向有舞龍燈的習俗,也稱「鬧龍燈」、「玩龍燈」、「龍燈會」,並在不同地方發展出了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在民間,很久就流傳著龍生九子的說法,但是九子為何物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據說有一次,明孝宗朱祐樘忽然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龍生九子都是何名目?李東陽倉促間不能回答,退朝後左思右想,和同僚們一起七拼八湊,才拉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清單上龍的九子是:

囚牛:性喜音樂,舊時多刻於胡琴頭上。

睚眥(yázì):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樣子像長了龍角的豺狼,怒目而視,雙角向後緊貼背部。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

嘲風(cháofēng):喜好冒險,常用其形狀在殿角上作為裝飾,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蒲牢(púláo):喜歡吼叫,人們常把它安在鐘上。

狻猊(suānní):形如獅,喜歡蹲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

贔屓(bìxì):似龜,好負重。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背負石碑的樣子。

狴犴(bì'àn):平生好訟,其形似虎,往往刻於獄門之上。

負屓(fùxì):平生好文,常盤繞在石碑碑文頭頂。

螭吻(chīwěn):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作建築物上的吻獸。

 

贔屓

延伸閱讀

中國龍與外國龍

「龍」雖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譯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與中國傳統的龍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徵意義都分別甚大。

Dragon在基督教中被視為惡魔的象徵,帶有惡毒、兇狠的意味,與東方的瑞獸龍完全不一樣。

Dragon在形象上與中國龍有幾分相似,它擁有強壯的身軀,又長又粗的頸,有角或褶邊的頭,尖銳的牙齒,和一條長長的尾。它用四隻強而有力的腳行走,用一對像蝙蝠翼的巨翼飛行,它全身覆蓋著鱗片,保護著身體。

Dragon多居於山洞,喜好財寶,通常洞中都會收藏大量的財寶。它可以作出噴吐攻擊,紅龍會噴火,藍龍會噴電。

Dragon擁有強烈的領土觀念,大多都是單獨行動,且常年沉睡。

當初將中國的龍翻譯為dragon的人,就像是給聖人與殺人犯取相同的名字,但其實兩者並無關聯。一個對中華文化不了解的西方人,看到中國人崇拜龍的行為,可能會產生中國人崇尚邪物的負面印象。為了避免這種混淆,有學者提出把「龍」的英文翻譯改為發音與漢語接近的「loong」,但目前尚未得到廣泛認可。

龍文化與鳳文化

與中華龍文化不可分割的是鳳文化。在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中,《龍鳳呈祥》是很好看的一種。自古以來龍與鳳的關係就是極其密切的。

鳳和龍一樣,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鳳是古人幻想中的神鳥,鳳頭似錦雞,身如鴛鴦,翅膀似大鵬,腿如仙鶴,是多種鳥禽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鳳是鳳凰的簡稱,鳳為雄,凰為雌。然而自秦漢以來,龍逐漸成為君主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便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就雌雄不分,整體地「雌」化了。

相關焦點

  • 黃帝造龍被學者顛覆了,遼寧出土一條8000年前的「真龍」
    作為中國人的圖騰象徵,龍就代表著中國,代表著中國人。
  • 遼寧出土一條8000年前的「真龍」,學者:黃帝造龍被顛覆了
    作為中國人的圖騰象徵,龍就代表著中國,代表著中國人。
  • 虎的形象以及民族精神的象徵意義
    虎的形象及民族精神的象徵意義。虎,素稱獸中之王。《說文解字》雲:「虎,山獸之君也。」虎雄健無比,兇猛異常,長嘯時山鳴谷應,奔跑時狂風陣陣,自有其王者氣概。虎額頭上的斑紋又恰似「王」字,似乎百獸之王的虎是天意所命,虎的權威更加不容置疑。長久以來,虎在我國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神聖而威武的,老虎的形象早已深入到人們的心中。
  • 非人哉:龍女有喜歡的龍,還是一條外國龍,紅孩兒要失戀了嗎?
    龍女的心上龍這一話講的便是龍女的紅孩兒。大家可能在想這兩個人物有什麼關係的?他們兩個就是觀音身邊的金童玉女,玉女便是龍女,紅孩兒便是我們的善財童子。所以說這兩位應該是屬於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類型。龍女和紅孩兒說她喜歡的是一條外國龍,很open,只穿上衣。紅孩兒嚇了一跳,就得外國龍也不用這麼open吧,連褲子都沒有嗎?因此紅孩兒決定會一會這一條情敵「外國龍」。
  • 傳統文化中「龍」形象的演化歷程。「龍紋飾品」吉祥與力量的象徵
    原始製作工藝的起源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任何一種有具體象徵意義的物體形象,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是有演變過程的。都是由簡入繁,由抽象到寫實,龍圖騰的形成,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演化過程,龍是炎黃子孫的象徵。玉璧可以磨製得更規整更完美,玉璧也有了象徵意義,象徵著人們最崇拜的天空。玉璧上的孔,被賦予了更神秘的功能,人們用這個孔來敬天地通神明。玉璧看似簡單的形狀,卻蘊藏著無窮的奧妙,它在人們的心中代表著無窮無盡的天空,一虛一實的兩個圓,是圓滿是完美!這個圓是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
  • 非人哉:金拽根和敖烈,這兩條龍有著完全相反的象徵意義
    雖然非人哉中主要是為了帶給觀眾歡樂,但其實也是能夠看出敖烈和金拽根的不同象徵意義的。象徵邪惡的西方龍金拽根是非人哉中與敖烈大戰的那條西方龍的中文名稱,這名字的來源是龍的英文——「dragon」,最初這也讓東方龍與西方龍混起來了,但其實兩者的象徵意義和背景完全不同。
  • 「龍」象徵 權勢 和 尊貴
    龍是中國等東亞國家古代神話傳說生活於海中的神異生物,為鱗蟲之長,司掌行雲布雨,是風和雨的主宰,常用來象徵祥瑞。龍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 在古代,龍是怎麼成為中國皇權的象徵的?
    古代,龍,確實是「王權」的象徵,這比說「皇權」更準確,因為「君王」們還沒自稱「皇」的時候,龍與王權就結合在一起了。《易》早不早?《易.乾》曰:「飛龍在天」。《疏》云:「飛龍在天,猶聖人之在王位。」對此,絲毫不必懷疑。那麼,「龍是怎麼成為中國皇權象徵的?」第一,在於「龍」在上古文化中實在處於核心地位。
  • 關於龍的傳說
    8000年前就有了龍的形象「龍」這個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字的形狀是一個大頭,有一個彎曲的身子。傳說在帝舜的時候,董父因馴養龍很好,被賜了一個氏族名叫「豢龍氏」。夏代也有馴養龍的人叫劉累,被賜了一個氏族名叫「御龍氏」。
  • 漫畫《非人哉》新來的帥哥是外國龍,哪吒:還是烈烈龍最棒了
    這個新來的帥哥雖然看上去不太聰明的樣子,不過實力還是很強的,他綁架了金蟾也是因為金蟾能吐金銀珠寶,而這個帥哥實際上是外國龍,最喜歡的就是金銀珠寶了。只是令他沒想到的是,如今的金蟾也與時俱進了,並沒有吐出他期待的金銀珠寶,而是給了他一張支票,這令帥哥龍很是不滿,金蟾應該也察覺到了這個中二龍並不太聰明的樣子。
  • 貨幣上的龍圖騰,你見過多少?
    普通老百姓,即平民階層是不允許擁有任何龍或與龍相關的物品或形象,否則就是謀反篡逆,可以被直接處決。在臺灣的許多廟宇皆有龍的雕像或畫像,皆是四爪龍。清以後的現當代,由於龍與封建統治者脫離了關係,所以可以按人們的喜好繪製或塑造成三、四、五趾。當然,歷史上五爪龍有過特殊的地位,故人們普遍還是偏愛五爪造型。
  • 鳳凰的象徵意義
    鳳鳴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鐘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象徵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來改善這個部分。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被異議而移除。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
  • 中國龍與西方龍:翻譯為「dragon」不妥
    而此次龍的造型破天荒引起了諸多議論,許多人覺得這條龍有點兒兇神惡煞,而設計者則直接回覆說,龍本來就是十二生肖中的神,傳統上,龍的主要功能是闢邪、驅魔、避災、降福,因此兇一點兒很正常。  其實龍並不是中國所獨有,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崇拜龍,龍的含義也千姿百態。  從目前考古發現的龍的形象來看,在距今8000年前的遼寧查海遺址中,出土過近20米長的以石塊堆塑的龍。
  • 解說龍的寓意及象徵(石雕龍圖片大全)
    龍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由此可見對龍的推崇。與此同時呢!在風水學中龍還可化解小人是非,旺貴人運勢,因而對上班一族很是重要的,並且人們還可以把龍形飾品擺在辦公桌的青龍位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中國龍到底是怎麼樣一種存在
    世人傳說中的龍其實並非真龍,而是在向龍進化過程中的蛟龍,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神獸獸,只能說是屬於妖獸,龍的存在基本上都是在歷史上的一些書籍記載,以及一些民間流傳的傳說,在離我們最近的所謂真龍的事情莫過於1934年的營口墜龍事件,而這個事情的確有有大量的人看到,而且上了當時的新聞報紙。
  • 羅馬帝國選擇狼還是鷹作為象徵?而中國龍激勵華夏兒女飛得更高!
    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中,有一件跟狼媽媽同一個時代的青銅雕塑,你一定想像不到,這居然是秦國時期的龍,這龍真大,秦朝的龍,包括秦朝的一切器物,它崇尚力量。帝國開基,雖然這兩隻龍還算威武莊嚴,但這個形象仍然和我們心中熟悉的龍差別很大。
  • 東西方神話中的獨角獸,為何形象差別這麼大?西方的挺搞笑!
    獨角獸是東西方神話裡都存在的一種生物,雖然都像是虛擬的神秘物種,但是形象和意義的差別很大。今天,來看看世界神話裡的獨角獸。一、東方神物據傳,第一個看到獨角獸的人是伏曦大帝,他是華夏上古三皇之一。從此,麒麟的出現常被視為吉祥的象徵。很多人不相信獨角獸就是麒麟,《說文解字》:「仁獸也。麕身牛尾,一角。張揖云:牡曰麒,牝曰麟,麒似麟而無角」。可見,雄性稱麒,有鹿的身體、牛的尾巴,頭上有一角。雌性稱麟,頭上沒有角。關於麒麟的傳說,最神秘的莫過於「遇麟而生,又見麟死」的故事。2500年前,麒麟又出現了,它將一塊玉牌送到一位女子的手裡。
  • 中國的龍形象是怎麼從原始社會演變成今天的龍形象的?
    在原始社會,龍的萌芽期,出現了以不同種動物為原型的原龍形象。比如說豬型原龍、英雄元龍、鷹型原龍、馬型原龍、鱷型原龍龍等等……而原龍從簡單的並存關係走向初步的化合,是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的殷周時期。在中華文明走向雛形的歷史背景之下,中國龍的主流形態也從炎黃時代的原龍走向了商周的夔龍。商代夔龍也不是一種形態 。從現在的考古發現來看,至少有十幾種龍的樣子。他們大都帶有不同原龍的綜合意味。
  • 「九」具有帝王的象徵意義
    影壁上雕飾有九條龍的影壁,稱為「九龍壁」。是非常華麗的一種影壁,並且是等級最高的一種影壁,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我國現存九龍壁共有三座,一是北京故宮九龍壁,二是北京北海雙面九龍壁,三是山西大同九龍壁。古人認為世界萬物皆分陰與陽,在人群中,男性屬陽,女性屬陰,而數字中單數為陽,而單數一、三、五、七、九中以九為最高,「九」 具有了帝王的象徵意義。
  • 中國龍,印度龍,歐洲龍,美洲龍,為何全球都有龍文化?
    一,世界各地的龍文化1、中國龍如果說哪個國度最早出現龍文化,當屬我們偉大的祖國。大概從人類文明開始,中國龍文化便逐漸出現,中國龍文化上下8000年,源遠而流長。如今,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彩多姿,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