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2020年,世界帶走了太多太多。
而就在幾天前,擁有傳奇色彩的球王馬拉度納也因病去世,阿根廷舉國哀悼三天,國家領導人都停止了公務活動。這麼被重視的馬拉度納,不僅僅因為他是個偉大的足球運動員,而是因為他還是阿根廷的國家英雄。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一切都要從1982年的馬島海戰講起。
1981年,阿根廷軍人政府的無所作為,使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11.4%,通貨膨脹率升至600%,與此相比,當地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只有19.2%,造成了百姓''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情況,國內局勢變得動蕩不安。越來越多的工人決定發動長期性大罷工,這導致阿根廷國內經濟出現惡性循環。 面對這種情況,1982年4月,阿根廷 總統 加爾鐵裡決定為奪回馬島主權對英國宣戰,以此來轉移國內公眾視線。
這個馬島全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叫福克蘭群島),距離英國本土1萬公裡,就在南大西洋阿根廷家門口,佔地達到1.2萬平方公裡(大概是海南島的1/3大)。 阿根廷和英國之間圍繞它有著多年的主權爭議。
英國一馬島被阿根廷佔領了,當時的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哪能忍!隨即組建了戰時內閣,一支由兩艘航母、數十艘驅護艦和輔助艦艇組成的特混艦隊,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內就抵達了馬島。倉促出戰的皇家海軍,在阿根廷海軍「超軍旗」攻擊機的英勇功擊下,損失了2艘42型驅逐艦、2艘21型護衛艦。
但是英國卻佔據著海空優勢,一邊有美國情報支持,另一邊法國斷了阿根廷「飛魚」飛彈的供應。戰爭隨即一邊倒的向著英國這邊,英軍的「徵服者」號核潛艇擊沉了阿根廷海軍的頭號主力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擊傷了「聖菲」號潛艇。
最終阿根廷人又被英國人從馬島上灰溜溜地趕了出去,這一點都不意外,因為兩國綜合國力、軍力懸殊實在有點的大。
馬島戰爭的失敗讓阿根廷憋了一肚子氣。
終於在1986年的足球世界盃1/4決賽上阿根廷與英國又狹路相逢,這不僅僅是一場足球比賽,儼然成為了兩國新的比賽「戰場」。馬拉度納在這場關乎國家臉面的比賽中獨中兩元,擊敗了英國隊並最終幫助阿根廷隊捧走了大力神杯。
但在這場比賽中有一個極具爭議的進球疑似是老馬用手打進去的(手球犯規),但在那個沒有VAR的年代,裁判最終沒判罰那就算進球有效,事後老馬對這個進球也含糊其辭的稱那是「上帝之手」。
馬拉度納在球場上幫阿根廷報了馬島戰爭的一箭之仇,阿根廷人則將他視為了國家英雄,遠遠超過了一個足球運動員的身份。這也就不難理解阿根廷舉國哀悼的舉動則是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