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前半年,印度對外國直接投資審查規則做出了調整,鑑於當時正值高原前線出現風波,印度有「二十壯士裹屍異鄉」,印度開啟了包括對中企APP應用在內的諸多商品限制行動,同時目前在印度最大的投資方,主要還是中資,所以當時印度的舉動被外界普遍解讀是針對中資、中企在印度的限制。
不過,近日有印媒報導稱,當前印度內政部和商務部的聯合工作組正在上書莫迪當局,建議後者能夠再次修改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審查規則,在一些領域能夠允許印度境外資金比例為26%及以下的投資,不經過新德裡當局審查就能直接落地;印媒還進一步表示,新德裡當局很快就會就此建議做出決定;實際上,當初印度當局修改上述外資投資規則,限制的就是中方,如今傳出該限制(規則)又將被修改的消息,顯然是在說明印度方面最終還是對現實做出了妥協。
步入今年後半年後,隨著高原議題的發酵,印度國內開始出現了一陣限制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發展的浪潮,而且這種抵制行徑是由印度當局在官方層面主導的。印度的邏輯是:印度擁有巨大的市場,所以是我方需要印度的市場,而非印度需要我方的經貿關係。
但事實情況是,在限制了我方技術和資本,以及商品在印度市場的活躍度後,印度本身也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例如印度孟買一個大型隧道項目採購的是中企的盾構機設備,但當時由於印度當局對中企的諸多限制,以及印度的疫情,我方企業的工程師無法趕赴印度對盾構機設備進行組裝,此舉居然導致整個隧道項目陷入停工狀態——原來印度方面沒有設備工程師能夠組裝這臺盾構機。
從上述背景可以看到,此間印度在外資投資規則上準備再次進行調整,顯然是因為印度意識到了中企資金、中企技術在印度市場的不可或缺性;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恐怕還是疫情因素,要知道印度當前確診量已經達到了890萬例,自今年6月下旬開始,印度的疫情實際上就非常嚴峻,隨後便是近乎失控狀態的飆升;疫情對經濟越來越嚴重的衝擊,也徹底戳破了印度所謂的經濟發展神話,二季度經濟大幅度下滑,下滑程度居然達到了驚人的23.9%,雖然印度方面預測其三季度經濟只會下滑8.9%左右,但考慮到印度是一個連牛糞都統計到GDP中的國家,所以這種預測恐怕可信度並不高。
也是基於此,印度一時頭腦發熱的產業鏈去中資、中企化舉措,顯然已經難以維繫,所以印度當前才會不顧面子問題,又開始主動修改外資投資規則;事實上,鑑於當前RCEP的籤訂,在整個亞太地區將會循序漸進地成為一個高規格的統一市場的背景下,印度經濟對中企的依賴只會越來越大,雙方的產業鏈緊密度也只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