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又有38種古籍成為「國家級寶貝」!來看這些世間孤本、絕品!

2021-02-23 寧波發布

  天一閣向來以明代白綿紙抄本獨步天下,尤其是明範氏天一閣抄本,以獨特的字體、紙張與裝幀成為藏書史上著名的特藏。此次入選的14種明抄本,皆為天一閣獨藏。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崇文總目》,這是典型的天一閣抄本,白綿紙、藍格、包背裝,卷端鈐有「天一閣」朱文長方印。


《崇文總目》

  除了明抄本之外,天一閣藏明嘉靖刻本,無論數量還是質量,皆可傲視群雄。這次入選14部,其中不乏銘心絕品,比如《熊士選集》。此書行格舒朗,字體俊秀,流傳稀少,非常珍貴。


《熊士選集》

  天一閣藏明代地方志與明代科舉錄堪稱為閣藏古籍的雙子星座,在全國首屈一指。後者的明代鄉試錄273種已經入選了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此次申報,專家從閣藏的271種明代地方志中選擇了最有代表性的10種,每一部皆為海內孤本。比如刻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的《上海志》,是現存最早的上海志書。又比如嘉靖《萊蕪縣誌》,它的珍貴之處不僅是現存最早的萊蕪志,而且還是個藍印本。藍印本是一種特殊的古籍。


《上海志》

  天一閣所藏政書也是明代歷史資料的一個寶藏。此次入選的政書共9種,海內僅天一閣有藏。比如《兵部武選司條例》,是《大明會典》武選條例之補充,為目前僅存的兵部挑選提拔武官的標準。

  天一閣藏清代稿本共有300種,有一大部分是世間孤本,具有極大的文物、文獻和版本價值。其主要內容為清代浙江一省的名賢、學者、詩人等的著作,是一座藏量豐富的鄉邦文獻寶庫。

  此次入選共有6部稿本,以四明地區著名學者為主,如清代著名文人姚燮、經學家黃以周等。值得一提的是姚燮稿本《復莊今樂府選》。此書為姚燮在晚年編選的歷代雜劇、院本、散曲、衢歌等戲劇類文學作品的總集,為俗文學的集大成者。

00103

童溪王先生易傳三十卷

(宋)王宗傳撰

明抄本

00110

易釋不分卷

(清)黃以周撰

稿本

00132

五禮異義不分卷

(清)黃以周撰

稿本

00142

孟子四考四卷

(清)周廣業撰

稿本

00238

永樂聖政記三卷

(明)張輔撰

明抄本

存二卷(二至三)

00253

劉東山招由一卷

明嘉靖十七年

刻本

00254

浙江海防兵糧疏一卷

明嘉靖

刻本

00255

張簡肅公奏議三卷

(明)張敷華撰

明抄本

00283

[嘉靖]廣平府志十六卷

(明)翁相 陳棐纂修

明嘉靖二十九年

刻藍印本

00286

[弘治]上海志八卷

(明)郭經 唐錦纂修

明弘治刻本

00288

[嘉靖]萊蕪縣誌八卷

(明)陳甘雨纂修

明嘉靖二十七年

刻藍印本

00289

[嘉靖]儀封縣誌不分卷


明抄本

00290

[正德]新鄉縣誌六卷

(明)儲珊 李錦纂修

明抄本

00291

[弘治]偃師縣誌四卷

(明)魏津纂修

明抄本

00294

[嘉靖]歸州志二卷

(明)王錫 張時纂修

明嘉靖刻藍印本

00295

[嘉靖]惠安縣誌十三卷

(明)莫尚簡 張嶽纂修

明嘉靖刻藍印本

00296

[嘉靖]長泰縣誌六卷


明抄本

00298

[嘉靖]仁化縣誌五卷

(明)胡居安纂修

明抄本

00315

學政錄一卷

(明)朱衡撰

明嘉靖三十年

興化府刻本

00316

國子監通志十卷

(明)邢讓撰

明成化三年

刻本

存九卷(一至五、七至十)

00321

江西賦役紀十五卷


明刻本

存十卷(二至六、十一至十五)

00322

漕運議單不分卷


明抄本

00324

軍政一卷

明嘉靖二十六年

刻本

00325

兵部武選司條例不分卷


明抄本

00326

嘉靖新例不分卷


明抄本

00327

西都雜例一卷


明抄本

00329

船政不分卷


明嘉靖刻本

00330

崇文總目六十六卷

存六十五卷(卷三原缺)

明抄本

 

00570

熊士選集一卷

(明)熊卓撰

明嘉靖二十二年

範欽刻本

00581

新刊精選陽明先生文粹六卷

(明王守仁撰

(明查鐸輯

明嘉靖四十五年

唐龍泉刻本

00585

鈐山堂集四十卷

(明)嚴嵩撰

附錄一卷

明嘉靖刻本

00593

端溪先生集八卷

(明)王崇慶撰

明嘉靖三十一年

張蘊刻本

00602

王遵巖家居集七卷

(明)王慎中撰

明嘉靖三十一年

句吳書院刻本

00645

新坡土風一卷

(清)陳鱣撰

稿本

00653

唐人集□□種□□卷

存三十三種一百十七卷

明銅活字印本

00690

晦庵先生詩話一卷

(宋)朱熹撰

(明)沈爚輯

明抄本

00701

疏影樓詞二卷

(清)姚燮撰

稿本

姚儒俠跋

00711

復莊今樂府選□□種□□卷總目一卷附錄二卷

(清)姚燮編

稿本

(總目一卷為光緒三十年馮辰元抄配)

註:「□」表示《唐人集》與《復莊今樂府選》種數和卷數不明。

來源:天一閣博物館

編輯:曉燕

相關焦點

  • 又一項國家級!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揭牌
    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蘇品紅和天一閣博物院院長莊立臻共同為傳習所揭牌。今天(12月11日)下午,「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天一閣博物館傳習所」揭牌暨拜師儀式在天一閣博物院舉行。2009年,天一閣成為文化部首批「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2016年,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入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揭牌和拜師儀式的舉行,標誌著天一閣古籍保護工作和古籍修復技藝傳承又開啟新徵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蘇品紅、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研究館員莊秀芬和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等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 她說,天一閣是她魂牽夢縈的所在
    ▲攝影/左手Leslie於餘秋雨先生《風雨天一閣》初知天一閣,於黃磊先生《天一生水》初識天一閣,《河圖》《洛書》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範欽為保一樓藏書,取名天一閣,並樓前引水入池,以水克火。所有為之而做的故事將天一閣寫入我的腦海,成為我十幾年來一直的牽絆。魂牽夢繞,只為執念,輾轉反側,只為相遇。
  • 百餘孤本驚豔新疆文獻古籍展 《海國圖志》首亮相
    1月26日上午,伴著新疆民間藝人熱烈高亢的「刀郎木卡姆」歌舞,「西域遺珍——新疆歷史文獻暨古籍保護成果展」在國家圖書館拉開帷幕。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鐵力瓦爾迪•阿不都熱西提,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周和平等出席了開幕儀式。本次展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在北京全面展示新疆珍貴歷史文獻,匯集了全國23家收藏單位的320餘件文物,其中超過半數為現今僅存的孤本。
  • 【書樓】範欽天一閣:遞傳最久,名揚華夏(上)
    端坐在這裡的範欽先生從範欽的生平履歷來看,他的藏書全靠個人收集,並未見有祖上傳承的記載,而他的任職經歷似乎跟藏書也沒有關聯度。民國二十年,趙萬裡先生前往寧波一星期,在這期間,他兩上天一閣,而後寫出了一篇《重整範氏天一閣藏書紀略》。趙先生在這裡跟一些工作人員基本翻看了一遍天一閣所餘之書,他發現天一閣的所藏以史部佔大多數,其中地方志以及登科錄、鄉試錄留存最多,而這些書則大多為其他館所未備。天一閣藏書的價值由此而凸顯,但問題就來了:當年範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藏書思想呢?
  • 他說,訪天一閣拜讀歷史鄉賢
    時值歐美帝國抗疫乏力,新冠疫情海外爆發、海內尚有偶發之際,餘至寧波府,故地重遊。     心之所至,乃信步天一閣,一慰當年未曾細讀觸摸天一閣館藏圖書之憾也。餘從正門入,範欽老先生雕像端坐其間,其左手執書,右手執蒲扇,一幅悠然曠達之態,從容走過四百餘年。蒲扇搖殘悠悠歲月,天一閣博物館藏書卻早已經聲名鵲起於雲天之外。
  • 內蒙古社科院圖書館入選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的館藏有多牛?為什麼能夠成為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這還要從它的建立開始說起。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成立於1979年,是由「老三所」語言、文學、歷史研究所演變而來,當時的圖書資料室就是現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的前身。
  • 寧波天一閣「閣主」愛看什麼書?這場展覽告訴你答案
    今年是範欽逝世435周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藏書家,12月4日,寧波天一閣博物院特別策劃推出原創展「萬卷活水——天一閣創始人範欽的人生與藏書」。天一閣「閣主」範欽雕像 謝舒奕/攝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展期至1月10日,將集中展出天一閣博物院藏善本古籍、書畫、碑帖等展品共計60餘件,展現天一閣創始人範欽氣貫長虹的一生,從文士與藏書的關係這一視角帶你走近範欽的世界。範欽(1506-1585),字堯卿,號東明,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明嘉靖十一年進士,累官至兵部右侍郎。宦履有聲,名重士林。
  • 讓海外古籍回流國內 是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文化傳播的進一步深化
    2015年,中華書局聯合海外30多家存藏單位普查館藏中文古籍並編纂書目的古籍整理出版項目「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正式啟動,成為「十三五」期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點之一。通過與海外出版機構和漢學家的深入合作,截至今年6月,「海外中文古籍總目」項目共出版《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中文古籍目錄》等海外古籍目錄9種,涉及藏書機構14家。其中的新發現,充分說明了這項工作的價值。
  • 國圖110周年,宋刻孤本《揚子法言》、司馬光殘稿明起亮相
    澎湃新聞獲悉,海內孤本宋淳熙八年刻本《揚子法言》、唯一秦朝政府檔案裡耶秦簡、司馬光《資治通鑑》殘稿、宋刻本《注東坡先生詩》等被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珍品,以及傅增湘、鄭振鐸、周叔弢等歷代藏書家珍貴古籍,總計330餘種珍貴典籍,將於9月7日亮相國家典籍博物館「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
  • 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
    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三卷孤本亮相永樂拍賣預展現場。永樂拍賣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馬海燕)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再現三卷孤本。這三卷孤本28日亮相永樂拍賣預展。
  • 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來源:海外網五代後唐天成二年刻本《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卷》南京圖書館藏北宋本《禮部韻略》國家圖書館藏清道光年間彩繪本《北京內外城全圖》中華古籍浩如煙海,在千百年的流傳中,成為中華民族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的一種載體
  • 編制書目 影印出版 數位化回歸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2020年初,隨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圖書館、維多利亞大學圖書館中文古籍目錄》的出版,《海外中文古籍總目》分館目錄達到了7種,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圖書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圖書館、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等12家海外機構的中文古籍全部著錄成書。究竟有多少中文古籍被國外收藏?這個數字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 天一閣藏《夜航船》新見抄本影印出版說明
    所著《博物志》十卷,正可睹其風範,後世多有追慕張氏而續作、仿作者,如宋人林登、李石各著《續博物志》一種,明人遊潛有《博物志補》,董斯張有《廣博物志》,清人徐壽基有《續廣博物志》等。雖其著述各有旨趣,且晚近諸種,體裁多不似小說而反近類書,然追求博洽之志則一也。《夜航船》,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年10月影印出版。
  • 張明傑:蘇軾《宸奎閣碑》宋拓孤本在日本的流傳
    阿育王寺現存石碑是明萬曆十三年(1585),郡王蔡貴易據範氏天一閣藏本雙鉤重刻,當時及其後相當長時間都以為該藏本為原拓,後錢大昕登臨天一閣得以寓目其底本,才發現是「元統二年(1334)重刻」的元代刻本(見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續》)。因文獻著錄闕如,可知原石初拓於本土早已佚亡,而早年傳往日本的則是已知唯一的宋拓孤本。
  • 19米長《趙城金藏》孤本首次公開展出
    本文轉自【中新網】; 11月27日,19米長的「國寶」文物《趙城金藏》孤本——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在北京榮寶齋首次公開展出。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趙城金藏》是中國金代民間募資雕印的一部佛教大藏經,因其藏於趙城縣(今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廣勝寺而得名。
  • 劉澤|古籍藏書章
    而字號印含義深邃,多有來由,且與藏書家生平有關。如清代藏書家兼校勘家黃丕烈,其字號印即富有理趣:他意在山林,曾在居處營造蕘圃,故號「蕘圃」「蕘夫」「蕘圃主人」,年長後又稱「老蕘」「蕘翁」;家中失火而書籍無恙,身患大病而僥倖不死,故號「復翁」;至於其別號半恕道人、清秋逸叟、宋廛一翁、讀未見書齋主人、士禮居主人等,多與其藏書愛好、讀書樂趣有關。這些字號,都被他用作為藏書章的內容。
  • 平陰:珍貴古籍罩上了「鐵布衫」
    近日,平陰縣圖書館一批珍貴的古籍罩上了「鐵布衫」。省市古籍保護專家小心的為這些古籍一一裝上了新做好的保護函套,這意味著平陰的古籍保護工作又進了一步。今年8月,縣委書記楊旭東同志到圖書館調研,察看了古籍保護工作,專門協調批覆專項古籍保護資金,要求好好保護這一獨特文化資源,繼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 拍出2.6335億元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馬海燕)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再現三卷孤本。這三卷孤本2日晚亮相永樂拍賣夜場,拍出2.6335億元(人民幣,下同)。有專家認為,此次出現的卷17、卷18、卷20與上海博物館藏本屬於一個系統。南宋初期由於紙張短缺,二次利用舊公文紙張或私人信件刻印詩文蔚然成風,於是便出現了一種古籍版本的特殊形態——公文紙背文獻。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便是印於宋人書簡及公牘之上。
  • 世間萬物是如何起源的?3本古籍中隱藏答案,或與外星文明有關
    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對於達爾文的進化論心存質疑,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關於生命起源的「假說」,同樣,關於地球萬物起源的迷案,也一直無法破解,特別是在5.4億年之前,地球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突然就讓存在了30多億年的單細胞生物紛紛開啟快速進化,成為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的始祖,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