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9日報導,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在俄空天軍圖-22M3戰略轟炸機的支援下,出動「彼得大帝」號重型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發射「花崗巖」反艦巡航飛彈和「火山」反艦巡航飛彈對模擬假想敵海軍編隊進行打擊。「彼得大帝級」號這艘「海上巨獸」再次亮出自己的獠牙
最後的海上堡壘
巡洋艦是海軍大型水面戰鬥艦艇,主要用於遠洋作戰,具有多種作戰能力。通常用於掩護航空母艦編隊和其他艦艇編隊,保衛已方或破壞敵方的海上交通線,攻擊敵方艦艇、基地、港口和岸上目標,在登陸作戰中提供火力支援,擔負海上編隊指揮艦等。
在「巨艦大炮主義」時代,號稱「海上戰鬥堡壘」的巡洋艦與戰列艦並駕齊驅,風光一時。二戰前後,巡洋艦曾獲得較大的發展。但航空母艦在大戰中以無可爭辯的事實奠定了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並最終淘汰了戰列艦。在其後半個多世紀裡,航空母艦一直在海上戰場獨領風騷,成為海上強權的重要標誌。
大戰硝煙初散之際,曾與戰列艦形影相伴充當其「貼身侍衛」的巡洋艦也如同戰列艦一般英雄遲暮。各主要國家海軍的大批巡洋艦陸續退出現役,巡洋艦家族呈現出日薄西山的低落景觀。然而,隨著冷戰的興起,巡洋艦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50年代以後,艦載飛彈和核動力推進系統先後用於巡洋艦,使其得以徹底改頭換面。
冷戰時期,世界頭號海軍強國美國倚仗龐大的航母戰鬥群,與蘇聯爭奪海上勢力範圍。而蘇聯則把海軍發展重點放在了以飛彈核潛艇為主的水下攻擊力量上,一直沒有重視航母。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海軍大力發展巡洋艦,以彌補水面實力的不足。50年代末以來,蘇聯海軍先後設計建造了6種型號的飛彈巡洋艦,分別是「肯達級」、「克列斯塔Ⅰ」級、「克列斯塔Ⅱ」級、「卡拉」級、「基洛夫」級、「光榮級」,而「彼得大帝號」屬於「基洛夫」級4號艦,它也是俄羅斯海軍建造的最後一艘巡洋艦,稱之為俄海軍巡洋艦家族中最後的寵兒一定不過分。
世界之最
「彼得大帝號」由波羅的海造船廠在1986年4月25日開工建造,1989年4月29日下水。由於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低迷,因此直到1998年4月19日才正式服役,加入俄海軍北方艦隊,擔任旗艦。它是俄海軍中僅次於「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最大水面戰艦,也是世界上艦載武器裝備最強大的水面戰艦。
從1974年首艦開工到1998年最後一艘服役,4艘「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的建造歷時23年。在此期間,軍方和研製部門對設計方案作過許多改進,後續艦的艦載武器系統日益先進。當時的「彼得大帝」號代表了那個時代世界軍用艦船的先進水平。其技術水平之高,艦載武器裝備型號之齊全和數量之多,作戰能力之強,在同類艦中首屈一指。
「彼得大帝」號標準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24300噸,艦長252米,寬28.5米,吃水深9.1米,其主動力裝置為自動化核動力系統,包括2座核反應堆和2臺汽輪機驅動系統,每臺功率達7萬馬力,可確保最大巡航速度達到30節以上,續航力為15萬海裡。另外,還配備2座燃油蒸汽鍋爐充當輔助動力系統,可在核反應堆關閉時提供17節航速,並可靠艦載燃料航行1600公裡。該艦可以在無海外基地補給的情況下,遂行遠洋作戰任務。
不可小視的攻擊能力
彼得大帝」號最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它的艦載武器系統。於它的艦載武器系統。各種對海、對空、對潛、對岸作戰系統齊全,並且載彈量大,裝備400餘枚各種型號飛彈,因此贏得了「武庫艦」的美稱。作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飛彈庫」,「彼得大帝」號無疑是世界上火力最強的一級巡洋艦。
「彼得大帝」號的主要反艦武器系統是SS-N-19「花崗巖」超音速反艦巡航飛彈,它射程為55~550公裡,彈長不足11米,彈徑0.9米左右,翼展(摺疊/打開)1.6/2.6米,發射重量5~7噸,常規戰鬥部重1噸。動力裝置為1臺渦噴發動機和2臺固體火箭助推器,巡航速度超過2.5馬赫,巡航高度70米,末段為10-20米。採用慣性制導+中繼指令制導+主動雷達/紅外尋的複合制導系統,命中精度高。艦載火控系統可從目標定位系統獲取數據,對反艦飛彈進行全程控制,實現超視距攻擊。升級後的「彼得大帝號」
對於來自「水下殺手」的威脅,「彼得大帝」號配備了先進的綜合反潛作戰系統。水下探測裝置是由艦殼聲納和拖曳式聲納組成的自動化聲納系統,配備反潛直升機、反潛飛彈、深彈發射器,形成了由遠到近的多層反潛火力。
在現代戰爭中,水面戰艦面臨的首要威脅主要來自空中,各種空、海、陸基平臺發射的高精度反艦飛彈。而對於重型巡洋艦這樣龐大的遠洋戰艦。如何在脫離己方航空兵的掩護下,組織對空防禦是重中之重。「彼得大帝號」裝備了多種防空武器,形成了遠、中、近三層防空火力網。負責遠程防空的是艦載SA-N-6防空飛彈系統,它的射程近90公裡,射高25米-27公裡,,垂直發射裝置可依此發射12枚,同時應對6個來襲目標。中程防空主要是由裝備SA-N-9防空飛彈系統,射程12公裡,反應時間短,抗幹擾能力強。近程防空主要是由SA-N-4防空飛彈和6座CADS-N-1近防系統來完成。
性能已經落伍,但並非沒有用武之地
從戰艦火力角度來看。「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確實世界首屈一指,可實際上,該型艦已經落伍了。首先,它老舊的設計思想,艦體表面建築、天線林立,完全沒有考慮到隱身性能,再加上龐大艦體,在現代遠距離探測雷達面前,是一個巨大的靶子。其次,電子系統落後,尤其是雷達系統,當面對現代化隱身戰機攜帶遠距離反艦飛彈的飽和攻擊時,「彼得大帝號」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現代海戰,最重要的是先敵發現,先敵進攻,以「彼得大帝號」上的雷達探測系統,很難先敵發現,也就談不上先敵進攻了。
「彼得大帝號」目前仍然是俄羅斯海軍最為重要的水面作戰艦艇,其龐大的艦體和巨大的載彈量,仍然能對俄羅斯潛在敵人產生巨大的威懾作用,它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世人的關注,如果俄羅斯能夠投入足夠的資金,進行深度現代化的升級,「彼得大帝號」仍然是一艘令人期待的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