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囑託看變化 | 網紅社區食堂十幾元吃飽吃好,老人一日三餐在...

2021-01-14 上觀

在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最近不少居民會津津樂道一件事情:和平公園裡的水池夏天沒有異味了!別看這是一件小事,卻困擾了居民很久。但街道黨建服務中心下決心,開拓了這原本並不擅長的專業領域:通過區域化黨建,與復旦大學環境學院共同進行和平公園水體治理,經過一年的共同研究方案,今年的和平公園讓居民一齊點讚。

市民驛站,是政府聯繫居民最直接的窗口。在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一樓綜合接待大廳,前臺設有為老服務接待、社區事務延伸服務點、黨群服務三大窗口。為老服務接待窗口,平日絡繹不絕,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業務辦理、政策諮詢、服務介紹等,也是上海市首批養老顧問點之一。

去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綜合服務窗口、託老所、黨建工作站等。總書記說,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就在社區。社區是黨委和政府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要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

嘉興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狄梁表示,黨建服務站建在百姓身邊,一年來圍繞「有意義、接地氣」,嘉興路街道逐步形成「1+5+27+27+X」的黨建工作平臺,即:1家社區黨建服務中心+5家市民驛站黨建服務站+27家居民區黨建服務站+27家社會層面黨建服務站+若干家其他黨建服務站。

一年來,市民驛站第一分站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得到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涉及的條線和數量不斷增加,諮詢事項由原先的169項調整至188項,增加調整包括城鄉居保繳費銀行卡信息採集、城鄉居保繳費銀行卡解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登記信息變更申請等在內的十餘項事項。當場辦結事項由原有的7大類38項調整、增加至目前的9大類50項,增加包括婚姻登記檔案查詢、獨生子女整檔案查詢、再生育子女審批檔案查詢等12項事項。

這裡的社區食堂,則是附近的「網紅」。價格公道、菜品質量高,社區食堂不僅吸引了許多附近居民,更有不少白領小年輕也慕名而來。今天中午11點開始,很多居民如常走進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的食堂,十幾塊錢就吃到了一葷一素、米飯加湯。「每天一日三餐都在這裡解決了。」王阿婆說,「這裡的菜味道適合老年人,每天翻花樣,看看今天的菜譜:稻香扎肉、紅燒黃魚、雙色蝦仁、宮保雞丁樣樣都有。

隨著客流量越來越大,社區食堂的供應能力有些捉襟見肘。為滿足更多老年人的助餐需求,社區食堂後廚今年開始了更新改造,進一步擴大面積,同時也加強幹溼分離,保障後廚食品衛生。據嘉興路街道社區服務辦主任熊潔介紹,改造後的社區食堂每日供應量能達到2000人左右,包括堂食以及外送。

今年嘉興路街道還開設了5個助餐點,讓居民們直接在家門口就可用餐。助餐點每日供應兩種套餐,價格均為11元。為豐富居民們的助餐形式,滿足多元化的口味需求,嘉興路街道還計劃與一家國有餐飲機構上線移動訂餐服務。屆時,居民們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實現移動訂餐。

相關焦點

  • 十幾塊錢吃到飽!靜安又一食堂開業,上班族和老人看...
    社區居民曹阿姨表示  這個社區食堂開得好,讓我們老兩口中午能喘口氣,歇一歇。而且離家就2分鐘。  新成社區食屋面積約200平方米  最大可容納60多位居民同時就餐  但就是這個小小的社區食屋  居民們能一次性解決掉「一日三餐」的問題
  • 【地評線】民生十為 | 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
    和普通社區食堂不同,這個食堂有點「潮」,按照不同功能劃分為「記憶」「相逢」「心傳」「家常」「牽手」「關愛」等區域,讓老人不但可重溫記憶中「小辰光」美食的味道,也可在時尚的烘焙間學習製作點心等。濰坊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8月10日社區食堂試運營以來,截至目前,已經辦理老年就餐卡近5400張,日均服務1000餘人次,每天提供近50個品種的三餐餐食。  社區食堂為何一開就火?
  • 12元就能吃飽吃好,還有關愛服務送到家!普陀這裡的老人太幸福了!
    關注老年人的「胃」,品種豐富選擇多早上10點多,有的年輕人還剛剛吃好早餐,位於趙家花園的老年食堂內,工作人員已開始有條不紊地配製午飯,陣陣飯菜香從食堂飄出。手包蛋餃、蘿蔔燉肉、綠葉雞毛菜……一個個新鮮熱菜剛出鍋,從一旁社區活動中心結束鍛鍊的老年人就三三兩兩等在廚房外,準備打包或堂食。
  • 平均每天5元!90歲以上的老人解決了一日三餐
    △人民政協網原創視頻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吉巷鄉崎坑村,地如其名,公路彎彎曲曲,從縣城到村裡車程2個多小時,全村戶籍人口656人,常住人口50多人,大多是留守老人。自從縣裡推動創建「互助孝老食堂」,全村老人開始在食堂用餐,解決了煮一頓吃一天甚至吃幾天的問題。
  • 做大做好這碗飯——聚焦西寧愛老幸福食堂系列報導之八
    77歲的王改英在城中區香格裡拉社區的幸福食堂高興地吃著飯的照片頻繁在各大媒體亮相,成了幸福食堂的「網紅」老人。  雖然是「網紅」,但王改英來這裡吃飯的原因和來就餐老人都一樣:年齡在80歲左右,多是獨居或是身體狀況欠佳,做飯有困難的老人。在王改英看來,幸福食堂的飯菜不僅經濟實惠,而且種類豐富、乾淨衛生,比在家裡吃飯還要好。
  • 千萬富翁為500餘名老人開食堂 10元包1日3餐(圖)
    曾少峰資產過千萬,卻扎紮實實地鑽進發展社區、雙墩社區、營北社區、電力新村社區,開起「道能幸福食堂」。500多名老人在這裡享用每天10元錢的早、中、晚餐,而就餐的老人們跟他熟了,都親切地叫他「乾兒子」、「大頭」。
  •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深度觀察)
    看著酥脆,聞著噴香,吃著健康,看下價格,只要兩元一根。12月2日中午時分,深圳龍華區元芬村的「微棠食」社區食堂,在附近寫字樓上班的趙萌買了份套餐,雞肉配空心菜,一葷一素,只要10元。雖然不住在這個社區,但趙萌每天中午都在這兒用餐,「又便宜又方便,吃完還能回辦公室打個盹。」
  • 社區大食堂 讓居家養老更有「滋味」
    當天上午11時許,淮河晨刊記者來到建新社區的「社區大食堂」,已有老人坐等閒聊,還有四五名工作人員正在按照菜單給飯盒中盛菜、分裝,餐桌上整齊地擺著二十多個飯盒,每個飯盒上都有對應的名字、菜單,盒內裝著老人自選的一葷兩素。
  • 深度觀察: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
    「只需10元,就有一葷一素。」  「60歲以上老年人吃飯可以打八折。」  「下樓就能吃飯,一日三餐不重樣。」  …………  近年來,不少居民小區漸漸興起了一種服務居民的社區食堂。這種食堂往往面積不大,但價格實惠、用餐便利,有效解決了附近居民的就餐問題。
  • 幸福食堂飄出幸福味
    11月26日,還沒到午飯時間,81歲的李玉鳳老人早早來到了西寧市城西區勝利路街道公園巷社區愛老幸福食堂。寬敞明亮的餐廳、舒適的座椅、熱氣騰騰的中央廚房……一走進暖意融融的愛老幸福食堂,李玉鳳老人感覺一下子暖和了起來。「你瞅瞅這食堂環境多好,飯菜味道也好,每天都是六菜一湯,隨便挑著吃。對外22元的快餐,我們高齡老人只需要花7塊錢就能吃飽、吃好,我很知足。」
  • 一元牛肉麵!青海西寧「幸福食堂」「烹調」愛老「味道」
    圖為西寧市城西區的老人在「幸福食堂」就餐。 張添福 攝中新網西寧11月17日電 題:一元牛肉麵!中新網記者從西寧市城西區民政局獲悉,針對轄區部分老年人「做飯難」而產生的「吃飯難」「吃飯愁」問題,該區建設的「愛老幸福食堂」,包括根據區域情況建設鎮辦級的中央廚房,在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設立社區級的「幸福食堂」,在居民小區內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樓宇級的「幸福餐桌」助餐點。
  • 1元錢的早餐,1元錢的午餐,講述十幾年前那時在學校的一日三餐
    或者去學校的食堂花7毛錢買一個大花卷(包含香油海帶絲,花卷單賣是5毛錢一個),再花5毛錢搭配一碗微辣的麵條,這樣吃起來賊舒坦,既吃飽又暖和,總共需要花費1.2元,那時候只要早自習下課鈴聲一響,我們就立馬跑出教室朝食堂方向奔去,因為稍微去晚點,麵條可能就賣完了,而且去晚了打個飯還要排隊。
  • 江蘇揚州社區食堂,你會去吃嗎?
    市民:外賣啊 一般年齡大的不吃外賣 都是自己在家裡弄點吃(社區食堂你們會點餐嗎)不點 社區食堂菜不好吃市民:這個食堂的菜 我們吃不來(怎麼吃不來的呢)好像不是家常菜一樣 冬瓜燒雞子 你燒過嗎 冬瓜燒鴨子 你燒過嗎 就是不習慣 就是他沒有蔬菜 我們歲數大的人廁所不大好上 最起碼要有蔬菜 我吃了很長時間 開門第二天我就吃了
  • 老年食堂開放了!讓老人不用費心就能吃到熱乎的營養餐
    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長的時節,也是春天悄然生發的時節,今年冬至,前進街道居家養老中心老年食堂正式啟用不少老人相約來此嘗鮮,在綿長冬日,感受歲月安暖。 民以食為天,老年人的一日三餐,尤其讓人掛心。開灶當天,前進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提供了醬香大排、香菇雞肉、炒青菜等菜品,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葷素搭配。
  • 「老人家」食堂 讓老人食無所憂
    12月15日,和平區南市街裕德裡社區老人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家」食堂正式對外開放,社區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的飯菜了,可以惠及轄區內千餘位老人。
  • 【地評線】渤海潮評論:把社區食堂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只需10元,就有一葷一素。」「60歲以上老年人吃飯可以打八折。」「下樓就能吃飯,一日三餐不重樣。」……近年來,不少居民小區漸漸興起了一種服務居民的社區食堂。
  • 邢臺一高校「網紅食堂」 刷爆朋友圈 看看去
    這家「網紅食堂」名叫「新食力餐廳」,位於該校西校區食堂二樓,佔地約3700平方米,分休閒區、就餐區、多功能廳三個區域。「網紅食堂」於10月8日正式開業,每天來吃飯的學生絡繹不絕,大家還紛紛拍照並轉發朋友圈,曬美食,更是曬環境。「這哪裡是食堂,活脫脫一個主題餐廳嘛!」就餐環境「顏值爆表」
  • 小食堂增添「幸福味道」
    12月8日上午11點半,淄川區松齡路街道城張社區食堂內,寬敞明亮,暖意融融,幾十位老年人正在依次領取午餐。「年齡大了,眼花腿腳慢,做飯不方便,這個食堂可解決大問題啦。」68歲的牛夏田老人一邊端菜一邊對記者說,每天中午都提前到一會兒,和社區的老鄰居們拉拉呱,感嘆生活越來越幸福!
  • 最多明星光顧的武漢高校網紅食堂,10元管飽
    正值開學季,來聊聊武漢高校的那些網紅食堂!要說武漢高校裡明星光顧最多的食堂,肯定就是武漢傳媒學院啦。武漢傳媒學院食堂獨獨只有一個——鳳凰園餐廳,上下兩層樓,均是10元管飽的節奏。一樓主要是售賣早點,熱乾麵、煎餅、小籠包、粉面、粥鋪等等,無論何時來,總有一口熱飯熱菜,填飽你的胃。這裡有一個特色的復古小火車,車廂售賣各色小吃,一旁有軟包雅座。
  • 「老鐵食堂」的幸福味道
    11月12日11時,位於南昌市西湖區南站街道鐵路二村社區鄰裡中心後門的「老鐵食堂」人聲鼎沸、食客紛至。葉金漢老人熟練地打開食盒,挑選了7個菜品,充值卡支付了35元。葉老拍了拍沉甸甸的食盒對記者說:「今天我家三口人的飯菜都解決了,你看多方便。」政府引導 市場化運作,是鐵路二村「老鐵食堂」的運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