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為什麼要求「頭如懸頂」

2020-09-05 至簡養生大成拳站樁



「頭如懸頂」是練習站樁過程中體驗要領的第一步,借用仿佛頭上有繩索將頭微微吊起假想之力,神貫於頂,向上提領起全身,形成上下撐拔,有利於全身向下的放鬆。

這樣既可以求得全身的空靈之意,又便於體會整體向下的放鬆。

「頭如懸頂」的外在表現為,站樁者頭部自然正直,頸部肌肉舒伸而柔軟,頸椎上挺而無僵勁,頭直項豎,引領全身虛靈挺拔。

沒有懸頂,整個人無疑趨於鬆懈,不能虛靈挺拔;

沒有懸頂,腰椎部分會承受很大的體重壓力,日久生病;

沒有懸頂,就沒有內家拳的力由脊發;沒有懸頂,大成拳習者的起伏運動勢能就無從談起。

一、頭如懸頂的虛靈挺拔之能

松生空谷對危巖,塔立雲端向河漢」;人的挺拔,應該有這樣一種屹立於天地之間的宏大氣勢,有了內在氣勢才可以追求具體的懸頂要領站樁;

首先要避免樁架走形、有的人練功時,或出於心煩、疲勞、走神等原因,出現頭部前俯後仰左右歪斜,從而導致身體失正,各部位受力不夠均衡。

欲改變這種情況,便要從頭部做起頭為一身最關鍵的部位,此處一正,便能提領全身自然端正。

樁法開篇首要:「頭直目正,身莊氣靜」;就已點出虛靈挺拔的重要所在,體認懸頂,不可不知。把握懸頂,除了擺好架子之外,還要平心靜氣感受自身向下的整體重力,然後用與之相等的力量虛領上提,拳論上謂之身如半空中吊掛的口袋。

上提的力量大於自身體重,則身體發僵或重心上浮;小於自身體重則趨於鬆懈。記住,假借(頂上一線)之力是向上的,而自身放鬆的重力是向下的。

因此王薌齋宗師說「頂心一發如線系,遍體松靜力如泥」又說「力無過之而無不及」、那麼為什麼不直接身體上領呢?

單純向上提領全身,會導致身體重心上浮,腳下無根,勢必造成站樁者上重下輕,一旦外力加身,難免自身不穩,踉踉蹌蹌,被動挨打。

大成拳練的是,整體上松下緊,重心向下松沉,以求發力時腳下生根,非「身如半空中吊掛的口袋」不足以為之。

虛靈者,身體松和含蓄,內蘊靈動,外示安靜而身潛爆發力量;挺拔者,猶如大樹栽根,立於天地間生生不已,周身肌肉鬆緊協調,骨骼支撐,予人以不怒自威之感。

二、頭如懸頂的健身作用

說起「頭如懸頂」的健身作用,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頭部向上輕輕領起後,可使頸椎順豎,脊柱中正,保證脊椎柱的自然垂直,從而可使頸椎中的中樞神經延髓及脊柱中的延髓不受壓迫;

以保證周圍神經及腦神經的通道不受擠壓,暢通無阻,有利於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全身各個系統和器官的技能活動,從而保證身體健康。

據此,我們可以想像,長期從事文字工作,電腦操作,低頭玩手機,或長年沉迷於麻將遊戲的人群,由於身體長期處於靜止狀態,低頭弓背,大腦緊張;

所以好多人患有「伏案綜合症」, 頸椎受壓,脊柱彎曲,以致神經通路不暢,大腦供血不足久之勢必影響身體的健康。

從力學的角度來說頭部前傾會造成頸椎很大的壓力,前傾時,若耳朵超過肩峰一英寸(2.54公分),壓力就會多一倍,時間長了超過了頸椎的承受能力,自然就會發病。

頸部的不良姿勢習慣,會造成諸如神經壓迫,大腦營養不良等相關的情況發生,而對人體產生嚴重傷害。我們如果仔細體驗,會發現我們通常習慣把頭向後微仰,下頜前翹;

這樣的姿勢造成頸椎過分向後彎曲,長期的不良習慣,使頸部筋肉供血不暢、僵直扭曲,進而會壓迫通過頸部的血管經脈,造成頭部營養供給不足。

當你稍微活動頸椎,就感到頸部酸脹不適,就是因為長期不良的姿勢,造成供血障礙或頸部肌肉勞損。

還有些人轉動頸部時會感到頸部嘎嘎有聲,這是筋腱椎骨已經有些僵滯的表現了。

還有生活中,長期伏案工作以及長途車輛駕駛的人們,通常都有腰部疾病如腰肌勞損或者腰間盤突出等,其主要原因是錯誤的身體姿勢所造成的,比如長時間年積月累的上身過於前俯等。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在工作之餘,通過科學鍛鍊,恢復人體正常的生理彎曲,減輕腰肌腰椎的承重壓力,使腰部肌肉通過放鬆注入血液營養。大成拳站樁的懸頂要領,便是很好的針對性功法。

我們知道,體認懸頂還要有另外一個樁法要領與之對應。一方面通過懸頂虛領上提,另一方面要注意臀部有下坐的意識。這裡的下坐,也是假借的意念活動。

屁股底下沒有凳子,但要找那種站樁中坐凳子的感覺,因此叫似坐非坐。

這樣不僅能使上身自然正直,而且能令腰部得到充分放鬆,整個身體從上到下異常輕鬆、舒適,從這個角度來講,站樁是一種鍛鍊中休息、休息中鍛鍊的特殊運動

但要注意上領和下坐之間不能硬拉,否則會造成背部肌肉緊張,應注重身體上提和臀部下坐的力度火候。

觀大成拳名家站樁練功,真有一種仿佛起雲端、身如繩吊系般的居高臨下、俯覽江山的感覺。

長期這樣練習,整個人在頭部虛領上提的前提下,在似坐非坐的意念誘導下,自然能減輕腰部肌肉的承重壓力,舒緩工作中帶來的各種腰部病痛。

由此可見,懸頂對於治療腰部疾病的實際運用中,不是孤立存在的,縱觀人的一生,其健康狀況都是在與地球引力作鬥爭,人一老,疾病就先從腰部、腿部找上身來;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刻要注意頭部引領向上,身體自然正直,懸頂的健康奧秘就自在其中了。

三、頭如懸頂對力由脊發有重要作用

先說一下力由脊發的運動原理。現代體育常識告訴我們,人體之所以能產生力量,是因為肌肉的舒伸和收縮功能;但是,人的脊椎也具備舒伸和收縮功能嗎?

究其根本,人體脊椎並不能發力,之所以該部位能夠產生力量,是因為人體陰陽兩面肌肉的鬆緊配合所致。

內家拳認為,就人體軀幹部分來說,胸肌、腹肌以及肋部兩側肌肉統稱為陰面肌肉;斜方肌、背肌和腰部兩側肌肉統稱為陽面肌肉。

拿我們向前發力的動作來說,蓄力時全身高度放鬆,發力時力從後腳蹬地而生,節節傳導至軀幹部分;

這時陰面肌肉部分以下腹部所謂的丹田為主導,瞬間極度收縮,陽面肌肉一律高度放鬆,形成腰部向前適當摺疊,這樣背部肌肉的力量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釋放出來,傳導至手臂及至拳掌;

這就是力由脊發的運動原理然而該原理的形成和運用,離不開站樁功法懸頂的蓄意培養、利用懸頂,能夠做到脊椎上下節節鬆開,由於頭部的虛領向上,加上周身極度放鬆;

練功者在年積月累的堅持下,受自身重力向下的影響,其脊椎會不由自主地鬆開,脊椎骨節與骨節之間處於微微牽拉狀態,這一方面給脊椎附近肌肉組織注入血液營養,避免了頸椎和腰椎等病患的發生;

另一方面使脊椎骨節之間蘊含鬆緊彈性,為力由脊發創造良好條件。

如果沒有懸頂,練功者就會力懈如泥,未發力便脊椎內部節節壓縮,沒有內在彈性,所打出的拳盡皆上肢屈伸之力,身上力作用不出來。

大成拳有句話叫「緊兩頭,松中間」,意思是不管站樁還是發力,頭部上領和兩腳下踩,這兩頭的勁兒不能鬆懈,需要放鬆的是中間的身體部分,從中可見懸頂的作用所在。

常常見到有的站樁者,身上松松垮垮,堆在那裡,臉上一副愜意的樣子,自以為放鬆到家了,殊不知功夫下得越大,離真正的方向越遠。

四、頭如懸頂能啟動身法起伏運動勢能

什麼是勢能?河流由高向低垂直傾瀉形成瀑布,是勢能;大海潮汐、狂風卷浪之類也是勢能。

形意拳有一種勁兒,叫翻浪勁,意即操拳發力之際,體內湧動一股驚濤拍岸的力量;

無獨有偶,大成拳發力也講究運用力自體內節節相催的波浪之力,拳訣日「力生於腳,通於腰背,達於手指」,通過鍛鍊形成本能,臨戰瞬間爆發,反應在實戰中即蓄力高、發力低,退步高、進步低。

推本溯源,這是一種身法起伏運動勢能在拳術上的特殊體現。

外行人皆以為,站樁不過是為了打拳時腳下有根;殊不知站樁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長期刻苦的練功,使全身從上到下由裡到外徹底松下來,體內不著絲毫拙力。

惟其如此,練功者才能在靜態中感受自身重力,在運動中運用重力,功臻發力中節節相催的重力波。

這就需要我們先從站樁的懸頂來做起。一串堆在地上的鐵鏈子,只有我們把它提起來的時候,才能揮動,起到打擊敵人的作用,懸頂的意思也是如此,要想在發力時體內節節貫穿推動,勢如波濤狂湧;

就非得在站樁中培養一種上提下松的態勢不可,時間越久,總的練功積累越長,功效越大。

一般人臨敵,總是降低身形,以求自身重心穩固,殊不知這樣反而限制了其步法移動的靈活性;

而大成拳家作拳,卻表現在身形提領,兩手護頭,腳下移動異常靈活,這種身形飄忽進退無方的打法,不能不說與平時著意培養站樁之懸頂要領有直接關係。

以往愛好武術的人們總是關注複雜的東西,每天為繁複的拳路而揮汗,或為玄虛的養氣行氣而冥想;

好在有用的東西代不絕傳,上述大成拳站樁的懸頂要領,其諸般練法及功效,至少昭示了傳統武術還有不容忽視的至簡一途。

五、如何練好頭如懸頂?

站樁時要喉頭微後收,下鄂微收,頭頂虛上領,使頸椎拔起松豎。

練好「頭如懸頂」,關鍵要掌握好矛盾對立統一的辨證法則。不要單純向上提領全身,那樣會導致身體重心上浮,腳下無根。

應該自身既有上領之力,又有全身放鬆向下接受地球引力的意識,時間長了,這種意識就會轉化成向下松沉的力,產生拳論上所說的「身如灌鉛」的感覺。

以意導形,以形求力,這是拳論上說的。記住,向上的提懸之力是假借的,雖是假借,但要當成真的去做,非如此不足以產生整體向下的真實的松沉之力。

掌握好矛盾對立統一的辨證法則,其實不止是「頭如懸頂」這一單一樁法要領,站樁的所有要領都是這樣,這些以後慢慢再談。

練好「頭如懸頂」還要注意一些細節。

比如下顎的微收,微收下顎是為了使頸部舒展、頭部上頂,身體後背自然放鬆,保證脊柱的自然垂直,身體上下形成整體,對於頸椎、胸椎,甚至腰椎有毛病的人;

站樁必須注意收下顎這個要點,做對了脊柱之間不會形成下壓、上頂的對抗,而是保持舒展放鬆,這樣身體才能發揮自調自養的良能。關注公眾號打坐站樁

還有站樁時要注意頸部後面最好貼住後衣領子,以防頭部後仰。總之,頭部不要前俯後仰,左右偏倚。頭為六陽之首,牽一髮而動全身,此處一錯,全體皆非。

由&34;而領起全身,日久功深,能意感周身空靈,身處靜而思動,內含一觸即發的力量,在實戰中啟動非常快。如此重要的樁法要領,望習練者引起重視。

本文轉載公眾號:【大臉貓微笑】 宗旨:人體大藥,向內求法

如若轉載請標準來源,否則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站樁為什麼要「松」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站樁最重要的,必須要做到的是「懸頂」。由於地球吸引力,站立時,所有的關節都擠在一塊,脊椎尤甚。脊椎乃督脈所在,脊椎不直或受到擠壓,全身的氣血就不會通。「懸頂」是為了拔直拔松脊椎。一般都說要注意上下撐拔,其實用不著。「懸頂」是上拔,地有吸引力自然會起到下撐的作用,無需特別留意。不能站「死樁」,是說不要把脊椎看作是一根硬邦邦的棍子。應該每節脊椎都是能活動。
  • 站樁對頭部的一些要求
    站樁對頭部的要求 曾經有一位朋友練站樁,練了好幾年,身體變化不大,內在的體會也不多,他自己也納悶。一看站樁姿勢,頭歪了,歪著頭站了好幾年。我說你怎麼歪頭站樁呢?他回答說不可能,感覺一直是真的。後來他對著鏡子站樁,先閉眼後睜眼,才相信自己的頭部是明顯右傾的,而且低著頭。
  • 站樁 | 站樁時頭部要求
    練好站樁,有兩個身形部位是比較關鍵的,一個是頭部,一個是腰部。曾經有一位朋友練站樁,練了好幾年,身體變化不大,內在的體會也不多,他自己也納悶。一看站樁姿勢,頭歪了,歪著頭站了好幾年。我說你怎麼歪頭站樁呢?他回答說不可能,感覺一直是正的。後來他對著鏡子站樁,先閉眼後睜眼,才相信自己的頭部是明顯右傾的,而且低著頭。
  • 站樁之時對頭部的一些要求
    站樁對頭部的要求曾經有一位朋友練站樁,練了好幾年,身體變化不大,內在的體會也不多,他自己也納悶。一看站樁姿勢,頭歪了,歪著頭站了好幾年。我說你怎麼歪頭站樁呢?他回答說不可能,感覺一直是真的。後來他對著鏡子站樁,先閉眼後睜眼,才相信自己的頭部是明顯右傾的,而且低著頭。
  • 站樁身形要求:頸項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站樁時頸項的基本要求是豎直是指站樁時頸項不前塌也不後傾,放鬆是指頸項不要僵硬。要做好頸項的這個要求需要與頭部要求相配合,即頸項豎直通過頂頭懸來實現,用百會把頭部和頸項部領起來。有的樁友站樁容易犯頭前傾的毛病,對著鏡子站樁就能發現,後來注意了頂頭懸以後就有所好轉。在網上看過一些站樁圖片,發現有的人是頸項後傾,頸項後傾必然導致頭後仰,這樣會使背部的氣難以上行,時間長了有可能引起高血壓。
  • 站樁 | 站樁為什麼是治病養生的根
    為什麼要站樁 中國武術講究樁功,形意拳更是注重樁功,老譜中有「要學形意拳,先站三年樁之說。站樁則是一種反先天的運動——站立不動,神意內守。通過靜站,蓄養神意調動內氣,達到陰陽平衡。「大道源於返還」,這種反先天的運動,有益於人體的健康。對樁法的要求,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要求,但是,大體上講,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 為什麼要站樁?怎樣站樁最好呢?
    所以我們要想身體健康的話,先要把骨髓練得充實,站樁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為什麼站樁?開始的時候也許是身體的需要,疾病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其實到後期,不知不覺會發現,其實是你內心的需要!站樁到一定階段,心會安靜下來!
  • 站樁身形要求——眼睛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站樁時容易忽視對眼睛的要求,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先說第一點,站樁時要目光回收。目光回收看上去閉的是眼睛,然而收的卻是神氣,是通過形體動作來調整意識和氣機。目光回收是一個過程,開始是目視前方,然後是目光回收。目視前方,是指眼睛平視前方。如果視野開闊,就看天地交合處;如果視野不開闊,就透過視障看遠方,是以想帶看。目視前方是用眼睛看,也是用意識看,只用意識不用眼睛是空想,只用眼睛不用意識是瞎看。
  • 站樁身形要求:肩部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站樁對肩部的要求是松肩環抱式站樁容易出現端肩膀的毛病,站樁一段時間後會感覺兩個肩膀發緊、發沉,改變這種現象需要肩關節往下放鬆,具體做法是肩關節向後向下轉一個半圓,但松肩以後胳膊會下垂,腋窩容易僵實。因此松肩的同時需要虛腋,肩關節轉半圓後肩頭微微向外拉開,這樣腋窩虛撐,如夾氣餅。這個動作與站樁胸背要求的落膀動作是一樣的。所以松肩虛腋和含胸拔背有連帶關係。
  • 站樁為什麼能治病?
    那站樁為什麼能治病呢? 二、合理的樁架結構讓氣血暢通無阻 任何一個樁都有相對固定的樁架,對樁架的要求是準確和穩定絕大多數人,因為後天工作、生活壓力等因素,身體結構已經背離的健康的標準,而站樁通過人體組織器官結構的重構,實現組織器官間的平衡協調。準確的樁架是由多個身法要點組成的,如虛靈頂勁、松腰落胯、含胸拔背、肩撐肘橫等。
  • 站樁 | 樹與「樁」
    這是樹生長的規律,而我們的站樁練習,雖在形體上沒有像樹一樣發生明顯的長大長粗,但是在勁力的練習與意念要求上和樹的生長及其相似。一位大成拳前輩說過這樣一件事,他在王念齋先生家裡站樁,站了半個小時,王先生突然指著院子裡的樹問他:「那棵樹為什麼粗,這棵樹為什麼細?」他當時被問糊塗了,植物和人站樁有什麼聯繫呢?
  • 站樁 | 這樣站樁才能練出功夫
    站樁時頭部要求 練好站樁,有兩個身形部位是比較關鍵的,一個是頭部,一個是腰部。曾經有一位朋友練站樁,練了好幾年,身體變化不大,內在的體會也不多,他自己也納悶。一看站樁姿勢,頭歪了,歪著頭站了好幾年。如何做到頭中正?可以對著大鏡子練站樁。往大鏡子前一站,閉著眼睛擺姿勢,先按站樁要求把身形調整一遍。感覺頭部以及全身中正以後,再睜開眼睛看鏡子。關注微信公眾號打坐站樁。如果發現頭部歪了,就調整頭部使之中正,然後記住頭部中正的感覺,再輕輕閉上眼睛放鬆站樁。
  • 站樁訣竅
    對此筆者不敢苟同,因為這根本就是做不到的,只是理論上可行的,我們只能要求儘可能多堅持一會兒,而不能要求站不住了還得站,也無法要求本已累得腿直打哆嗦時還能保持心靜,更無從做到形松,勉強忍耐吃力只能是努氣,正犯了太極拳之大忌。要求松、靜並不錯,但那只能是練成後的結果,我們不能用最終的目標來要求中間過程,就像不能用跑的標準來要求一個剛會走的孩子。
  • 站樁 | 站樁的奧秘與方法
    在易筋經當中主要是一些類似印度瑜伽的內容,拉伸筋腿的東西,伸腿、拉筋,頭一直向下彎到腳背部,尤其是易筋經裡面作為基礎的幾個動作,基本上都是站樁。當然易筋經裡面站樁的傳下來的樁位有很多,簡單如馬步站樁,還有韋陀持杵樁。
  • 為什麼站樁越站人越虛?氣血不足為什麼別練站樁?詳解
    為什麼當我們氣血不足的時候不可以站樁呢?又是什麼原因導致越練越虛呢?相信這是很多初學者比較困苦的地方,導致自己一度懷疑站樁,因為自己在網絡上看到的很多資料都是叫自己站下去,卻沒有教自己去尋找發現問題,所以到後面反而說站樁害我不淺之類的言語,這其實就是自學階段導致的最大誤區。
  • 王玉芳老師談站樁
    ,人身是一個整體,雖然分身、手、頭、足等不同部位,但不能分別而論,故不能偏重某一部分鍛鍊。樁法是統一意念、統一動作、統一力氣、全身同時一致鍛鍊的基本方法。「以形為體,以意為用,意灌全身,以精神內斂為主。
  • 樁態-站樁如是,生活亦如是
    第二天一早,裳祺老師帶領我們幾個人一起做了一場站樁早課,把昨晚沒有消化的要領又加深了一次體會。 期間,我還特意請教了裳祺老師,不站樁時,我們的姿勢有哪些要注意的,老師說,平時可以尾閭稍收即可。 對於我,這有多了一件法寶。 站樁時,我們要抱持樁態,行住坐臥時,同樣可以啊。 於是,我和松靜樁的緣分算是正式開始了。 感恩上天的厚愛! ! !
  • 站樁時對眼睛的要求
    站樁時要目光回收。目光回收並不是閉眼,而是眼神內收,收的是神氣,是通過形體動作來調整意識和氣機。目光回收是一個過程,開始是目視前方,然後逐漸從目視前方轉為前下方。目光回收以後通常有意識活動,如神注太空,即意念通過頭頂想外面的虛空。在這種運用意識的過程中,一般來說眼睛是不應該動的,眼珠要保持在平視的位置。
  • 不管是站樁、太極拳,為什麼都強調提肛?
    不管是站樁還是邁太極步,乃至練拳架,都強調要提肛,為什麼?因為肛門附近有三條經脈:督脈、任脈和衝脈,可以說不懂提肛,就預示沒有入門~這三條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的經脈都起於會陰,它們分別主管著氣、血和性。一般會教拳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先練站樁,半年後腰站開了才正式教拳。最少也得2個月,然後邊教拳,還得練站樁 。樁除了無極樁外,還要站站升降樁。最後還得練練單式,以纏絲勁的雲手為主,每天最少要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