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樹,在地面之上為樹幹及樹枝、樹葉,地面之下為樹根。
樹在初長時,樹幹及枝葉小而根系不夠發達,隨著不斷地吸碳呼氧、沐浴陽光,充分吸收水分和營養後,不斷長高長大,而根系越來越粗,越扎越深,縱橫交錯,使樹的抗風能力大大增強。
俗語說「樹大根深」,是指有多高、多大的樹就會有支持大樹穩固的強力根系。
在樹的生長過程中,樹幹部分極力向天空延伸生長,樹枝極力向四面八方伸展,根部則極力向地心深扎,向四周土壤中紮根蔓延,而樹與地面的接觸之處上下位置不變,但會逐漸變粗。
這是樹生長的規律,而我們的站樁練習,雖在形體上沒有像樹一樣發生明顯的長大長粗,但是在勁力的練習與意念要求上和樹的生長及其相似。
一位大成拳前輩說過這樣一件事,他在王念齋先生家裡站樁,站了半個小時,王先生突然指著院子裡的樹問他:「那棵樹為什麼粗,這棵樹為什麼細?」他當時被問糊塗了,植物和人站樁有什麼聯繫呢?
王先生笑笑說:「樹站的年頭多就粗,站的年頭少就細。」話如禪機直指要害。但是光站的年頭多角度不夠,達不到要求也不行。
在站樁的過程中,雖然人的形體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但人的向上挺拔之力和下沉之勁會有較大增長。人體以腹部橫膈膜為上下的分界線,後背對應在腰部命門處。
頭帶領命門之上的脊椎節節上拔,有伸至天空高處之意,雙臂前撐抱向裡合、背部後靠,有四面膨脹之意。命門之下脊椎節節松垂至尾閭處,再松垂至地面。
雙腿也如上肢一樣,擰裹上提前指與臀部後靠下坐形成下肢力量的意力平衡,膝部上提前指與臀部後靠下坐就使胯部沉了下來,使整體下沉之力達於腳,並且可使腳蹬之力傳至軀幹,上下力量通暢。
命門處保持空間位置相對不動,且在此處使上下意力平衡。頭部與尾閭、腳的相爭相合為上下爭力之要。
對於樁功的練習來說,根本在於胯部能夠沉下來,找到根,和腳產生聯繫,頭要領起來,為前進或發力指明方向。
對於樁功的形體要求,就是頭上領,背後靠,雙臂撐抱,臀部後靠下坐,膝部上提、前指;發力也就是頭撞、腳蹬、手發,這些要求看似簡單而散亂無章,內裡卻是密切相關。
本文轉載公眾號:【大臉貓微笑】 宗旨:人體大藥,向內求法
如若轉載請標準來源,否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