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不能盲從,不能傻站樁,不能站傻樁,不要下苦工苦用功

2020-08-27 站樁之道

站樁不能盲從,先從這個話題開始。

在我們站樁這些朋友當中,學習站樁之法,分好幾類,有一部分是練的某拳,或者是某某拳,然後師傅講的站樁,有一部分是從網上得來,還有一部分就是朋友介紹朋友,這麼來把站樁知識基於好心,傳導給這些對站樁感興趣的人。

大多數人追求站樁,我個人認為都是從調節身心上這一塊來的。有的人是聽說站樁真好,這也難怪,前幾年就電視臺和網絡站樁的知識充斥其中,但是在大量站樁知識爆發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讓人不盡如意的地方。這些有的人打著某名家的旗號,招搖過市,講一些跟站樁沒有多大關係的一些要領,所以說促使我們站樁愛好者在這一上頭產生了很多不應該有的一種代價,今天我們就從各方面細節上去仔細去分析一下這些原因的出處。

我在上幾次講座上我都提到,站樁最早是由王薌齋老先生敘述,而且寫出文章來,並且也是由王薌齋老先生把站樁公開傳播,在他老人家傳播的同時,他又是有記載以來第一個在中醫院教站樁並對站樁治癒病情有一個詳細記載的,他是第一個這麼來的,所以說老先生在站樁養生這一塊上,所付出的、所整理的、所經歷的,前無古人!

在站樁敘述這一塊,我們很少有人去能去深究這些。因為有些站樁愛好者根本就沒有聽到過王薌齋,再這個站樁中怎麼來的,他都以為我學的某某拳,或者我在網上看一眼都站這個姿勢或者站樁要點,就沒有深究過:站樁到底是什麼?它的來龍去脈在哪?所以說我個人認為就是一種盲從,一直在盲從站樁這個道路上。這樣你經歷這些,肯定要付出,付出了,你感覺不對了,你再回頭來再找,你就看著已經經歷了很多了,時間浪費了好多,我們內心也在不斷的走彎路。我們如何避免?只要你今天聽到我這個講座,避免走彎路,你就在網上搜一下站樁漫談。王薌齋老先生寫著站樁漫談,他把站樁中應該怎麼站?他寫了,但是寫的有點抽象,我們普通人可能看起來有點吃力。但是等你站樁有所得的時候,你回過頭來再看王薌齋老先生寫的站樁這些內容,你都會有一種啟發,什麼啟發,就覺得因為他寫的確實是那麼回事。

當年我在學站樁的時候,我師父跟我說,你看王薌齋寫的站樁漫談。當時沒有什麼設備,我都找印表機打出來,不像現在似的,你可以搜網上可以搜,那時候沒有,那時候很費勁很吃力。列印出來,他說你每天至少給我看一遍。我在看的時候都看很煩了,過了有一個多月跟我師父說,我說我都快背過去了。他說你給我說說,我為什麼讓你看站樁漫談,我說不清楚。我再接著看,我又堅持了好久,我邊練邊看,但是有一個很神奇的現象,你每看一遍,我總覺得都有新鮮感,這是我對站樁漫談的一個全新體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我發現我師父讓我看這個站樁漫談,是不是就在怎麼解決,排除雜念上?

過兩天我過去問我師父,我師父說,是阿,原來老一輩教站樁,都是然後給你提一個條件,提出一個條件來,然後讓你自己去做去,等你有所感受了,你再過來再問他,你肯定有疑惑,有機會你就問他,他就給你確定這對還是錯。所以我就想起我師爺王斌魁老先生說那句話——「循循善誘」!所以說站樁是這麼來的!

我再說一下網絡這些站樁這些詞彙,有很多人都是一個文字黨,網絡把站樁的這些要領聽的過來,他都覺得這都是站樁的全部了,其實文字描述的站樁都是片面的。 就好像我前兩天給我一個徒弟分享站樁的內容。我這個徒弟叫林海,在羅湖區人民公園遊客中心傳播站樁。他跟我學了幾年,學得很認真,每天都來,類似於我站樁那個路徑。我們倆聊站樁,聊的共同語言比較多一些。在談到站樁的時候,我就跟他說,有的人站樁,假如說站樁是茶壺的話,他就盯著茶嘴看,或者盯著茶蓋,看著看著,以為茶壺就是茶蓋。類似於這種情況,你要從整體的角度去審視站樁。我說這才是站樁的應用,站樁的全部去看,他當然有茶嘴,有茶蓋,它還有飲茶的功能,並不是在那擺設,站樁也如此。

所以說在談到要點這個方面,有的人說要沉肩墜肘,要含胸拔背,要尾閭內收,還有要怎麼屈膝,怎麼提肛,甚至有的人講松松松要把力松到腳下的提法,咱暫且不提他對還是錯,就從一點說這是練拳的結果。站樁的結果,不是站樁條件,我們這是老祖宗的總結來的經驗,怎麼樣才能達到含胸拔背沉,沉肩墜肘,為什麼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所以說你要問為什麼?這才是練拳上的一個應有的一個思維方式。

王薌齋老先生也提過,他說過,為什麼有如此一動?為什麼如此一靜?所以我師父跟我師叔,我師父李海明先生,我師叔王永利先生,提到:不能傻站樁,不能站傻樁,不要下苦工苦用功!但是這兩個貌似一致,其實不一樣。你問明白了,你才去用功去。所以說大學中庸上也講慮而能行,行而能得,不也一個道理嗎?你就給我們說抬腿回家一樣。你先明白了我要去哪,你才抬腿還得走半天了也行,再想到我想回家,你這個人也練不了拳,所以說這都是盲從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站樁越站人越虛?氣血不足為什麼別練站樁?詳解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病後的人能不能吃大補之物?身體疲乏能不能出去跑個5公裡?年齡大了能不能像小夥子一樣上下5層樓梯不喘氣?如果不能,那你為什麼氣血不足要去站樁呢?我這裡說的氣血不足有兩層,一是身體非常虛弱的那種,比如年齡大,體弱多病,大病過後的;第二種是亞健康的氣血不足,就是去檢查時一切正常,但是自己平時就是有氣無力的。這兩種氣血不足的最為常見,所以詳解一下!
  • 站樁後為什麼不能喝水?站樁後注意事項
    我這裡說的是靜養站樁的要點,其它的樁法別對號入座,哪怕是看似相同的站樁,其注意要點也不盡相同,所以當您想反駁我的時候,可以看看其它三篇關於站樁要領的詳解,然後再用您的觀點來評判,這樣也方便大家交流溝通。關於平常喝水!
  • 我的站樁經驗總結
    臨時糾正方法,開始不要太注意膝蓋,這樣就可以把重心放在腳心。  站樁初期和中期,姿勢都在經受著時間的磨合,重心也會在不同時間落到不同的地方,或者因為你糾正了某個動作,重心也隨之改變,有時候是在腳心,有時候又會是在腳跟。在你能輕鬆站三十分鐘以前,不要在太在乎重心的位置,它隨時都可能在變,當然你也不能忘記它最終的「歸屬地」。
  • 站樁修行一生一世的開悟:不能代替你!
    文章最後附有太極樁功功法[抱拳]今天是我太極站樁第1003天。早上五點開始站樁58分鐘,全身感覺氣血充盈,樁中兩手抱圓感受不到一絲重力,樁架輕盈,內力沉穩,身心安詳。站樁就是一場修行,外修其身,內正其心,身心一體,性命雙修。
  • 百練不如一站 --站樁秘訣
    「站」是指站樁,是太極拳的基本功功,招式是站樁的移動狀態,所有招式在練習的過程中都不會也不能脫離站樁的要求。拳經云:由定生勢,由勢入定。沒有樁功,下盤不穩,還談什麼太極拳招式?至於樁功的作用,正如建造房屋的基礎,基礎如不牢固,那麼高樓大廈豈能安載其上呢?故而,武術行家們說:未打拳,先練樁,這是極具道理的。
  • 楊正蝶:站樁到底能不能自學?
    站樁到底能不能自學?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話「站樁完全可以自己學,根本不用老師,不就是這麼站的嘛,有什麼方法可教的嘛,都是故弄玄虛罷了。」 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想到有很多小夥伴在我的打卡下面給我留言,問得最多的就是: 「老師,我站樁也幾年了,為什麼你打卡的上的感覺,我都沒有?」
  • 如何站樁
    其實,根本不必想的那麼神秘,傻站就行。站樁的最高境界就是如醉如痴。痴是什麼,就是傻。站樁同靜氣功很近似,所不同的是氣功練的是氣,而樁功練的是放鬆。樁功的自我感覺的最好境界是天人和一,微微閉上眼睛,也有睜眼的,由於全身各個部位,所有的肌肉群體放鬆了,思想意念全部放鬆了,在意識中的感覺是身體與天地合為了一體,整個身體隨著整個宇宙放大,似有似無,渾渾噩噩。
  • 站樁 | 樁功不是傻站,注意微調的細節
    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 站好樁後的8個微調細節 1、臀部像坐在板凳上:先看臀部是不是還能夠保持坐在板凳上的感覺。這時,臀部肌肉應該輕輕收緊,尾閭骨、肛門內收上提,這叫「谷道緊閉」。
  • 為什麼要站樁?怎樣站樁最好呢?
    師父曾一度稱站樁為立禪,因為從開始的形,到後來站樁的神、意!大成拳站樁的意念講究「無念為宗」,也是師父常常說的「傻站」!說傻站非真傻站也確真是傻站也,與「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一樣,傻站,它只是讓你機巧的心歇下來,讓你的心歇下來,從而會更多關注自我的內在感受,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生活中很多東西沒必要執著,活著也不是給別人看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 站樁中的微動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微動與站樁的理念沒有衝突,站樁時的內動是自發的,人為微動就是要誘發啟動還要配合強化內動,而不是幹擾、打破樁態中的入靜。開始習練肯定不適應,微動起來,先以意領形再以形領氣,再進入以氣催形,進入此階段,意、氣、形就會逐漸結合為一體,「風中旗水中魚」是對站樁的最好描述。 以下談談自己的樁中體會進入狀態,假借站在春光明媚的小舟上,腳踏靈巧的蹺蹺板,身體馬上前後左右微動起來,氣血隨之有序運行。體腔內似微波蕩漾,手腳之間體內勁力傳遞似驚龍遊走。
  • 站樁訣竅
    因為我們站樁不僅是為了增加腿部的力量,如果簡單地理解為增加腿部力量,那我們就不如去扛著槓鈴做下蹲訓練了。有一種說法,認為站樁站到腿已經很累時仍要盡力堅持,「越感吃力,心氣越要平靜,身體上下其他各處越要放鬆,後腿越要蹬住勁」,認為「吃力時維持心靜、形松、面目安詳,是練通此樁之關鍵」。
  • 站樁初學!
    樁即身體如木樁站立不動,目的在於如木樁有根穩定,而非不動傻站。是中國武術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未習拳,先蹲三年樁」,在內家拳中堅形意拳中,有「萬法源於三體式」之說,而在一些年輕的拳種如大成拳、盧式結構中,更是將站樁推到了無以復加的地位。
  • 站樁的意念與感覺 站正確的樁
    所以,功夫不到,不要用過於強烈的意念活動,所用的意念活動,要保證你能靈活地掌握並控制它的含義。雖然站樁強調放鬆,但還需要一個最基本的力量保持間架的平衡,因此,站樁初期,往往鬆緊不能協調一致,或者雖然放鬆了,但松不透,所以出現肌肉酸痛或酸脹的反應是正常的,隨著練功的深入,會自行消退。6、痛覺:有些疾病患者,練功初期會感到局部疼痛加重。
  • 站樁問題2:站樁過夜
    問:你為什麼要站樁過夜?答:為了研究和滿足好奇心。問:站樁以後還要睡覺嗎?答:要的,只是睡眠的時間少了。問:夜裡站樁有什麼好處?答:比較安靜,不需要擔心時間和幹擾。問:如果第二天早上要幹事,精力會不會受到影響?答:我儘量不把活動安排在早上。
  • 站樁 | 這樣站樁才能練出功夫
    因為我們站樁不僅是為了增加腿部的力量,如果簡單地理解為增加腿部力量,那我們就不如去扛著槓鈴做下蹲訓練了。有一種說法,認為站樁站到腿已經很累時仍要盡力堅持,「越感吃力,心氣越要平靜,身體上下其他各處越要放鬆,後腿越要蹬住勁」,認為「吃力時維持心靜、形松、面目安詳,是練通此樁之關鍵」。
  • 百家之言 | 如何站樁
    其實,根本不必想的那麼神秘,傻站就行。站樁的最高境界就是如醉如痴。痴是什麼,就是傻。站樁同靜氣功很近似,所不同的是氣功練的是氣,而樁功練的是放鬆。樁功的自我感覺的最好境界是天人和一,微微閉上眼睛,也有睜眼的,由於全身各個部位,所有的肌肉群體放鬆了,思想意念全部放鬆了,在意識中的感覺是身體與天地合為了一體,整個身體隨著整個宇宙放大,似有似無,渾渾噩噩。
  • 站樁補氣法:簡單6步,長功快,充實腎精,大補元氣
    它是以靜站的方法養練氣息,增強力量,鍛鍊周身氣血的活暢,達到強身、健身、養身、防身的目的。站樁的樁字取義於「樁」,少林,武當,峨嵋各派拳法的修煉對站樁也極其重視,必須首先要練好蹲樁、站樁。會陰往上提,氣就能往上升,配合著百會上領,這樣上下氣機連成了整體,氣機平衡,內蘊充足,才能顯現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內氣渾厚的姿態。體內氣機充足、通暢了,身形自己會往下矮。下蹲時膝蓋不能過腳尖,這樣站樁既出功夫又長力氣。
  • 站樁出大汗對嗎?為什麼祖師爺站樁辛苦?我們自學的樁悠哉遊哉?
    為什麼大成拳的祖師爺們站樁都付出了無比的辛苦,汗流滿地,渾身疼痛,甚至想要逃回家,而我們以前自學的樁,卻悠哉遊哉,站在那裡甚至可以睡著,可以恍恍惚惚?不都是站樁嗎?差別怎麼這麼大?到底誰是正確?當然我們應該知道,祖師爺們是習武的,所站的樁難度肯定超過了一般的養生樁。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樁雖然可以降低難度,卻不能改變其核心精髓。
  • 武術之站樁
    站樁-簡單,不就是往那裡一站嗎?還有啥?最開始學習站樁時是為了自己身體能變得強大,所以練習的是抻筋拔骨的技擊樁,那時,滿腦子都是強者,都是武林高手的迷幻夢想,就像小姑娘夢想白馬王子一樣。每天渾身酸疼,還樂此不疲。站樁,劃圈,打拳,、、、周而復始。過了兩年,發現自己身體沒有變強大,內心空落落的,覺得怎麼沒有什麼沉澱呢?沒有犀利的眼神,矯捷敏銳的身手,瞄人一眼,那人就會傻掉的牛b.
  • 站樁 | 站樁就要有個站樁的樣子
    骨頭自己是立不起來的,肉也就是幾條繩子而已,這裡纏幾下,那裡拉一條,電線桿子就是這樣子立起來的,大家都見過路邊太陽下修車的簡易遮陽布吧,也是這樣幾根杆子幾條繩子拉起來的。繩子越緊,只要篷布,杆子,地環夠結實,棚子就越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