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六合技擊樁——久練丹田氣足,發人如撥草

2020-08-04 綠岑山人

姿勢:以側面格鬥式站好,左右均可,雙拳變手,前手張開探出似推之意,後手張開前伸,肘部外橫,手心相內。兩手相距約一尺,高度約與眼平,身體微側,頭部拔正,兩眼平視前手。兩腿彎曲,膝部的夾角約為一百三十度,前腳掌著地(腳跟微起,似離地非離之意),兩膝向後有上挺之意、身體重心在兩腳與襠腹之有上挺之意、身體重心在兩腳與襠腹之間。同時重心要有起伏旋轉流動之意,不可靜止站死樁,要如機器、汽車靜止發動後準備起動之狀態。要站活樁,連綿不斷求真力,方為站樁之精髓。此為一步功練法。

二步功:為了增強下肢力量和功法難度。可利用木樁或紅磚進行站樁。具體練法為:找兩個直徑高度十米釐左右的木樁,把木樁放穩,與樁步腳的角度相同,兩腳站在上面站樁。腳部意念如吸在木樁上。堅持練功三十分鐘以上。此法大長腳力與腿力。久練能使丹田氣足,兩腿穩固如樹生根。


三步功:在木樁上站樁適應後,可在兩肘關節上掛磚負重「強筋」練功,可用寬黑布帶兩頭系好,留有掛帶。

開始先掛一塊練功、再掛兩塊、三塊··能雙臂肘部懸掛三十公斤以上力量且能堅持站樁二十分鐘以上也不覺得累時,則胳膊力大無比。用於實戰,雙臂尤如鐵掃帚一般厲害!以此功力技擊能輕易舉手僕人

相關焦點

  • 「渾元樁」與「技擊樁」詳解
    其實歷代拳學先輩和流派對渾元二字都是十分重視的,如心意大家戴龍邦所云「學者若得渾元氣,哪怕他人會全功」;《形意拳經》雲「練就丹田渾元氣,萬兩黃金不與人」;八卦掌歌訣雲「混元一氣走天涯,八卦真理在我家」;《太極拳論》中「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總須完整一氣」,也是指周身渾圓之意。大成拳更是強調「假借無窮意,精滿渾元身」。
  • 形意拳站樁功之定勁樁和乾坤樁和雞腿樁和三體樁
    此時如閉合雙口,便覺天地間空空蕩蕩,只剩自己雙手,其大無邊。此乃生發周身浩然之氣的要法也。初練者,站十分鐘便覺勞累,可稍稍活動後再繼續站。隨著功夫的長進,站的時間可越來越長。每天早晚各站一次,每次以不少於40分鐘為宜,多者不限。
  • 戴氏心意拳樁功釋義:渾元樁(丹田功)教學視頻建議收藏
    久練此功,勁力渾圓,此又是技擊之所求。樁功意蘊渾元樁取義於勁力功能的組合,旨在滋養本體,充實勁力,這就是「雞腿、龍身、熊腰、猴背、鷹膀、虎豹頭」。雞腿穩固,根基深沉,單腿支撐如立木頂千斤,因而有「金雞獨立」之說。
  • 內家拳的「氣、氣感」「氣沉丹田」「氣貫四稍」是什麼?又如何做到...
    而丹田是內氣之府,練拳者必先培養氣血緊於丹田,丹田氣足,然後引之內達於臟腑,油然見於面而為神,發於四肢而為力。」闡明了「氣」是人體生物場中的一種能量流,是生命現象的根源。「氣」是人的體能,源儲於丹田,經達於臟腑,終出於四肢,又含有補氣、聚氣、運氣、氣貫四梢之意。 人的發力是能量的轉化和輸出,能量來源於食物和自身儲備,通過血液對肌體的營養供給而產生運動能力。
  • 姚宗勳講技擊樁
    ,第二點周身放鬆,第三點呼吸自然,這個要求都一樣,在意拳是以站樁為基礎,所以在學技擊樁以前,也讓學技擊的同學們先站健身樁,它是有利於你精神集中,周身放鬆,能保持呼吸自然,這原則上都一樣,所以,站樁儘管它的要求有所不同,實際上基本還是一樣,意拳站樁在技擊樁裡頭也得通過意念活動假借等手段去摸索力量。
  • 淺析心意六合拳之身聚六合
    拳法要求練拳者需效雞步進退、起落。雞腿之踏、踩、奔、踅、蹬、彈等具有極高的技擊之能。進者為追為鑽,疾如閃電,裂隙破縫,搶佔先機;落步為踏為踩,踏如鑽隙立釘,搶敵之位不摧自傾:踩似足碾毒物,傷敵肢體碎骨斃命;退乃為柱為封,如立柱擎天無可為撼,封鎖八方敵不可犯。       拳術練習:直體下蹲,足趾抓地,足心含扣。
  • 張友林:六合心意拳 抖絕勁發勁原理
    抖絕勁是山西六合心意拳,殺傷力最大的技擊訣法。是內外功練到高級階段的徵兆,只要按照內功經和六合心意拳法逐步修練,日久功深,就會達到練拳者普遍追求的拳術意境一抖絕爆炸勁。拳譜雲:「身如弓、手似箭」,「身如弩弓發,手似百箭穿」,「一身具五弓,肘膝四張弓,發勁不離身。」人體的發勁原理,除內丹、內氣外與人體的「弓」是分不開的。「弓」不但是發勁的外形體態,而且是使內氣外發的必然姿勢。世人好比一張弓,看人如視弓力形。
  • 梅花拳樁功及丹田功
    梅花拳十分注重樁功的習練,使其步法穩固、下盤紮實、利於技擊、善攻能守。梅花拳的動作舒展大方、古樸無華、招招式式講究技法,一招一式緊連相扣,多弧形步法和地躺腿技法,手法快捷勇猛靈活多變,腿法狠奇快準,具有拳打臥牛之地的特點。現整理梅花拳派的樁功、丹田功,供廣大喜愛傳統武術功夫者研練,參考。
  • 身聚六合
    心意六合拳具有輾轉有韌、剛猛威武之勢,是我國武術寶藏中的一朵奇葩。河南回族馬學禮從山西學藝歸家後傳於親友,經其第四代弟子買壯圖再傳袁長青、李海森等人。河南周口陳金波,師從袁長青、李海森二人,精習拳法後再傳家人。歷經四代家傳的心意六合拳之河南陳氏拳法,融貫眾家所長,形成了集拳理、拳法、訓練套路和技擊功能為一體的武術傳系。
  • 形意拳技擊樁的基本姿勢大全
    ,技擊樁有很多要求和健身樁相同,不再重複。技擊樁為了求得各種力而有不同姿勢,所以姿勢也可以有多種變化,但練習技擊樁同樣不宜求多。少則功力易深,有的拳師只練一二種樁式,由於功力深厚即成名家。否則貪多務廣,淺嘗輒止,反而效果不大。為此,這裡所介紹的只是幾種主要樁式。已經足夠一般習拳者選練。
  • 太極拳練習要點「丹田」與意氣潛轉
    太極拳是以意導氣,毋寧說以意導體而練氣,因而練法上是由丹田潛轉,靜中蓄動,當真氣鼓蕩時,既要輕靈圓活,又要不失穩重,以求平衡。這種高深功夫,在技擊上可達隨意而安的拳術妙境,長此一往,自是意趣天然。太極拳剛柔千備,有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無疑是表現在拳術上的極其自然,若達此高深之境,必須不斷深入地下苦功去練,方能返樸歸真,此是歸於自然之意.
  • 大成拳(意拳)之技擊樁:鍛鍊抵抗和進攻能力、臨敵不懼之精神
    大成拳(意拳)養生樁)的基礎上,就可進行技擊樁的鍛鍊。不論是在姿勢還是在意念上,它與養生樁均有很大區別。技擊樁只有站式,而無坐式或臥式,對於其站式,又可分為左右兩式。在鍛鍊時,要求兩式都要站,以求平衡。
  • 丹田在拳術中的重要作用
    從二十四樁上教,功夫的來龍去脈徒弟就清楚了,可以自己教人了,所以不是衣缽傳人,不教樁,教也不會把二十四樁的內在聯繫點破。關鍵是人腦子也開了竅,最明顯的是看《易筋洗髓經》和《內功四經》裡的"內功篇"、"納卦篇",應該有與先賢共鳴之感。其他的如兵書、道書、縱橫之類,也應該有感觸。
  • 《形意拳拳譜》嶽武穆王以槍為拳 六合形意李門世根
    如練拙力,則四肢百骸、血脈不能流通,筋絡不能舒暢,全身發拘,手足不能活潑,身為拙氣所滯,滯於何處,何處成病;練時努氣,則太剛易折,胸內氣滿,肺為氣所排擠,易生滿悶肺炸之諸症;若挺胸拔腹,則氣逆上行,終不能歸於丹田,兩足似萍草無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亦然,若不得中和,則萬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故練習之時,謹記三害,用以力活氣順,虛胸實腹而道心生,練之設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練至化境也。
  •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修武先修德
    太極拳講究意念引導氣沉丹田,講究心靜體松重在內壯,所以被稱為內家拳之一。太極拳運用了道家的陰陽學說和中醫經絡學說。以意行氣,通任督二脈,練帶脈、衝脈。各式傳統太極拳也皆以陰陽五行學說來概括和解釋拳法中各種矛盾變化。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
  • 練養結合,氣足神旺
    氣功養生,既要練又要養,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氣足神旺。練與養是練功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練」是指按照一定的規律,用規定的動作、呼吸、意念進行氣功鍛鍊。經過鍛鍊後,身體會出現輕鬆舒適,呼吸柔和綿綿,意念集中的狀態。
  • 高手談樁法
    什麼「內勁」、「整勁」、「本能活力」這些大力丸都靠它來練。它的訓練秘訣就一個字——「爭」。通過練習時,意念中肢體的上下、左右、前後的相爭之力,而逐漸達到六面渾元,周身一體的平衡狀態。渾元樁分為高中低三式,以手臂齊眉、平胸、抱腹來區別。分別對應技擊時發三節拳的訓練。三節拳是什麼東西呢?
  • 大成拳樁法原理/李榮玉
    這個時 代的訓練方法,主要是一個或幾個招式反覆操練,練輕。因為反覆操練追求數量,追求練輕,吸收動物特長如:雞腿,龍身、虎豹頭、熊膀、猿臂、鷹爪……等等, 古人認為姿勢簡單,反覆操練,可以使人擁有動物之特長,改打鬥為技擊。王老稱此階段為「吸取動物之長的年代」,這個年代大約持續一千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