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中國女排騰飛館,一座承載女排精神的「聖地」

2020-10-05 良玉之音說旅行

隨著最近電影《奪冠》的熱映,女排和女排精神又火了一把,許多人都對片中那個承載了新老女排汗水與精神的「訓練基地」印象深刻,但可能很多人(也包括作者我),在觀影之時,卻並不知道這座訓練館究竟在哪裡。


幾經考證,我才了解這座訓練館並不在北京,而在福建漳州,這就是如今位於漳州市中心的中國女排訓練館(位於下圖標紅線之處)。

中國女排訓練館(漳州)所在位置

為什麼選在了漳州?

體育訓練與比賽仿佛很在乎地利因素,比如說因之前因在瀋陽五裡河體育場圓了中國男足44年的世界盃夢,瀋陽就被稱為中國足球的「福地」。當然,能成為「福地」,也不單單是因為運氣好,也與瀋陽所在的遼寧省濃厚的足球氛圍分不開關係。老球迷都知道,遼寧的足球氛圍濃厚,老遼寧隊甚至曾獲得過至今無人企及的「十連冠」偉業,因此也產生了龐大的球迷隊伍,對於當時的國家隊出線,也是功不可沒。

五裡河體育場原址

而同樣地,漳州的排球氛圍濃厚,早在民國時期就以多次組隊參賽,並取得佳績。建國以後,漳州當地的排球事業更是得到了長足發展,當中儘管有十年動亂,也沒有阻擋當地排球事業的發展步伐,下面則是漳州部分排球賽事的成績,可以看到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十分傲人的。

1952年,龍溪專區男子隊在第一屆省運會獲排球冠軍;

1956年,龍溪縣男子隊獲全國1l縣排球錦標賽第6名;

1957年,龍溪專區男子隊在全國排球福州賽區獲第2名,女子隊獲第3名;

1964年,在全國少年9人排球錦標賽,漳州三中男隊獲亞軍,女隊獲第4名;

1965年,在全國少年九人排球賽長沙賽區,漳州三中男隊獲第1名,女隊獲第2名;

1972年,龍溪地區少年女排在南平戰勝省青年女子排球隊;

1974年,在第六屆省運會,龍溪地區男子隊獲男排亞軍,女隊獲第3名;

1978年,在第七屆省運會,龍溪地區男、女隊雙獲冠軍;

1980年,在省甲級排球隊聯賽中,原漳州市(今薌城區)女子隊獲冠軍;

1981年,省甲級排球隊聯賽,漳州男隊獲亞軍,女隊獲冠軍;

1984年,在第八屆省運會,龍溪地區男、女隊雙獲冠軍;

1986年,在第九屆省運會,龍溪地區男、女隊雙獲冠軍……

能夠取得如此之多的榮譽,說明當地的排球基礎之雄厚,畢竟頂級運動員的精彩表現,是需要大量體育人口的支撐的。

漳州排球名人中,有最著名的有現任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中國排球教練委員會主任、國際排球高級講師張然,先後入選國家男子排球隊林亞鳴(主攻手)、鄭宗源(二傳手),國家女子青年排球隊陳亞惠(主攻手),國家女子排球隊教練陳忠和。還有國家級排球裁判員謝雨森、張承嘉、王潤德、程兆鶴、楊天佑、黃文彬6人。先後入選省級(包括外省及部隊)或省級以上排球隊男、女隊員,據初步統計多達79人。其中列入《福建省體育志·排球名人傳略》的有:林亞鳴、鄭宗源、陳躍基3人。

而當年國家考察將國家隊訓練基地定在漳州,也正是由於「領導重視,群眾喜愛,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十六字評語所概括出來的。

從1981年至1986年,中國女排連續參加了5次世界女排大賽,包括女排世界盃、世錦賽和奧運會,成功取得驚人的5連冠。這5連冠期間,中國女排每次大賽前都將漳州作為最後的強化訓練基地。隨著中國女排的名氣越來越響,原本名不見經傳的訓練基地變得越來越具有吸引力,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前來漳州探秘、考證,漳州基地究竟有什麼魔力?是當地的氣候和緯度適合訓練,還是與當地豐富的物產會讓運動員營養均衡有關?

中國女排騰飛館與當年的女排隊員


這些因素可能都有關係,但難以否認的是,人的因素才是最大的。正如我們的軍隊能從勝利走向勝利靠的是人民的支持一樣,漳州當地群眾對女排隊無條件的支持和喜愛,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從最早的「竹棚館」,到後來片中出現的「訓練基地」,再到1993年建成的(如今的)訓練中心,以及「中國女排騰飛館」,再到今天正在興建,預計2023年建成的全新訓練中心,漳州人民即便是在中國女排最為低谷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對女排姑娘們的支持與照顧,對她們事業的支持與熱愛。

漳州人民對女排的支持,也令女排教練和隊員們十分感激,袁偉民、郎平等都曾表達過對於漳州基地和漳州人民的特殊感情,並把漳州基地成為「中國女排的娘家」。

漳州百姓對女排的支持

所以如果看過電影之後,感覺意猶未盡,可以來漳州坐坐,重溫一下女排隊員當年奮鬥過的地方,感受一下當地濃厚的排球文化氛圍,重溫女排姑娘們創造的榮耀。

漳州基地排球紀念碑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的娘家:漳州體育訓練基地,會成為新的網紅打卡聖地嗎?
    【中國女排娘家:漳州體育訓練基地,會成為四行倉庫那樣的網紅打卡聖地嗎?】》會不會讓中國女排的娘家:漳州體育訓練基地,也成為四行倉庫那樣的網紅打卡聖地呢?7名,漳州人民為激勵中國女排,全民捐款,集資500萬元在舊區內興建一座建築總面積達7000平方米的大型體育館。
  • 漳州 | 奪冠!中國女排的「娘家」
    圖/漳州新聞網01奪冠的起點1981年,中國女排一舉奪冠,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在外媒的報導裡,中國女排的成功,是在中國南方某一個「秘密基地」訓練出來的。 這個竹棚,便是「中國女排訓練館」的前身。「滾得一身泥,擦破了幾層皮」,卻從不喊苦喊累,這就是最早中國女排的真實寫照,也被稱之為「竹棚精神」。
  • 《奪冠》背後的故事:女排的娘家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奪冠》終於上映,口碑票房獲雙贏。影片用三場比賽,回顧了中國女排40多年的風雨徵程。碑柱下方嵌著中國女排三連冠的碑銘並附有有中國女排袁偉民、孫晉芳、張蓉芳、郎平等的籤名刻碑。紀念碑主體的背後,配建門樓式巨大壁畫,以作碑襯,主題人物畫面再現了女排姑娘場上激戰的英姿。紀念碑不遠處即中國女排騰飛館。
  • 奪冠―女排精神
    深夜場的電影,點映場的奪冠。 遲到了十多分鐘入場,還沒進去就聽見排球擊打的聲音,十點多電影院裡沒有幾個人,匆忙找到位置坐好,看向熒幕,不得不說,八十年代的條件多少落魄了些,鏡頭一轉,女排竟然和男排打球,這多少有點震驚到了,力量上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啊,可那個時候只能這樣練,用男排來模擬歐美隊伍的力量,一次次的練習,一次次的摔跤,看的揪心, 81年世界盃戰勝日本隊的時候,那一刻,我覺得女排精神不單單是女排精神
  • 《奪冠》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並非是「中國女排精神」
    猶記《中國女排》未改成《奪冠》之前,很多人預測會是春節檔的冠軍,據說影片中途也有修改過,才導致整體剪輯有些混亂。名字一改氣勢和精神也掉了不少,遇到新冠疫情,真是一部受磨難的影片。《奪冠》上映以來,也是備受爭議,網友們說是中國女排好看,而不是電影好看,都是某些原因被迫剪輯的影片,花煜寒覺得《八佰》比《奪冠》更好點。《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
  • 《奪冠》拍攝地為何選在漳州和天津?最能代表中國女排的只有這裡
    比賽從1981年前開始,一直打到2019年第十個世界冠軍,坐在電影院的「最佳觀眾席」上,仿佛在看中國女排30餘年比賽的精彩片段集錦,格外酣暢淋漓。哪怕是對這項運動毫無了解的人,也能被電影中呈現的女排精神感動到淚流滿面。
  • 《奪冠》致敬女排精神 德意電器為票房與中國女排賦能助力
    話說回來,《奪冠》的女排精神,為何那麼燃?而作為合作夥伴的德意電器,身上又有哪些與女排精神的共通之處?   奪冠精神:拼出來的強排冠軍   《奪冠》著力於復刻幾場中國女排發展歷程中裡程碑的賽事。透過電影不難發現,自1981年第一次奪冠,中國女排都有一個信念始終貫穿在心中:奪冠。而德意電器,同樣擁有這種誓爭第一、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奪冠精神」。
  • 《奪冠》想要表現的「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是不是真的女排精神
    《奪冠》上映了,獲得了很多好評,表現了我們津津樂道的「女排精神」,那這裡就要問一句,什麼是「女排精神」,電影所表現的是不是真的「女排精神」?1981年,在袁偉民教練的帶領下,中國女排參加在日本大阪舉行的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七戰全勝的成績奪冠,前五戰乾淨利落全是3:0斬落巴西、蘇聯、朝鮮、保加利亞、古巴。後兩戰以3:2戰勝了美國、日本。
  • 《奪冠》,配不上女排精神
    這部電影我等了8個月,前前後後的改名、撤檔,都不能阻止我對《奪冠》的期待。鞏俐的演技、女排姑娘們真人出鏡,本就吊足了胃口,再加上女排故事本身足夠燃情,背後還承載著熱烈洶湧的時代記憶——女排精神,本身就是一部史詩。
  • 《中國女排 奪冠》女排精神 為何淚目?
    ,詮釋了幾代的中國女排的人生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 最終奪冠的傳奇經歷。奪冠真的就這麼差嗎?不,陳可辛是一個非常的聰明人,他的作品總是能將現實與虛構拿捏得恰到好處,也知道該如何令觀眾對作品和人物產生共情。而這部《奪冠》的強內核,也最煽動人心的就是——女排精神。從1977年到2020年,這43年的時間見證了三大賽上的大起大落。
  • 德意電器 ×《奪冠》:致敬女排精神
    德意是國內高端廚電領軍企業,於2019年籤約中國女排成為其指定官方供應商,2020年又成為《奪冠》在廚電行業內唯一合作夥伴。此次合作,德意更擲大手筆贊助影片,在電影的賽場場邊廣告、機場電子屏等場景中均有亮相,德意大風壓油煙機更是與鞏皇同框,上演「王者聯袂」。話說回來,《奪冠》的女排精神,為何那麼燃?
  • 觀看女排《奪冠》,解讀女排精神
    「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奪冠》以此為主題,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把女排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吧,讓這感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種力量!幾十年來,中國女排一路拼搏、為國爭光,一路顛顛撞撞,有高峰也有低谷,不管在哪個時代,女排精神已經刻進中國人的血液裡。1何為女排精神——那是一種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闖勁一分一分「死磕」,一場一場「硬拼」,拖不垮、打不倒。
  • 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
    2020年9月25日,《奪冠》全國公映,兩天票房過億,燃哭無數觀眾。《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歷經浮沉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展現出時代變化中「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 《奪冠》:「女排精神」的傳承與延展
    1981年,第三屆女子排球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決賽中擊敗東道主日本隊,以七戰全勝的成績奪得冠軍,從此便迎來了更具裡程碑意義的「女排五連冠」,「女排精神」也因此成為整個民族的精神圖騰,講述「女排精神」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也終於得以上映,以最為「陳可辛的方式」娓娓道來中國女排橫跨近四十年的歲月浮沉。
  • 《奪冠》影評:中國女排,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懷與記憶
    兩人亦師亦友,一紅一白的給新一代女排隊員們傳遞著女排精神的真諦。 恰到好處的雞湯,有深意又不刻意 《奪冠》全片一直都在為我們傳遞著正能量的精神,沒有刻意的喊著口號,而是通過故事和比賽,潛移默化的讓我們去感悟: 民族榮譽感 當時的中國體育條件非常落後,在別人用計算機分析打法、研究技戰術的時候
  • 電影《奪冠》:女排精神是「繼承」還是「重塑」?
    電影《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和頑強的拼搏精神、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影片原定於2020年1月24日上映,但由於爆發疫情,1月23日影片宣布撤檔,於2020年9月25日正式全國公映!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度殺入奧運決賽。惠若琪的一記探頭球,讓全場屏住呼吸。一個高速旋轉的排球,勾連起幾代排球女將的熱血與青春,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行雲流水的故事線,經久不衰的時代精神,中國女排,只要提起它,似乎無人不熱血,就像是一團火在燃燒,燃燒起14億人的激情歲月。
  • 《奪冠》:時代變了,就不需要女排精神了嗎?
    很早就看了《奪冠》這部電影,可是一直沒有筆點去寫它,看的時候眼中含淚,手機上也做了很多筆記,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中國女排沒有你,也沒有我,只有我們,以及,愛拼才會贏,這些在當時看著都熱血滿額的字眼,放到現在再講,忽然沒內味兒了。
  • 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歷史
    、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不僅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中華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簡稱《中國年鑑》)作為中國唯一的綜合性國家年鑑,忠實記錄了中國女排近四十年來拼搏奮進的熱血歷程。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以七戰七勝的戰績首次榮膺世界冠軍,實現中國三大球的歷史性突破,同時也開創了世界女排的一個新紀元。
  •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電影《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強大的製作團隊和演員陣容,承載了幾代人共同記憶的女排故事,國家隊現役女排隊員的本色出演……這些元素都讓這部作品成為國慶檔最受關注的影片之一。
  • 女排精神融入城市「血液」福建漳州邁出產業融合堅實步伐
    在漳州市薌城區,一片灰白的房子中,掩映著一座黃色牆面、紅框鑲邊的兩層高建築,這是漳州人熟知的中國女排訓練基地,已有48年的歷史。走出訓練基地,沿著漳州城區老路走上5分鐘,就到了市中心的延安北路。夜晚,華燈初上,人潮湧入,這裡曾是漳州最熱鬧的夜市。48年來,中國女排與漳州發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其背後,是漳州推動文化、旅遊、體育、夜經濟等領域融合發展的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