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籃郭先生
CBA常規賽已經落下帷幕,最終的候選名單,也是及時出爐,其中,常規賽各大獎項的候選名單是這樣的:最有價值球員:周琦、王哲林、易建聯、胡金秋、韓德君;最佳防守球員:周琦、易建聯、翟曉川、林書豪、威姆斯;最佳第六人:曾令旭、方碩、賴俊豪、代懷博、俞長棟;最具進步球員:孫銘徽、原帥、胡明軒;最佳星銳球員:陳盈駿、胡明軒、王少傑、程帥澎;最佳教練員:杜鋒、阿的江、馬丁內斯、解立彬。
此外,在最佳陣容的候選中,則是:中鋒:周琦、王哲林、易建聯;前鋒:胡金秋、付豪、翟曉川、姜宇星、任駿飛;後衛:孫銘徽、吳前、趙睿、劉錚、趙繼偉。名單一出,爭議四起。第一,為何韓德君能進入MVP的候選人,卻無法進入到最佳陣容的候選?這樣的問題,的確是球迷們質疑的一個點。
第二個點就是,場均20分以上的郭艾倫,為何未能入圍常規賽的任何獎項?這樣的做法,到底是幾個意思?或者說,就算前面的名單沒有郭艾倫,後面的名單,最佳陣容裡面,是不是也應該有郭艾倫的一席之地?
許多人便表示,劉錚都能入圍,為何郭艾倫不可以?要知道。在本土得分榜上,郭艾倫位列第三位,僅次於王哲林的26.1分和周琦的22.2分,就算是入圍各種榜單的易建聯,場均得分也只是20.1分,低於郭艾倫的20.3分。同樣的,在場均助攻榜上,郭艾倫也以場均5次助攻並列第三位,與他並列的球員,是吳前。而第一名的球員,是孫銘徽,場均7.1次助攻,第二名的則是曾令旭,場均5.7次助攻。
得分本土球員第三名,助攻也是第三名,這樣的球員,為何一無所獲呢?為何一個候選名單都沒有進入呢?難道,僅僅是因為郭艾倫去年男籃世界盃表現不夠出色嗎?
這些,是球迷們的疑問。但其實,這樣的評選,個人覺得,只是遵從當前的制度規定而已。因為,根據CBA官方的規定,「參加常規賽比賽場次必須達到36場(含)以上才可以參選。」這,才是郭艾倫一無所獲的真正原因。這一點,易建聯也有過類似的傷痛。丁彥雨航獲得第一個本土MVP的時候,那時候的大熱門易建聯,居然未能進入名單,也是因為參賽場次不夠。如今,郭艾倫也不過是重複了易建聯之前的悲劇。
而這,也是對制度的一種遵循,無可厚非。那麼,郭艾倫本賽季的出場次數是多少場呢?35場。也就是說,僅僅差了1場。有時候,人生就是這麼戲劇化的存在。但對郭艾倫來說,他能打的比賽,應該都打了。只不過,還是不夠,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們不知道,這樣的落選,對郭艾倫來說,會不會是一種刺激,然後在季後賽暴走?
CBA各獎項候選人出爐,郭艾倫一無所獲,因世界盃表現差被黑了?別陰謀了。對郭艾倫來說,之所以一無所獲,是因為他參加比賽的場次,差了那麼一場。所以,所有的名單,便都與他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