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遠在千裡之外,可是疫情已經逼近最後一公裡,一公裡外的縣醫院就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了。」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江西萬安水電廠抗疫黨員先鋒隊隊長黃宏員為了警醒麻痺大意者而擺出來的事實。
這個年,黃宏員也和其他許許多多人一樣,琢磨過很多個過法,比如要好好陪陪剛剛因為癌症動了手術的愛人,要孝敬孝敬87歲的老嶽父,可這一切心願都被如妖豔般形態盛開的新型冠狀病毒所擊碎。
五重身份錨定「戰位」
抗擊疫情、匹夫有責,五合一身份的他更是義不容辭。首先,他是退役軍人,在部隊和單位上都做過醫生,其次,現在正是該廠抗疫黨員先鋒隊隊長,再者,他還是坐落在井岡山腳下、惶恐灘頭的萬安水電廠具有紅色基因的傳人,最後,他是這次離抗疫核心戰役極為接近的後勤保障部的黨政工負責人。
新冠肺炎防控戰就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雖無刀劍影,卻有死生情。「軍人」的天職就是奪取戰爭的勝利,黃宏員退伍不褪色,立即進入「戰位」。
厚實背景助推他顯山露水
平時低調,泯然眾人的他,憑籍五重身份很快就在抗疫戰中縱橫捭闔、顯山露水。作為從醫30年的醫務人員,他在第一時間就編制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個人防護知識》,在全廠範圍內宣傳普及。督促該廠從武漢和途經武漢中轉返廠人員統一到城南居委會登記備案,做好武漢返廠人員居家觀察工作。
針對疫情防控核心就是阻斷傳染源,他動作頻頻。關閉廠室內活動中心,杜絕室內聚集性體育活動。關閉足球場、籃球場,所有籃球架移位轉向,杜絕室外聚集性體育活動。安排南門崗工作人員對所有進入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和登記、進入車輛進行登記造冊。對進入廠房人員全部進行體溫檢測登記,發熱人員一律不得入內,避免生產區域疫情發生。安排人員對生產區域各崗點實行封閉式管理,嚴禁一切外來人員進入參觀。科學合理安排職工值班,確保每個辦公室和崗點只有一人值班以減少交叉感染,其餘人員一律居家辦公。制定廠返崗人員居家隔離措施和非生產區域工作人員體溫檢測規範。加強職工食堂管理,取消聚集用餐,對前方值班人員和單身公寓職工統一實行送餐到崗、送餐到人的用餐配送制度。同時加強職工食堂的衛生清理和滅菌消殺工作。
後勤工作崗位的職業習慣,讓他考慮細密,面面俱到。組織人員對全廠772戶住戶進行情況摸排,重點摸排外來人員和出租戶情況,將所有住戶情況整理成冊,及時掌握全廠人員情況。督促物業公司加強生活區的衛生管理,指導其做好疫情防疫物資儲備,做好疫情防疫各項準備工作。聯繫萬安縣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和城南居委會,尋求地方政府支持,尤其是解決口罩、紅外線測溫儀等防控物資方面的困難。利用職工食堂儲備的口罩分發到各生產部門,解決生產值班人員疫情防控應急需要。監督衛生清潔人員做好生產、辦公區的衛生清掃和公共場所的滅菌消殺工作。
堵門封控等等只是是強制手段,提高群眾防範意識才是治本之策。他於是組織錄製疫情防控宣傳知識,講解病毒來源、傳播途徑和防控措施,組織人員每天在生活區巡迴播放,讓大家對防控措施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作為抗疫黨員先鋒隊隊長,他制定、謀劃多項志願服務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在疫情防控中的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疫情防控陣地上高高飄揚。2月8日,除了制定《關於加強萬安水電廠疫情防控期間車輛管控的通知》,他又組織黨員先鋒隊、聯合青年突擊隊人員對生活區772戶住戶再次逐戶登門摸排,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注意事項,了解每一住戶的情況,掌握住戶實際困難,做到因戶施策。
部隊的歷練,讓他戰鬥力十足,即便自己的眼睛因為視網膜脫落做過手術,也沒能拖累分毫。抗疫期間,他連續20餘天堅持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每天工作時間在12小時以上,轉發各類工作要求等信息200餘條,制定工作方案、措施和防疫知識等30餘項。每天撥打接聽電話400餘個,手機每天充電不少於3次,一有機會手機就處於充電狀態。
惶恐灘頭別惶恐
疫情初期,大家往往有莫名的恐慌,尤其是面對微信、網絡鋪天蓋地、良莠混雜的信息轟炸,一些群眾便亂了陣腳。
作為軍人,他深知穩定軍心有多重要。他常常鼓勵住戶們不用怕,給他們普及專業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告訴大家其實病毒就怕我們看透了它,知道它的軟肋在哪。抗疫的關鍵就在阻斷,我們每個人都是主體,每個人都有義務,每個人都應該以「靜」致敬那些堅守的、「逆行」的英雄們。我們一起阻斷它,一起把病毒餓死。
一名「軍人」的風採與心聲
沒有春節不是流動的,也沒有春節不是走動的。這是以往中國人過春節的常態,熱熱鬧鬧、走親串戶、朋友相聚,動起來的春節被視為祥和、歡樂的時節。
可這次他卻是要竭力讓大家不「動」,面對人的慣性,有時候道理很難講得通,尤其是剛開始封閉小區的時候,門崗處免不了要苦口婆心。他告訴大家不走動也能過好年,現在技術發達了,信息拜年、視頻祝福、在線聚會,都不失為一種時尚,那些以往通過面對面完成的新春祝福,藉助微信、網絡一樣能不論風雨迅速抵達,禮儀一樣也不缺。
大家都在靜,可他卻在動。身體要動,腦瓜要動,在電話、微信等信息高速公路上還要動。
有次在小區流動巡視,看見80多歲的退休職工鍾師傅沒戴口罩走在路上,他馬上從隨身攜帶的口罩裡取出一隻給他。得知老人子女不在身邊,又不知道上哪裡弄口罩,於是他一空下來,便上門把自己本已緊缺的口罩擠出5隻給了他。
老人十分感激,臨走的時候連連稱讚他是「好伢仔」。
是呀!共產黨人,尤其是革命老區的共產黨人,就應該甘做人民群眾的「紅伢仔」!
有人曾經問「紅伢仔」面對疫情,為什麼選擇衝鋒,選擇支援一線?他不認為自己這是「最美逆行」,因為他只是去了軍人該去的「戰場」;他也不認為自己是勇士,他只是要履行入黨時許下的誓言。
他希望疫情當前,全民皆兵!希望這是一個遍地英雄的春天!沒有人可以金剛不壞,沒有人可以百毒不侵,但是可以眾志成城,打一場必勝的人民戰「疫」!
他也有遺憾,放下1個多月前做了癌症手術的夫人,丟下87歲需要照料的嶽父,沒能盡孝,但其實,作為人民群眾的「紅伢仔」,他卻是盡了大孝。
他也不是只有鐵骨,沒有柔情。他也很想疫情早點過去,站在春天的門楣下,躺在那縷春風裡;去看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盛開在這盛大的春天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