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今年由於供應鏈受到疫情衝擊,日本開始籌劃資助海外日企調整供應鏈布局,比如將部分產能轉到日本國內或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這使得不少人開始擔憂產業鏈出現外流。
不過,調整產業鏈的日企並非都是因為補貼,還可能是因為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比如據日媒最新報導,已經紮根中國市場20年的日本巨頭OKI,日前突然宣布停止在中國的製造和銷售業務。
供貨量從5.6萬降至1000!日企敗走中國,欲將產能轉向越南
據日媒報導,12月22日,日本電器生產商衝電氣工業有限公司OKI宣布,將在本月停止在中國的ATM生產和銷售業務。其在中國深圳的子公司擁有近1000名員工,計劃到2020年度末,逐步解僱ATM業務的200多名員工,並把中國市場的維護業務交給中國企業負責。
與此同時,OKI將把ATM的產能集中在日本和越南兩個工廠,對應分別供應日本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
資料顯示,OKI是日本著名的ATM製造商,在日本ATM市場佔據約4成份額,2019年的ATM產量約為2萬臺。在兼具存取款功能的循環式ATM領域,OKI與日立歐姆龍Terminal Solutions也在世界佔據重要供應地位。
從2001年開始,OKI開始進軍中國市場,從事ATM的生產和銷售,受益於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2014年前後OKI在中國的ATM產量一度達到5.6萬臺的巔峰。
不過,因為行動支付的興起、中國市場的現金使用大幅減少,ATM的市場需求急劇萎縮,OKI在中國的產量和銷量也大幅滑坡,2019年在華銷量僅為1000臺,為此OKI只能縮小生產規模,降低運營成本。
不難看出,OKI是因為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而被迫退出中國市場。事實上,近年來類似的日本企業也不少,比如昔日在家電領域領先的一批日本巨頭由於競爭力下降、不斷虧損而選擇退出該市場。日本綜合研究所的經濟學家關辰一曾表示,考慮搬遷的都是下遊產業的企業,往往都是因為缺乏競爭力。
中國市場貢獻73%的收入,高達9成日企堅定投資中國
當然,離開中國市場的日企畢竟只是少數,絕大多數日企仍然會將經營的重心放在中國,哪怕需要進行轉型。要知道,對於大多數日企而言,中國是不可替代的製造基地和消費市場。
有統計表明,目前,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將中國視為第一大銷售市場。2018年在中國製造商品的日本企業銷售規模達到2520億美元,其中73%來源於中國市場。另外,中國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全球第一大製造國,而且擁有技能熟練的勞動人才,對於日本企業的生產來說,將製造環節放在中國可以滿足生產需要、最大程度降低成本。
從調查來看,事實也是如此。今年早些時候,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發布的一項針對華南地區企業的調查顯示,有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疫情展現了中國供應鏈的獨特韌性,日本反而可能更堅定投資中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企業有去有留是正常現象;目前,中國是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隨著產業鏈不斷升級,中國的人才和市場空間還將繼續擴容,仍然是未來全球資本最青睞的投資場所。「除了在中國能掙錢,還有哪裡?」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廣州代表處所長清水顯司也曾坦言道。
文 | 鍾志生 題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