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宣布翻倍擴張中國冰淇淋產能,日本最大乳企有多勇?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小食代

文:番茄

雖然2020年的「餘額」已經不足50天了,但是日本最大乳企明治仍在中國市場上衝刺。

日前,日本明治集團(下稱:明治)宣布要向明治制果食品工業(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明治制果上海)增資6.5億元人民幣,用以設立雪糕·冰淇淋的新生產基地,擴大這一業務的在華市場份額。

今天,小食代從明治制果上海處獨家獲悉,去年,明治在華雪糕·冰淇淋銷售業績同比增長了25%。在中國,該公司已以「明治」品牌推出了多個系列產品,包括高級杯裝系列和條裝系列等。

在接受小食代查詢時,該公司還透露了新廠的建設和負責供應的市場、中國冰淇淋業務的增長情況、以及對中國冰淇淋市場前景的看法等。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產能翻倍

我們先來看看新工廠的消息。

據該公司通報顯示,新工廠位於上海市松江工業區,將在明治制果上海擴大用地的基礎上建設。該公司現時負責糖果的生產銷售及進口銷售,主營產品包括明治雪吻巧克力等。

明治制果上海向小食代透露,新工廠計劃在2021年4~12月期間開工建設,2023財年投產。其產能預計為現有廣州工廠的1.3倍。也就是說,新廠建成後,明治中國冰淇淋的產能將翻倍增長。

據明治雪糕(廣州)有限公司官網顯示,位於廣州的冰淇淋工廠年產量達1.071萬噸,總投資額7.89億人民幣。

在投建新工廠後,明治不僅將在中國市場擁有第二座冰淇淋工廠,其以華南為中心的冰淇淋版圖也有望進一步擴大。通報稱,目前明治中國的冰淇淋均由明治雪糕(廣州)有限公司負責生產。

小食代則從明治制果上海處了解到,廣州工廠負責以華南地區為主的市場供應,也覆蓋其他部分地區的市場。而新工廠將負責供應華東、華北地區市場,但生產品種尚未確定。

冰淇淋市場

事實上,這已經是明治年內公布的第4筆中國投資計劃。而新投資的出爐意味著,明治今年已對各個中國業務板塊都進行了一輪加碼。目前,該公司在中國運營著牛奶·酸奶業務、雪糕·冰淇淋業務、糖果業務和營養業務。

今年以來,明治已先後宣布要擴建蘇州廠的牛奶及酸奶產能、收購運營大型牧場的澳亞的25%股權、以及建立新的華南生產基地。今年8月,明治還將其運動營養業務下的蛋白粉品牌SAVAS匝巴斯引進了中國市場。

不難看出,對於此次加碼產能的冰淇淋,明治也希望為這一業務未來的在華擴張「儲備彈藥」。

目前,希望在中國冰淇淋市場拿下更多份額的明治確實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小食代從英敏特處拿到的數據顯示,按銷售額份額計算,2019年中國冰淇淋市場的領先企業主要為伊利、蒙牛和光明這類本土乳企,以及聯合利華、雀巢和通用磨坊等外資企業。

雖然面對一眾頭部玩家的競爭,但明治看起來對自家冰淇淋的發展勢頭和中國市場前景都很有信心。

該公司表示,由於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和旗下產品口味獲好評等原因,其冰淇淋的銷售業績取得了顯著增長。

小食代從明治制果上海處了解到,2018年,明治的中國冰淇淋銷售額為2.07億元,佔其在華銷售的22%。據此可以推算出,明治2019年的中國冰淇淋銷售額接近2.6億元。

在疫情暴發的今年,明治冰淇淋業務也繼續實現增長。

小食代翻查明治的2020財年半年報留意到,在中國市場,其糖果、牛奶和酸奶業務銷售出現下滑,但冰淇淋實現了逆勢增長,由居家消費增長拉動。

談及中國冰淇淋市場前景,明治制果上海告訴小食代:「隨著中等收入以上人群的擴大,以及消費者對高品質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大,預計今後的消費傾向將從低價位商品逐步轉向中高價位商品,市場規模逐步擴大。」

明治則在通報中指出:「鑑於目前良好的銷售勢頭以及今後還將持續擴大的中國雪糕·冰淇淋市場,明治集團希望通過強化生產體制,擴大銷售區域。」同時,新廠投建也為其「實現海外市場的持續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該公司通報還稱,在「明治集團2026願景」中,提出了以實現中長期持續提升企業價值為目標,「確立海外市場的成長基礎」的重點方針。而在以2020年度為最終年度的中期經營計劃中,中國被定位為明治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高端化驅動

目前,中國冰淇淋市場規模已近千億。英敏特預計,中國冰淇淋市場2020年銷售額規模將超過800億人民幣,並在2024年突破1000億人民幣。

在這一龐大市場中,明治並非唯一大手筆擴建產能的玩家。

小食代介紹過,旗下擁有和路雪和夢龍等品牌的聯合利華就在今年宣布投資近8億人民幣建立新的生產基地。其中,第一期新的冰淇淋工廠項目預計在2022年初建成投產,建成後可形成年產冰淇淋15萬噸的規模。

據該公司表示,這是聯合利華中國20多年來在冰淇淋領域的最大一次調整,也是其近年來在食品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

為了抓住中國冰淇淋市場增長機遇,不少品牌也選擇「押寶」高端化趨勢。

在《冰淇淋中國,2020年8月》報告中,英敏特曾指出,由于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養成更健康的飲食習慣(如避免過多糖分攝入),導致冰淇淋的銷售量下跌,因此高端化將繼續擔任冰淇淋市場銷售額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例如,雀巢就在去年新引進了一個超高端品牌安緹亞朵(Antica Gelateria del Corso),伊利也推出了高端冰淇淋品牌「須盡歡」。此外,近幾年崛起的「網紅品牌」代表之一鍾薛高也以售賣高端產品為主。

明治制果上海則向小食代表示,明治希望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美味的,且具有高附加值的「冰淇淋產品。

不過英敏特也指出,在冰淇淋市場,高端化並非可持續增長的長久之計,因為產品的價格已接近消費者願意為一份甜點花錢的頂點價位。未來的增長將由冰淇淋向新消費場合的擴張拉動,例如作為餐後甜點或午後補給零食食用,並且消費量將重回正增長。

相關焦點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4月15日通報,其母公司擬以280億日元的價格,收購在中國從事牧場經營業務的AustAsia Investment Holdings 公司(簡稱AustAsia公司)25%的股權,以滿足中國業務奶源供應。而據日本媒體不久前報導,有92年歷史的日本「明治牛乳」將停止日本本土店面銷售,明治將把主要精力放在拳頭產品「OISHI牛乳」上。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4月15日,日本最大乳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宣布,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其耗資280億日元(約合18.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AustAsia公司25%股權,後者在華從事牧場經營。在2019年8月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中,明治集團位列第16,也是唯一一家上榜的日本企業,中國乳企伊利和蒙牛分列第8和第10。2019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目前,明治集團在華主要有三大業務:明治乳業、明治制果和明治雪糕。
  • 它將「偽巴氏」奶、復原乳酸奶高價賣給中國人,明治收購牧場要發力...
    在完成股權收購後,AustAsia公司將成日本明治的關聯公司。對於此次收購的目的,日本明治表示,目前其在中國從事的業務包括牛奶及酸奶業務,冰淇淋業務以及零食業務,在中國的業績正處於穩步增長階段。特別是冷藏牛奶業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該業務以華東地區為中心的銷售顯著增長。
  • 中國奶源日漸緊缺,明治乳業18億元入股澳亞牧場
    記者 | 趙曉娟編輯 | 昝慧昉1上遊奶源競爭激烈,日本明治乳業也對中國優質牧場出手了。4月16日,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網站發布一則對中國牧場的收購消息: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的100%投資者、株式會社明治與在中國從事牧場經營業務的AustAsia Investment Holdings Pte LTD.(下稱「AustAsia公司」)的股東-Japfa LTD.
  • 為何加碼投資中國 日企:中國消費市場仍是最大吸引力
    日前,日本衝電氣OKI公司關閉了在中國的工廠,1000多名工人被遣散。有人擔心,是否日本政府於2020年4月推出的鼓勵和補貼在華日企回流本土的措施起了作用?
  • 紮根中國20年,日本巨頭突然宣布:裁員20%,產能轉向越南!
    今年由於供應鏈受到疫情衝擊,日本開始籌劃資助海外日企調整供應鏈布局,比如將部分產能轉到日本國內或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這使得不少人開始擔憂產業鏈出現外流。不過,調整產業鏈的日企並非都是因為補貼,還可能是因為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比如據日媒最新報導,已經紮根中國市場20年的日本巨頭OKI,日前突然宣布停止在中國的製造和銷售業務。供貨量從5.6萬降至1000!
  • 光明乳業:做「更有溫度」的百年乳企
    「創新生活,共享健康」是光明乳業的企業價值觀,也是這家百年乳企心繫社會、貢獻力量的不變承諾。從1956年成立上海市牛奶公司,保障全市牛奶供應,到2019年率先在包裝上標註三大鮮奶活性營養指標,引領行業標準和品質提升;從疫情期間轉變銷售模式,向數位化、平臺化全面轉型,到捐贈款物、不拒收一滴奶、擴大牛奶盒綠色回收範圍,光明乳業朝著「企業更有溫度,品質更高端,品類更豐富」的方向邁進,立志要做「中國最好的乳製品企業」。
  • 頭部乳企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
    在此背景下,伊利、蒙牛、飛鶴等頭部乳企紛紛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爭搶奶源地新乳業併購寰美乳業100%股權、明治乳業以18億元收購澳亞公司25%股份、蒙牛成為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伊利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認購中地乳業4.3億股、飛鶴全面收購原生態牧業、優然牧業和三元接盤恆天然中國牧場……今年以來,各大乳企對奶源的爭奪較為激烈。
  • 古井貢酒擬89億投智能化技改 近九成上市酒企擴張產能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記者 曹雪嬌隨著對名酒企業擴建限制的取消,產能擴張、升級成為諸多上市酒企繞不開的話題。而此前不久,徽酒另一龍頭口子窖(603589.SH)也發布產能調整方案。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近兩年,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等頭部酒企在內,近九成白酒上市公司已實施產能擴張方案或出臺產能擴張計劃。
  • 年終盤點之乳業篇:爭飲低溫奶 乳企打響奶源爭奪戰
    在此背景下,伊利、蒙牛、飛鶴等頭部乳企紛紛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 爭搶奶源地 新乳業併購寰美乳業100%股權、明治乳業以18億元收購澳亞公司25%股份、蒙牛成為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伊利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認購中地乳業4.3億股、飛鶴全面收購原生態牧業、優然牧業和三元接盤恆天然中國牧場……今年以來,各大乳企對奶源的爭奪較為激烈。
  • 一大批巨型鋼鐵項目落地 廣西鋼鐵產能2年內有望翻倍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一大批巨型鋼鐵項目落地,廣西鋼鐵產能兩年內有望翻倍 來源:新京報業內分析稱,廣西大力發展鋼鐵產業,主要基於廣西地處南部,可以輻射南方區域及東南亞區域,廣西希望將自身鋼鐵產業發展成為區域化的產業集群。中國南端,廣西境內,一批批超級鋼鐵項目正密集落地。
  • 雀巢脆脆鯊全新上市,明治推出帶有甘酒酸曲的發酵乳
    來源/食研匯 國外新品 1.Utz Quality Foods在美國推出有機奶酪零食 2.雀巢脆脆鯊全新上市 3.明治推出帶有甘酒酸曲的發酵乳
  • 外資大牌中國新秀:奕歐來奧萊更名比斯特、日本明治建冰淇淋工廠、I.T門店開賣美妝
    85%股份「美版拼多多」衝刺IPO,90%賣家來自中國Tims咖啡中國門店實現整體盈利英國今年經濟將萎縮11.3%,為過去300年最大降幅德國二次封城延期至12月下旬全球奢侈品折扣購物目的地開發商與運營商Value Retail唯泰集團近期宣布,上海奕歐來奧特萊斯
  • LG化學計劃將中國電池產能翻倍
    據外媒報導,韓國動力電池企業LG化學計劃2021年將其在中國的電池產能提升一倍以上。知情人士透露,LG化學還計劃將中國、韓國增產的電池運送往特斯拉位於德國和美國的工廠,這標誌著LG化學在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的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2017年四季度太陽能產能擴張公告達最高記錄
    正如之前報導的,2017年三季度全球太陽能光伏製造產能擴張公告顯著放緩,鑑於上半年宣布了大量擴張計劃,所以這並不令人意外。然而,儘管2017年四季度人們更加擔憂美國和印度可能會實施限制性貿易措施,但與上一季度相比,四季度出現了顯著反彈,新產能擴張公告創下了季度最高吉瓦級記錄。
  • 經濟戰「疫」錄:電商與「高端定製」成乳企的新機遇
    繼1929年經濟危機後,美國農場主再次「倒牛奶」的新聞讓畜牧業及乳業的危機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受疫情影響,中國乳業產業鏈遭受較大衝擊,上遊奶牛養殖收入明顯下滑,中小牧場資金回流困難,下遊銷量亦大幅減少。面對疫情「大考」,中國乳企正通過電商平臺、「高端定製」、發放消費券等舉措,來緩解經濟運行不利影響。
  • 日本最新冰品大集合!森永,哈根達斯,明治,赤城乳業冰淇淋新口味上市PK!
    隨著溫度不斷上升,消費者對於冰淇淋的需求越來越大,日本的商超中到處可見大大的廣告牌,各種冰品紛紛搶佔眼球。
  • 卓南生:再談「明治百年祭」論爭與日本走向
    他們認為,正是在如此這般「國益」「國威」至上、「擴張有理」的國策引導下,日本不斷向鄰國伸出其魔爪,先吞併琉球、朝鮮半島,後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並於1941年12月8日偷襲珍珠港,全面開展其「大東亞戰爭」,而最終把日本帶到慘敗、痛苦的深淵。他們表示,盲目歌頌明治維新「先賢」的功績及其道路的選擇,無疑意味著日本並未吸取歷史的慘痛經驗教訓。
  • 豐田、日產、本田…八家日本車企宣布在日本國內暫停生產
    日本是全球三大汽車生產國之一,在2月份日本八家車企全球生產總量約為187萬輛,比2019年同期減少約15%,預計3月份的產量還將會進一步下降。 全球汽車產業按下「暫停鍵」 當地時間3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需求低迷影響,豐田汽車公司暫停了日本國內5家工廠,共7條生產線的生產,停產計劃最長將持續到本月15日。
  • 飛鶴、伊利、君樂寶等乳企加碼A2,潛力乳企應看到三大難點!
    詳情如下圖:由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乳企在今年2-12月升級、推出了73款新品。其中,A2奶粉有11款,A2液態奶有2款,佔比約為17.8%;而同為細分品類的羊奶粉和有機奶粉有17款,佔比約為23.3%,比A2產品略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比去年市場的A2奶粉款數,今年推出的A2奶粉數量翻了近一倍,已有20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