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跑10公裡,才有資格跑馬拉松!(初跑者必看)

2020-11-03 智慧跑步SmartRunner

王教練微信: wangjiaolian789

加入跑步技巧群,與8年跑步教練學習跑步知識

(備註:僅限跑步1年及以上的跑友)

美國的跑步教父傑夫·蓋洛威曾經說過,「如果你想嘗試馬拉松,就先學會怎麼跑出一個完美的10公裡吧。」事實上,在歐美的很多知名跑步俱樂部中,也都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跑一場10公裡,那你就很難跑出一場成功的半馬或者全馬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10公裡這個馬拉松比賽中的「配菜」,卻總是受到資深跑者的熱愛和重視呢?


10公裡,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對於老司機來說,它更像是一次又一次速度與耐力的激情碰撞,並且從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更有一些職業跑步教練會把十公裡的跑步成績,視為評判個人路跑能力的重要標準,用來判斷你的馬拉松潛力。



一場成功的10公裡,對你意味著什麼?


一場42.195公裡的馬拉松不是隔三差五就能跑的,但是一場10公裡卻容易得多。對於普通跑者而言,跑完10公裡的基本時間差不多在60分鐘到90分鐘。當然,能力強一些的跑者,45分鐘基本就能打卡完成了。


而1個小時左右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是最合適的健身以及減重的運動方式之一。事實上,一場10公裡要比一場半程馬拉松或者全程馬拉松更加「健康」


提到跑步,如果不懂「配速」,那麼跑再多都是然並卵。對於那些容易在全馬中受傷甚至出現生命危險的跑者而言,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理解應該如何配速,以及如何去嚴格執行自己的配速。



而一場10公裡的比賽,就能幫你真正了解自己應該如何配速。這是因為,10公裡相比於21公裡或者42公裡來說,是個短距離的路程,對於速度和體力的分配反而更加細緻和嚴苛。每公裡都要根據自己的體能掌握合理的配速。


懂得跑10公裡,才有資格跑馬拉松


也許有人會覺得不屑,為什麼不能直接跑42公裡。當然可以,但問題是,這樣跑完一場42公裡,得到了一塊獎牌,你可能會經受一些難以恢復的傷痛,那麼意義何在呢?



對於入門跑者而言,10公裡無疑是一道重要的門檻,大概可以算是一個區分跑馬者和小白跑者的界限吧;而對於資深跑者而言,10公裡是跑馬訓練的基礎,不管是馬拉松的測速訓練還是變速跑,都可以以10公裡為一個長距離單位。


在參加一場馬拉松之前,其實你沒有必要非得在訓練中跑完42公裡。當你能根據體能和配速完美地完成一個10公裡,或者完成一個20公裡時,你就已經有了跑馬拉松的資本了。


馬拉松不是什麼人咬咬牙都能堅持下來的,但是10公裡卻能滿足很多入門跑者的「成就感」。當你完成一個10公裡後,你就懂得了身體在跑步中的變化,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你理解馬拉松,而且也可以刺激你挑戰下一個目標。



這就是為什麼10公裡的比賽在馬拉松中看似不起眼,卻意義重大。這也是為什麼國內的10公裡比賽越來越受到歡迎。不僅如此,也有不少初跑者,希望通過完成10公裡的比賽,幫助自己建立信心邁向全程馬拉松。


作為一個初跑者,10公裡不僅可以是最開始跑步的目標,也是最值得反覆訓練並且不斷取得進步的距離。無論對於鍛鍊身體、減脂塑形還是為跑馬做儲備,10公裡的意義都是非凡的!


那麼,你的10公裡最好成績是多少呢?歡迎跑友留言分享!

*本文素材來源網絡,若侵刪

相關焦點

  • 懂得跑10公裡,才有資格跑馬拉松
    ---傑夫·蓋洛威(美國跑步教授)在國際跑圈裡,尤其是一些知名的跑步俱樂部中,經常流行這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跑10公裡,那你很難跑出一場成功的馬拉松。10公裡,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可是為什麼10公裡卻被很多跑界的大神所重視和熱愛呢?
  •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跑10公裡,那麼你很難跑出一場成功的馬拉松
    如果你想嘗試馬拉松,就先學會怎麼跑出一個完美的10公裡吧。---傑夫·蓋洛威(美國跑步教授) 在國際跑圈裡,尤其是一些知名的跑步俱樂部中,經常流行這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跑10公裡,那你很難跑出一場成功的馬拉松。
  •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跑10公裡,那麼你很難跑出一場成功的馬拉松
    ---傑夫·蓋洛威(美國跑步教授)在國際跑圈裡,尤其是一些知名的跑步俱樂部中,經常流行這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跑10公裡,那你很難跑出一場成功的馬拉松。更是有一些職業的跑步教練把10公裡的跑步成績,評判為個人路跑能力的重要標準,從而來判斷你有沒有跑馬拉松的潛力。我覺得對於很多的跑者來說,10公裡更像是一次又一次的速度與耐力的激情挑戰,不斷地從中提高自己的跑步能力。
  • 如何才能安全無傷的跑?初跑者必看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與積累的過程,所以才有1萬小時之說。或許,有些事情要想學會掌控,並不需要1萬小時,但起碼需要自己躬身入局,親力親為才能有所得,有所進步。這是哲學家歌德說過的話,很有道理。在我們完全學會一項技能之前,就必須經歷了解的過程。跑步,就是要了解如何科學安全的跑,才能減少身體的受損。在學習的剛開始階段,更多時候是靠自己去深入且全面性的了解,才能逐步掌握科學跑步的方法。
  • 那些跑過10公裡之後,你才明白的事
    那麼,跑完10公裡之後,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你跑過10公裡嗎?然而當你鼓起勇氣,一點點去積累1公裡,3公裡,5公裡,8公裡,10公裡,克服了恐懼,跑贏了自己,懂得了堅持的意義。而這些,只有跑過10公裡後,你才明白。跑過10公裡後你才明白,奔跑並不是機械的重複。
  • 初跑者的LSD:跑多長?跑多久?
    很多馬拉松跑友都會在周末跑上或者20多、30多公裡,這種訓練方法也被跑友們稱為LSD(Long Slow Distance)長距離拉練。它是以「低強度」和「長距離」為特點進行的有氧訓練。LSD的精髓在於「足夠長,足夠慢」。LSD的第一個前提在於「慢」,最好控制在最大攝氧率的55%-60%,慢到可以讓你邊說話邊跑很長時間。
  • 初跑者的3個建議,大多數人忽略了
    這時,我們最重要的是懂得療愈方法,讓身體快速恢復,提升體能,再次出發,迎接挑戰,讓身體變得更強大、更健康。對初跑者來說,掌握跑步的基本經驗,做到無傷跑步才是王道。1、跑後拉伸跑步,我們都知道要做到跑前熱身、跑後拉伸。但是由於這些動作需要花費時間,熱身正常至少需要5至10分鐘,拉伸則需要10至20分鐘。很多初跑者就忽略了熱身與拉伸步驟,穿上跑鞋,走出戶外,立即開跑。
  • 金溥聰臺南跑馬拉松 稱將來要「跑」進基層
    金溥聰臺南跑馬拉松 稱將來要「跑」進基層 2011年01月23日 10:4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五公裡晨跑結束!初跑者一定要降配速,控裡程!
    一定要牢牢記住這次教訓,初跑者一定不要一味地突飛猛進,一下子提高配速和裡程!前段時間一下子提高了一倍跑量,配速也都在五分左右,導致右腿膝蓋疼了起來!休息了四天,今天恢復了正常的晨跑!以後每天五公裡,下雨休息,偶爾跑一次十公裡!
  • 無傷跑步50年,70歲還跑馬拉松!這就是最健康的走跑結合訓練法!
    走跑結合訓練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它是由美國著名的跑步教練傑夫·蓋洛威創立的,傑夫-蓋洛威素有「跑步教父」之稱,2016年初還被《跑者世界》雜誌授予全球跑步界最有影響力的五位人士之一。美國運動生理學家麥可·休伊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會跑上一段,累了就走一會兒,然後再繼續跑。孩子們是聰明的。」走跑結合訓練法,簡單來說就是訓練時走和跑交替進行,每一位跑者(尤其初級跑者)都適用,不僅可以獲得其帶來的益處,且毫無副作用。
  • 十公裡很神聖,跑得了是真跑者,跑不了則是一個假跑者!
    對跑者來說,10公裡是一個神聖的距離。剛開始跑的時候十公裡有點望塵莫及,而堅持跑步一年以上時,十公裡就成了每天的標配。同時十公裡對馬拉松跑者來說,它也是跑馬拉松的引子,因為半程馬拉松也就21公裡多點而已,能跑十公裡時總想試試半程,能跑半程就想試試全程,於是很多跑者就由十公裡開啟了馬拉松。十公裡是跑者階段性的突破如果說五公裡是入門,那十公裡則是初級階段,半程馬拉松就是中級階段,而全程馬拉松就是高級階段。
  • 在家跑馬拉松也要有儀式感,補給站、公裡牌一應俱全!
    近日,某名被憋壞了的跑友在家模擬了一場半程馬拉松比賽,起跑發槍、5公裡、10公裡、15公裡補給一應俱全,還在半馬衝線後親吻了腳下的賽道,讓不少跑友在笑噴之餘,懷念起了跑一場萬人馬拉松的激情澎湃!#5公裡礦泉水補給##10公裡香蕉補給##15公裡運動飲料補給##21公裡衝線##完賽後親吻賽道#的確對於很多跑友來說,雖然目前可以在家附近跑步,但沒有馬拉松的日子總是會覺得少點什麼
  • 為什麼5公裡才是跑步的關鍵距離?5公裡跑,你在哪個級別?
    直到去年才重新開始跑步,恢復跑步後的第一個五公裡也跑了30分鐘。所以,假期結束後恢復跑步的跑友們也無需過於追求速度,循序漸進,慢慢提升起來。大家觀察身邊朋友圈跑步打卡記錄會發現一個現象:很多人日常跑步鍛鍊的距離以5公裡、10公裡為主,對於剛入門跑或者恢復跑的朋友來說,5公裡的打卡記錄更為常見。
  • 5公裡跑25分鐘是什麼水平?這速度已經很快了吧!你覺得呢?
    5公裡,對我來說實在是太熟悉了,至今,我還是大多數堅持著每天跑5公裡。個人感覺5公裡是跑步圈裡最為被大家接受的跑距。相對來說,5公裡對於經常跑步的人來說,並不是很長。對於沒怎麼跑的人,也並不是很短。所以5公裡算是跑步圈裡的一個標準,我的朋友圈跑步打卡最多的也是5公裡。
  • 馬拉松從10公裡開始挑戰
    慢跑在江邊10公裡對想參加馬拉松的跑者很好的體驗,難度小和對初跑有可能完成。雖然10公裡難度小,也不是一開始就能跑地。沒有經常跑步習慣的跑者一開始是比較難跑10公裡的,沒經常跑可能一次能跑2,3公裡。我畢業後工作一直沒什麼運動,第一次去體育館跑步也就跑了3公裡。還是跑崩潰了,後半段都是肚子時不時的痛。
  • 為什麼很多跑者喜歡跑10公裡?
    如果你還沒跑過10公裡,那就去嘗試吧,10公裡給你的不止是快樂,更有你意想不到的意義。 如果你願意,完全可以跑上10公裡,甚至是半馬,你想獨處多久,你就跑多遠。也許剛開始,你會感覺到孤單,但是當你習慣獨處,你便會享受著這種孤獨。孤獨,是人生難得的一種境界,更是日常生活難得的一次修行。
  • 剛開始跑步跑多少合適?初跑者一定要學會正確跑步!
    作為無對抗運動,跑步風險可控、減脂的效果明顯,不論是慢跑、快跑、間歇跑,都能起到減脂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除此之外,跑步也能幫助我們釋放壓力,恢復內心的平靜。然而很多初跑者並不知道跑步還有很多學問,往往因為不注意跑步方法,最後造成了身體傷害,那就得不償失了。剛開始跑步跑多少合適?跑步跑多少公裡合適?怎麼樣正常跑步?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10公裡輕鬆跑的訓練秘訣就在這裡
    平時為了更好地跑步,我會選擇做一些力量和跑姿訓練,有氧和混氧都會涉及到,但之前跑10公裡是總是感覺很吃力,而且速度也提不上來。隨後選擇購買了「10公裡提升計劃」課程,希望自己可以更加輕鬆的完成10公裡這個目標,並且在今年之內參加一項馬拉松賽事。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 跑10公裡用時在這個範圍內的都是大神,進來看看你達標了嗎?
    10公裡是每一位跑步新手進階到半馬、全馬的必經之路,也是對於初跑者的理想目標距離。作為半馬之外第二受歡迎的比賽項目,大多數跑十公裡的愛好者只需用40分鐘到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能夠達到有氧鍛鍊身體的效果。
  • 男女5K路跑世界紀錄雙雙被破,5公裡的10個級別你屬於哪個?
    公裡的紀錄(27分25秒),如今,他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世界紀錄。對於初跑者來說,5公裡是最為適宜的距離,每天堅持慢跑5公裡,健康又不傷身體,而且5公裡是跑馬拉松的基礎,練好5公裡能提高馬拉松比賽時的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