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

2021-02-07 世界上下五千年speak freely



曠日持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收場了。1918年11月11日,德國代表乘車來到巴黎東北貢比涅森林的協約國聯軍總部,痛苦而無奈地在條件苛刻的停戰書上簽了字。


德國投降的消息傳來,已經七十七歲高齡的法國總理克列孟梭欣喜若狂,老淚縱橫,他高喊道:「我總算等到了這個復仇的日子!」


克列孟梭當然有理由宣洩他壓抑了四十多年的憤懣。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時,他三十歲還不到。從那時起,他就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為法蘭西雪此奇恥大辱。因此,當一戰爆發,法、德這兩個老冤家為了爭奪歐洲的霸權又一次大打出手,克列孟梭便以強硬的主戰派的角色再度出任法國總理兼陸軍部長。他在議會上那番聲嘶力竭的演講曾震撼了整個法國與歐洲:「我的座右銘是:到處都是戰爭,對內政策是為了戰爭,對外政策是為了戰爭。我要繼續進行戰爭並將它繼續進行到我生命的最後一分鐘。」


克列孟梭這種強烈的仇德情緒,在法國人中間有相當的代表性,並被帶到了1919年1月在巴黎開始的協約國對德締結和約會議上。和會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鏡廳進行,這是法國人刻意安排的。1871年1月18日,作為普法戰爭戰勝國的普魯士國王,趾高氣揚地走進凡爾賽宮鏡廳,當著法國人的面宣告自己已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現在,輪到法國人來雪恥復仇了。


四十八年後的同一天,即1月18日的巴黎和會開幕式上,法國總統傲慢地說:「四十八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國就出生在這個大廳裡。由於它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


巴黎和會時間長達近半年,參加會議的是戰勝國協約集團的二十七個國家,但在會上唱主角的是英、美、法、意、日五個大國,從頭到底操縱會議的則是法、英、美三家。新生的蘇維埃俄國被排斥在和會之外。列強各懷鬼胎,都企圖按自己的意願重新瓜分世界,攫取最多的贓物。


法國通過一戰變成了歐洲最大的陸上軍事強國。為了確保自己的歐洲霸主地位,報復德國,防止它東山再起,以克列孟梭為團長的法國代表團提出,必須嚴厲制裁德國,把德國的西部邊界推進到萊茵河,在萊茵河左岸地區建立一個獨立的萊茵共和國,作為法德兩國之間的緩衝地帶。


法國這一帶有分裂德國意圖的方案遭到了英、美的反對。雖然一戰使英國損失慘重,但它的海軍依然是傲視全球的海上霸主;它不願法國獨霸歐洲,所以不希望過分地削弱德國。它想的是最大程度地掠奪德國原有的海外殖民地。


美國是後來居上的資本主義大國。它在戰爭期間大發橫財,實力猛增。它也不贊成使德國徹底繳械,而是想讓法、英、德幾個歐洲大國之間互相牽制,它可以從中漁利,從而實現奪取世界領導權、成為全球霸主的勃勃野心。


經過五個多月的激烈爭吵與討價還價,列強最後達成妥協,於6月28日在凡爾賽宮鏡廳籤訂了《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史稱凡爾賽和約。


凡爾賽和約規定,法國收回在普法戰爭後被德國奪走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獲得德國最大的薩爾煤礦十五年的開採權;萊茵河左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佔領十五年,原有的許多邊境地區分別割讓給丹麥、比利時以及戰後獨立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家;德國必須向法、英、美等國家支付巨額戰爭賠款,解散總參謀部,禁止擁有和生產坦克、裝甲車、潛艇、重炮和軍用飛機等重型武器,只允許保留十萬軍隊。


德國就這樣失去了八分之一的領土、百分之十二的人口。德國軍國主義為自己的好戰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協約國的無情掠奪使德國人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策劃封鎖與扼殺蘇維埃俄國,是巴黎和會的另一項重要議程。會議批准了法國元帥、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提出的擴大武裝幹涉的反蘇計劃;決定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


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反對法國大幅度裁減德國軍隊的提議、主張保留部分德軍時說得非常露骨,就是「維持國內秩序和壓制布爾什維克主義」。法國與英國乾脆在和會前就籤訂了武裝侵略蘇俄、劃分在俄國的勢力範圍的協定。難怪列寧諷刺道:「熊還沒有打死,甚至還沒有動手打,就要分熊皮,並且為這隻熊鬧起糾紛來了。」


巴黎和會期間,還產生了一個國際性的組織——國際聯盟。威爾遜曾提出了包含公開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貿易自由、裁減軍備、民族自決、建立國際聯盟等在內的十四點「世界和平綱領」,並竭力主張將它們作為巴黎和會談判的基礎。克列孟梭與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自然明白這其中的奧妙,是美國這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分庭抗禮,爭奪世界霸權。但在威爾遜的威脅利誘下,還是勉強同意了。


巴黎和會通過的《國際聯盟盟約》就是凡爾賽和約的第一部分。雖然《國際聯盟盟約》標榜增進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實際上卻變成了維護帝國主義利益的工具。它規定了「委任統治」制度,把原屬德國、土耳其的殖民地分別「委任」英、法、比、日等國統治,等於是對殖民地進行了一次重新瓜分。中國也是協約國的成員之一。一戰期間,中國派出了十七萬五千名勞工,飄洋過海,來到歐洲為協約國軍隊擔任戰地勤務,其中有兩千人死亡,可以說為協約國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理應收回戰前被德國強行「租借」的膠州灣和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


但是,陰險貪婪的日本早就盯上了中國山東這塊富饒的土地,居然提出要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並以不達目的就退出和會加以威脅。英、法、美為了滿足日本的侵略野心,竟然答應了這一無理荒唐的要求,並寫進了凡爾賽和約中。威爾遜由此徹底撕下了愛好和平、為弱小民族伸張正義的虛偽面紗。


中國這個「戰勝國」變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消息傳回國內,舉國譁然。全國人民群情激憤,為了捍衛神聖的主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在全國人民與海外同胞的支持、壓力之下,中國代表團終於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巴黎和會,是不折不扣的帝國主義分贓會議。


相關焦點

  • 巴黎和會是否引發戰爭
    對比新時代呼之欲出的理想,現實始終堅固存在,無論是巴黎和會的現實,還是各國政治的現實,如何彌合不同國家之間分歧,幾乎是從一開始就不可能的任務,中國等國家的命運變遷也捲入其中。 歐洲問題始終是巴黎和會的核心,亞洲的問題只是配角。
  • 近代世界史大事件——巴黎和會
    【簡介】巴黎和會,是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協約國)和戰敗國(同盟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和平會議。會議標榜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實際上是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帝國主義戰勝國分配戰爭贓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劃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的會議。會上簽訂了處置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同時還分別同奧、匈、土等國籤訂了一系列和約。
  • 巴黎和會觸發「五四」運動
    原標題:巴黎和會觸發「五四」運動  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獲勝方協約國集團在法國召開巴黎和會,籤訂《凡爾賽和約》。整個會議被英、法、美三國把持,它們與日本、比利時、澳大利亞等國瓜分了同盟國集團此前的勢力範圍。而包括中國在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利益,則淪為犧牲品。
  • 從茶葉,到巴黎和會
    在福建,茶葉也被讀成tui和tey。因此,當年那些聽信了福建小妹的外國茶商,也會跟著把茶讀成tea,回去教育本國人民。傳播途徑的不同,也就使得全球對茶的發音涇渭分明。可是,認為中南半島是中國勢力範圍的英國人,自然只會稱之為中國豆,而看到是荷蘭人把豆子運過來的中國人,自然也只會稱之為荷蘭豆。對於人類,第一印象總會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 中國脊梁——巴黎和會、五四運動與顧維鈞
    今天是代表團赴巴黎參加和會的日子,許多人都懷著美好的期許自發前來送行,這既讓我感到十分激動,又清楚地意識到我肩上所負的重擔。「少川,別再看了,要出發了。」代表團團長陸徵祥拍了拍我的肩膀,我頓時回過神來。在向人群揮手致意後,我走進車廂內,靠在窗邊。伴隨著汽笛聲,火車緩緩開動,遠處人群在我的視線中越來越小,直至消失不見。
  • 2019中考:巴黎和會那些事兒
    2019年是巴黎和會100周年紀念日。那麼巴黎和會召開的目的的是什麼?巴黎和會的結果怎麼樣?產生了什麼歷史影響?巴黎和會有多少國家參加呢?
  • 巴黎和會:一戰戰勝國的帝國主義分贓會議
    巴黎和會是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後的和平而召開的會議。這個和會是勝利國舉行的和會,又是個大國操縱的和會。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裡孟梭主導了和會的進行。和會上簽訂了處置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同時還分別同奧、匈、土等國籤訂了一系列和約。
  • 大巴黎的內馬爾和姆巴佩的續約問題,看大巴黎到底會怎麼唱呢?
    大巴黎今年到明年,將會成為媒體的新寵。因為大巴黎的內馬爾和姆巴佩轉會和籤約的問題,將成為媒體追劇的熱點。 看一看大巴黎該如何收場,我覺得大巴黎將會失去內馬爾和姆巴佩。 因為內馬爾憑藉自己的實力,給大巴黎開出了兩個條件,一是不會降薪酬,二是讓大巴黎留下姆巴佩一起踢球。
  • 一戰之後的「分贓」會議——巴黎和會
    這一年是1919年1月18日,這次聚會即為巴黎和會,於巴黎凡爾賽宮鏡廳召開。凡爾賽宮巴黎和會表面上看聲勢浩大,各國代表達到1000多人,但以英美法為首的實際操縱者去,卻打著各自的小算盤。法國總理喬治·克列孟梭在和會上老虎大張嘴,既要求高額的戰爭賠償,又要求德國將軍力削減至不能對法國產生威脅,甚至要求在德法之間建立「萊茵共和國」作為兩國之間的緩衝,克列孟梭提出的種種苛刻條件,讓其有了「老虎」的稱號,德法之間的世仇在這次和會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苛刻的條件帶有明顯的復仇情緒。
  • 五大消息表示梅西會加盟巴黎,內馬爾表態,巴黎主席賣關子!
    上個賽季結束後,梅西想要離開巴薩,但是最後因為不忍和巴薩對薄公堂,所以選擇留下了。而本賽季結束過後,梅西很大概率會離開巴薩,而梅西離開巴薩的話,很大概率會加盟巴黎!近日,有多則消息表明梅西會加盟巴黎聖日爾曼。
  • 拜仁和巴黎誰將登頂歐冠,是否又會運動戰時間內打平?
    大巴黎創造歷史首次挺進歐冠決賽,不出意外將與拜仁爭奪歐冠冠軍,到現在巴黎都是丟球最少的球隊,面對拜仁如潮攻勢,巴黎將如何應對!不過大巴黎想要戰勝拜仁困難還是很多,現在的拜仁強大的有點恐怖,我覺得如果真是兩隊對決巴黎最好還是採取防守反擊戰術,上半場不求有功但求不要丟球,首先要頂住拜仁的凌厲攻勢,伺機反攻,依仗內馬爾的腳法和姆巴佩的速度,抓住機會就可以一擊致命。
  • 一百年前的巴黎和會和一百年後的華夏騰飛,中國絕不讓歷史重演...
    600多年後,義大利再一次遭遇新冠肺炎,這一次恐怕義大利又會有新的文藝復興了。那就是向東是大海。巴黎和會的三巨頭和義大利總理克裡蒙梭100年前的1919,在巴黎和會上,當時操縱巴黎和會的是所謂的「三巨頭」,即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老虎」總理克裡蒙梭,美國總統威爾遜,還有義大利總理奧蘭多,他們把中國的山東權利轉讓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群情激奮,引發國內的五四運動。
  • 巴黎聖日爾曼VS梅斯 巴黎是否會迎接三連敗?
    巴黎聖日爾曼賽季受到疫情的影響非常大,陣中多名主力因此而缺席。加上上一輪陣馬賽單場國家的比重,3名主力拿到了紅牌將被禁賽,本場比賽巴黎聖日耳曼的用人可謂捉襟見肘。巴黎聖日爾曼本賽季前2場聯賽全部遭遇失利,兩場比賽均被對手1球小勝,可見球隊韌性十足。聖日爾曼擅於主場作戰,上賽季主場取得12勝1平1負的出色戰績,儘管上輪聯賽主場輸球,但本場比賽繼續坐鎮主場,避免了舟車勞頓。此役面對弱旅梅斯,巴黎聖日耳曼渴望主場拿下聯賽首勝。
  • 梅西的下家會是誰,最有可能是曼城和巴黎,巴薩做好準備
    但是,如果梅西真的離開球隊,巴塞隆納肯定會要求超過1億歐元的轉會費。但是沒有多少俱樂部真的可以買到梅西。因為除了高昂的轉會費之外,梅西的高薪水也是一大負擔。因此大概只有4個俱樂部負擔得起。畢竟,梅西和巴塞隆納只剩下一年的合同。巴塞隆納只能強迫梅西逗留長達一年。因此,如果巴塞隆納不能成功說服梅西,那麼明年夏天巴塞隆納很可能會輪流進入三流球隊。既然梅西的態度如此堅定,那麼巴塞隆納也需要做好準備。如果您不能保留梅西,那麼巴塞隆納需要一個新的繼任者來取代他。此外,巴塞隆納不會讓梅西成為自由人重返市場。
  • 【震驚】2084年巴黎和紐約會是這個樣子?(高清組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日報導,最近,法國藝術家Paul Chadeisson通過想像2084年巴黎和紐約的樣子,創作了一系列未來都市作品。 這些作品以高聳的摩天大樓、飛天車和全視野螢光屏等這些科幻電影中常見的場景為特點。作品中還描繪了未來都市中巴黎艾菲爾鐵塔、巴黎聖心大教堂、巴黎蒙馬特高地以及紐約時代廣場等宏偉地標的殘骸。
  • 簡評巴黎聖日耳曼和萊比錫的比賽 巴黎的進攻群看起來無解?
    巴黎聖日耳曼第一次進入了歐冠決賽,當然這場比賽看,萊比錫自己也出現了莫名其妙的失誤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所以這場比賽進攻中有明顯更好的球星的巴黎聖日耳曼最終還是進入了的決賽,所以今年歐冠單場淘汰賽的主題看起來還是球星定勝負?
  • 不籤字:巴黎和會時,中國哪些外交家拒籤和約
    我們知道,巴黎和會上,最終中國的外交家們拒籤該和約,使得日本圖謀通過和約來賺一筆的野心並沒有實現。而這個過程中,國內學生工人的遊行示威自然是一個很大的壓力,使得外交家們內心觸動最終選擇拒籤。不過問題在於,即便如此,北洋政府並非就這樣灑脫,在各種壓力下,他們依然選擇電報給在巴黎的外交家,讓他們籤字的。也即最終選擇拒籤,其實最終下定決心的,還是這一批外交家們,他們的選擇很關鍵。事實上,外交家們想法並非是鐵板一塊,他們有些支持拒籤,有些認為國勢弱小,拒籤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危機。總之,最終決定還是少數服從多數。
  • 巴黎前主帥:內馬爾會拼全力
    內馬爾會拼全力這是巴黎前主帥講的,用以報答他對我的信任。」2020年7月25日,法國杯決賽中1-0戰勝聖埃蒂安,奪得法國杯冠軍內馬爾加盟大巴黎時當時並不適應,無論是狀態和合適的位置,還跟球員之間有摩擦,跟萊昂納多這位體育總監也不合拍,在他陷入困境時候巴黎主帥圖赫幫他擺脫困境,這就是主教練的作用。
  • 馬特烏斯:拜仁會先後淘汰巴薩曼城和巴黎,奪得歐冠冠軍
    虎撲8月10日訊 拜仁慕尼黑名宿馬特烏斯預測,拜仁將會先後淘汰巴薩、曼城和巴黎奪得歐冠冠軍馬特烏斯表示:「我認為拜仁會在歐冠決賽中2-1擊敗巴黎聖日耳曼。」(編輯:Mask)
  • 紀念五四:巴黎和會拒絕籤約的中國半個外交家顧維鈞
    每每人們談到五四,談到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總要有一個歷史人物被說起,那就是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籤約的中國青年外交家顧維鈞。著名學者唐德剛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近古以來外交家,兩個半:周總理,李文忠公(李鴻章),顧維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