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日持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收場了。1918年11月11日,德國代表乘車來到巴黎東北貢比涅森林的協約國聯軍總部,痛苦而無奈地在條件苛刻的停戰書上簽了字。
德國投降的消息傳來,已經七十七歲高齡的法國總理克列孟梭欣喜若狂,老淚縱橫,他高喊道:「我總算等到了這個復仇的日子!」
克列孟梭當然有理由宣洩他壓抑了四十多年的憤懣。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時,他三十歲還不到。從那時起,他就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為法蘭西雪此奇恥大辱。因此,當一戰爆發,法、德這兩個老冤家為了爭奪歐洲的霸權又一次大打出手,克列孟梭便以強硬的主戰派的角色再度出任法國總理兼陸軍部長。他在議會上那番聲嘶力竭的演講曾震撼了整個法國與歐洲:「我的座右銘是:到處都是戰爭,對內政策是為了戰爭,對外政策是為了戰爭。我要繼續進行戰爭並將它繼續進行到我生命的最後一分鐘。」
克列孟梭這種強烈的仇德情緒,在法國人中間有相當的代表性,並被帶到了1919年1月在巴黎開始的協約國對德締結和約會議上。和會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鏡廳進行,這是法國人刻意安排的。1871年1月18日,作為普法戰爭戰勝國的普魯士國王,趾高氣揚地走進凡爾賽宮鏡廳,當著法國人的面宣告自己已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現在,輪到法國人來雪恥復仇了。
四十八年後的同一天,即1月18日的巴黎和會開幕式上,法國總統傲慢地說:「四十八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國就出生在這個大廳裡。由於它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
巴黎和會時間長達近半年,參加會議的是戰勝國協約集團的二十七個國家,但在會上唱主角的是英、美、法、意、日五個大國,從頭到底操縱會議的則是法、英、美三家。新生的蘇維埃俄國被排斥在和會之外。列強各懷鬼胎,都企圖按自己的意願重新瓜分世界,攫取最多的贓物。
法國通過一戰變成了歐洲最大的陸上軍事強國。為了確保自己的歐洲霸主地位,報復德國,防止它東山再起,以克列孟梭為團長的法國代表團提出,必須嚴厲制裁德國,把德國的西部邊界推進到萊茵河,在萊茵河左岸地區建立一個獨立的萊茵共和國,作為法德兩國之間的緩衝地帶。
法國這一帶有分裂德國意圖的方案遭到了英、美的反對。雖然一戰使英國損失慘重,但它的海軍依然是傲視全球的海上霸主;它不願法國獨霸歐洲,所以不希望過分地削弱德國。它想的是最大程度地掠奪德國原有的海外殖民地。
美國是後來居上的資本主義大國。它在戰爭期間大發橫財,實力猛增。它也不贊成使德國徹底繳械,而是想讓法、英、德幾個歐洲大國之間互相牽制,它可以從中漁利,從而實現奪取世界領導權、成為全球霸主的勃勃野心。
經過五個多月的激烈爭吵與討價還價,列強最後達成妥協,於6月28日在凡爾賽宮鏡廳籤訂了《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史稱凡爾賽和約。
凡爾賽和約規定,法國收回在普法戰爭後被德國奪走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獲得德國最大的薩爾煤礦十五年的開採權;萊茵河左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佔領十五年,原有的許多邊境地區分別割讓給丹麥、比利時以及戰後獨立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家;德國必須向法、英、美等國家支付巨額戰爭賠款,解散總參謀部,禁止擁有和生產坦克、裝甲車、潛艇、重炮和軍用飛機等重型武器,只允許保留十萬軍隊。
德國就這樣失去了八分之一的領土、百分之十二的人口。德國軍國主義為自己的好戰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協約國的無情掠奪使德國人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策劃封鎖與扼殺蘇維埃俄國,是巴黎和會的另一項重要議程。會議批准了法國元帥、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提出的擴大武裝幹涉的反蘇計劃;決定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
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反對法國大幅度裁減德國軍隊的提議、主張保留部分德軍時說得非常露骨,就是「維持國內秩序和壓制布爾什維克主義」。法國與英國乾脆在和會前就籤訂了武裝侵略蘇俄、劃分在俄國的勢力範圍的協定。難怪列寧諷刺道:「熊還沒有打死,甚至還沒有動手打,就要分熊皮,並且為這隻熊鬧起糾紛來了。」
巴黎和會期間,還產生了一個國際性的組織——國際聯盟。威爾遜曾提出了包含公開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貿易自由、裁減軍備、民族自決、建立國際聯盟等在內的十四點「世界和平綱領」,並竭力主張將它們作為巴黎和會談判的基礎。克列孟梭與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自然明白這其中的奧妙,是美國這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分庭抗禮,爭奪世界霸權。但在威爾遜的威脅利誘下,還是勉強同意了。
巴黎和會通過的《國際聯盟盟約》就是凡爾賽和約的第一部分。雖然《國際聯盟盟約》標榜增進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實際上卻變成了維護帝國主義利益的工具。它規定了「委任統治」制度,把原屬德國、土耳其的殖民地分別「委任」英、法、比、日等國統治,等於是對殖民地進行了一次重新瓜分。中國也是協約國的成員之一。一戰期間,中國派出了十七萬五千名勞工,飄洋過海,來到歐洲為協約國軍隊擔任戰地勤務,其中有兩千人死亡,可以說為協約國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理應收回戰前被德國強行「租借」的膠州灣和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
但是,陰險貪婪的日本早就盯上了中國山東這塊富饒的土地,居然提出要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並以不達目的就退出和會加以威脅。英、法、美為了滿足日本的侵略野心,竟然答應了這一無理荒唐的要求,並寫進了凡爾賽和約中。威爾遜由此徹底撕下了愛好和平、為弱小民族伸張正義的虛偽面紗。
中國這個「戰勝國」變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消息傳回國內,舉國譁然。全國人民群情激憤,為了捍衛神聖的主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在全國人民與海外同胞的支持、壓力之下,中國代表團終於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巴黎和會,是不折不扣的帝國主義分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