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系列科幻電影,史前動物跑到城市裡,人類只能東躲西藏

2020-12-14 騰訊網

大家好,

我是影視剪刀叉。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眾所周知的系列科幻電影。

《侏羅紀世界3:統治》

《侏羅紀世界3》將於2021年6月11日與影迷們見面,世界各地的電影院將再次在其銀幕上歡迎恐龍。到目前為止,發布日期尚未推遲,但由於世界疫情局勢的持續,後續上映的檔期是否會有變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侏羅紀世界3》電影裡,將會把整個傳奇故事融合在一起,因為這將是《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的最後一部。

這次的新作不會成為一部關於恐龍與人類的戰爭電影。這個劇情線已經被製作團隊給明確否定了。

這次的新電影講述的梗概是,在洛克伍德豪宅放開恐龍一年後,「大石城之戰」將設定在加利福尼亞的北部地區。一個度假的家庭被困在食肉的異龍和一個以植物為食的鸚鵡螺家庭之間的一片垃圾堆中,他們四處躲藏,蜷縮在房車內以逃過恐龍的大捕殺。

與中心情節一樣讓人感興趣的是,之前兩部的電影裡,有關侏羅紀世界將如何變化的提示。埋伏的線索提到了小恐龍的蹤影,暗示出了這些小恐龍是在野外繁殖的。

而在電影的鏡頭裡,一些緊張刺激的場景讓人喘不過氣來:

一堆小小的細頸龍在追逐一個小女孩;

與劍龍的近距離接觸導致的車禍;

在河邊喝水的潮汐龍;

鯊魚從水裡跳下來吃海豹的壯觀鏡頭,而鏡頭一轉,摩薩羅人則捕食者鯊魚;

一隻翼龍俯衝而下,將婚禮上放出的鴿子飛快的擄走。

可以確定的是,《侏羅紀世界3:統治》顯然將與我們之前所看到的大不相同。

《侏羅紀世界》與原始的《侏羅紀公園》共享了很多「主題公園」的結構,不過,侏羅紀世界的規模更大,那個電影裡的公園所在地納布拉爾島按劇情線設定,已被一座火山摧毀,而數十隻恐龍現在已獲自由,正在加利福尼亞北部地區漫遊著。

「島上炸毀了,動物滅絕了,我們不能把它們放回盒子裡,我們該怎麼辦?」

這是製作團隊此前放出的煙幕彈。

到底在《侏羅紀世界3:統治》電影裡,將會有怎樣驚豔的故事展現給大家呢?目前所知的,只有官方放出的一點點資料,更詳細的故事線暫時沒有最新的報導。

我們可以確知的,就是電影中為了追求最高的逼真性,很多鏡頭都是用動畫電子技術合成製作,而非CG來模擬的,這將讓我們在大熒幕上看到最為真實的恐龍形象,所有的恐龍都採用手繪,精美絕倫,通過電子技術再創建製作出照片一樣的逼真度。

在電影中,我們將可以看到恐龍的皮膚在不同的場景下面對光線的靈敏反應。

說的你心裡是不是很期待了呢?

最後用《侏羅紀世界3:統治》導演的話來結尾吧:

「我們獵殺動物,販賣它們,放牧它們,繁殖它們,入侵它們的領土並為此付出代價,但我們卻不敢與它們交戰。如果真是那樣,我們早就失去了這場戰爭。」

歡迎關注,持續更新最新電影資訊和精彩視頻。

原創作者:影視剪刀叉

未經許可,請勿搬運剽竊轉載!

(文中配圖來自《侏羅紀世界3:統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科幻電影裡的外星人長得像人類?
    自從《異形》系列誕生以來,科幻作家和好萊塢藝術家引領著人們對外星人的幻想。他們絞盡腦汁試圖別出心裁,但觀眾似乎發現,想像出來的外星生物身上總有地球生物的影子。《異形》系列中的外星人看起來像恐龍或爬行動物;《降臨》、《星際覺醒》裡的外星人就像章魚怪;《異星戰場》中的外星人像蜘蛛精;而以《E.T》為代表的一大批影視作品中,外星人直接就是以人類為原型的嘛。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科幻作家是在偷懶,還是想像力用完了呢?其實不然。「科幻」不是「魔幻「,所以科幻作家的想像必須受到科學規律的制約。
  • 曾經以為2020年很遙遠,曾經這個數字只出現在科幻電影裡
    科幻電影中,從2020年至2030間這段時間尤為「搶手」,據不完全統計,出現在電影的頻率已經近百次。《史前行星之旅》早在1965年,就已經有了殖民其它行星的計劃了,在這部電影的構想中,2020年正式殖民月球,而下一個目標,就是金星。為啥不是火星?請注意:電影的拍攝時間在1965年,當時人們對金星的了解還只停留在天文望遠鏡時期。
  • 十大經典科幻電影排行榜
    經典的科幻片實在太多,除了下面講到的十部,當然還有外星人E.T、第五元素、人工智慧、世界末日、人猿星球、銀翼殺手、黑暗城市、星河戰隊等等。綜合各方面影響力,舉以下十大經典科幻電影為例!
  • 盤點幾部關於2020年的科幻電影,最後一部神預測!
    >2020年還只存在於up主的作文中現在竟然成真了所謂的飛在天空的汽車還是沒有實現……下面up主來盤點幾部關於2020年的科幻電影看看電影中想像的「未來」有沒有實現吧第一部電影《史前行星之旅》沒錯,這部1965年的電影中的未來就是2020年,故事背景是2020年月球已經被殖民化了,人類開始探索金星,主角們在金星上遭到了史前動物的襲擊……
  • 《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電影中是什麼水平和地位?
    現如今,電影業技術發達,形形色色的科幻電影,特效華麗逼真,讓人審美疲勞。殊不知在上世紀60年代,英國和美國就聯手拍出了一部鴻篇巨製的科幻電影,也就是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部《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開端,像猩猩一樣的史前人類集群生活。各勢力之間爭奪資源,不亦樂乎。
  • 最佳科幻電影排行榜top10:侏羅紀公園排名第十
    站長之家註:想要在漫漫長夜看一部經典的科幻電影?那麼以下這些或許是你不錯的選擇,它們講述了人類在與外星力量的戰鬥中為生存而戰的故事。2、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的第五集,也是正傳系列的第二部,由厄文·克什納執導,馬克·哈米爾、哈裡森·福特、凱麗·費雪等主演,於 1980 年 5 月上映,講述了三位主人公在霍斯戰役及之後在達戈巴、貝斯平等地的歷險故事。
  • 在那些科幻電影裡,未來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呢?
    從1999年第一部面世到2003年第三部完結,迄今為止,小編還沒有發現哪個科幻系列電影可以超越《黑客帝國》系列。該系列是科幻電影史絕對裡程碑式的神作。影片設定在機器人意識覺醒之後,未來社會人類大腦作為機器人的電池而存在。機器人為了延長電池使用期限,構建了Matrix世界。人類的意識就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存在著。然而還是有一部分人對於Matrix產生了懷疑,構建了人類世界Zion。三部曲圍繞Zion和Matrix的對抗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宏大的令人驚嘆的未來世界。
  • 科幻電影中的2020年代,是什麼樣子的?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度過了很多科幻電影中的「未來」,而我們發現,電影總會比現實更加天馬行空一些——1997年8月29日,《終結者》中天網擁有自我意識的日子,現實中的大多數人則還沒能享受到網際網路的便利。2001年,人類雖然已經習慣了探索太空,但不論是人工智慧,還是「冬眠」技術都沒有像《2001:太空漫遊》裡那樣成為現實。2015年,我們仍沒有造出《回到未來》中的時光機,但已經開始有人研發飛行汽車了。
  • 2020年,我們終於踏入了科幻電影中的「未來」
    這一年,《史前星球之旅》中人類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銀翼殺手》中汽車已能夠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穿梭飛行;《捍衛機密》中人類只要戴上一個「頭盔」,無需說話就可以直接利用人腦運輸資料;《機器戰警》中被科學家改造成了半人半機器人的「鐵甲威龍」守衛著城市的和平;《終結者》中人類打造的機器人甚至開始統治世界。
  • 37年前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故事設定在2019年
    《銀翼殺手》作為一部經典科幻電影,在很多方面都獨樹一幟,雖然以「偵探追兇」為主題,但是影片敘事的點並不是圍繞這個主題,而是嘗試藉助主角對複製人身份的發問與自身的審思,有人說這是一部哲理電影,畢竟主角與複製人在人類社會的生存境遇與自身價值的思考,提出了相當宏大的哲學議題。巧的是電影拍攝於1982年,電影中的年代是2019年,故事發生在2019年11月。
  • 外星人長得像人類?多數科幻電影的描述是錯誤的
    然而,並不是所有科幻電影都認同這一點,2016年科幻電影《降臨》中出現一種六腳節足生物,它似乎與地球上任何物種都不相干。那麼,我們應該期待什麼呢?一種類似科幻電影《阿凡達》的生態系統,與地球上的生物略有不同,或者是由陌生的生物體構成,這是宜居星球生態系統的真實藍圖嗎?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是《降臨》「陣營」的,他宣稱地外生命形式將與我們差異很大。
  • 為什麼史前動物那麼巨大,比現在的動物大多了!
    大家在觀一些類似哥斯拉、金剛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史前生物基本都很龐大!現在陸地上的生物卻長不到以前那麼大高個兒了呢?首先是溫度的差別!就以恐龍舉例,恐龍是冷血動物,而冷血的大小跟當時的氣溫成正比,史前時期,經科學家研究發現,當時的大氣沒有現在的厚,而太陽比現在照射到地球的能量更強,氣溫比較高。當時的地球全部是熱帶雨林,食物豐富。大家根本不必為食物發愁!其次是氧氣濃度的變化!遠古時期的的氣候溫暖溼潤,森林覆蓋率比現在高很多,植物繁多並且茂盛,植物又是生態系統的基礎,所以氧氣含量也高!
  • 哪座城市最科幻?並不是紐約或者東京,而是我們熟悉的重慶
    重慶是一座獨特的城市,也是一座網紅城市,大多數人對重慶的印象可能是崎嶇的山地和麻辣的火鍋,其實在這座城市中還散步著很多本應在科幻片中出現的場景。照片拍攝於海棠溪地鐵站,遠處的塔樓和迎面駛來的電車像是未來都市的畫面,若是遇上下雨的天氣,這一幕將更加有英倫科幻的味道。
  • 2018年度十佳科幻電影推薦
    揭曉年度十佳之前,番薯哥再說明幾點:1.2018年11月和12月還有2部科幻電影上映,分別是印度電影《寶萊塢機器人之戀2》和美國電影《掠食城市》,前者沒有任何在國內上映的消息,網上也找不到資源,其實番薯哥很想看2,1拍的真不錯,而《掠食城市》1月底上映,太晚了,等不及了,看預告片估計素質也進不了榜單,只能忍痛放棄;2.有些電影,國內不上映而且也找不到資源,比如番薯哥很想看的《死侍2》,至今都沒有看過啊啊
  • 為什麼史前動物如此巨大,而現代動物都不是很大?
    總體而言,史前動物的體積的確比現代動物大,但是這一問題存在倖存者偏差。 人們普遍認為史前動物比現在大,主要是參考侏羅紀時代的恐龍。但是史前世界遠非只是侏羅紀時代。
  • 人類資源管理,經典科幻電影《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1973年在美國上映的科幻電影。它獲選為當年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也得到了雨果獎提名和星雲獎的年度最佳視頻。電影名稱直譯為《綠色食品》,不過比較常見的中文譯名是《綠色食品》。這個神來一筆的名字取自電影改編加入的警探輯兇元素,時間是近未來的公元2022年、一個人口爆炸如馬爾薩斯預言般成真的年代。原著是哈利哈裡森(Harry Harrison)1966年的科幻小說《Make Room!Make Room!》。在電影裡是如此詮譯這個名稱的:一個警探主角夜裡出門辦案的室內場景裡,席地而寢的人們佔據了整個走廊和上下樓梯。因為實施宵禁的緣故,建築物內總是十分擁擠。
  • 科幻旅行指南:侏羅紀公園、金剛骷髏島、西部世界在什麼地方?
    恐龍復生的侏羅紀公園,巨型遠古生物出沒的金剛島,罪惡樂園西部世界……這些令人無限遐想的地方都位於小島上,人類的幻想都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嚴謹的科幻作品不是空中樓閣,往往有著真實的原型。那麼,這三座小島分別位於什麼地方呢?
  • 地球出現過4次人類,人類已毀滅過四次(地球史前四大文明曝光)
    瑪雅紀年中,在現在的文明出現以前,地球上還曾出現過四次史前的超級文明,所以才有人說地球出現過4次人類,還有人類已毀滅過四次的傳聞。
  • 經典重溫:世界級科幻大作,十部電影推薦!
    影片描述泰勒在太空船裡一覺醒來後,著陸在一個陌生的星球上。他發現在這個星球上居住的人類已經變得和動物沒什麼區別。而類人猿成了這裡的統治者。他吃驚地發現這個星球上的猿類有著和人類相近的等級制度,人猿是統治者,猩猩是居中階層而黑猩猩則是地位最低下的族群。
  • 朱坤明:《變形金剛》系列科幻電影,我們也要大力創作,代表正義
    《變形金剛》系列電影,我的電腦裡有前三部,第三部的字幕丟失了,看不懂。我覺得如果是我們來拍攝,就是我們中國人和外星人合作,戰勝對手,維護世界公平正義,維護和平。這種片子可以跨越國界,引起大家的共鳴。我從小就喜歡寫軍事書籍,海戰科幻電影,不喜歡去同學和親戚家,不喜歡參加學校的運動會和文藝活動。《變形金剛》的第四部和第五部,好像評價不高,第五部我沒有看過,無法評。我覺得電影裡的特效可以請國外的團隊,關鍵是故事,如何創作吸引人的劇情,讓大家都很喜歡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