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和印度,二者之間有何關係?

2020-12-26 地圖帝

有個關於印度的笑話,說有印度人認為印度的地盤西到巴基斯坦、東到紐幾內亞島(也稱伊裡安島)。巴基斯坦曾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這一點還能說得通。紐幾內亞島分屬於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和大洋洲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與印度沒什麼關係。之所以鬧出笑話,是因為印度尼西亞的國名帶有「印度」二字,有的印度人就認為印度尼西亞屬於印度。

印度尼西亞在地理上有一個著名的標籤——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為千島之國或萬島之國。印度尼西亞191.35萬平方公裡的地盤,由1.7萬多個島嶼組成。不過,印度尼西亞有五個大島,佔了全國面積的大部分。比如印度尼西亞西部的蘇門答臘島,面積43萬多平方公裡,扼守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的西南岸。蘇門答臘島東南是面積約12.6萬平方公裡的爪哇島,印度尼西亞有2.62億人口,其中約有1.45億人居住在爪哇島上。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就位於爪哇島的西北部。

爪哇島以北,是面積74萬多平方公裡的加裡曼丹島。加裡曼丹島分屬三個國家,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面積12萬多平方公裡)與沙巴州(面積7萬多平方公裡),沙撈越州的東北部有面積0.57萬平方公裡的汶萊國。加裡曼丹島剩下的大部分,為印度尼西亞所有。

加裡曼丹島東海岸隔著望加錫海峽,與蘇拉威西島相望。蘇拉威西島面積17萬多平方公裡,形狀非常「怪異」,北部狹長的部長像一根飄帶,南部「腰短腿長」。蘇拉威西島以東,隔著一些不大不小的島,就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島嶼——紐幾內亞島。紐幾內亞島面積78萬多平方公裡,印度尼西亞佔西半部。不過紐幾內亞島並不屬於亞洲,而是屬於大洋洲,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橫跨亞洲與大洋洲的國家。

介紹完印度尼西亞,就要介紹印度尼西亞為何叫印度尼西亞,而不是叫泰國尼西亞或馬來尼西亞呢?這與歐洲殖民者有關係。

在歐洲殖民者來之前,印度尼西亞曾有過一些王朝,比如室利佛逝王朝和麻諾巴歇王朝,但這些王朝的名字並沒有成為印度尼西亞群島(準確講應該稱為巽他群島,為行文方便,以下皆稱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國名。之後的印度尼西亞群島由很多個小王朝割據,更不要提什麼統一的國名了。

歐洲人到處「發現」新大陸,最早盯上印度尼西亞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國也先後躥上島,但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真正在印度尼西亞紮根的是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人公元1596年,荷蘭人登陸印度尼西亞群島。當時的歐洲人對亞洲地理不是很了解,但他們對「印度」這個地名卻非常熟。

很久以前,歐洲就流傳印度是香料之國的說法,除了香料,印度遍地都是黃金白銀大元寶。在歐洲人的地理概念中,印度位於歐洲以東,當荷蘭人向東來到印度尼西亞群島時,以為到了印度。公元1602年3月20日,荷蘭成立了一家掛著公司幌子的殖民地機構,就是東印度公司。我國人最熟悉的東印度公司應該是英國的那家賣鴉片的,實際上,除了英國,荷蘭、瑞典、丹麥等小國都搞過東印度公司。

荷蘭在「東印度」統治了幾百年。上世紀初,印度尼西亞人無法忍受荷蘭的殘暴統治,準備起義。起義後需要給這一片島嶼起國名,有人提議就用東印度作為國名,但更多的人認為東印度帶有強烈的殖民色彩,不合適作為國名。還有人提議用「英素琳特」或「努山打拉」,不過最終入選的卻是「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這個地名還不是印度尼西亞人發明的,而是被一個德國的學者民族學家巴斯蒂安叫響的。1884年,巴斯蒂安通過研究認為:東南亞島嶼,包括非洲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因居民多為馬來人種,應該劃為相同的類型。之所以叫印度尼西亞,因為歐洲人已經習慣把這片島嶼稱之為東印度,他們認為印度尼西亞是印度(非專指今之印度,更多的是地理概念)的一部分。印度尼西亞的本意,是印度島嶼之地。

1912年,東印度成立了很多以獨立為目標的組織,基本上都冠名「印度尼西亞某組織」。到了1928年,這裡的人們已基本上自稱為印度尼西亞人了。1945年8月,新國家獨立後,國名就定為印度尼西亞。不過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名也是歐洲人起的,多少還帶有一點殖民色彩。有些印度尼西亞人認為應該把國名改為具有本地特色的「努山打拉」,意為大洋之間的島嶼。

圖-印度尼西亞人

總結一下,印度尼西亞與印度,都是殖民者對東方殖民地的稱呼,兩者相隔千裡,並沒有直接關係。

本文地形圖出自下面這本書《世界各國地形圖》,含148個國家的地形圖。

相關焦點

  • 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真的有關係!
    但是,對於一些歷史、地理知識比較欠缺的小夥伴來說,這兩個國家經常會傻傻分不清,甚至於有小部分人會誤認為是同一個國家。從表面上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都有「印度」兩字,的確是給人製造了一種假象,引人遐想。現實中,印度尼西亞和印度毫無疑問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印度尼西亞位於東南亞,是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從地圖上來看,兩國並無領土交界,且相去甚遠。從地理位置上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是沒有絲毫關係的,那麼印度尼西亞為什麼,非要在國名中帶上「印度」兩字呢?
  • 印度尼西亞與印度有什麼關係?
    有個關於印度的笑話,說有印度人認為印度的地盤西到巴基斯坦、東到紐幾內亞島(也稱伊裡安島)。巴基斯坦曾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這一點還能說得通。紐幾內亞島分屬於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和大洋洲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與印度沒什麼關係。
  •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有「印度」倆字,他們有什麼關係?答案來了
    我們經常聽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一開始不了解歷史的人肯定會弄錯,會誤以為這是同一個國家,但其實這兩是不同的兩個國家,只是名字上都有印度二字。不過他們是不是有什麼關係呢?印度尼西亞就更離譜了,在哥倫布時期,因為哥倫布錯把印度尼西亞當成了印度,後來發現自己到錯了國家,所以為這個國家取名「印度尼西亞」。不過其實跟荷蘭也有很大關係,為了起義,有幾個學生為自己國家取名「印度尼西亞」,而這個詞又是一個西方的學家所喊的。
  • 印度尼西亞和印度這兩個國家有什麼關係?
    這兩個國家沒有關係。印度尼西亞也不屬於印度。這是兩個獨立的國家。之所以看起來有關係,是因為它們的中文名字接近,但是中文是用英文名造出來的。印度尼西亞的英文是 Indonesia, 而印度的英文是 India。
  • 印度—印尼—印度尼西亞的區別?
    ,很多人就不淡定了,因為這個數據差一點就蠱惑了大家,當時我一數印度有八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但仔細觀察後發現有一家竟是印尼企業,所以仔細觀察後才發現這家公司是放錯了,印度其實只有七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既然專業的統計機構都能搞錯,所以我有必要說一下他們之間的區別: 第一點是印度尼西亞和印尼所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印尼是印度尼西亞的簡稱,是一個東南亞群島,國家由一萬七千多個島嶼組成
  • 印度紫檀的名稱、分布、特徵和利用
    印度紫檀天然分布於亞洲東南部,澳大利亞北部,西太平洋島嶼,產地國家有柬埔寨、中國(最南部)、東帝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琉球群島(屬日本)、索羅門群島、泰國、越南。其他名稱有:納拉Narra(菲律賓),索諾甘邦Sonokembang(印度尼西亞),安薩納Angsana或者塞納Sena(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同農Tnug(柬埔寨)。
  • 不丹和印度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儘管不丹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可實際上不丹的內政外交在相當程度上是要受印度控制的:1949年不丹與印度籤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從此印度得以名正言順幹預不丹的內政外交,這種幹預權已然高度制度化。如今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貿易夥伴、援助國和債權國。長期以來印度與不丹之間就始終保持著一種極為特殊的關係,甚至有人認為不丹隨時可能成為繼錫金之後又一個被印度吞併的國家。
  • 國際銅與滬銅價格之間有何關係?
    國際銅與滬銅價格的理論關係和實踐國際銅期貨是國內首個以「雙合約」模式運行的國際化期貨合約,採用「國際平臺、淨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的模式,因此國際銅和滬銅的差別主要就是稅率上,因為銅的進口關稅實際執行稅率為0,增值稅為13%,理論上講,二者的差別應該只是增值稅,即13%。
  • 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印尼的區別是什麼?
    有如此疑問的,肯定是地理沒學好,下面就具體介紹一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印尼的區別。
  • 蒙古人與印度有何關係
    無論國際政要還是普通遊客,但凡來了印度,哪怕日程再忙,都要擠出時間去瞻仰一下這座舉世聞名的愛情豐碑,那麼泰姬陵與蒙古人有什麼關係呢?這還得從沙賈汗說起。後經巴布爾的子孫胡馬雍、阿克巴、查罕傑、沙·賈漢、奧朗則布等繼任皇帝的治理,莫臥兒王朝國勢日盛,統一了印度,王朝版圖幾乎囊括了整個南亞次大陸。莫臥兒統治者是有突厥血統的蒙古人,信奉伊斯蘭教。
  • 你所不知道的印度尼西亞:為何島嶼眾多,卻很少有分裂現象?
    到了近現代,印度尼西亞更是與我國關係極度緊張,甚至一度對華人擁有非常強烈的敵視態度——比如在印度尼西亞本土發生過多次排華事件,在排華事件中有大量的華人被印度尼西亞的當地居民惡意屠殺搶奪,造成華人大量的傷亡。即便是現在,印度尼西亞對待華人的態度仍然不是那麼友好,甚至將鬥爭華人當成了他們人生的一種「事業」。
  • 印度和歐洲的紡織生產都有哪些特點?與中國的有何不同?
    織匠和紡紗匠,處於被定義為「包買制」的體制內,沒有自己的原材料和工具。常常是商人將需要紡織的羊毛或者亞麻分發給紡紗匠,付給他們計件工資。織匠通常也是租用織布機,用商人提供的紗線,按照要求以預先確定的價格生產布料。同印度的同行相比,歐洲織匠處於更為弱勢的地位。二者都可以為不同的商人工作,但歐洲織匠同一個特定的商人之間的關係,比他們的印度同行要緊密得多。
  • 講座|「大印度」實驗:印度教徒民族特性和印度東北地區
    從事東南亞地區研究的謝侃侃老師表示,自己從隆庫梅爾博士的著作和講述中收穫頗多,他從比較研究的角度向隆庫梅爾博士評論和提問。在殖民時代晚期和獨立後的一段時期,「大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Raya)的概念非常流行,它包含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地區。
  • 法律翻譯中如何區分使用debt與liability以及理解二者之間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debt和liability,可譯為「債務,負債」,但是二者區別卻很大,下面我先引用某國外的網站中的一段話,幫助大家理解二者之間的關係:「a debt is a subcategory of liabilities. so when you have a debt,
  • 深度:快攻得分、利用失誤得分,二者之間的關係與區別
    結論就是:二者有交集,但不存在包含關係,交集為搶斷後的活球反擊得分,即是快攻得分,也是利用失誤得分。而除此之外,二者並沒有其他交集、聯繫。由此可見,球隊的利用失誤得分,和他們的場均搶斷有著很大的關係。當然,除了搶斷數可以反映利用失誤得分能力外,在NBA的數據統計中,還有一項數據,可以更加直觀的反映球隊的利用失誤得分能力。
  • 荷治時期的印度尼西亞
    十六世紀末的印度尼西亞,在西方被稱為東印度群島。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邦國林立,且邦國之間各自為政,封建領主與王國之間的紛爭與矛盾十分複雜。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02年3月20日成立以後,便在「貿易,即戰爭」的口號下開始了對印度尼西亞的徵服。荷蘭東印度公司利用對香料價格的壟斷,利用群島上各個王國和部落之間的矛盾,採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威逼利誘的手段,徵服了以爪哇和馬都拉為中心的印尼部分島嶼。
  • 分屬兩個國家的島嶼之「帝汶島」,分屬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兩國
    此外還有一些島嶼分屬於兩個國家,上期我們介紹了馬來群島中的紐幾內亞島,分屬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兩個國家,今天我們再來介紹一座馬來群島中的島嶼,那就是「帝汶島」。帝汶島位置圖帝汶島位於東南亞,位於馬來群島的小巽他群島東部,位於爪哇島以東的印度洋和帝汶海之間,是小巽他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帝汶島形態狹長呈東北西南走向。
  • 美國和印度之間為什麼也打貿易戰呢
    近年來美印關係的密切使我們往往容易產生一種兩國是盟友關係的錯覺。事實上作為不結盟運動成員的印度在理論上是沒任何盟友的,倒是作為印度戰略對手的巴基斯坦才和美國之間保持有盟約關係,不過就目前美國與印、巴兩國的外交互動狀態而言:沒正式盟約關係的印度比有正式盟約的巴基斯坦更像是美國的盟友。為什麼和美國的關係如此密切的印度卻始終不和美國形成正式的盟友關係呢?
  • 關於印度尼西亞的12個事實
    這是世界上,發生地震和火山噴發最多的地區。環太平洋火山和地震帶,從智利延伸到日本和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大約有130座活火山。此外,該國每天至少發生4次地震。但是,今天印尼表示,該國有17504個島嶼。印度尼西亞的國家旗幟,和摩納哥一樣,上方是紅色,下方是白色。兩者之間的唯一區別是,印度尼西亞的國家旗幟,比摩納哥的稍窄。
  • 伊斯蘭教的第二次擴張: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
    穆斯林人口世界分布圖在如今的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人口達到了2億多人口,是世界上伊斯蘭教人口最多的國家。整個南亞和東南亞的穆斯林人口也佔到了世界穆斯林人口的62%。距離伊斯蘭教發源地中東地區如此遙遠的一個群島國家,為何沒有信奉距離更近的佛教(印度、中南半島國家)而選擇了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