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2020-12-23 沐恩佳音

文/沐恩佳音

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根,我們是成長為參天大樹還是路邊的野草,要看我們生長在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吸收了什麼養分。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同在孩子心裡輸入了一連串的密碼,或許一生都無法改變,而且還會像基因一樣,傳遞到下代人、下下代人的身上。

人無完人,由人組成的原生家庭肯定也不會十全十美,孩子被父母無意中傷害很正常。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被家長及時糾正或者彌補,通常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如果孩子沒有得到家長的及時關注和療愈,就會形成創傷。

這種創傷事件不僅會對親身經歷的當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還會繼續以某種潛移默化地方式影響當事人的後代,代際創傷就這樣形成了。

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了解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創傷,並選擇自我療愈,到底怎樣才能幫助我們走出代際創傷、療愈身心靈呢?

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高校心理教師金尚的心理學專著《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一書,向我們介紹了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療愈代際創傷的方法。

一、 為什麼會有心理創傷?代際創傷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自然災害、人工災難、人為災難等都會對人造成心理陰影,像地震、火災、戰爭、交通事故、綁架、情感虐待等。這些心理陰影,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療愈,就形成了心理創傷。

心理創傷又分為簡單性創傷和複合型創傷,有的人可能只遇到一、兩種簡單的創傷,有的人就可能遇到很多種創傷。

這些創傷不是事無巨細,某些細節可能變形或者遺失,但是這些創傷帶來的感覺和情緒,會深入到人體的每一個細胞,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日常,並像基因一樣影響到下一代,形成代際創傷。

代際創傷會讓我們形成消極思維、情緒障礙,覺得自己樣樣不行,很自卑、很懦弱,怕出事,怕承擔,怕被遺棄,怕被虐待等。

代際創傷會讓我們出現解離症狀和軀體形式障礙,有時候忽然會問「我是誰?」「我在哪裡?」「我為什麼會這樣?」等,有時候也會讓人感覺到身體某個部位的疼痛等。

代際創傷會讓有些人對藥物或酒精產生依賴,也會讓有些人形成邊緣型人格,不穩定的自我印象,會讓他們的心理、工作和行為多變且難以改變。

二、代際創傷如何療愈?

代際創傷不僅影響個人,還影響後代,如果我們能把代際創傷在我們這裡化解掉,就不會對下代產生深遠的影響。

那麼,代際創傷如何療愈呢?

01、代際創傷的五步療法:

第一階段:重建安全感,虛擬愛之療法

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父母都有,有些父母確實會虐待子女,甚至到了傷心病狂的地步,但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並付出全部的身心和努力,希望子女活得比自己好。

有時候父母的上代人把某些代際創傷根植在他們內心深處,或者父母缺乏某種意識,無意之間做出了傷害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產生了心理陰影。

我們就去尋找那些充滿愛和溫暖的回憶,重建安全感,也可以利用虛擬愛之療法,把一個個創傷故事替換成充滿溫情的故事。

這些充滿愛和溫情的記憶,使大腦中關於創傷的記憶慢慢發生改變,漸漸淡化,進而形成自我生命的重建,並對愛有了一個堅定的信仰。

第二階段:哀悼失落的童年,臣服當下

有了對愛的堅定信仰以後,就可以正視內心的創傷,要修復傷痛,必須經歷完整的哀悼過程。哀悼失落的童年是完結悲劇的終結力量。

喪失者開始意識到自己身處新的環境,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然後與世界建立新的關係,漸漸臣服於當下。

這個過程並不簡單,中間肯定有壓抑和內心的強烈衝突。

被壓抑的情緒,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波瀾不驚,但內心已經翻江倒海,對身心靈來說,壓抑是一種自我毀滅的方式,這種毀滅會讓情緒走向崩潰的邊緣,所以,臣服當下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艱難磨礪。

第三階段:消除內疚感,重建清白感

在父母的潛意識裡,存在著許多劇本。有些劇本是他們童年經歷內化形成的腦迴路。在他們成為父母以後,就照著劇本演繹父母的角色,又在不知不覺間為自己的孩子預設好劇本。

其實,真正的愛是相互滋養的,沒有哪個孩子是哭著求父母把自己生下來的,生孩子是父母自己的選擇,父母應該感謝孩子圓了他們做父母的夢想。

父母養育子女是責任和義務,愛是一種能力,是一種不要求回報的給予,是用來傳遞的情感流動,不是彼此的糾纏和犧牲。

受傷者疏通了愛和恨的衝突,消除了對父母的怨恨和愧疚以後,很快就能重建自我價值,擁有清白感。

第四階段:消除羞恥感,重建價值感

不是我們選擇原諒,事情就會回到起點。釘子釘到木樁上,再拔下來還是會留下滿目瘡痍的黑洞,所以不用一味地壓抑自己的情緒,消除曾經恨過父母的內疚感。

沒有原則的原諒,不一定會換來感動,所以受傷者要學會自我原諒,與父母和解,與自己的內心和解,重建價值感。

第五階段:尋找人生和生命的意義

我們生命的根本動力是成為自己。我們是一個天然的個體,活著是為了「實現」自己,而不是其他。

親人的生命終結,受傷者可以幫他實現未完成的心願,依然會有心心相印、靈性相通的感覺。心中有愛,在哪裡都不孤獨。

02、療愈我們的內在小孩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他有深沉的恐懼和恐慌,非常沒有安全感。內在小孩是我們年幼時受傷破碎的部分,深埋在一個人的心底。

內在小孩越受傷,心靈的坑洞就越大,不敢去愛、不敢付出、怕失去健康、怕失去親人、怕被人忽略......

我們可以依靠心裡諮詢師;可以給內在小孩互相寫信;可以零極限祈禱,尋找並擁抱內在受傷的小孩。

從嬰兒期、幼兒期、學前期、學齡期到青春期,每個階段都積極主動地安撫,看到、接納、寬恕、成為自己,漸漸進行療愈。

03、療愈我們的身心靈

有時候,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並不能被親人認可,未被情緒認可的感受並不會憑空消失,它一直還在體內存活。

未被接納的情緒會以間接的方式顯現出來,比如焦慮、抑鬱、自殘、暴力、酗酒等,因為身體從來都沒有忘記。

每一種疾病都是對某些情緒的表達,當我們壓抑一些東西,不允許它在心理和靈性的層面進行表達時,它就會通過身體症狀來表達。

不同的身體部位病變,都會有著相應的情緒隱喻。

我們要利用信念改變心靈的基因,正視愛和自由的需求。按照吸引力三步法則去做:「我想要」、「我相信」、「我行動」,從而引導自己的信念改變,往積極正向的方向努力。

我們可以改變不合理的信念,可以改變內在的語言模式,進而提升身心靈的快樂指數和健康指數,漸漸進行療愈。

04、找到破解代際輪迴的密鑰

萬法唯心造,都是記憶在不斷重複造成的情緒習慣,代際創傷也有輪迴,但我們可以努力找到破解它的鑰匙。

記憶是一隻存滿信息的磁碟,我們可以選擇將磁碟格式化,當清理完負面記憶之後,新的美好記憶才能放得進來。

當美好的記憶存儲後,不斷進行重複播放,新的美好,正面的情緒習慣就逐漸形成了,慢慢地也就取代了創傷記憶。

三、 超越原生家庭的雙向養育

養育一個孩子的同時,父母自身也在自我成長,真正的教育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自己的修行高了,孩子也就沒有問題了。

孩子借父母而來,但不屬於父母。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獨立的個性、獨立的人生觀、獨立的人格。

孩子不是來完成父母的人生期待,而是要成為他本身想要成為的樣子。孩子是父母的天使,是父母最好的心靈療愈師。

父母未愈的傷,會通過孩子顯現出來,所以父母把自己修好了,孩子就沒有問題了。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為了讓孩子不受傷害,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美滿的一生,我們需要先把自己的心理創傷療愈,從而超越自己原生家庭的教育。

相關焦點

  • 張栢芝:走出原生家庭,自我療愈、重啟人生
    最近在讀《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忍不住就想到了張栢芝。也曾有過灰色的童年,也曾一路跌跌撞撞,卻從未停下追逐幸福的腳步。正如《重啟人生》作者金尚所說:我們不能選擇原生家庭,卻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 《重啟人生》:解開原生家庭的枷鎖
    但是,卻不是那麼清楚為什麼家庭的影響能夠非常的長遠,甚至可以延續很多代,能夠變成家族的特色。在《重啟人生》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作者是著名的心理諮詢師金尚。她通過研究大量的國內外有關創傷及原生家庭創傷著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和實踐總結一套系統性解決代際創傷的理論和方法。
  • 原生家庭原因造成的情緒敏感,如何療愈自我?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如此大。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情感聯結最緊密。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身上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如果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願意著手改善就不算晚。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去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是對過去的傷痛念念不忘,還是與自己和解放下執念?假如你能坐著時空飛船穿梭回過去,你會對自己說些什麼?
  • 原生家庭最大傷害是自我意識缺失,讓自我意識復甦,做真正的自己
    原生家庭最大的傷害就是導致自我意識的缺失,在原生家庭裡面感知到的東西會植根於你的潛意識。會在日後的生活當中以不同的形式爆發出來,成為各種障礙,成為各種負累,成為各種羈絆,讓你沒有辦法成為自己,所以活出自我是終極的療愈方向,否則就會以抑鬱症焦慮症等等心理問題的形式前來困擾你,這些症狀實際上都是潛意識層面的自我向你發出的信號。
  • 接納並修正你無法選擇的原生家庭,你才能重生!
    「原生家庭」這個概念近年特別流行。自卑的人追根溯源指出是自己家庭的問題、暴戾的人刨根問底找到是父母的錯誤。總之,每一個孩子成人之後身上出現的問題都可以認為是「原生家庭」種的禍根。所以,對待我們無法選擇也並不歸我們控制的原生家庭,應該是怎樣的一種態度呢?1、接納你的原生家庭。
  • 《重啟人生》我們都帶著傷長大,但我們不能把這種傷給我們下一代
    那麼,原生家庭真的是一個人的宿命嗎?我們又該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呢?在《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這本書裡,心理學家金尚結合自己20多年的研究成果,給出了諸多實用又有效的方法。這本主標題是《重啟人生》,副標題為《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心理學著作,用五個章節論述了如何走出代際創傷,包括了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虛擬愛之療法、如何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如何療愈身心靈、療愈內在關係的各種實用方法。
  • 不管你的人生有多麼的不堪,也不要抱怨你的「原生家庭」!
    如果我們始終將自己困在這樣的一種錯誤認知當中,將很有可能讓自己陷入到持久的困境當中,永遠都無法走出來,也永遠無法改變自己的人生。 1.原生家庭的確塑造了今天的我們,但你沒有任何資格選擇抱怨 毫無疑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原生家庭,有的人的原生家庭比較好,他們的人生也會相對比較順利,而有些人的原生家庭狀況不是太好,他們在成人之後可能就會遇到很多現實性的問題,比如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導致無法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甚至無法正常的戀愛、
  • 選擇決定人生,破除原生家庭宿命論——評《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人生前十七年未曾接受過學校教育,這在現代社會是不可想像的,但這並非虛構出來的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塔拉所出生的山區是美國飽受非議的非主流教會摩門教聚居處。塔拉的父親,是一位極端偏激的摩門教徒。肖恩可以說是父親意識的絕對繼承者,擁有極強的掌控欲,暴虐且唯我獨尊。塔拉稍有不合肖恩心意的言行,就會遭到他的侮辱虐待,事後卻又放低姿態向塔拉道歉。面對這樣的哥哥,父母卻沒有給塔拉應有的保護。對塔拉而言,第三個哥哥泰勒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引路人。
  • 背負幼年傷痛,只會摧毀將來的幸福/《重啟人生》戰勝輸掉的起點
    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誰都無法選擇,但是人生可以改變,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重拾生命的意義與力量!一本好書,可以進行思想交流,使你如沐春風,充滿智慧;一本好書,可以開闊視野,提升個人修養;一本好書,可以陶冶情操,可以領悟人生。
  • 書單|100本心理學書籍,帶你走出原生家庭創傷!
    之前答應大家會出關於治癒原生家庭傷害的文章,但後期的準備過程中發現工作量很大,前人諸多論述,諸多本書,我就算取其精華,也不是十幾二十篇公號文章可以講清楚的,並且就算我把精華理出來了,知識點太硬,乾貨太枯燥,會不會讓大家沒有閱讀興趣?會不會影響實際的治療效果?
  • 放過原生家庭的「罪」,從6句話裡找到自我解脫之法
    0 原生家庭的"罪"近年來,原生家庭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人們似乎在尋尋覓覓的掙扎中找到了罪魁禍首,然而,抨擊自己的原生家庭後,似乎依然找不到出路,該如何從糾纏不清的原生家庭創傷中解救自己,成為下一個議題。
  • 吸毒、濫交的球王馬拉度納逝世:財富和名望,都不敵原生家庭的傷
    如果這些創傷不被療愈,你接下來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選擇,都要背負上它的陰影。只有看見這些傷口,療愈它們,你才能重新出發。02我們可以看出,童年讓我們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和對世界的觀點。因此,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上半場可謂重要。但是,最麻煩的不是我們的人生上半場、我們的童年被導演了,而是我們人生的下半場仍然在這個「被安排」的模式裡面。在馬拉度納的人生經歷裡,他童年記憶中的家庭意味著貧窮和匱乏。
  • 遇上糟糕的原生家庭,你會作何選擇?
    訴說一個故事,品味一段人生。我是Chen玥薇,陪你走過世間繁華,笑看人生百態。前言:原生家庭,是近幾年議論較多的一個話題。原生家庭的好壞,對於一個人的性格、行為、處事方式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人很不幸,終其一生都被原生家庭束縛;而有的人是幸運的,終有鼓起勇氣,打破原生家庭枷鎖的一天。是沉淪?還是鼓起勇氣走出自己的人生?
  • 心理學:人生是一場接力賽,原生家庭只是第一棒
    只是有些人一直困在原生家庭的傷害中,無法自拔,今天的文章,就是寫給這些人的,即看清原生家庭是怎樣傷害人的,以及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1.原生家庭傷害人,是因為缺少足夠的愛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這份渴望從我們出生那一刻便開始了。
  • 那些原生家庭的坑咋填?
    換句比較容易理解的話就是,原生家庭會影響你的三觀、處事方式,形成自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就是說,你的擇業、擇友、擇偶都或多或少跟你的原生家庭脫不了關係,具體來說。心理學認為「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兒童期和青春期,進入成年期,個體面臨著自己選擇自身成長人生歷程的情形,此後的人生軌跡和狀態就不能簡單歸咎於父母,即每個人在成年後都有著來自原生家庭的種種烙印,但是如何對待以及發展就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態度和選擇」。
  • 心悅會開講 | 原生家庭不幸福,你也能過好這一生
    就好像羊無法選擇吃肉,狼無法享受吃草一樣。每個人一開始,都是一張白紙,作者是我們的父母,他們的繪畫構建了這張畫的基礎。羊一出生,就要學會奔跑;狼一出生,就要學會吃肉。但有的羊可以活到最後,甚至可以挑死狼;有的狼雖然有爪牙之利,卻無法吃到羊,最後只能活活餓死。
  • 希拉蕊輸了大選,但成功解鎖原生家庭的她早已贏了人生!
    可見她的父母對於女兒寄予厚望,仿佛生來就希望她能攀上人生巔峰。但希拉蕊的童年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並不完美的原生家庭希拉蕊有一個非常專制的虎爸。二戰時期當過海軍軍士長的他,把戰場上訓練士兵那一套也用在了教育孩子上。他脾氣暴躁、唯我獨尊, 總是毫不留情地對妻兒冷嘲熱諷、滿口汙言穢語。
  • 一個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女孩火了
    但同時,媽媽這麼多年對她近乎病態的愛和控制,對她的人生來說也是災難性的存在。她不快樂、沒有朋友、沒有愛人的能力、時常感到壓抑、只能偷偷哭泣……◎圖片來源:《聽見她說》02原生家庭之痛不用懷疑,不幸的原生家庭就是能給孩子帶來如此大的「傷害」。如果你不能「感同身受」,那麼恭喜你,你有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不能永遠背鍋,成年後,得直面自己的缺陷人生
    在一次次的討論中,許多人開始反思自己的親子關係,嘗試著從原生家庭尋找性格的起點,但有些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現在這樣xxx,都是因為原生家庭xxxxx……」然而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真的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嗎?當遇到糟糕的原生家庭,我們該如何走出過去的創傷呢?
  • 孩子,不要總拿「原生家庭」做藉口,要記住: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這是哲學上關於人生的終極三問。每個人在成長一生的道路中,都會伴隨原生家庭的烙印。只是不同的人對自己的經歷有不同的見解,有人用不幸的童年治癒一生,而有的人則用一生之餘童年。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無論多好的原生家庭,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受的創傷都不可避免,這是經歷。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或多或少的傷害活著。有的人被動接受,生活的千瘡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