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最大傷害是自我意識缺失,讓自我意識復甦,做真正的自己

2020-12-16 了凡心療愈

原生家庭最大的傷害就是導致自我意識的缺失,在原生家庭裡面感知到的東西會植根於你的潛意識。會在日後的生活當中以不同的形式爆發出來,成為各種障礙,成為各種負累,成為各種羈絆,讓你沒有辦法成為自己,所以活出自我是終極的療愈方向,否則就會以抑鬱症焦慮症等等心理問題的形式前來困擾你,這些症狀實際上都是潛意識層面的自我向你發出的信號。

比如每個家長在潛意識層面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但是現實跟理想的差距實在有點大,我們大部分人終將一生平凡碌碌無為地度過這一生。但是父母不可遏制的驅使孩子踏上一條不可能到達終點的道路。因為我們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我們會不斷的孩子施加壓力,去實現那個自己曾經沒有實現的願望,去達成自己曾經沒有達成的目標,去彌補自己未曾被滿足的缺憾。

那麼我們讓孩子讀書並不是口口聲聲為了孩子好,是在我們內在焦慮感驅使下的必然行為,會將小概率事件通過頭腦思維的加工變成絕對化真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於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理將讀書曲解為出人頭地的唯一通道,成為日後被迫謀生的手段。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社會裡,有多少人藉助讀書之名作為拒絕融入現實生活的藉口,讀書成了他們逃避現實的最後一個堡壘,讀書當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如何讀書卻成了一個更重要的事情,如果是為了完成父母的使命而讀書,那麼它必將成為一個負擔,他們多數都是被動的帶有沉重感地去讀書,就成了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的讀死書!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在的欲望,當自己的能力不能支撐起自己的欲望,痛苦就產生了。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認知,不再囿於父母給自己劃定的圈子過著祖輩一樣的生活,去經歷見識更廣闊的世界。讀書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選擇。不是要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人生而不是被迫謀生!當孩子對讀書有了這樣認知轉變,就會帶有極大主觀能動性地去讀書,他們可不是為了父母而讀書,是為了自己而讀書,也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為了提升能力,為了提升認知,為了擁有更多人生選擇而讀書!表現出來極大的自我意識。

控制欲強烈的原生家庭導致孩子往往沒有自我意識,沒有自我意識人格也不會完整,遇到事情沒有自我選擇的能力也沒有擔當的勇氣。內在的心理標準都是父母指定的,他們只是父母的影子。脫離這些標準他們舉步維艱,但是潛在的自我意識與這些標準會發生強烈的碰撞跟衝突,所以痛苦也就如影隨形了。在青春期表現出來的就是叛逆。意識療法(TOC)認為每個人都會經歷叛逆期,叛逆是自我整合心身的過程,有的人很幸運他能夠走得出來。有的人可能會發展為心理疾病或者人格障礙,所以契合的阿德勒的那句名言: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療愈童年,幸福的人被童年療愈一生!

一個人的自我意識缺失的時候,只能同流於群體意識,像是海底的裙帶菜一樣隨波逐流。在家裡依附於父母的意識,步入社會要依附於他人的意識,發展為討好型人格,當我們的意識落在別人那裡,我們就會不斷地去發現自己身上的種種不足,進而不斷想著如何想方設法去改造自己,試圖讓自己變得跟別人一樣優秀,而實際所謂的優秀,只不過是你頭腦的評判標準,別人所展現出來的恰好是想讓你看到的那一面!但是人際交往之間的衝突也恰恰來自於這裡,當你不符合我的標準,我就想要改造你,於是就產生所謂的意識形態。

相關焦點

  • 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刻,才是真正的重生
    04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刻,才是真正的重生塔拉的覺醒,終歸還是在走出那個閉塞環境之後。自私、傲慢、自我感覺良好、偏執,真的是躁鬱症患者的真實表症。其實,對於父母患有躁鬱症的子女,並不需要和自己為難,你需要做的只有認識它、接納它、與它合解。無疑,作者塔拉做到了。
  • 原生家庭原因造成的情緒敏感,如何療愈自我?
    文|水月正能量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這個話題近日在網絡上討論十分熱烈。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為什麼心情容易抑鬱、焦慮,對人沒有足夠的信任感,在社交、職場、親密關係中屢受挫折。其實,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困惑,區別在於程度的深淺。
  • 獲得自我意識的覺醒,培養正確的自我認知
    最近聽了樊登講書中樊登老師講了一本《內在動機》這本書不單單是講了該如何獲得內在動機這種力量,還包括對自己以及世界的認知。經過反覆的思考,我終於明白真正的自我認知到底是什麼。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以及對外界的看法。
  • 自我調控系統VS自我意識
    人格結構中的自我調控系統和自我意識在歷年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考查為主,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近年來,考查角度越來越多樣化,且考生容易將二者混淆,需要廣大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做深入備考。人格的自我調控系統就是人格發展的內部因素。自我調控系統是以自我意識為核心的。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文/沐恩佳音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根,我們是成長為參天大樹還是路邊的野草,要看我們生長在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吸收了什麼養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同在孩子心裡輸入了一連串的密碼,或許一生都無法改變,而且還會像基因一樣,傳遞到下代人、下下代人的身上。
  • 通過「自我意識」反思人工智慧
    在科幻電影的影響下,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產生「自我意識」的問題多帶有一定疑慮。而對人工智慧「自我意識」的擔憂,多屬倫理層面的問題。「自我意識」是一整套複雜思維組成的大型意識結構,需要聚沙成塔的持續積澱。「自我意識」的產生具有不同階段,這些階段按照邏輯推演存在順序先後,但在「自我意識」具體演化時,這些階段會交錯性發展和纏繞性推進。
  • 傳統家庭與女性自我意識的碰撞:關於一顆「痣」的電影
    《一顆痣的自白》導演:譚墨製片人:譚墨類型:紀錄長片一句話介紹一顆痣引發的成長煩惱,傳統家庭與女性自我意識的碰撞,一段姐弟戀的到來能否化解這場情感與自我的危機?《一顆痣的自白》劇照其次,對於我來說拍攝氣氛的自然與對立,本身就是流動性的,因為拍攝對象對於拍攝者的態度是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的,所以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去改變它。導筒:之前在波蘭的學習經歷幫助你完成了幾部短片以及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現在回顧起來,你覺得當時在波蘭學習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 啟發自我意識與生命力量:我與你與「她"
    一個人,做一個原生性別為女性的人:通過Jane的表達與藝術創造, 我們可以看到生命震顫的信心與靈魂呼喚!Grace = GJane = JG | Jane為何選擇多元的媒介呢?J | 其實每一種不同的藝術表達的方式,所展現的藝術空間、意義闡釋、和表達語境都是不同的。
  • 抑鬱焦慮狀態存在自我缺失,通過3步驟統一潛意識,形成自我意識
    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跟選擇找一個心安理得的理由,但是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行為背後,有一股未知的力量在影響著我們掣肘我們!這種力量它源自於你的潛意識層面。你需要依靠這種力量來幫助你做決定,有時候你的行為有可能會跟這種力量產生對抗。
  • 淺談家庭教育:青少年的自我意識覺醒,開始以新的眼光研究自己
    青春期成人感的出現,使青少年的自我意識覺醒。他們開始以新的眼光,從新的角度來觀察自己、審視自己、研究自己,出現關於「我」的許多思考,隨之產生一連串的困惑和苦惱。首先,身體變化所引起的煩惱。青春期自我意識的覺醒使孩子首先關注自己的長相。
  •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原生家庭|孩子|父母|龍迪|玻璃城堡|荀炎
    如果你已經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是否會在跟另一半相處或者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一刻,突然發現自己跟過去的父母一模一樣,而這些相像的部分正是你意識中錯誤的行為。然後,你開始恐慌,埋怨,甚至有些絕望。近年來,美國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提出的「原生家庭」這一概念在中國廣為流傳。
  • 《自我與身份》解讀4_第3章_自我意識
    當你想到你自己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當你在做某件事的時候,你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自己身上,這會改變你所做的事情,或者改變你做事的方式嗎?當你注意到自己被一群人盯著看時,你的反應是什麼?當你開始給一個陌生人留下特別的印象時,你是如何著手塑造自己的形象的?這些都是研究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過程的一些核心內容。
  • 《自我的詛咒》解讀2-第1章-自我意識的動物
    誠然,大多數動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思考能力,即處理關於自己和環境的信息的能力,但很少有動物能夠有意識地思考自己在想什麼、在做什麼,以及自己的過去和未來。事實上,只有我們人類才能將注意力聚焦於自身並深思熟慮地思考自己、評價自己,並透過某些有意識的目標,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行為。然而,我們人類的這種「自我意識」並不完全是一種福祉,有時候是一種詛咒,給我們人類的生活許多的問題和不快樂。
  • 出軌老公又醜又花心,佐佐木希拒絕離婚,根源是自我意識缺失?
    不知道的話自己補課,今天我們說一下,最近佐佐木希助理爆料,說本來建議女神和老公離婚,可是被佐佐木希拒絕了,女神說了,以後要陪在渡部建身邊。這是怎麼考慮的,粉絲都著急了。渡部建是一個日本搞笑藝人,我覺得,不管是名氣,還是顏值,都對不起觀眾。尤其是配不上佐佐木希這樣的女神。可是渡部建命好,贏取了女神。
  • 李玫瑾: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怎麼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寶貝回家」是中國最大的尋找失蹤未成年人的公益網站,「寶貝回家」上有七萬多條尋親消息,但目前找到的,能和家人團聚的只有2500多人。因此,對孩子的安全教育,要從孩子二、三歲就開始,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每個孩子的背後,都不止一個家庭,萬分之一的可能,落到個人身上,都會是百分之百,都是每個家庭承受不起的痛。
  • 初中生自我意識發展的考察形式
    初中生自我意識的發展這一板塊的知識點總共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初中生自我意識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偏差、初中自我意識培養的注意事項和初中生良好自我意識的培養,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是事業單位聯考中案例分析題的常考考點,基本可以涵蓋案例分析題的所有題型,所以掌握案例中這些內容的考查形式,能夠幫助同學們更高效的從題目中分析出相關的知識點。
  • 心理問題存在安全感缺失,源自原生家庭父母控制欲,要踐行這3步
    在原生家庭由於父母控制欲帶來的不安全感也會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深處,我們可能要究其一生的時間,向外尋求安全感,存在感,跟滿足感!要知道大部分心理問題都是基於內在對安全感的需求,這也是潛意識層面缺失的底片,心理運作的模式都是因此作為出發點,人類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啟動自我防禦機制,也是人類千萬年進化而來的本能!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循著光自我覺醒,走出原生家庭陰影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之後,不知怎地就讓我突然想起了這本書裡的故事,塔拉自己說:「人們只看到我的與眾不同:一個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卻戴上一頂學歷的高帽,熠熠生輝。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來自一個極少有人能想像的家庭。
  • 模擬溺水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模擬溺水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發布時間:2020-07-04 06:16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隨著暑假的開始,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掌握一定的防溺水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為此,社區志願者組織了一場情景劇,讓孩子們體驗「溺水」的感受。一聲哨起,數十名孩子齊刷刷地彎腰俯身,一頭扎入水盆。「孩子們做的是水中閉氣實驗,仿真模擬溺水。」
  • 《以家人之名》凌霄賀子秋:原生家庭不幸的人,更需要自我治癒
    導讀:很多人對於自己的原生家庭無限不滿,認為自己沒有投好胎,然而我們終究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學會自救和釋懷,或許能夠有一條更好的出路。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快要收官了,這部電視劇除了女主和男主的感情線之外,吸引觀眾眼球的還包括兩個家庭、三個孩子的成長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