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於小巷的館子,那是西安人最執念的長情

2021-02-27 快報搜館

提起西安,對於很多外地人來說,那應該是打開抖音看到的摔碗酒、毛筆酥的模樣,人們說是抖音抖火了西安,其實西安可不僅僅是一座網紅城市,還是一座十三朝古都,每一段王朝的興衰都為這個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果說有的城市可以讓世世代代生活其中的人們不願意離開,那麼西安一定是其中之一。

一朝步入西安,一日讀懂千年。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關於西安的名片,或是秦皇的兵馬俑,或是漢唐的長安城,又或是明清的古城牆,但對於吃貨來說,西安可是他們舌尖上的心頭好。

美食在西安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陝西人對於吃總有一種獨特的霸氣,陝西人把「吃」稱為「咥」(die二聲),通「咬」字,這一叫法源自周朝。陝西人講究吉利,「咥」字也有著亨通的美意。相比於「吃」,「咥」有著更加酣暢痛快之勢。「咥」在西安人的一日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如果說早上的西安,是胡辣湯、冰峰、肉夾饃的味道,那中午的西安應該是散發著葫蘆頭、面香的誘人滋味兒。在每個西安人心中都有一個如初戀般情懷的食堂,辣子先分享兩家店!

要說西安對於咥葫蘆頭的偏愛是有目共睹。這家店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在東郊不能說是家喻戶曉,但在這美食扎堆的經二路、韓森寨一片可謂是人盡皆知。

從最早父輩七毛錢一碗到現在十四元,30多年的時間裡這一碗碗葫蘆頭見證著東郊的變遷,甚至一家三代,從爺爺、爸爸、孫子都在這家店吃過。

年輕的老闆王姐跟老公接手這祖傳的葫蘆頭泡饃店後對店裡進行了簡單的裝修,雖華麗也不精美,但一切都整齊乾淨。不過咱老陝咥飯對於老字號的店總是偏愛有家,不追求環境,咥的就是那一口多年不變的正宗味道。

一到飯點就爆滿,館子裡絡繹不絕的老食客是常態。

有幸在店裡遇到這麼兩位老哥,之所以這麼稱呼,不是恭維,而是佩服。兩碗葫蘆頭、一碟兒梆梆肉、一盤兒下酒菜,再來一瓶白酒,典型的陝西人,說話都是扯著嗓子。

兩位老哥一說到這家的葫蘆頭立馬就來了興致,說是從改革開放就在市場裡面吃這家的葫蘆頭,至少吃了三四十年了,味道一點兒沒變,再去吃別家,根本就吃不出來這個味道了。


在老館子裡遇到這些老吃家們,體會這咱老西安人的性格,骨子裡透出的直爽、硬氣!

葫蘆頭的美味離不開湯的功力。每天四五十斤的大熬製五六個小時之後,一鍋花白濃鬱的骨頭湯就呈現在你面前了,老闆說這湯也沒什麼秘訣,只要食材選好,量給夠,都能煮的鮮美濃鬱。

之所以不同的店有不同的味道,秘密都在這裡,冒好的饃配好調料,最後都會澆上這秘制的汁水,一切都跟三十年前一樣。

剝上兩頭蒜,再來一份梆梆肉,一小碟兒泡菜,入口軟爛的梆梆肉一定要趁熱吃,大口吃,幸福,滿足,在這一瞬間,美味一定會讓你融化在這吵雜的環境裡。

與梆梆肉截然不同的溫拌大腸也是點單率極高的一道小菜,大腸是Q彈的感覺,但也不至於彈牙那麼誇張,粉絲與酸酸汁料配上香菜蒜泥,下面你吃什麼都不會那麼油膩了。

大部分陝西人不善於表達,

你要問他這好吃不,八成會說「罷了!」「一般!」

你要問他還來不,百分百是:「來麼!」

你問老闆開店幾十年有啥最讓你感動的呢?老闆笑笑:「沒啥麼!」

唯獨當年說是地鐵六號線可能會經過這裡,要拆遷,多少老人跑到店裡: 「你要搬走了,我們以後吃啥呀!」

每個食客在他家都有不一樣的美食解讀,是習慣也是信仰

店名:王記葫蘆頭梆梆肉

地址:公園南路與鹹寧中路十字路口西北角

電話:18629355863

軍良烤肉在大北郊的名氣可謂有目共睹,筋焙得到位,孜然辣子香,吃時筋中有肉,肉中有油口感層次分明。很多人都把他家稱為西安烤肉江湖的老大。

而其實最早,他家被廣為流傳的並不是烤肉,而是一碗麻辣排骨麵,麻爽的過癮勁兒,只有吃過的人才能懂此銷魂。香辣排骨麵應該是西安北郊的特有名片了。

西安北郊是比較早的一個開發區,在徐家灣和紅旗廠附近的大貨司機和計程車司機比較多,常跑夜路時間久了容易餓,所以當時那片的夜市攤也很多,大多數做的都是一些烤肉、餛飩、炒麵之類的東西,但是沒有一種能讓人提神醒腦的食物。

自從麻辣排骨麵的出現以後,讓多少夜行的人找到了慰藉。又麻又辣,念念不忘,人們的口口相傳,排骨麵便火了。大約25年,剛剛從部隊轉業的王軍良也加入了排骨麵的行列,把陝西的面與排骨和火鍋湯完美的結合,創新出了麻辣鮮香的軍良排骨麵。

而後,他的烤肉絕活也在西安烤肉江湖大展身手。25年了,王軍良還是親自去買肉,還是沿用最傳統的西安烤法,幹烤和刷醬烤。不管用辣子、孜然、鹽、油的幹烤方式,還是採用秘制醬汁的刷醬烤法,只要是王軍良上手烤的肉串,那叫一個講究。

烤腰子特別嫩、生板筋不耙不老、鮮嫩多汁的烤肥瘦等等,在他家總有種不管是烤啥都好吃的節奏。烤肉最重要的是火候,王軍良卻是將火候掌握得出神入化了,就連烤肉上桌入口的溫度都考慮在內。

所以,當烤肉上桌,你入口的時刻便是烤肉最誘人的滋味。咬一口,烤肉的香味和汁子猛地從唇齒間呲出來,爽!火候適中,入口頗贊。

如果,你很喜歡吃烤魚泡,別忘了提前預定, 能吃到烤魚泡的那可真的得和老闆混個臉熟呢。

店名:軍良烤肉排骨麵

地址:常青二路與渭濱東路交叉口西北角


跟著以下步驟

讓你美食不迷路!

編輯:油潑辣子

值班主任:徐嬌、林應乾

相關焦點

  • 原來西安人的市井煙火氣,都藏在這些老街道裡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西安本地君,ID:xabdj029】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看遍了西安的繁華之後最貪念的卻是那撫慰人心的煙火市井氣息以前,西安人要買竹製品,都是來這裡,這裡藏著老一輩西安人的回憶!·西倉· 想感受西安的市井生活,感受瑣碎生活裡面的繁華。那就來西倉!
  • 西安神秘民國院落,藏在一條破舊小巷裡,訪客很多卻沒有人能進去
    這條小巷,在西安城牆根下,很難發現,但卻是一條死胡同,只有不到百米長,平時除了住在這裡的居民外,很少有人涉足,中間藏著一個民國院落,常年鎖著大門,看上去十分樸素,卻被稱為「西安保存最完好的民居院落之一」。
  • 西安----羊肉泡饃
    煮羊肉我閒暇觀察,館子裡煮肉的一定是長著山羊鬍子的老先生。老者先將寧夏的灘羊,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時拔血汙。再將羊骨湯放入鍋內,加入香料包燒開,再離火晾涼。席間我們幾個淨手之後,偏頭掰饃,也不言語,不知誰偶爾說起西安的歷史文化,這是扯了一根讓西安人自豪的那根藏在腦袋裡的絲線。西安人雖說線條硬朗,表情木衲,像極了活著的兵馬俑,西安人走路貓腰撅腚,快似一陣風,但是西安人只要一說起歷史,立馬變換一個似的。果然,一起的西安朋友敦實的身板站起來抬手刀一樣往下砍,立馬有點手舞足蹈,牛氣沖天,口吐蓮花。
  • 編織老故事的竹笆市,還藏著老西安人的美食天堂
    說起竹笆市裡zui吸引人的,那必然是傳承了百年的編制手藝,在處處充斥著工業製品的今天,顯得彌足珍貴。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安人要買掃帚、簸箕,都要來竹笆市,隨著時代的發展,竹笆市的竹製品也越來越少。
  • 為了西安這6家私藏的小館,我願意長胖
    但真正讓人忘不掉的還數街邊小館多年老店留下的味道「蒼蠅小館」的味道很有家的感覺這些店的環境沒有那麼好都是藏在西安城內的各個小巷裡>但來往的食客卻絡繹不絕味道那真的是一個字「忒」走街串巷給大家找到了6家地地道道的私房家常菜館一一去打卡吧!
  • 感受西安人的市井煙火 都藏在這些老街道裡
    西安,看似熟悉(其實陌生)說起西安,很多人會想到「十三朝古都」、「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鐘鼓樓、碑林、古城牆」……其實拋開對西安的固有印象,當我們走進這座城市時,就會發現她和印象中不太一樣,在街頭巷陌
  • 編織老故事的竹笆市,還藏著老西安人的美食天堂!
    說起竹笆市裡zui吸引人的,那必然是傳承了百年的編制手藝,在處處充斥著工業製品的今天,顯得彌足珍貴。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安人要買掃帚、簸箕,都要來竹笆市,隨著時代的發展,竹笆市的竹製品也越來越少。50米路東,坐落著西安人對電影戲劇的zui初印象——阿房宮大戲院。
  • 長沙這家深巷裡的蒼蠅館子,招牌直接寫在牆上,藏有正宗的老味道
    這家藏在深巷裡的蒼蠅館子,其貌不揚,老闆傲嬌地連個招牌都懶得掛,直接把他家店名寫在靠路邊的牆上,雖然處於鬧市,可是不熟悉的人根本不會留意到,這裡還藏了一家小餐館,這家名叫益華家菜屋的館子,名副其實主打家常菜,他家的菜可以吃到長沙正宗的老味道。
  • 藏在鵝嶺的這幾家文藝館子,有正宗的重慶味道
    兒時上學前在街邊的蒼蠅館子裡用白瓷碗吃一碗加了滿滿饊子的油茶,就可以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吃了一碗加了辣椒的油茶之後來一杯秘制酸梅湯,酸甜交織,讓整個人渾身舒爽。作為小麵館,口味雖然不一定比得過街邊的老字號蒼蠅館子,但勝在乾淨衛生,擺盤好看。
  • 曾經讓35個城市人排隊的網紅,西安電臺巷火鍋,老市井風格
    人們都說安康市西安的後花園。西安的羊肉泡饃,我基本一年最多吃個兩三次,多是陪人吃,我更認可渭南人對這吃食的叫法:羊肉煮饃。西安的羊肉泡饃館子清真的較多,非清真的不到三成,清真館子中泛宗教化的那種我是絕對不去的,去也只去沒有宗教經文的、能飲酒的世俗館子,因為一切只與美食有關,稍帶其它東西的就不是美食了~高陽裡對面這家館子,就比較世俗,沒有經文,反而牆壁上掛的是咱們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的漢代瓦當,很接地氣,所以人氣也不差,附近居民區的食客比較多,西鳳、九度隨便喝,這單純的美食感受才叫吃飯。
  • 西安這家20多年蒸餃,吃到嘴裡有爆漿的感覺,天天飯點店裡擠滿人
    西安是名副其實的小吃聚集地,不管是在老街還是小巷,一回眸就能看見一兩家土著的私房小館,價格實惠,味道美,西安這家不起眼的蒸餃店,是名副其實的小蒼蠅館子,但是他家卻藏有些好吃的爆漿蒸餃。
  • 那些牛逼閃閃的西安麵館
    提起柳巷面,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柳巷面原先是從一條叫做「柳巷」的小巷起家的,後來因為城市改造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搬遷,現在更退到案板街一條特隱蔽的小巷內。我有一個朋友,可以說是柳巷面的忠實粉絲。馬虎面和西安的柳巷面感覺差不多,但柳巷面偏哨子面,而馬虎面屬於乾拌麵,且面裡的牛肉超好吃,塊大,分量足。有傳言說,馬虎面的老闆本是柳巷面老闆的弟弟,因二人經營柳巷面意見不合,弟弟一氣之下另開爐灶,在柳巷面做法的基礎上另闢蹊徑,才有了今天的馬虎面。這個傳言很多人知道,但是一直沒有得到證實。呵呵,這算是題外之話了,如今馬虎面開了好多家分店,但個人認為最正宗的還是第一家店,西七路16號,火車站旁邊。
  • 成都必吃蒼蠅館子TOP18
    它們往往源於背街小巷的垰(ka)垰(ka)角(guo)角(guo),三五張桌子過道裡一擺,背景音是炒勺和鐵鍋的碰撞,制肘間是鄰座人的體溫,這是獨特的成都一景,是屬於成都人最真實的人間煙火。這家藏於深巷的小餐廳,招牌菜賣了20多年,外地遊客佔據80%,每天中午不到11點就賓客滿堂,12點門口坐滿排隊的人;生意火爆,引來英國BBC拍成紀錄片,被食客稱為「來成都必吃蒼蠅館子」……明婷飯店,就是這樣一個隱藏在成都市的外曹家巷裡名聞天下的「蒼蠅館子」。
  • 成都的蒼蠅館子,巴適得狠!
    ▲ 圖為建設路小吃成都的諸多美食都流於小巷市井內,稱之為蒼蠅館子。破敗的門面,幾個散桌的小攤,三五好友圍坐四方小桌,大口吃肉,把酒言歡,卻又樂在其中。一個城市的靈魂藏於街角巷尾的煙火處▲ 圖為十一街十一街主要是以蒼蠅館子為主,短短的小巷連著主街,如果不留心尋找的話,很容易就被簡陋的民房給錯過了。
  • 羊肉泡饃就是西安人的魂
    作為一個在西安城讀過四年大學的偽土著,哈爾濱鄉黨,我對西安城的記憶最深的不是明城牆,不是鐘鼓樓,不是回民街,而是那八百裡秦川下野蠻生長的西安美食。    某音上西安的網紅bgm生動形象的描繪了羊肉泡饃在西安人心中的重要性。 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西安人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饃.
  • 成都:讀懂一座城市,你可以從這些蒼蠅館子開始
    隨著「地攤經濟」的全面熱潮泛起,大街小巷的攤位如雨後春筍一般,人民發福比例和餐飲數量成正比,個個都練就了一雙在犄角旮旯裡找美食的火眼金睛。提及成都,一定不能不能忽略的就是蒼蠅館子。它們擁有浩瀚綿延的歷史溯源,零零碎碎,不受約束地散落在街頭巷尾。成都人看起來做事隨性自由,卻忠誠執著,總能將一件小事堅持到無數個年頭過去。
  • 西安的絲綢之路繼續發源於城市最有趣的現代街區之一
    今天,大約有7萬名中國穆斯林居住在西安的穆斯林區,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個性的繁華地區。在這裡,你很容易迷失在五彩繽紛的小巷裡,到處都是街頭小吃、當地特產、古董和小玩意兒。這個城市的穆斯林區大約有10個清真寺,其中最古老的是建於742年的西安大清真寺。
  • 600歲的西安城隍廟,如今怎樣了?
    它是當時天下三大城隍廟之一,統轄著西北數省城隍,級別比一些普通城隍廟高出很多,加上個「都」字才能體現出這舉足輕重的地位呀。牌坊背面的四個大字「你來了麼」可謂是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這嚴謹的道家聖地,為什麼會有如此通俗且口語的問句呢?這句「你來了麼」其實有著無盡的深意。
  • 上海哪家羊肉館子最好吃?
    店裡的羊肉湯也是可是吸引了不少人,脂香濃鬱,肉香混合著蔥花的香氣。老客會點上一點白切羊肉,叫上二兩或者三兩的麵條,就是一頓豐盛的正餐。麵條就下在那口鍋裡,一兩麵條2塊錢,二兩麵條3塊錢,味美又價廉,簡直不能更美了! 店內有蠻多人邊喝老酒邊吃白切羊肉,想要堂食請一定在中午1點前到店內,1點後店內只可外帶,下午6點停止營業。
  • 短短一條街 十六家老店 藏著西安市井煙火裡最有年代記憶的味道!
    這是一條很長的街道,局部某段還有自己的名字,名氣較大的有八仙庵街道、竇府巷、景龍池和炮房街。時過境遷,如今的長樂坊只是西安細碎交織的街道地圖上短短的一條路,這個極具煙火味的老街坊,也展示出西安城市生活最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