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
【清】鄭燮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古詩今譯: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注釋解說:
(1)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2)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3)立根:紮根,生根。(4)原:本來,原本,原來。(5)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6)磨:折磨,挫折,磨鍊。(7)擊:打擊。(8)堅勁:堅強有力。(9)任:任憑,無論,不管。(10)爾:你品鑑鑑賞:
①這首詩是一首題畫詩,題於作者鄭板橋自己的《竹石圖》上。這首詩在讚美巖竹的堅勁頑強中,隱寓了作者藐視俗見的剛勁風骨。②詩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鬆」,首先把一個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著青山巖縫的翠竹形象展現在了讀者面前。一個「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個主動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動作。它不僅寫出了翠竹緊緊附著青山的情景,更表現出了竹子那種不畏艱辛,與大自然抗爭,頑強生存的精神。緊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巖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於青山之上的基礎是它深深紮根在破裂的巖石之中。在作者鄭板橋詩、畫中的竹又往往與「石」是分不開的。有時侯,石構成竹的對立面,如「畫根竹枝插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雖然一尺讓它高,年來看我掀天力」;有時候石成為竹的背景,如」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在這首詩裡,竹石則形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無石竹不挺,無竹山不青。這兩句詩也說明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強。作者簡介:
鄭燮[xiè](1693~1765),清代書畫家、詩人。字克柔,號板橋,即鄭板橋,興化(今江蘇興化)人。擅畫竹、蘭、石,書法以「六分半書」名世,詩文也寫得很好,所以人稱「三絕」。其畫在畫壇上獨樹一幟。與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高翔和汪士慎並稱」揚州八怪「。
蒙曼丨《長恨歌》合集(41集全)
蒙曼解讀丨王冕《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每天送你精彩文章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國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