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雲賞花4:竹——千磨萬擊還堅勁

2020-12-22 小白讀詩文

竹的影響力

竹,因其四季常青,凜凜有節,中空外直,世人說它「未曾出土先有節,縱使凌雲仍虛心」竹同梅、蘭、菊並稱「花中四君子」,又與松、梅並稱「歲寒三友」,這些雅號可見竹子深受文人喜愛。

據《晉書·王徽之傳》記載,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馬上令人種竹。有人問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蘇軾也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幾首古詩裡的竹。

詠竹

1.竹石清·鄭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燮,就是大名鼎鼎的「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這是他的一首題畫詩,就是題寫在畫作之上的詩。他所看到的竹子,牢牢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破碎的巖石縫中。即便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有力,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都打不到它。

這首詩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和它頑強的生命力;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卻越戰越勇,越來越堅毅,從不畏懼任何外在的擊打侵襲。

詩言志,歌詠情。這首詩表面上是寫竹,實際上是寫人,寫作者自己像竹子一樣那種正直、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風傲骨。「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一個「任」字,出了竹子無所畏懼、慷慨瀟灑、堅毅樂觀的精神風貌,有表現作者的高風亮節。這是多麼自信與豪邁啊。

2.於潛僧綠筠軒宋·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白話譯文

寧可沒有肉吃,也不能讓居處沒有竹子。

不吃肉不過讓人消瘦,但沒有竹子就會讓人變庸俗。

因是人瘦還可長胖,人俗就無法醫治了。

旁人不解而笑問:「你是清高還是痴迷?」

如果面對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獲甘味之樂,世上又哪來「揚州鶴」這等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便是借王徽之愛竹的典故來歌頌高潔、不俗的高僧。「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是對「不可使居無竹」的進一步發揮。它既是對於潛僧風節的讚頌之語,也是對缺乏風節之輩的示警。接著用「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申足此意,就更鞭辟入裡。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這個「旁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種不可醫的「俗士」。於是詩人調侃和反詰:「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詩意謂:又想種竹而得清高之名,又要面竹而大嚼甘味,事事都要想著兼得,世間怎能有如此好事呢?要想要高名就不能有貪慾,又想獲得利益又想要清高之名,註定是不可行的。

3.詠竹宋·王安石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王安石這首詩明白曉暢,讀之自得深意。詩的頭兩句讚揚了竹的不可毀其節的剛正:人們愛竹直而有節,且生來清瘦,更讚美它越老越堅硬、剛強。後二句又指竹勇於同大自然的各種考驗相抗到底:竹子曾與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潤,最終則伴隨松柏傲然挺立於結冰凝霜的寒冬。這首詩作即使在歌頌竹子的剛直、老而彌堅,能四季長青不敗,堅毅勇敢,同時也借竹子表白自己的內心:自己也像那竹子一樣百折不撓、長青不敗,豪邁的氣概與宏偉博大的抱負躍然紙上。

王安石曾依靠神宗實行變法,並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的形勢。但是因保守派反對,以及下層官員實施新法過程中的不作為,新法推行遭到阻礙,最終失敗。但是從類似的詩文裡我們可以看到王安石的胸襟與抱負,「自許高材老更剛」,寫出他的自信,「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很有劉禹錫「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之意,而比劉禹錫更多了一份堅守、不退讓。再結合他《登飛來峰》 中「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可見其胸襟廣闊,自信豪邁。

4.題李次雲窗竹/詠竹唐·白居易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

白居易這首《詠竹》詩別出新意,他說竹子不需要製作成笛簫,也不需要做成魚竿,它無需藉助外在力量凸顯自己的價值。不信你看,等到百花凋零,它仍在在冰天雪地裡傲然挺立。詩歌表現了詩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追求及處世態度,還具有豐富的認識價值和思想價值。作為元白詩派的領軍人物之一,他推崇漢樂府的寫實,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作理念,直面現實寫了許多反映現實的作品,如《賣炭翁》《觀刈麥》等。雖然仕途不順,但是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到他堅定的信念,「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大有我們走著瞧,讓時間證明誰才是套浪淘沙剩下來的真金的意味。

5.嚴鄭公宅同詠竹唐·杜甫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白話譯文

嫩綠的竹子有一半還包著筍殼,新長的枝梢剛伸出牆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下來。竹影移過酒樽也覺得清涼。

竹經雨洗顯得秀麗而潔淨,微風吹來,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殘,一定可以看到它長到拂雲之高。

這是杜甫赴好友嚴武家宴飲時同題之作。「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描寫了新發之竹,竹生長本是看不見的,作者化靜為動,用「含」,「出」把竹的生長過程寫活了。「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細細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塵不染,微微的春風送來縷縷竹的清香。這既是在寫眼前之景,借竹來寫人的高潔。本詩是一首應答之作,可能是對主人的一番讚頌,以竹盛讚了嚴鄭公高潔的情操,也可能是藉此寫詩人自己。「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只要不被砍伐,就能高入雲霄。這既是對竹的稱讚,也是自己的心願。寫這首詩的時候杜甫已經四十多歲,還是沒能達到他自己想要的「修齊治平」的理想境界,一生沒做過什麼高官,時常還居無定所。但是,他的內心仍是有凌雲之志的。老杜很喜歡諸葛亮,多首寫孔明的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也是老杜的追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對孔明也是對他自己的哀嘆。

你還有哪些寫竹的好詩句,歡迎和我一起分享。喜歡就請關注一下吧。

相關焦點

  • 蒙曼解讀丨鄭燮《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清】鄭燮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蘇·籤丨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出自清·鄭燮的詩《竹石》。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將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即使經歷成千上萬次的磨礪依然堅強,經受東南風、西北風的洗禮依然挺拔。【釋義】竹子任憑打擊磨礪,依然不改堅勁本色,作為新時代的奮鬥青年,亦需這份勇毅與堅韌。年輕就是資本,在這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年代,怎能立志不堅,躊躇不前?
  • 不怕苦不怕累的唯美短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不怕苦不怕累的唯美短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你就是那個被他傷得遍體磷傷,卻又被他一句話哄回去的人 4.如果有下輩子,我要做你的一顆牙我難過,你也痛。
  • ...華正採取更加協調的行動,汪文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將堅定維護自身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決拒絕霸凌和不公,堅持同世界各國加強對話與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每日經濟新聞
  •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題記脫貧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更是一項萬眾一心全面共同發展的長期工程,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看啊!
  •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對於竹子,古代文人墨客從不惜溢美之詞,古詩文當中也留下了大量詠竹的詩詞。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讓我們一起品讀詩歌,品味知足人生。
  • 福州福竹福人
    思來想去,還非"福竹」莫屬福竹,也稱「永泰竹"或"閩侯竹」,閩侯,自古以來,閩侯成為了制竹鄉,因其產出的竹子之多,為啥又稱"永泰竹"呢?到了永泰,便可知曉一切,永泰地勢高,而其大部分都與農村林場有關,得天獨厚的地形,以及質樸的人們,成就了這一非凡之竹。
  • 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千磨萬擊還堅勁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等,登上「雲講臺」,帶領孩子們重溫中國剛剛走過的那段非凡歷程。  「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首先抓住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病人、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國家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 史上最經典的一首竹詩,全詩無一竹字卻句句不離竹,年年入選課本
    就像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見這種植物多麼深入人心。蘇軾的表兄文與可就是因為畫竹子而聞名天下,相傳他畫的竹栩栩如生,不需要眼中有竹,因為心中有竹,所謂「胸有成竹」便是如此得來。清朝文學家鄭板橋也曾寫過一篇關於竹子的詩,被後人久久傳頌,如今年年入選課本。
  • 【學霸養成記】杜宜颺:咬定青山不放鬆 高分唯在千磨萬擊中
    【摘要】 《竹石》這首詩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對於備戰高考的莘莘學子,我們便是這...
  • 雪海觀竹,別樣意境
    崇尚緣情寫景、詩出意境立體寫作方向,獲第三屆孔子文學獎,世界感恩節金獎,文化部鄉土文化藝術大賽二等獎,「記住鄉愁·詩意周莊」全球華語詩歌大賽優秀獎,著有詩集《無言的風景》,作品散見於報刊雜誌和各大網媒平臺。
  • 【書畫園地】《竹子的品格》(原創) 一由董福元老師水墨畫(竹)有感 文圖/雪蓮
    《竹子的品格》(原創)        一由董福元老師水墨畫(竹)有感  文圖/雪蓮       今天臘八節,有幸得到著名水墨畫家董福元老師贈的竹子畫一幅,並將雪蓮寫的一首即興詩題在畫上十二年﹐那是多長的時間呀﹗不像松樹一年開一次花﹐結完果來年還可以再開花還可以再結果﹐可以生長上百年﹐開百年花結百年果﹐可是竹子不行﹐它要等十二年才能開一次花﹐因為它在人們的眼裡看起來是那麼的平凡﹐因為它長得太高﹐人們無法看得清楚它開的花是否漂亮﹐唯有等到花落時﹐人們才發現原來竹子開的花也是那麼的美﹐淡黃淡黃的﹐一陣風吹過來﹐可以聞到清淡的香味﹐可以讓人暫時忘記一切事情﹐慢慢回味這獨特的香味﹐使人令到身心更加的清淨
  • 十首詩詞寫竹:竹林清風,沁人心脾
    這首詩頗有哲理。《庭竹》【唐】劉禹錫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依。隱娘說:這是唐代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詩句雖短,詩意甚高。詩面寫竹,竹之直節挺立,猶君子之風,千村萬陌,無處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樣的君子,無論到那裡都可以清高自立。《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 中國文人與竹
    仿佛天生就與文人有一段不解之緣,自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以竹為題留下了大量的經典和故事。我國最早的書籍不是以紙為介質,而是用竹子製成的。古人將文字用竹子製成的毛筆書寫或雕刻在削好的一條條竹片上,然後用繩子捆綁起來,這些捆綁起來的一捆捆竹片,就是早期的書。可見,竹子與我國歷史文化的淵源關係。
  • 「讀詩猜謎」第2季,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一首打一物,此物在詩題一(打一昆蟲):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二(打一自然之物):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閒處作奇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四(打一昆蟲):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五(打一水陸兩棲動物):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 王冕寫梅花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卻盡顯高潔志氣,值得一讀
    作為中國傳統的文化的素材,梅、蘭、竹、菊分別代表了傲、幽、澹、逸四種品質,作為詠物詩詞和國畫常見題材,他們成為了借物喻志的象徵。梅花,梅,探波傲雪,高潔志士;蘭,深谷幽香,世上賢達;竹,清雅澹泊,謙謙君子;菊,凌霜飄逸 ,世外隱士。
  • 千磨萬擊還堅勁——如何寫出合律的詩句
    今天晚上接著為大家講學習寫今體詩,在入律階段,怎麼樣寫出符合格律要求的詩句。個人不成熟的見解,供大家參考。一、辨四聲識四體先談律詩的平仄。有人說 : 詩的平仄就是一層窗戶紙,沒有捅開時覺得很神秘,很深奧。一旦捅破這層窗戶紙,真的是「不過如此」嘛。
  • 月下,聽竹!
    柳子谷 月竹 竹 唐代: 李賀 柳子谷 月竹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 八首竹子詩詞: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對於竹子,古代文人墨客從不惜溢美之詞,古詩文當中也留下了大量詠竹的詩詞。五月知竹,人生知足,讓我們一起品讀詩歌,品味知足人生。《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紮根碎巖中,飽經風吹雨打,卻仍堅持不懈、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