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然
近日,有網友給小時新聞報料:蕭山佳境天城天合苑的業主發現,他們房子旁邊的地上停車場被劃成了下圖中的樣子,把原來進出口的通道全部都劃給了停車位方塊。
「劃的停車線把停車場的進出口都封死了,而且都是斜著的,尤其是中間那幾個車位,車怎麼飛進去?」
業主群裡對這樣的停車位神畫法意見很大。
有知情者說,新劃的停車位是由佳境天城小區開發商順發恆業連夜劃的,一共新劃了40多個車位,之前並未徵求業主的同意。
停車位為什麼會被開發商劃成這樣?開發商和業主之間有什麼樣的隱情?
近日,小時新聞記者來到了佳境天城小區一探究竟。
停車白線劃到停車場出入口,新老停車框交疊在一起
佳境天城小區位於蕭山市心北路,是一處交付了十多年的老小區。
小區有5個苑,佳合苑、境合苑、天合苑、成合苑、人合苑。每個苑之間是可以自由穿行的。
其中,天合苑和小區開放商順發恆業的辦公大樓之間僅有一條小區小路相隔。
網友所說的「神奇劃分」地上停車場的位置則是在順發恆業大樓門口的一塊空地。
地上停車場的其中一個出入口,是智能道閘系統,正對著天合苑和順豐恆業大樓之間的小路。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停車場出入口的位置上,的確已經覆蓋了四個方塊停車位白線。白色油漆的成色很新,顯然是劃上去不久。四個停車方塊的劃線位置是斜插進入出入口形式,和一般整齊劃一的停車位置有所區別。
如果真的這樣停車的話,通過小道入口就無法進入停車場。
最外邊的停車方塊白線,甚至把出入口石墩也囊括在內。
走進停車場,裡面的白線位置和出入口停車線位置平行,但和停車場南北布局來看,仍然是斜著劃的形態。
這些斜著的停車方塊,剛好把路中間的4個石墩也框了進去。
透過全新的停車白線,記者也看到了之前的停車位置,白色的停車線已經被磨得變灰不太明顯,和新劃線路交疊在一起。
停車場內的車輛,基本上都按照舊的停車線規範停放,留有一車道供車輛通行。在不太符合停車場目前構造的新停車方塊上,則被放上了請勿泊車的標識。
「前段時間開發商劃的新停車方塊,我們很奇怪,感到費解。」業主王先生開車進入,他並不按照全新的停車線停車,而是在舊停車線內停車。
「5塊錢一天,離得又近,覺得很方便。有時候來晚了,也不一定有位置。」
劃了新停車位的那天,王先生一大早就看到了業主群在發圖片,「堵車嘛,大家都很懵的狀態,有的車是斜著停車,有的車是按照舊車位停車,都出不去。」
王先生說,因為停車位的問題,開發商和業委會正在打官司,「具體原因就不清楚了,反正就希望能保障我們業主停車的權益吧。」
在人和苑的張大叔也提到了關於停車問題的矛盾,「前前後後有了一年多了吧,就是開發商主張停車場是他們的,然後針對歸屬問題在打官司。」
小區車位到底該屬於誰,1萬5的停車費該不該付
劃奇葩停車線的背後,是小區地上停車位的歸屬問題。
記者來到佳境天城第三屆業委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王女士說了她了解的事情原委。
佳境天城一共有2381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小區。
「業主是繳費停車的,但是順發恆業的員工,去年9月之前一直是不繳費停車。」王女士說,這是一個很不合理的現象。
她有兩個依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首先,物權法規定,小區一旦出售,公共區域就屬於全體業主所有,包括順發恆業辦公樓前的公共區域。
其次,2006年小區交付時,因為地鐵2號線施工,小區公共區域面積徵用,當時的補償款也是給予了全體業主。「這從側面印證了公共區域屬於全體業主,不然的話,補償款也不會給業主們,而不付給開發商。」
去年9月,第三屆業委會接手。
「我們在7月份啟動了智能道閘,實行停車智能化管理,只認繳費過的牌照。」業委會也第一時間通知了順發恆業的員工們,必須繳費才能進入停車場停車。
最終,達成一個月200塊錢,一共75個車位,開放商每個月繳納1萬5千的費用進入停車場停車。
「事實上,他們一直都不太想繳納停車費用。」
今年7月,業委會收到了順發恆業公司起訴的法院傳票。
「開發商稱小區裡面87個地面停車位歸屬公司所有。」王女士說,這87個車位主要集中在順發恆業辦公樓前、樓左和樓後的位置,依據是出讓房屋合同時,一條小細則說小區的地面停車位使用權歸出賣人所有。「這個肯定是和法律不符的,而且細則多數人是不會看的。」
「就是一個晚上,開發商瞞著業主們偷偷劃的。」
「當前法院並未判決地面87個停車位歸屬誰所有,現在這個情況就地面停車場不該任由任何一方亂動,而開放商在未告知其他業主的情況下亂改停車線,這是不合規的。」
開發商表示會將自己的權益堅持到底,等待法院判決
順發恆業有限公司也有自己的看法。
公司行政人力資源部王先生代表公司做出回應。
首先,王先生用一份商品房買賣合同和小區施工規劃圖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
「佳境天城小區是2006年左右交付,分批售賣。當時,所有的買房業主都籤訂了一份商品房買賣合同。」這份商品房買賣合同是浙江省2000年修訂版,浙工商格式備案200,有編號,上面蓋有順發恆業有限公司公章。
第十八條第六款,寫明小區地面停車位使用權歸出賣人所有。
在王先生提供的小區平面圖上,標明了順發大樓門前的停車位,標註門前地面停車位49個。在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裡面,寫著地面停車位87輛。
「根據合同裡面的規定,地面停車位87個車位是歸開發商使用的。」王先生表示,這的確是事實。
「當時賣房子的時候,這幢大樓是售樓處,而後改成了辦公樓,大約有50多人在這裡辦公。」王先生表示,當初售賣房子時,門口這一塊停車位,就是打算做成員工的停車位。
一直以來,是只有順發恆業的公司員工可以停這塊停車場,業主是不能停進來的。
直到2017年,順發恆業公司旗下的萬興衡物業公司競聘小區物業,為了和業主們搞好關係,雙方口頭協議:停車場白天由順發員工停,晚上員工走後,業主們可以進來停車。
這種和諧的停車狀態,持續了兩年多。
2019年,第三屆業委會上任,去年9月份接管物業管理的道閘系統,找了第三方公司,升級成智能道閘。「員工的車子進不來,說要繳納停車費才可以停車。」
王先生表示自己提出過反對,員工要進來上班,用發函的形式提出過反對。但是,業委會不為所動,只能先每個月交1萬5 ,先讓員工進來停車。
「在溝通無果的情況下,才選擇了去蕭山法院訴訟的道路,今年6月16號正式立案。」
之所以會突然劃出「奇葩停車位」,王先生也有自己的解釋。「我們申訴的是地面停車位87個歸屬我們所有,這麼多年,因為地鐵借地的原因,整個小區的格局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王先生舉了個例子,比如之前小道上的停車場出入口是沒有的,後面才開了一個。
「奇葩」停車位是當年圖紙上的模樣,原封不動的在地面停車場上劃了出來,所以和現在停車位的格局相衝。
「並不會讓居民和業主們按照這個停車位停車,所以我們擺放了請勿停車的標識,讓保安解釋指引停車。」突擊劃出新的停車位線,只是為了給蕭山法院提供證據。
「我們請了湘湖公證處公證了,把資料都已經提交到蕭山法院。」王先生表示,他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想要回這87個地面停車位的使用權。「從去年9月份我們就一個月付1萬5支付員工的停車費,這筆錢也是不合理,我們也想討回來。
「現在,這個事情已經引起了很多的關注,所以我們也想表明自己的觀點。」王先生表示,我們的做法是合規合理的,必然是要堅持的。「現在,我們就先付1萬5停車費,剩下的就等待法院的判決。」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