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朝聖記

2021-02-28 守月亮

在過去不可計久遠劫前,有佛名莫能勝幢如來,世界名無別異。當時有個比丘名叫慧王,早晨的時候託缽出去乞食,得到了百味佳餚。在街路上,有個孩子叫離垢臂,向慧王比丘要食物吃。比丘給了他一些,離垢臂吃著意猶未盡,繼續跟著,就到了莫能勝幢如來所。慧王比丘把飯缽交給孩子,讓他去供養如來和諸位聲聞菩薩,大家悉皆飽滿。如此供養了七日,缽裡的飯都絲毫沒有減損。當時孩子歡喜踴躍,對佛法生起了信心。慧王比丘又引導孩子皈依三寶,受戒悔過,發起無上的菩提之心。

經過無量劫的修行,離垢臂成佛了,即今之釋迦牟尼佛。而慧王比丘是誰呢?就是文殊菩薩!這個故事在《佛說放缽經》中也有提及,釋迦牟尼佛在經中曾言:「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為此,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賦詩頌揚文殊菩薩曰:

文殊菩薩德難量,久成龍種上法王。

因憐眾生迷自性,特輔釋迦振玄綱。

為七佛師體莫測,作菩薩母用無方。

常住寂光應眾感,萬川一月影鹹彰。

文殊菩薩不但是七佛之師,也是無量諸佛之師,更是眾生佛道中父母。為報佛恩,為見「父母」,在端午節之際,精進群的師兄們一行三十來人集體朝聖五臺山。

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並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諸菩薩住處品》中有言:「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這裡的清涼山就是指的五臺山。

在《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中再次確認了五臺山乃是文殊菩薩道場:「爾時世尊復告金剛密跡主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間有山號為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及有無量無數諸天龍神藥叉羅剎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圍繞供養恭敬於是。」

中國古稱震那(China)國,並在印度的東北方。而五臺山原來就叫五頂峰,因為有五座山峰巍然屹立。經文中提到的「清涼山」「五頂山」恰好符合五臺山的氣候及地理特徵。因此,五臺山就成為佛經中明確記載的文殊菩薩道場。

在4月29日(農曆4月初4)文殊菩薩聖誕之際,北京組的師兄們集體朝拜靈光寺佛牙舍利塔。在這次活動中,大家討論什麼時候去朝拜五臺山,朝拜文殊菩薩。翻看日曆,上半年只有端午節這個假期了,再往後就是國慶,五臺山10月已經很冷了,因此國慶不合適,於是就定在端午節(28日、29日、30日)去朝聖。

時間既定,師兄們開始訂票。北京的部分師兄是乘坐火車前往,買張臥鋪票,睡一晚上,第二天早晨到五臺山,既不耽誤上班,也不佔用白天時間,非常合適。有的師兄是自駕去的,姚家小女師兄則是坐飛機從太原轉車去五臺山。末學和聖蓮、聖理、相與、若一等師兄從六裡橋坐長途汽車前往,27號下午三點四十齣發,到達五臺山已經是晚上九點。

為親近三寶,近距離感受出家師父的生活,師兄們集體在五臺山普化禪寺掛單。普化禪寺坐落在臺懷鎮中心,對面就是五臺山長途汽車站,交通便利。寺廟佔地一萬五千多平方米,有殿堂樓閣一百多間,能容納較多信眾住宿。

成琮師兄提前兩天就到達入住了,我們一行數人27號到達,大部隊在28號陸續到齊。

縱經天上千億歲,不如一步向清涼。五臺山,因氣候而稱清涼界,但若得到了智慧,滅除貪、嗔、痴,則可得無上清涼。

28號,師兄們開啟了本次朝山的清涼之旅。大家先去的第一座寺廟是殊像寺。殊像寺是五臺山五大禪林之一,寺內供奉有文殊騎獅塑像,菩薩面相飽滿莊嚴,獅子靈動威武,整尊像高近十米,為五臺山諸寺中最高大的文殊塑像。據說這尊塑像的頭部是寺廟伙頭僧用蕎麥麵仿照文殊菩薩示現的聖相捏制的。

在殊像寺大殿內,還有五百羅漢渡海圖,各位羅漢形態各異,生動有趣。

由於行程緊湊,師兄們禮拜完文殊菩薩後直奔五爺廟。

五爺廟是五臺山香火最旺的寺廟,許多香客求事業、求財運、求學業、求姻緣等都會到這裡進香禮拜。時值端午,香客更多,寺廟門外有通道引導,門口有特勤把守,而且香也不準帶進廟,只能放在外面。進去之後,發現五爺殿前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大殿之內,五爺威嚴地坐在中間,大爺、二爺、三爺、四爺等分兩邊坐。眾師兄就在殿外面的側方禮拜問詢。心到佛知,無論在哪裡禮拜,只要虔誠之心發起,諸佛菩薩就會感應的到。

五爺廟裡供的是五個龍王,這是有來歷的。據說,很久以前,五臺山地區酷熱難當,老百姓無法耕種,深受其苦。文殊菩薩就化身一個出家僧人到東海龍王那裡借來了歇龍石,此石清涼異常,乃是龍王五個兒子休息的地方。文殊菩薩將此石帶回五臺山,山裡頓時清涼起來,並因石而建有清涼寺。龍王的五個兒子不見了歇龍石,追到五臺山,並大鬧五臺山,將五座陡峭的山峰削成五個平臺。文殊菩薩運用法力降服了五條龍,並安排他們在五臺山修行。其中,五龍說服了其他四個兄長一起護持三寶。人們為感激他們福澤一方,因此就建立了五爺廟。

出了五爺廟,邊上就是塔院寺。該寺有大白塔,通高七十五點三米,環周八十三點米,為五臺山的標誌,塔內供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據說,釋迦牟尼佛滅度後,留有八萬四千顆舍利。古印度阿育王用七寶鑄成八萬四千佛舍利塔,分布在閻浮提中。中國有十九座,五臺山獨得其一,如今就珍藏在大白塔中。

師兄們雙手合十,虔誠地繞塔、禮拜。塔院寺經常舉行全山大法會或千僧齋,法師們端坐在大白塔周圍,一起誦經、祈福,或者接受信眾的供養。5月30號上午,塔院寺舉行了千僧齋,由於師兄們當天拜黛螺頂,沒有趕上,略有遺憾。

塔院寺旁邊還有座小塔,相傳乃文殊菩薩示現貧女,參加無遮齋,以頭髮作為供養。後人把菩薩留下的頭髮建塔供養,稱為文殊發塔。明朝萬曆年間,圓廣道人重修,見發如金,而大家視之均不相同。

塔院寺邊上是顯通寺,這是五臺山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也是五臺山佛教文化的發源地和發展中心。

據悉,東漢明帝時,西域僧人攝摩騰觀察五臺山如佛祖說法的靈鷲山,而且此地有佛祖舍利塔,因而啟奏漢明帝在五臺山修建寺院。當時修建的寺廟稱為大孚靈鷲寺,即今顯通寺,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建築最早的寺廟。

進得廟來,古木蔥蔥,殿宇深深。大門左側是觀音殿、普賢殿、地藏殿,右側是大文殊殿,裡面供著五方文殊,香客們到此朝拜,稱為方便朝臺。大文殊殿後面是大雄寶殿,殿內供奉三世佛像。順次往後,有藏經閣,這是木結構建築精品。再往後是無量殿,重簷歇山頂,磚券而成,雕刻精湛,是中國古代磚石建築藝術的傑作。殿內供有無量佛,此外還有若干個鐵羅漢。藉助手機的燈光,依稀可見鐵羅漢的質地和模樣,神情栩栩如生,造型惟妙惟肖。

             
顯通寺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後面的銅殿,乃是五臺山十景之一。銅殿高8.3米,寬4.7米,深4.5米,明朝妙峰法師用10萬斤銅鑄成。殿內四壁鑄滿了佛像,號稱萬佛。殿前原有五座銅塔,日本侵華期間掠去三座,只留東西兩座銅塔。

師兄們禮拜完銅殿裡的佛菩薩,一一到塔周繞塔,恰逢一個法師對一個香客講述「大小土地」的故事。師父讓香客在塔周找土地廟,結果四處不見。法師笑著指著塔基上一個大如拇指的銅塊說,「這就是土地廟。」仔細觀看,確實是座小廟,廟裡還有一個很小的土地。法師說,「不要小看這個小土地哦,他可是整個山西的大土地!」

相傳,康熙朝聖五臺山,來到顯通寺,手摸銅塔下端的小銅廟,問道:「五臺山為何不見有土地?」老僧回答說,「我主手摸的小廟裡就是土地。」康熙低頭一看,小廟裡真有個小土地,於是信口說:「好大的土地!」康熙話音剛落,就見小廟裡的土地「撲通」一聲跪下來,邊磕頭邊喊「謝主龍恩!」從此,顯通寺裡的小土地就被封成了山西的大土地。

此事雖然只是傳說,但也說明了五臺山的歷史悠久、典故豐富,處處皆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28號下午,師兄們去了明月池。此處一眼泉水,可映明月,故稱明月池。據說,有緣的人能在池中看到佛菩薩或者自己的前世來生等。師兄們興致盎然,依次觀看,卻「只看到了一張大餅臉!」一個東北的師兄上來後說,她在池中看到了地藏王菩薩的形象,金色的,手拿錫杖,頭戴毗盧帽,一閃而過。經了解,該師兄是主修地藏經的,真是有感則應啊!

隨後,師兄們去了白雲寺和竹林寺,由於竹林寺在舉辦傳戒法會,未能進去瞻拜,大家就前往龍泉寺接聖水。

龍泉寺

         

龍泉寺原為楊家將的家廟,寺旁有泉名龍泉,寺名由此而得。寺廟山門前的石牌樓雕刻精美,磅礴大氣又不失細膩,是五臺山石雕藝術精品。寺內顯密並存,師兄們禮拜完主殿就到龍泉邊接水。泉邊有個法師帶著個居士給大家灌裝龍泉水。入口清涼,沁人心脾。大家接完水,供養而去。

夢參老和尚開示說,能來五臺山,起碼要修七輩子的福報。可見朝臺之難能可貴。據說,大朝臺一次,相當於五百年的修行。所謂的大朝臺,就是朝遍東南西北中五個臺頂的文殊菩薩。

朝臺是一場修行,既是道心的磨礪,也是智慧的提升,求文殊菩薩加持,業消智朗,早日成就無上菩提。因此朝臺的意義超勝百返生做天人。

朝五方臺統一車票是350元,由旅遊景區的公司統一運營。以前曾有私家車上臺頂,結果由於山高路險,經常發生事故,於是就不再允許私家車上臺頂了。

師兄們一行28人參加了大朝臺,兩輛中巴開到普化寺接大家上山。為了避開遊人高峰,司機反其道而行之,先去的是南臺普濟寺。

五個臺頂各供有不同的文殊菩薩,分別代表佛的五種不同智慧。南臺供的是智慧文殊,代表法界體性智。《佛學大辭典》的解釋是:無盡之諸法名法界,其諸法所依之體性,名法界體性智者,對之決斷分明也。

南臺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繁花似錦,五彩繽紛,因之取名為「錦繡峰」。臺頂普濟寺,始建於隋朝。穿過南臺普濟寺的牌樓,沿著石階往上走。石階右側有個石碑,正面用紅漆寫著「覺」字,背面寫著「悟」字。可能因為山高氧氣稀少的原因,爬起來明顯感覺吃力。這也給人以啟發,覺悟之道在險峰,不經過艱難困苦,哪能豁破無明呢?

南臺有個古佛殿,裡面供有燃燈佛,據說已經有1600多年歷史了。殿中燈火經年不斷,佛像及四壁都黑黑的,確實是歷史悠久啊。後面有古文殊洞,石刻的文殊,斑駁的雕痕,見證著寺廟的變遷。

          
南臺大殿兩側各有一座白塔,北京組的維維師兄在繞塔的時候,聽到塔內傳出清晰的木魚和誦經的聲音,她說好像聽到了來自另外一個法界的聲音。文殊菩薩是在用這種方式給朝聖的師兄們以鼓勵和信心嗎?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隨後,師兄們隨著中巴車去了獅子窩。據說,當年文殊菩薩騎著獅子來到五臺山,到了獅子窩附近,坐騎吼聲如雷,震徹山谷。我佛弘法喻為獅子吼,於是文殊菩薩駐此弘法,起名獅子窩。

師兄們進寺禮拜,發現院中一個高大的佛塔,塔身有萬尊佛像,是為琉璃萬佛寶塔。一個法師告訴我們,此塔有釋迦牟尼佛的鎖骨舍利,拜完主殿後可以進塔瞻拜。師兄們一陣驚喜,明淨師兄說:這趟來的太值了!大家拜完主殿,來至塔前,繞塔三圈,然後進到塔中,一個尼師用手電筒照向一個水晶小塔,裡面有顆舍利,法師說:中間那顆白色的舍利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鎖骨舍利。師兄們恭敬禮拜讚嘆而去。

西臺供的是獅子吼文殊,代表妙觀察智,這種智慧「能觀諸法自相共相,於眾會前說諸妙法,能令眾生得不退轉,以是名為妙觀察智。」西臺有寺名法雷寺,應該也是以說法如雷震而取名的吧。

到達法雷寺的時候,發現條件非常簡陋,大殿外堆著磚瓦、石子等,一片百廢待舉的景象。殿內紅磚鋪地,牆壁甚至都沒有用水泥找平,磚塊裸露在外面。牆上壁畫斑駁,一看就非常有歷史,但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只能任由自然風化。受地理條件限制,五臺山作為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落在了後面。希望各界賢達能積極支持五臺山正法道場的建設。

拜完西臺,師兄們一行去了中臺演教寺。中臺供的是儒童文殊,代表平等性智,此智乃如來觀一切法,與諸眾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隨其根機,示現開導,令其證入,是名平等性智。

演教寺是五臺頂上規模最大的寺院,也是一座顯密雙修的寺廟。師兄們一一禮拜、繞塔而去。

奔波了一個上午,師兄們都餓了,於是司機師父帶我們去了澡浴池寺吃齋飯。據說這裡是文殊菩薩洗澡的地方,還留下了菩薩的腳印和手印。師兄們跪在菩薩的腳印、手印前,虔誠頂禮,並用手感受著菩薩的腳印與手印,然後往自己的頭頂摸,寓意著間接接受菩薩的灌頂加持。

吃完午飯,師兄們補足了能量,然後一路曲折向上,來到了五臺山的最高處——北臺葉鬥峰。這裡海拔3061米,是華北地區的最高峰,被稱為華北屋脊。臺頂氣候異常寒冷,通常9月見雪,4月解凍,臺背陰面有常年不化的冰,稱之為「萬年冰」。雖然已經是五月底,但是臺頂依然冷風刺骨,師兄們紛紛把厚衣服穿上。

北臺葉鬥峰

北臺有靈應寺,供的是無垢文殊,代表成所做智,謂能遍於一切世界隨所應化成熟有情,示現種種無量不可思議變化事;方便利樂一切有情,常無間斷,如是名為成所作智。

師兄們在寺前集體進香,祈求菩薩加持大家身心清淨,業障消除,智慧增長。寺廟不大,一個主殿,旁邊兩個側殿,大家很快拜完了。

五臺山號稱金色界,在開了天眼的人看來,整個五臺山都是金碧輝煌的,甚至連草木石塊都是金色的。聽到這種境況,一些師兄們撿拾臺頂青石,以作珍藏。《文殊大士靈應錄》序言說:「若人聞此五臺山名,入五臺山。取五臺山石,踏五臺山地,此人超四果聖人,為近無上菩提者。」佛在《大般涅槃經》中云:「若聞文殊名,或見形象者,百千劫不墮惡道。若稱念文殊名者,沒有重障者,不墮阿鼻及猛火處。常生他方清淨國土,值聞佛法,得無生忍。」可見能來五臺山禮敬文殊菩薩的功德是多麼巨大!

在去往東臺的路上,從高而下,一覽眾山小,眼前是連綿無際的高山草甸,頭頂是空曠無垠的天宇,山谷裡飄來陣陣雲霧,薄似輕紗。是文殊菩薩加持的智慧霧嗎?師兄們一陣驚喜,連聲高唱「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讓司機打開車窗,讓霧氣透過車子,沾染到每個師兄。

車行約半個小時,到達最後一站——東臺望海寺。東臺供的是聰明文殊,代表大圓鏡智,此智能明察三世一切諸法,萬德圓滿,無所欠缺,猶如大圓鏡之能顯現一切色像,故稱為大圓鏡智。

東臺頂亦名望海峰,因為在這個地方極目遠望,近可看到河北省,遠能望見山東省渤海,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登上東臺頂,極目到海瀛。師兄們到達東臺的時候,山下雲霧一陣一陣湧過來,宛如置身縹緲雲海中。

寺中僧人正在誦經,梵唄嘹亮,震懾人心。主殿除了供有文殊菩薩,二層還供有五方佛,這也是代表五種智慧。

在正殿的兩側各有三間配殿,此外,還有一個小塔,塔身用青石雕刻而成,石頭斑駁,歷史久遠。師兄們虔誠合十饒塔,然後乘車下山。

黛螺頂

朝完五方臺,30日上午,師兄們去三步一拜黛螺頂,這被稱為小朝臺。

關於大小朝臺,也有個來歷。相傳,乾隆皇帝多次朝拜五臺山,由於天氣原因未能朝禮五方臺。於是他對黛螺頂的青雲法師說,「三年後我再來朝臺,要不登五方臺,還能朝到五方文殊,你去辦好這件事。」一晃三年之期快到,法師還沒有想到辦法。恰好這個時候寺中一個小和尚偷吃了貢品,青雲法師沒有按照寺規處罰他,而是讓他三天之內想個不去五方臺而能朝遍五方文殊的辦法。小和尚想了三天,終於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模仿五個臺頂的五方文殊像,製作五個文殊菩薩,供在黛螺頂。這就是小朝臺。

通往黛螺頂有條石階路,被稱為大智路,共有1080級臺階。1080級臺階寓意著六凡四聖十法界,而十界各有「百八」,合起來就是1080,其中包括「百八煩惱」等等。踏上此路,表示要斷煩惱、證菩提,因此有「不登黛螺頂,不算朝臺人」之說。

師兄們先在大智路下集合,男師兄在前,女師兄在後,兩人一排,靠道路右側禮拜,空出左邊石道,以供遊人上下。另外,為了師兄們的安全,特意安排了兩個男師兄在隊伍的最後,負責照顧大家,應付突發狀況。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文殊菩薩是眾生佛道父母,大家以如子憶母的心去稱念文殊菩薩名,必能感應道交。師兄們大聲念著「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然後三步一拜。聲聲至誠,步步懇切,聲音迴蕩在大智路上,吸引許多香客紛紛駐足拍照或者跟誦佛號。

           
在拜至善財洞的時候,北京組的我想師兄突然看到臺階上有白色的蓮花,起初他以為是自己眼花,然後再仔細看,發現每拜一下臺階上就出現白色蓮花,而這些蓮花不是石階上雕刻的,而是文殊菩薩示現的!

蓮花大如兩個手掌掌緣相併,然後五指分開,每個臺階上有兩三朵蓮花,大小不等。我想師兄看到自己和前面師兄以及旁邊的師兄所拜的臺階上都有蓮花,直到拜至黛螺頂上都有。

蓮花在佛教裡表示清淨,大地上長出蓮花寓意著出濁世而不染。文殊菩薩的一個法相是手執蓮花,花上放置般若經,作為智慧與慈悲的象徵。

師兄們繼續禮拜,在拜至全程的三分之二處時,頂上堆積了幾片烏雲,隨後飄飄灑灑下起小雨。而此時周圍的天空一片明朗。這是菩薩用大悲雨為大家消業障開智慧啊!師兄們法喜充滿,拜起來更加整齊有力。

在快拜到頂上的時候,小雨又開始下起來,並逐漸變大。臺階都已經溼透了,但師兄們不為所動,繼續禮拜。臺頂原本有很多香客,此時都躲在屋簷下避雨,原本擁擠的道路一下子寬敞起來,師兄們得以繼續拜到寺廟門口。等大家進到廟裡,雨就停了。弘飛師兄後來說,這是菩薩對我們的考驗,也是在給我們清理出朝拜的道路啊!

           
師兄們集合在五方文殊殿前共修21遍大悲咒,這裡是文殊菩薩正身所在的地方。師兄們大悲咒剛一出聲,一股巨大的加持力灌滿全身。大悲聲聲穿雲霄,師兄們的咒音吸引來很多香客圍觀,有些香客還跟著一起共修大悲咒。

共修完大悲咒,師兄們各自上香禮拜,有的師兄還去立了超度牌位。北京組的真竑師兄帶了一瓶橄欖油,由末學替精進群眾師兄供在了五方文殊前。

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師兄們下山了。在山腳下大家被一副觀世音菩薩像吸引,這是一尊站立的觀世音菩薩,清淨莊嚴,令人心生歡喜。明淨師兄說,一看這幅佛像,就全身過電。畫佛像的師兄身上長滿了疙瘩,手掌腫脹變形,語音不清,這是末學第三次遇見他了,每次都是在朝聖回來的路上。為什麼菩薩這麼莊嚴呢?該師兄說他做佛畫有時候會得到菩薩給的靈感,讓他知道該怎麼畫。師兄們詢問佛像是否可以結緣。該師兄說可以,善款隨緣。師兄們湊了一些善款,交給他,然後讓該師兄將佛像畫好後以守月亮上品上生精進群的名義去供養寺廟,留給有緣人去禮拜供養。

吃完午飯,師兄們一一返程。五臺山朝聖之旅圓滿結束了,師兄們有滿滿的收穫與感動,一切都是文殊菩薩加持所致。不由想起印光法師的一個偈頌:「般若智力不思議,一照頓空五蘊聚。諸人既欲度苦厄,何不奮志以仰企。」文殊菩薩以般若智力成為諸佛之師,我等弟子當精進修行,奮志進取,度諸苦厄啊!

相關焦點

  • 五臺山菩薩頂
    菩薩頂位於山西省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北側的靈鷲峰上,遠看好似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因此人們又把它叫做喇嘛宮。
  • 五臺山體育館
    青奧會使用:足球,桌球,3×3籃球足球:18000個桌球:5000個3×3籃球:1500個地理位置:五臺山體育中心位於南京市中心交通:628路、629路、630路、633路、金塘線 簡介:五臺山體育中心位於南京市中心,佔地面積220畝,始建於1953年。經過60年的發展,現成為南京市最大的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五臺山體育館承擔了2013年亞青會的桌球比賽。
  • 五臺山顯通寺
    尤其最為突出的是青銅鑄造的銅殿,是在明代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萬曆皇帝母親李太后之師妙峰和尚,集全國13省市布施,先後鑄成三座銅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 寶華山,一置五臺山。三個銅殿均在湖北省 荊州澆鑄,運至現場組裝,如今僅存五臺山這一座了。銅殿方形,外觀重簷兩層,高約5米,四周隔扇上欞花圖案和壺門花鳥裝飾,形象生動,工藝絕佳。
  • 正說五臺山大朝臺:如何精確判斷五臺山的氣溫
    五臺山山區是華北的最冷區,五臺山中臺頂年平均氣溫為一4.2c,極端最低氣溫在1985年1月15日達到一44.8℃。臺懷地區平均氣溫最高月份出現在7月,平均為17.9℃,最冷月份在1月,平均氣溫為一9.2℃。5月到9月平均氣溫在10℃~20℃之間。2、晝夜之溫差五臺山境域內,晝夜溫差較大。
  • 五臺山寺廟住宿
  • 敦煌五臺山圖(十) | 五臺山十大寺院:大華嚴寺與大法華寺
    顯通寺,規模宏大、歷史悠久,也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全山寺院之首,與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寺廟。其中銅殿鑄於明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銅10萬斤,是中國國內保存最好的銅殿之一。顯通寺的詳細介紹可點擊下面的圖片連結查看👇
  • 「亞洲佛光」五臺山佛光寺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臺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三十公裡。
  • 五臺山的僧兵和武藝
    五臺山寶剎林立,名僧輩出,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    在古代,特別是宋代,五臺山曾經以僧兵馳名,其影響遠在少林寺以上。正因為有真實可信的歷史背景,所以在宋元明小說雜劇中出現了魯智深、楊五郎在五臺山出家和五臺山頭陀兵的故事。明代以後,五臺僧人的武事活動逐漸歸於沉寂,代之而起的才是少林寺武名獨享天下的局面。    五臺山的習武活動始於何時,目前還不大清楚。
  • 網傳「五臺山女尼是假扮的」,如此抹黑五臺山,我們不能忍!
    這兩天,一個「五臺山上的尼姑越來越多,這是為何呢?」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看了視頻後,小編心中異常憤怒,如此抹黑五臺山,我們不能忍!視頻中究竟說了什麼?先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博人眼球惡意抹黑五臺山為了博人眼球,視頻的標題用了「五臺山」「尼姑」等關鍵詞;視頻解說道:「山上的尼姑人數不減反增,原來山中的尼姑並不全是真正得虔誠教徒,而是假扮成尼姑以此賺錢」「她們並不會去誦經念佛,也不會去思考怎麼幫助世人,僅僅只是穿上了一身袈裟剃光了頭髮而已,和普通人並沒有區別。」
  • 五臺山:憑什麼成為「清涼世界」?
    當地傳說中,五臺山最初其實熱得不行,文殊菩薩從東海龍宮「借」來一塊本來是龍王、龍子布雨後避暑的「歇龍石」,從此才改善了五臺山的氣候環境,成為了清涼之山。今天在五臺山清涼寺,依然保存著那塊傳說中的歇龍石,巨石重約60噸,烈日下依然冰涼如水。
  • 五臺山~菩薩頂
    菩薩頂又名真容寺,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黃廟之首。菩薩頂位臺懷鎮中心的靈鷲峰頂,在顯通寺的上方。
  • 莫高窟文殊堂《五臺山圖》
    清涼寺五臺山又名清涼山,位於山西五臺縣東北部,相傳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應化道場,方圓500裡,由五峰環抱而成,峰頂平坦寬闊如臺,故稱五臺山。古印度東北方向應為中國北方之地,而清涼山則為五臺山。在《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中,世尊更確切指出:「我滅度後,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大振那亦稱摩訶支那或震旦,系古印度對中國之稱謂。兩經均確指文殊師利菩薩應化中國五臺山,為眾生演說佛法。
  • 山西 11 忻州:五臺山
    五臺山有臺內、臺外之分,通常人們說的五臺山是指臺內的臺懷鎮。臺內只有一條沿清水河谷修建的主路,叫大石線,也就是大同到石家莊的公路。中國佛教徒以五臺山應之。初興於北魏,輝煌於唐代,復興匯流於明清,文殊道場五臺山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唐宋以來我國最早最大的國際性道場,可以說是中國佛教史的見證。即使在臺懷鎮中心區,也是寺廟林立。
  • 五臺山的十一座著名寺院
    文殊殿為五臺山尚存的唯一金代建築。佛光寺大殿並不巨大,形似往常,但卻被我國聞名的修建學家梁思成稱為「我國榜首國寶」,由於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語:在我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曾經的木結構修建。2、第二大寺院顯通寺:五臺山青廟首領
  • 清涼勝境·五臺山——圓照寺
    圓照寺是一座700年的古寺,坐落在佛教聖地五臺山臺懷鎮,靈鷲中峰。圓照寺現為山西省省重點保護寺院,因坐落的地勢稍高,所以顯得格外開朗。此寺北仰菩薩頂、廣宗寺,南瞰顯通寺、塔院寺,東眺黛螺頂、善財洞,西望壽寧寺、三塔寺,居群宇之中心,傲天地崔嵬。
  • 華北屋脊五臺山又稱清涼山
    在很多人眼中一直以為五臺山只是一座山的名字,沒想到是有五座山峰。其最高峰──葉鬥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地區的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美稱。五臺山因其五座主峰峰頂平緩,有如壘土之臺而得名。五座臺頂上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的五個化身,又稱五方文殊。五臺山朝聖朝拜臺懷鎮黛螺頂的五方文殊為小朝臺,登五個臺頂朝拜五方文殊為大朝臺。
  • 太原-五臺山自駕一日遊
    受疫情影響,今年很多旅遊景區對遊客免門票開放,五臺山也在其中,需要提前預約門票。趁著休假期間,我與朋友自駕前往五臺山。早上6:30出發,沿途的雲景很是漂亮。10點左右到達五臺山,然後驗票,等車,停車,到達五爺廟已11點多,這裡停車位找了好長時間。都說五臺山的五爺廟最靈驗,我們首先去了五爺廟祭拜,這裡祭拜的人非常多。隨後,我們去了距離五爺廟比較近的菩薩頂。
  • 五臺山佛光寺
    而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只剩4座唐代中晚期的寺廟,其中就有被建築學泰鬥梁思成發現的,建築年代久、規模大(七開間)、等級高(廡殿頂),稱之為「第一國寶」的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梁思成看到61號洞中有一幅唐代壁畫「五臺山圖」,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之寺」的寺院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馬上返回,按圖索驥,第3次來到了山西。1937年6月26日的黃昏,五臺縣向北的「官道」上走來了一行人,騎著三頭騾子,馱著行囊,年輕的建築學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帶著中國營造學社同仁正前往五臺山,尋找唐代古建築「大佛光之寺」。
  •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品讀《五臺山和韻》,雲旅遊山西忻州五臺山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明代史監《五臺山和韻》,雲旅遊山西忻州五臺山。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臺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周五百餘裡,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2009年6月,五臺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關注觀光君,圖文版內容更精彩......
  • 妙江妙法 | 五臺山為什麼有名?
    五臺山是千年的歷史,千年的文化,萬年的智慧。我們五臺山所擁有的那些東西:有記載無記載的、有形無形的、有相無相的,那是無數的。文殊菩薩的智慧就在這裡頭體現。我們看這個地方,小地方有大世界。這個山不是太大,要比起青藏高原,我們五臺山小得很。可是呢,這就叫名山!五臺山這個名山,不是說產什麼名貴的物產,而是它出名人,是好多的名人用他們的心血換來了的,不是用欺欺騙騙得來的。欺騙得來的就不會有這些個東西。我們中國的文化,跟西方的文化不一樣,東方的文化是互相尊重,尊重你的人格、尊重你的性格、尊重你的一切,是人敬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