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4日美國媒體報導,在去年8月下旬美國國務院批准售臺66架F-16戰鬥機近一年之後,美國國防部正式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敲定了90架F-16的採購合同,其中包括了中國臺灣的66架和摩洛哥的24架。
臺灣採購的F-16戰鬥機包括56架F-16C單座和個10架F-16D雙座型,根據計劃,第一架單座型將在2024年交付,第一架雙座型將在2023年年底交付,全部66架飛機將在2026年交付完畢。由於F-16生產線的搬遷,所有F-16都會在洛馬位於南卡羅來納州格林威爾的新工廠生產。
66架F-16的交易總金額為84億美元,單機價格高達1.27億美元,幾乎與F-35A隱身戰鬥機相當,讓人不免感嘆臺灣再次當了冤大頭。對於已經40多歲高齡的F-16戰鬥機來說,發展潛力已被挖掘殆盡,生產接近尾聲,這筆訂單很可能會成為該機絕唱。
那麼,臺灣購買的這66架天價F-16到底是什麼樣的戰鬥機,與之前升級的F-16V有什麼本質不同嗎?
根據採購清單,臺灣這次購買的是F-16的最新生產批次Block 70,也就是全新製造的F-16V。所謂F-16V,是洛馬公司在2012年新加坡航展上首次公布的「次世代」F-16,名稱中的「V」代表「蝰蛇」(Viper)的意思,也就是F-16的非正式綽號。
F-16V既可以被作為升級包出售,如臺灣將145架F-16A/B Block 20升級成F-16V;也可以是基於Block 50/52+機體製造的全新飛機,根據發動機的不同被定義為Block 70或72,其中Block 70安裝通用電氣F110發動機,Block 72安裝普惠F100發動機。
所以臺灣此次採購F-16 Block 70就是全新製造的安裝F110-GE-129發動機的F-16V,與配備F100-PW-220發動機的F-16A/B相比,不僅加力推力更大,在可維護性能上也加強不少。除發動機外,Block 70的機身疲勞壽命和最大起飛重量都比F-16A/B提高不少。但雖然Block 70具有在機背安裝保形油箱的能力,但臺灣似乎並未採購這項裝備。
Block 70的航電核心是AN/APG-83雷達,一種派生自F-35 APG-81的有源相控陣,被稱為可變敏捷波束雷達(SABR)。由於APG-83被設計成可直接替換F-16現有機掃雷達,所以沒有配備複雜液冷系統,在輸出功率上受到限制,儘管如此該雷達仍在探測距離、掃描精度和同時跟蹤的目標數量上遠超F-16現有APG-68機掃雷達,並且能同時工作在空空和空地模式上。為了與新雷達配套,F-16 Block 70還安裝了新的座艙中央顯示單元(CDU)用於顯示戰術態勢圖,配合JHMCSII頭盔顯示器能大幅提高飛行員的態勢感知。
總體而言,F-16 Block 70與經過升級的F-16V相比,除了機體壽命和最大起飛重量外,在其他性能上並沒什麼不同。該機的總體戰力可能接近我國空軍的殲-10C,但受限於雷達口徑和功率,在探測距離要弱一些,且缺乏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在戰術使用上需要外掛光電吊艙補齊,吃虧不小。至於臺灣自吹自擂的成F-16V能在相當程度抵消殲-20的優勢,我們就當成笑話看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