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悲歌,戰鬥機中的藝術品,F-14戰鬥機發展史

2021-01-08 歷史小咖菌

美國的戰鬥機在退役後大多是選擇封存管理,然而在眾多退役的功勳老將中卻有這樣一個獨特的存在,它在退出了美國現役後既沒有賣給其他國家也沒有被封存起來,除了被送進博物館的那幾架,其餘都被拆解為了約0.61米見方的碎片,這款堪稱屍骨無存的戰鬥機就是在電影《壯志凌雲》中大放異彩的F-14戰鬥機。

F-14戰鬥機直至今日還在被眾多軍迷所津津樂道,在諸多的軍事論壇裡也都頻繁地出現在討論話題中,為何F-14戰鬥機在它退役的這麼多年裡仍然令人念念不忘,這款戰鬥機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特點?讓咱們走進這款被稱為藝術品的戰機。

上圖為F-14戰鬥機。

F-14戰鬥機的設計背景

在美國與蘇聯冷戰的那幾十年裡,雙方都想把核彈扔到對方的領土上去,在飛彈性能還無法令人滿意的那個年代,由轟炸機投擲就成了各國的首選,在這種背景下高空超音速轟炸機就被各國給研製了出來,比如蘇聯的圖-22M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和由潛艇發射的長程遠距離反艦飛彈就給了美國航母戰鬥群很大的威脅。為了節約成本,美國的海軍和空軍就一起參與了一個叫作TFX的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尋找一種長航程與耐航的攔截機來護衛航母戰鬥群的安全,但是這個計劃最終以失敗為告終,在這個計劃中誕生的戰鬥機叫做F-111B,是由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航空航天公司共同為海軍研製出來的一款可變後掠翼戰鬥機,但是它的重量遠遠地超過了海軍對新型戰鬥機的要求,而且由於該戰鬥機偏重導致近戰纏繞能力非常差,偏偏近戰纏繞能力又是海軍的剛需,所以格魯曼航空航天公司只能繼續地對其進行修改,1966年由於格魯曼公司仍然即無法拿出有效提升F-111B的近戰纏繞能力的方案也無法減輕F-111B的重量,美國國會終止了對其的撥款,海軍也獲得了國會對其研發代替機型的批准。

上圖為F-111戰鬥機。

重新招標,倉促出生卻實力強悍的F-14初代戰機

1968年,美國海軍單獨提出了一個叫做VFX的計劃,在計劃中美國海軍明確的規定了幾個設計要求,美國海軍想要的是一款雙座、雙發,以奪取制空權為主要目的的空優型重型戰鬥機,飛機的最高飛行速度要達到2.2倍音速,在武器方面為了不重蹈F-4鬼怪式戰鬥機覆轍特意要求這款戰鬥機要內置M61火神式六管連發機炮,並且對其載重能力也有很大的要求,由於美國海軍對這款戰鬥機的期望是奪取和守護制空權,所以要求新款戰機擁有掛載最低6枚大型空對空飛彈或者10枚中小型空對空飛彈的能力。當時有4家公司都採用的是可變掠翼的設計,其中就有格魯門公司,在這家公司進入了最後階段的時候,美國海軍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不過對F111B耿耿於懷的美國海軍對格魯門公司提出了堪稱苛刻的要求,他們要求飛機空重一旦超過了預計的數值,就要每多45公斤交44萬美元的罰款,同時隨著蘇聯對美國航母戰鬥群與日俱增的防空威脅,美國海軍規定新式飛機每晚交付一天就要罰格魯門公司5000美元。

上圖為暫未裝到飛機上的M61機關炮。

在如此苛刻的要求下格魯門公司選擇放棄製造原型機的步驟,直接製造實機,在美國海軍的高壓之下籤完合同的第22個月F-14就進行了首次的飛行,22個月研製出一款戰鬥機是什麼概念,舉個例子,著名的F-16"國際戰鬥機"於1972年的4月原型機開始研製,F16A的首飛時間是1976年的12月,F16戰鬥機從研製到首飛花費了56個月,相比之下F-14戰鬥機的面世顯得如此的倉促,但是倉促面世的F-14戰鬥機出色的性能令人相當滿意,在1973年就擁有了初始的作戰能力。

上圖為F-16"國際戰鬥機"。

整體設計

美國海軍給F-14戰鬥機的定位就是一款空優及海軍長程攔截機,在超視距空戰還沒有普及的年代,戰鬥機的近距離格鬥能力顯得格外重要,為了給飛行員在近距離格鬥時擁有良好的視野,F-14戰鬥機採取了泡型艙罩的設計,泡型艙罩就是一種外形如同肥皂泡一樣的飛機座艙罩,這種座艙罩可以給飛行員360度的良好視野,這一點在F-16戰鬥機上有著充分的體現。駕駛艙中的兩個座位所對應的分別是前座負責操控飛機的飛行員與後座負責操控武器的雷達攔截官。為了達成美軍對F-14戰鬥機高掛載的要求,在F-14戰鬥機的扁平機體下方可以掛載各式武器,機炮的位置在左邊。

上圖為正在飛行的F-14戰鬥機,注意看它的座艙罩像不像肥皂泡?其實F-116的更像。

F-14戰鬥機的扁平機體可不光是為了掛載武器,這個扁平狀的機身設計可以說是頗具匠心,與蘇聯的蘇-27"側衛"戰鬥機類似,這個扁平狀的機身也是除了機翼外的另一升力體,它所產生的升力可以達到整體升力的百分之四十到六十,其原理是兩個引擎噴嘴的距離設計的非常靠近,在這種情況下兩個引擎噴嘴噴射出來的氣流在經過扁平狀的機身時就會產生額外的升力,轉向能力也會有大幅度地提高,而且這段機身裡還集成了飛機大部分的要害部位,飛機的油箱,可變後掠翼的機械結構,電子,以及飛控系統都被容納了進來,同時由於F-14戰鬥機採用的是可變後掠翼的結構,所以機翼下如果加裝武器掛架,武器的指向將無法和機首的指向保持一致,可以說F-14戰鬥機的扁平機體是除了可變後掠翼外的另一大亮點。

上圖為F-14戰鬥機的扁平機身。

F-14戰鬥機最大的特點,可變後掠翼。

機翼的後掠角在戰機飛行時可以進行改變的機翼就叫作可變後掠翼,可變後掠翼的出現是為了同時滿足短距起降,超音速飛行和亞音速飛行的這三點要求,以使用機翼變後掠的方式來用不同的後掠角去適應飛機不同情況,使其在這些不同情況下都能達到最佳的飛行狀態的目的。F-14作為使用可變後掠翼最成功的戰機,在這方面的設計巧妙至極,F-14戰鬥機的後掠角度可以在完全伸展的20度到68度之間來回改變,由於後掠角的角度是由機上的飛行電腦自動控制的,為了增加其可靠性,在發生緊急情況時也可以由飛行員來接管控制權限。在電腦控制的情況下無論機翼在什麼樣的高度和速度下都能獲得最佳的升阻比,而最佳的升阻比將會給戰機帶來十分出色的高速和轉向性能。

由於F-14戰鬥機是一款艦載戰鬥機,所以它需要儘可能地減少在航空母艦上所佔用的空間,由於它採用是可變後掠翼,所以無法像F18戰鬥機那樣將機翼摺疊起來,所以在停泊時通常將後掠翼的角度調節至七十五度,此時的機翼會與戰機升降舵重疊,以此來達到節省艦上空間的目的。此外,格魯門公司還為F-14戰鬥機配備了"直接升力控制",這種設計完全是為了艦載機而生,與一般的飛機只有單側襟翼不同,F-14戰鬥機的機翼前後都有襟翼,在降落在航母上的時候襟翼可以向下打開用來增強飛機的升力,通過控制4片擾流板的打開數量就能在俯仰角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對升力進行精準地控制,這樣飛行員就可以在最佳的視角下控制飛機在甲板上選擇最適當的位置著陸,大大地降低了艦載機在降落時的難度和危險。

上圖為掛載了6枚不死鳥飛彈的F-14戰鬥機,注意看它的機翼與上面的那些圖的位置不一樣。

動力系統

F-14A戰鬥機的動力系統是由兩具美國的第一部渦輪風扇引擎構成的,該型號的引擎是由普拉特·惠特尼所研製成功的,其代號為TF-30,是一種低旁通比渦輪風扇引擎,F-14戰鬥機選用此款引擎也是在無可選擇下的無奈之舉,實際上這款引擎達不到美國海軍對F-14戰鬥機推重比要達到1的要求,使用了TF-30的F14戰鬥機的推重比和F-4鬼怪式戰鬥機的推重比是相同的,由於F-14的氣動性能優於F-4戰鬥機才獲得更高的爬升率,並且由於該引擎性能的不到位導致F-14戰鬥機發生的事故中有百分之二十八都與引擎有關,這一點在電影《壯志凌雲》中也有體現,後來換裝了F101DEF引擎的F14戰鬥機才發揮出了它的真正實力,從此它在航母上彈射起飛時不必開啟加力就能達到起飛速度,除此之外,得益於新引擎更加經濟的燃油性使它的作戰半徑有明顯的增加,推力也有所增強,最重要的是不會再因為引擎而導致飛機失事。

上圖為TF-30引擎。

機載武器

除了美國海軍出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態強行要求加裝上去的機炮外,F-14戰鬥機所能攜帶的空空飛彈有很多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AIM-54不死鳥長程空對空飛彈。這款飛彈是專門為了攔截蘇聯空軍高空超音速轟炸機的入侵而誕生的,它是全世界第一種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飛彈,到它退役為止也只有F-14戰鬥機有掛載它的記錄,可以說不死鳥飛彈是F-14戰鬥機的專屬戰鬥夥伴。由於當時的電子技術的落後和對射程的要求,不死鳥飛彈的體形十分巨大,與普通飛彈不同的是,不死鳥飛彈可以在短時間內針對多個遠程目標發射數發飛彈,F-14戰鬥機一共可以掛載6枚不死鳥大型飛彈,在不掛載不死鳥大型飛彈的情況下它一共可以掛載10枚空空飛彈,分別是6枚AIM-7麻雀中程空空飛彈和4枚AIM-9空空飛彈,在對地方面除了可以使用無制導炸彈外,在加裝了紅外線瞄準倉後還可以使用精確制導武器。

上圖為F-14戰鬥機正在發射不死鳥飛彈。

總結評價

在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伊朗擁有F-14戰鬥機,伊朗的F-14戰鬥機是美國在1970年賣給它的,當時伊朗和美國還是盟友關係,當時一共賣給伊朗79架F-14以及配套的不死鳥飛彈,這些戰鬥機和飛彈最後成了美國的心腹大患。

F-14戰鬥機以其帥氣的外觀和優越的性能迷倒了包括作者在內的無數國內外軍迷,可惜的是這款戰鬥機最終由於運行成本太高,再加上它最大的敵人蘇聯的解體,導致F-14戰鬥機被更加經濟的F/A-18戰鬥機所取代,對於美國來說也許F/A-18不如F-14,但是無疑F/A-18更加合適。為了不讓伊朗獲得F-14戰鬥機的零件還將博物館以外的F-14戰鬥機都拆碎銷毀了,F-14戰鬥機就此成為了美國海軍重型艦載機的絕唱,一代傳奇的藝術品就此泯滅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上圖為正在航母上起飛的F-14戰鬥機。

相關焦點

  • 戰鬥機中的「妖魔鬼怪」!飛彈時代的產物,美軍F3H與F-4戰鬥機
    圖為正在起飛準備試飛的F3H-1N,空中的是伴飛的則是「女妖」戰鬥機但是,此次臨時換發只是F3H系列艦載機發動機災難的開始,在整個試飛過程中,J40系列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就毫無疑問的展示了他的糟糕性能,兩架飛機由於發動機問題暫時停飛,一架原型機也因為發動機問題在降落時發生事故直接損壞。
  • 地位比較低,卻長期領先中國戰鬥機多年:F-104戰鬥機
    今天著重說一下F-104戰鬥機,這款戰鬥機雖然在中國和世界軍迷中的地位比最渣的渣男還低,但是很多技術細節,卻長期領先中國戰鬥機多年,這並不是假的。雖然殲-7/米格-21戰鬥機在全世界戰績比F-104好得多,但是在技術單項上,和前瞻性上確實差不少,米格-21僅僅在最近些年印度人的野牛改型上裝上了R-77中距空空飛彈,雖然那個渣一樣的雷達視野類似小手電讓人非常不齒但是遺憾的是,中國戰鬥機卻不得不在機頭進氣這個圈子,耗了幾乎30年,從早期的殲6,殲-7,到後來的殲8,由於巨大的慣性
  • 噴氣式戰鬥機元老,超音速飛行的F-86戰鬥機
    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不得不說的大型戰爭,催生出了許多優秀的武器裝備,今天兵哥要講的便是在二戰後研製的一架在軍界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戰鬥機,它就是F-86戰鬥機。F-86戰鬥機是二戰後美國研製的一型單座單發後掠翼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是美國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是美國、北約集團及日本在五十年代使用最多的戰鬥機。其廣泛的用於空戰,攔截與轟炸,是第一架在俯衝時超音速以及世界上第一架裝備空對空飛彈的戰機,是第一架能在平飛狀況下超音速執行作戰任務的戰鬥機,也是美國第一架裝設彈射椅的戰鬥機。下面兵哥來介紹一下它的設計特點。
  • 第三代戰鬥機的巔峰之作——麥道F-15「鷹」式戰鬥機
    時至今日,F-15「鷹」式戰鬥機已經在多個國家中服役將近半個世紀,甚至已同F-4「鬼怪」II戰鬥機一樣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代表作品,比如最早的變形金剛動畫中的紅蜘蛛、驚天雷和鬧翻天三人就能變形為F-15「鷹」式戰鬥機,而在韓國空戰電影《R2B返回基地》中,F-15K戰鬥機的精彩表現也為所有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這部劇也嚴重削弱了它的實力)
  • 就F-22戰鬥機各種墜機事故閒談
    而同時代的F-14則更是悽慘,1972年開始服役的F-14A長期深陷TF40發動機中不能自拔,這款發動機在高機動時候特別容易停車,而F-14A寬體分裂雙發動機,則讓單發停車後容易陷入螺旋,而且非常難於改出,因為這個原因甩掉的飛機多如牛毛,後期換裝F-110發動機之後,就得到了巨大改觀,這麼一搞幾乎20年過去了。
  • 諾斯羅普F-5戰鬥機,經典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專注外貿出口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款經典的第二代戰鬥機,這就是諾斯羅普研製生產的F-5戰鬥機。相比於F-4和F-104這些第二代戰鬥機,諾斯羅普F-5戰鬥機顯得有點另類。這是因為美國空軍的作戰部隊並沒有裝備這一戰機,這一戰機主要用於對外出口。也可以說F-5戰鬥機是一款專業的外貿型戰鬥機。
  • 超音速時代的來臨,戰後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
    第一代戰鬥機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這一代戰鬥機武器裝備以航炮為主,後期型已經可以發射第一代空空飛彈。並且採用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標誌著戰鬥機由螺旋槳時代進入噴氣時代,部分戰鬥機已經可以實現超音速飛行。
  • 日本F-2支援戰鬥機
    F-2支援戰鬥機是日本最新的戰鬥機種之一,1995年推出,至去年底已有9架進入日本航空自衛隊服役。  F-2的技術特點  F-2是以F-16C型戰鬥機為改造藍本,使用的發動機選用性能增強的F110-GE-129發動機,較F-16C的發動機增加2%。與F-16C相較,其他主要特色是:增大主翼和尾翼面積。
  • F-23隱形戰鬥機的潛力有多大?
    可是F-23偏偏生不逢時,當時美軍需要的是一款可以替代F-15的戰鬥機。F-22,不但各項性能都強於F-15,好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且還比F-23便宜。可見F-23是定位有差錯。近年來,各國都意識到了隨著飛彈之類的技術迅速發展,兩架戰鬥機相互「狗鬥」的概率急劇下降,打造大型空中平臺理所當然。而F-23,單機能力非常強悍,明顯比F-22更適合現代化的空戰。總之,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發現F-23其實比F-22定位更準確,更適合這個時代!
  • ...澳大利亞_軍事|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澳大利亞廣播公司|f-35戰鬥機...
    據環球時報援引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等多家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2月8日下午2時30分左右,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伊普斯維奇市西南方向的安伯利皇家空軍基地內,8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正從跑道上依次起飛升空,進行每日的例行訓練。但是,其中一架戰機的運氣似乎不太好——它在加速滑跑的過程中,引擎開始發出異響,還沒等這架戰機爬升到多高的距離,兩臺發動機幾乎同時失去動力。
  • 日本打造的「萬能戰鬥機」,是二戰中的主力艦載戰鬥機
    二戰日本也打造了不少戰鬥機,在戰爭中起到了不少作用,這款零式戰鬥機是日本的一型單座單發平直翼活塞式艦載戰鬥機,是日本產量最大的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在二戰初期,以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等特點優於其他戰鬥機,於1937年開始研製,1939年首飛,1940年服役,是二戰中的主力艦載戰鬥機
  • 戰鬥機史十大名機 世界十大知名戰鬥機
    隨著大貓的退役,F-14已經成為傳奇 在美國第三代戰鬥機中,F-14的粉絲怕是最多的了,這和F-14的生產數量和戰績不成比例(兩者在第三代美國戰鬥機中都是最低的)
  • 日本前線武士的落幕-F-4EJ鬼怪戰鬥機退役
    F-4戰鬥機自1958年生產以來,至1981年停產為止,總共生產了5195架,裝備多個國家,僅次於F-86「佩刀」式戰鬥機(約1萬架)。日本的F-4EJ Kai戰鬥機退役F-4戰鬥機是美國首個採用個位數字編號的戰鬥機,於1960年裝備美國空軍和海軍,並為後來開發的F-15「鷹」式戰鬥機,F-14「熊貓」戰鬥機和F/
  • 米格15—殲31,回顧中國戰鬥機家族發展史
    改自蘇-30MKK戰鬥機和殲-11戰鬥機。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並具備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識別目標的能力,具備遠距離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J-16於2011年10月17日首飛,性能接近F-15E,無論是載彈量還是火控系統性能都大幅提升。殲-15(代號:飛鯊)是一款30噸級重型艦載型第四代半戰鬥機。
  • 美國:F-35戰鬥機仍有871個缺陷,F-35全速生產計劃無限期推遲
    但是,在此次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供的數據中,美國政府發現問題更加嚴重。根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方面提供的數據,目前的F-35隱身戰鬥機中,仍然有871個系統缺陷,而在2020年,這個數字是873。也就是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只解決了F-35戰鬥機上的2個缺陷而已。
  • F/A18戰鬥機——美國海軍愛不釋手的超級大黃蜂
    F/A18戰鬥機源自於美國空軍為應對冷戰,推出的F15重型戰鬥機發展計劃,和同時推進的輕型戰鬥機發展計劃。當時為實現美軍輕型戰鬥機計劃,總共有兩款原型機參與角逐,其中的YF16脫穎而出,也就是後來美國空軍主力F16戰鬥機。
  • 改變歷史的10大頂級戰機(一)——F-86「佩刀」戰鬥機
    現存的「佩刀」戰鬥機仍在諸多航展中亮相。相比於「第一代」美國噴氣式戰鬥機中的P-80「流星」和F-84「雷電」噴氣戰鬥機等機型,隨後誕生的「佩刀」的重要進步在於其機翼呈35度後掠。最初的XP-86計劃仍採用傳統的平直機翼和無後掠尾翼,但是德國先進的戰時研究卻指出了後掠式機翼的巨大潛力,可使新型的噴氣式飛機突破聲障,實現超聲速飛行。
  • 大不列顛神作,沒有前置機槍的雙座戰鬥機,最終被時代所淘汰
    雖然"無畏"戰鬥機在大不列顛之戰中曾有不俗的表現,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一炮塔,英國飛行員替它取了"Daffy(愚笨的)"的外號。因為這一設計無法配備同步器,所以該戰鬥機不能向前射擊,作戰性能大大受到影響。同時,接近一噸重的炮塔對於戰機的飛行性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不利於其作戰過程中性能的更好發揮。此外,其所配備的機槍殺傷力十分有限,無法給敵方的轟炸機帶來嚴重傷害。
  • 埃及空軍裝備的F-16戰鬥機:被限制了中遠程交戰能力的二等裝備
    ,後續的時間裡埃及斷斷續續購買了約200多架F-16戰鬥機,其中包括大量的二手貨,以及美國贈送的退役貨,直到現在為止埃及已經成為了包括美國在內的第四大F-16戰鬥機使用國,並且還是該國空軍的絕對主力戰鬥機,不過,埃及雖然被許可購買F-16,但在使用方面卻受到嚴重的性能限制,這些戰鬥機根本不具備現代化的中遠程交戰能力。
  • 戰鬥機火力太弱,如何提升?美國人想了想:乾脆兩架戰鬥機拼一起
    波瀾壯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不少性能先進的經典戰機值得我們去細說一二,但是我們今天要來說說的戰鬥機卻有點特殊。這架戰鬥機沒有趕上任何實戰,但確確實實是一款可以被歸結為二戰螺旋槳戰機的戰鬥機,這架戰鬥機的誕生源於一個比較奇葩的事件:戰鬥機火力太弱,如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