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31鶻鷹戰鬥機,通常被稱為「殲-31」是中國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正在研製的雙發單座中型第五代戰鬥機。FC-31採用常規氣動布局,配備了DSI進氣道、梯形主翼、傾斜雙垂尾及內置彈倉,具備典型的隱形戰機的特徵,可被探測性較低,因此生存能力較高。此外,該戰機擁有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可完成目標探測、外部信息綜合處理及多目標超視距大離軸角全向攻擊等任務,可掛裝多種先進的空對空、空對地武器,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殲-20又名威龍,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制空戰鬥機。殲-20採用全動鴨翼及垂尾和DSI進氣道,擁有多種低可偵測性設計:大致呈五邊形的機頭及機身橫截面、切尖外傾斜雙垂尾、帶鋸齒邊空中受油管收納艙、彈艙及起落架艙艙門、鍍膜整體座艙蓋、隱形特種塗料等,此皆隱形戰機主要特徵。據估計,殲-20長約21米,翼展約13.8米。
殲-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為海軍航空兵所研發的一款重型多用途戰機,為第4四代半戰機。改自蘇-30MKK戰鬥機和殲-11戰鬥機。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並具備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識別目標的能力,具備遠距離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J-16於2011年10月17日首飛,性能接近F-15E,無論是載彈量還是火控系統性能都大幅提升。
殲-15(代號:飛鯊)是一款30噸級重型艦載型第四代半戰鬥機。是中國參考從烏克蘭獲得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以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是中國海軍的第一代艦載機。012年開始到遼寧號航空母艦服役,2016年,量產型號已經部署;2019年起部署於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號航空母艦上,屬於中國航空母艦計劃的重要一環。有三種衍生機型,既殲-15S、殲-15B、殲-15D
殲-12空重僅3.1噸,是世界上最輕的超音速戰鬥機。受限於過小的身材,攜帶武器量,航程等均受到限制。加上機頭進氣,殲-12也無法裝載機載雷達,最終空軍沒有批量生產訂貨。殲-12飛機裝一臺渦噴六發動機,飛機重4.1噸,最大馬赫數1.8,機內燃油貯量為1250千克,可帶兩個400升的副油箱最大航程為1385千米。機載武器是1門30毫米機炮,備彈80發;1門23毫米機炮,備彈120發;另外可掛2枚紅外製導的空對空飛彈。
殲-11共有8種衍生機型。殲-11A是獲得俄羅斯蘇霍伊航空集團授權生產的蘇-27SK,由瀋陽飛機公司建立生產線,俄羅斯供應零件與系統後建立生產與組裝能力。沈飛在保留蘇-27包括氣動外形等特性的情況下加上了中國國產的航電、雷達、武器系統等和渦扇-10發動機開發了衍生機型殲-11B、殲-11BS,雖然氣動外形仍然沒有變化,但在性能上有所改良,並優化內部結構提高了機體壽命。其餘機型還有殲-11BH、殲-11BSH、殲-11D、殲-11B2、殲-11BG。
殲-10戰鬥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採用鴨式布局的第四代戰鬥機。座艙為全「玻璃化」界面,配備一具平視顯示器及三具黑白或彩色下視多功能顯示屏,採用1553B數位系統,數位化程度超越以往所有中國戰機甚至同期瀋陽飛機公司生產的殲-11。殲-10服役時裝備1臺全相參的脈衝都普勒火控雷達,具備多種工作模式,具備視距外、多目標能力,據稱最大搜索距離160公裡,上視射距100公裡,下視射距80公裡。
殲擊8型戰鬥機是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基於米格-21的基礎上研製生產的單座、雙發、高空高速戰鬥機,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原型機於1969年完成首飛,1984年採用兩側進氣布局的殲-8II完成首飛。該機是中國空軍在換裝蘇-27戰鬥機以前最先進的攔截機。
殲-7,是仿製前蘇聯的米格-21戰鬥機。殲-7採取三角翼,單座單發,機頭進氣的設計。殲-7是中國研發的第一種兩倍音速噴氣戰鬥機,大量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戰場前線制空權,也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屬於典型的第二代戰鬥機。殲-7的技術特點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輕小靈活的特點,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
殲-6戰鬥機,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工業公司研製的一型單座雙發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殲-6戰機為中國自主生產第一代超音速戰機,從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停產,2010年6月12日,國產殲6飛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該機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前線局部制空權,也可執行一定的對地攻擊任務。
殲-5戰鬥機是由瀋陽飛機工業公司仿製的原蘇聯的米格-17型噴氣式戰鬥機,是一種單座單發高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機頭進氣、後掠式中單翼布局,使用一臺渦噴-5離心式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飛機全金屬結構,體積小,重量輕、低空機動性能好。
米格-15是一種高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機身上方為水泡形座艙蓋,內容彈射座椅。氣流在機頭由進氣道內的隔板分為左右兩股。機翼位於機身中部靠前,後掠角35度,帶4枚翼刀,翼下可掛兩具副油箱或炸彈。因此,米格-15是蘇聯第一種實用的後掠翼飛機,已初具現代噴氣式飛機的雛形。機翼穿透機身,與進氣道內的隔板總計將氣流分為4股。在機翼前緣放有一定量的鉛,以降低機翼對扭曲剛性的需求。飛機不裝備雷達,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