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5—殲31,回顧中國戰鬥機家族發展史

2020-12-22 戰馬堂

FC-31鶻鷹戰鬥機,通常被稱為「殲-31」是中國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正在研製的雙發單座中型第五代戰鬥機。FC-31採用常規氣動布局,配備了DSI進氣道、梯形主翼、傾斜雙垂尾及內置彈倉,具備典型的隱形戰機的特徵,可被探測性較低,因此生存能力較高。此外,該戰機擁有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可完成目標探測、外部信息綜合處理及多目標超視距大離軸角全向攻擊等任務,可掛裝多種先進的空對空、空對地武器,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殲-20又名威龍,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制空戰鬥機。殲-20採用全動鴨翼及垂尾和DSI進氣道,擁有多種低可偵測性設計:大致呈五邊形的機頭及機身橫截面、切尖外傾斜雙垂尾、帶鋸齒邊空中受油管收納艙、彈艙及起落架艙艙門、鍍膜整體座艙蓋、隱形特種塗料等,此皆隱形戰機主要特徵。據估計,殲-20長約21米,翼展約13.8米。

殲-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為海軍航空兵所研發的一款重型多用途戰機,為第4四代半戰機。改自蘇-30MKK戰鬥機和殲-11戰鬥機。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並具備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識別目標的能力,具備遠距離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J-16於2011年10月17日首飛,性能接近F-15E,無論是載彈量還是火控系統性能都大幅提升。

殲-15(代號:飛鯊)是一款30噸級重型艦載型第四代半戰鬥機。是中國參考從烏克蘭獲得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以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是中國海軍的第一代艦載機。012年開始到遼寧號航空母艦服役,2016年,量產型號已經部署;2019年起部署於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號航空母艦上,屬於中國航空母艦計劃的重要一環。有三種衍生機型,既殲-15S、殲-15B、殲-15D

殲-12空重僅3.1噸,是世界上最輕的超音速戰鬥機。受限於過小的身材,攜帶武器量,航程等均受到限制。加上機頭進氣,殲-12也無法裝載機載雷達,最終空軍沒有批量生產訂貨。殲-12飛機裝一臺渦噴六發動機,飛機重4.1噸,最大馬赫數1.8,機內燃油貯量為1250千克,可帶兩個400升的副油箱最大航程為1385千米。機載武器是1門30毫米機炮,備彈80發;1門23毫米機炮,備彈120發;另外可掛2枚紅外製導的空對空飛彈。

殲-11共有8種衍生機型。殲-11A是獲得俄羅斯蘇霍伊航空集團授權生產的蘇-27SK,由瀋陽飛機公司建立生產線,俄羅斯供應零件與系統後建立生產與組裝能力。沈飛在保留蘇-27包括氣動外形等特性的情況下加上了中國國產的航電、雷達、武器系統等和渦扇-10發動機開發了衍生機型殲-11B、殲-11BS,雖然氣動外形仍然沒有變化,但在性能上有所改良,並優化內部結構提高了機體壽命。其餘機型還有殲-11BH、殲-11BSH、殲-11D、殲-11B2、殲-11BG。

殲-10戰鬥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採用鴨式布局的第四代戰鬥機。座艙為全「玻璃化」界面,配備一具平視顯示器及三具黑白或彩色下視多功能顯示屏,採用1553B數位系統,數位化程度超越以往所有中國戰機甚至同期瀋陽飛機公司生產的殲-11。殲-10服役時裝備1臺全相參的脈衝都普勒火控雷達,具備多種工作模式,具備視距外、多目標能力,據稱最大搜索距離160公裡,上視射距100公裡,下視射距80公裡。

殲擊8型戰鬥機是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基於米格-21的基礎上研製生產的單座、雙發、高空高速戰鬥機,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原型機於1969年完成首飛,1984年採用兩側進氣布局的殲-8II完成首飛。該機是中國空軍在換裝蘇-27戰鬥機以前最先進的攔截機。

殲-7,是仿製前蘇聯的米格-21戰鬥機。殲-7採取三角翼,單座單發,機頭進氣的設計。殲-7是中國研發的第一種兩倍音速噴氣戰鬥機,大量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戰場前線制空權,也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屬於典型的第二代戰鬥機。殲-7的技術特點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輕小靈活的特點,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

殲-6戰鬥機,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工業公司研製的一型單座雙發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殲-6戰機為中國自主生產第一代超音速戰機,從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停產,2010年6月12日,國產殲6飛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該機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前線局部制空權,也可執行一定的對地攻擊任務。

殲-5戰鬥機是由瀋陽飛機工業公司仿製的原蘇聯的米格-17型噴氣式戰鬥機,是一種單座單發高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機頭進氣、後掠式中單翼布局,使用一臺渦噴-5離心式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飛機全金屬結構,體積小,重量輕、低空機動性能好。

米格-15是一種高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機身上方為水泡形座艙蓋,內容彈射座椅。氣流在機頭由進氣道內的隔板分為左右兩股。機翼位於機身中部靠前,後掠角35度,帶4枚翼刀,翼下可掛兩具副油箱或炸彈。因此,米格-15是蘇聯第一種實用的後掠翼飛機,已初具現代噴氣式飛機的雛形。機翼穿透機身,與進氣道內的隔板總計將氣流分為4股。在機翼前緣放有一定量的鉛,以降低機翼對扭曲剛性的需求。飛機不裝備雷達,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相關焦點

  • 中國的殲系列戰鬥機處於世界什麼水平?看看專家怎麼說
    殲字號是我國戰鬥機的代名詞。我國戰鬥機兩大巨頭,有中國沈霍伊之稱的沈飛,和中國洛馬之稱的成飛。客觀的來說,無論是沈飛還是成飛,在戰鬥機發展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就當前水平基本接近或者局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的米格21—殲7戰鬥機,服役半個世紀、經歷眾多魔改的老兵
    今天我們就要介紹一型經歷過眾多魔改的飛機,它首飛於55年前的今天,至今仍在部隊中服役,他就是我國空軍的殲7戰鬥機。殲-7戰鬥機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研製的單座單發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仿製原型為蘇聯的米格-21F-13型戰鬥機。
  • 殲-6叫「六爺」,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
    近日,沈飛研製的「鶻鷹」戰鬥機引起了廣泛關注。「鶻鷹」戰鬥機一些媒體將其稱為「殲-31」,這種說法似乎言之過早,迄今為止,該型戰鬥機尚未獲得解放軍空軍正式立項。如果一定要將它歸於某個「型號」,確切地說,應該是航空工業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公布的「FC-31」。為什麼這麼說?我國的戰鬥機是如何命名的呢?
  • 從米格1到米格31,連續16款戰機,沒落前的米格就是一個神話
    我國在殲7、殲8之後直接到了殲10,中間並沒有殲9,殲11之後則是直接到了殲15和殲16。米格15曾讓美國空軍聞風喪膽1947年米格9戰鬥機裝備,開始了米高揚設計局噴氣式飛機時代。米格9之後並沒有米格11而是直接跨越到了米格13,不過在1945年米高揚研發了一款用來測試鴨式布局配置的米格8技術驗證機,這也是米格唯一的一款型號為偶數的機型。米格13之後是米格15,我國在當時也引進了一大批米格15戰鬥機,這款噴氣式戰鬥機在當年的那場戰爭中給美國空軍F-86飛行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五代外銷戰鬥機受到質疑!沈飛團隊面臨轉型,殲31問世時間待定
    幾年來殲-20、運-20、直-20相繼問世,中國空軍實力也上了一個新臺階,一躍成為自主研製的第五代戰鬥機之一,但同級別的瀋陽殲-31的研製卻沒有聽說過。J-31是一種出口導向型戰鬥機,由中國根據國際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的差距發展。我們想依靠j-31來打開國際市場。同時,我們也想把j-31改裝成陸基和艦載通用飛機。
  • 美軍專用假想敵戰鬥機,號稱「米格28」,和殲7究竟哪個厲害?
    在這其中,戰鬥機的型號是五花八門,但比較特殊的就是諾斯羅普F-5輕型戰鬥機,因為美軍自己沒有大量裝備,「狗腿子」們卻裝備不少,如今年事已高,頻頻出事。 F-5是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的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由美國諾斯羅普(今天的諾斯羅普-格魯曼集團)飛機公司研發,是一種常規布局的雙發輕型戰鬥機,研發階段代號N156,N156有兩個分支,N156F作為單座戰鬥型衍生出了F-5家族,作為「軍援戰鬥機」出口,而N156T家族則是美國空軍現在還在使用的T-38「禽爪」高教機,因此,F-5的雙座教練型和T-38,屬於一根藤上兩個瓜
  • 殲31艦載機能否壓制F35艦載機,要看國產發動機和航電的配置
    【最近關於殲31入選我軍第一款隱身艦載機的消息很多】考慮到美軍隱身艦載機目前的列裝進度,以及中國的隱身戰鬥機研發製造實力,國產隱身艦載機預計不會太遠。根據網絡上曝光的消息,中國第一款隱身艦載機很可能已經選擇了31001/殲31。
  • 為何不引進米格31?既是截擊機又當預警機,還能打高超聲速飛彈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近年,隨著我國高超聲速飛彈的發展,有一些軍迷就感覺,我軍缺少一種高速飛機作為高超聲速飛彈的載機,而傳統的轟-6家族雖然航程和載彈都不錯,但是航速不夠,反應能力有限。因此,一些人就想著和俄羅斯一樣,採用可以超音速飛行的米格-31截擊機作為載體,發射高超聲速飛彈。
  • 陣風戰鬥機靠飛彈秒殺,印度還列出優勢:殲10殲11殲16都沒實戰過
    隨著印度購買法國的「陣風」戰鬥機第一批次即將抵達,印度空軍號稱要裝備上「絕殺武器」。同時隨著「陣風」戰鬥機的抵達,許多最新的武器也將被引入。「陣風」戰鬥機有30毫米機炮,有125發備彈。「陣風」戰鬥機14個掛點可以承受9,500公斤的外部負載。
  • 中國「殲-20」是一架高機動性隱身戰鬥機嗎?
    如此一來,「殲-20」具有足夠的機動性是順理成章的。不過仍有許多人認為,鑑於中國空軍未來賦予殲-20的基本作戰任務是截擊和對地對艦攻擊,所以「殲-20」不會重視空戰性能。這一觀點其實隱含著這樣的前提:中國的航空工業尚無能力生產第五代空優戰鬥機,不得不設計和製造一架技術含量和風險相對較低的截擊機或攻擊機。
  • 日媒稱梟龍出口意義大:中國或藉此賣出殲31
    【環球軍事報導】日本外交學者雜誌12月5日發表文章稱,有跡象顯示阿根廷和奈及利亞等國可能有意採購JF-17(梟龍)戰鬥機。如果中國能夠通過出口JF-17戰鬥機與買家建立牢固的採購及維修保養關係,那麼其就有可能會成功出口殲-31戰鬥機。在現代武備交易中,成功的商家都善於建立關係,JF-17戰鬥機的出口可能會成為中國戰鬥機高低組合出口貿易的開始。
  • 從外到內徹底消化,米高揚最失敗戰鬥機,大大助益中國戰機研發!
    米格對中國來說,也顯得格外重要,中國空軍建立之初裝備的戰鬥機都是米格飛機,包括米格-15,米格-17和米格-19,中蘇分裂之前,中國還意外得到了強悍的米格-21這一款2馬赫先進戰鬥機,從此之後,中國就處於東方和西方列強封鎖的艱難位置,航空科技只能完全靠自己,上世紀70年代末的1978年,中國通過友好國家埃及,意外得到了米格-23MF戰鬥機,這就是米格-21的後繼型號
  • 殲-31鶻鷹隱身戰鬥機能否使用WS-10B太行矢量發動機?
    渦扇-10B並不是矢量發動機,這又是一個常識性錯誤,殲-10B矢量驗證機使用的矢量發動機並不是所謂的渦扇-10B發動機。未來矢量發動機將是現役三四代機改進升級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但是並不意味著FC-31就能使用國產矢量發動機,畢竟目前國產矢量發動機是基於太行發動機發展的,對於FC-31來說太大了。
  • 全面五代戰機殲20,超音速巡航並不難,換裝WS-15後將更強
    殲-20戰鬥機的最大飛行速度是2.8馬赫,巡航速度也能超過音速,其實實現超音速巡航並不是什麼難事,雖然他真的對發動機的推力要求很高,但是這個要求我們已經達到了。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世界上最早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的戰機並不是美國的F-22A,甚至都不是四代半的戰鬥機,他就是俄羅斯的米格-31。
  • 前蘇聯/俄羅斯米格-31捕狐犬戰鬥機之二
    前蘇聯/俄羅斯米格-31捕狐犬戰鬥機之二米格-31為加油機與轟炸機護航米格-31可使用的對空武器主要有AA-8近距空空飛彈、AA-9中距空空飛彈、R-37遠程空對空飛彈、R-40TD1中距空對空飛彈、R-73近距空空飛彈和
  • 為什麼殲20是中國最好的戰鬥機,而不是殲31或35呢?
    中國的殲20在美國眼裡他們給的綽號叫什麼,叫火焰獠牙。這樣的名字是不是比較霸氣呀,可見這樣的名字在美國眼裡是比較厲害的,畢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航母軍艦戰鬥機。首先是隱身設計上殲20比殲31要好很多,對於殲31來說基本很難與殲20一戰。
  • 山東艦服役1周年,最新訓練畫面曝光,殲15未來有望搭檔殲31
    脫胎於蘇-33的殲-15目前是我國航母唯一的艦載戰鬥機,即使在殲-31隱身艦載戰鬥機問世之後,該機也將於後者形成高低搭配繼續服役很長一段時間。殲-15繼承了「側衛」戰鬥機家族的優秀基因,具有效載荷大,滯空時間長,內部空間大的優點,改進潛力無限,所以隨著後續國產航母的建成服役,該機也必將迎來重大改進和系列化發展。
  • 地位比較低,卻長期領先中國戰鬥機多年:F-104戰鬥機
    雖然殲-7/米格-21戰鬥機在全世界戰績比F-104好得多,但是在技術單項上,和前瞻性上確實差不少,米格-21僅僅在最近些年印度人的野牛改型上裝上了R-77中距空空飛彈,雖然那個渣一樣的雷達視野類似小手電讓人非常不齒但是遺憾的是,中國戰鬥機卻不得不在機頭進氣這個圈子,耗了幾乎30年,從早期的殲6,殲-7,到後來的殲8,由於巨大的慣性
  • 死磕殲-10C?還未到手印度空軍就緊急要求升級二手米格-29
    還記得今年三月印度緊急向俄羅斯採購的二手米格-29戰鬥機嗎?現在後續消息來了,印度媒體IDRW9月3日報導,根據印度空軍資深飛行員沙美爾·喬希(Sameer Joshi)的說法,印度空軍已決定為自己從俄羅斯緊急購買的21二手米格-29UPG配備新型「甲蟲」-AME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不是之前批次的「甲蟲」-ME機掃雷達。
  • 戰鬥機史十大名機 世界十大知名戰鬥機
    米格-15是蘇聯航空工業首次登上世界最高水平的傑作,米格-15的出色性能,使米格的名字從此和蘇聯戰鬥機的最高水平(直到蘇-27的出現)相連,米格成為「那一邊」飛機的代名詞。 幻影III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