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姑姑:乘風破浪的民國閨秀,無懼年齡把生活過得滾燙

2020-12-17 女見

民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女性,她無懼年齡,堅守內心,始終從容向前。

零到十五歲時,她在母親溫柔又嚴厲的管教下成長為一名閨秀;十六歲到二十三歲時,她看透家族中的親戚拿著巨額遺產坐吃山空;二十四歲至三十歲時,她走出舊式家庭,勇敢踏出國門學習新鮮事物,乘風破浪踏出第一步時,她也遇見過一段美好初戀;三十一歲至五十歲時,她成為民國最高雅、最低調的女士,在遇到投資失敗經濟拮据時,又自強自立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在七十八歲那年,她用大半生的堅守,終和初戀締結良緣。

她出生在舊時代,卻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了一名新式女性。她勇敢又不失沉穩,高雅卻不失可愛。在那樣一個動蕩不安的年月,她的生活始終張弛有度,無懼世俗成見,從容的把生活過得滾燙,活成了一名真正的大家閨秀。

她是張愛玲的姑姑,李鴻章的外孫女——張茂淵。

張茂淵

張茂淵生於1901年,那一年她的父親張佩綸五十三歲,對於清末清流派官員的他來說,算得上是老來得女。可惜,在張茂淵不到三歲時,父親就過世了。

母親李菊耦,是一位對於張家來說改變了三代命運的人物。李菊耦的父親是鼎鼎大名的李鴻章,她容貌出眾又知書達禮,不僅能詩,還善彈琴、弈棋、煮茗,對詩畫也有極高的鑑賞力,尤其愛鑽研王羲之的《蘭亭序》,並且收藏了不少王羲之的貼。同時,她對歷史典故也非常熟悉,文化素養相當高。

還在相府做千金時,李菊耦是父親李鴻章的得力助手,經常幫忙代看公文。李鴻章很喜愛這名女兒,擇婿的標準自然也高,不過,他選女婿不看門第、年齡,而要求此人重世誼、有才學。張佩綸二十三歲中進士,比他還早兩年,一生才學品性也極好,這正是李鴻章最看中的,所以,未曾介意他結過兩次婚,又是剛剛流放回來的罪臣,而將其選為最佳女婿。

1888年,張佩綸與李菊耦結成姻緣,兩人年齡相差十七歲,是典型的老夫少妻,在那個年代這倒是常有的事。結婚第八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張志沂出生,又五年後,女兒張茂淵出生。

李鴻章夫人和李菊耦

張佩綸故去後,李菊耦帶著只有七歲的兒子和兩歲多的女兒心有戚戚,三十七歲就守寡,她將全部的心思放在了一雙兒女的教育上。她將自己的一生所學嚴格灌輸給了張志沂和張茂淵,在她的影響下,兄妹二人不僅能倒背如流古文,還能閱讀完整的英文書籍,張茂淵還將母親的鑑賞品味融入日常,在學習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李菊耦有一筆巨額嫁妝,正是這份嫁妝,支撐著張家三代人的奢侈生活。1916年,李菊耦病逝,張茂淵年僅十五歲,從小未受到過父親的寵愛,母親又早早離她而去,她不得不跟著哥哥們一起生活。

那些年,她看著張家和李家的一個個少爺公子們,繼承著巨額遺產坐吃山空,他們大多都吸鴉片、包養姨太太、賭博……而親戚中那些千金小姐也都是早早找了一個門當戶對的少爺公子嫁人,然後過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生活。兩位哥哥也是如此,他們染上鴉片,又都在外面包養姨太太,整日不務正業。

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裡,數著腳趾頭都能看到未來的一生是怎樣的,日子既單調又壓抑,朦朧之中,張茂淵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要走出去!」這樣的念頭在腦海閃過那刻,她就已經打定了主意。

1924年,張茂淵二十三歲,風華正茂,她選擇了到出國留學,她的嫂子黃逸梵因實在受不了丈夫的墮落也藉此機會以監護人為由,和她一道留洋英國。

別人家的姑嫂都是極難相處,張茂淵和黃逸梵卻相處得極為融洽,甚至比親姐妹還親。大概是她們有著相同的家庭背景,都是出自名門之家,思想也都不保守。

她們一起在國外呆了四年,張茂淵在歐洲學會了鋼琴、遊泳,還在英國報了一所學校選修,休息之餘,還和嫂子一起到阿爾卑斯山滑雪,這是她第一次掙脫命運的枷鎖,乘風破浪,勇敢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這之後,張茂淵基本徹底擺脫了那個舊式大家庭,1928年,她和嫂子黃逸梵回國。不久,她便一個人走出張家,獨自在赫德路租了一所公寓住了進去。公寓的房間很寬大,有大客廳、兩個大房間、兩個大衛生間、兩個大廚房、兩個陽臺,外加一個小衛生間及一個備菜間,客廳還有壁爐。這是給滬外國人和高等華人住的高檔公寓,當然,房租也極其高昂。

公寓裡原先配置的家具張茂淵不滿意,就全部換掉了,房中的陳設及地毯均是由自己設計。她用這些年的見識與沉澱的審美品味,為自己營造了一個十分溫馨而又有格調的小家,後來,1937年嫂子黃逸梵回國,以及侄女張愛玲從父親的家裡逃出來,投奔的就是這個家。

住進這所公寓時,張茂淵已經二十七歲,這個年紀還未結婚算得上是老姑娘了,無論是親戚還是外人少不了指指點點,張茂淵倒不在意,始終按著自己的節奏,過著「老姑娘」自給自足的慢生活。

她喜歡穿紅衣裳,開過跑車又騎過摩託車,早年她有筆豐厚的遺產,她用這筆錢精緻地安排著自己的生活,請法國大菜師傅專門做西餐,買白色汽車,她會開車,仍僱一個白俄當司機。在上海排得上名氣的華人圈中,張茂淵是數得上的時髦人物。

有一次,張愛玲邀請名家周瘦鵑到姑姑家赴小型茶會,當周瘦鵑來到愛廂丁堡公寓時,看到一個氣度高雅的中年女士,知她是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很是欣賞。張茂淵用極其精緻的茶杯茶盤,準備了一個西式茶會,備了牛奶紅茶,點心則是甜鹹皆有。張愛玲是不善應酬交際的,張茂淵全程陪著周瘦鵑,倆人還談了她們都喜歡的園藝。

平日,張茂淵自己生活得十分低調,她有一身才華,但不一定覺得要外露。對於張愛玲的關心,她更懂得成功要靠自己的道理,所以,只在關鍵時刻做一些應做之事。當時,張愛玲在散文、小說上有成就,但在戲劇方面被人持懷疑態度,關鍵時刻,張茂淵親筆寫了一篇精彩劇評,順利給張愛玲在戲劇上的發展開闢道路。

張愛玲和姑姑張茂淵

張愛玲很多小說的素材,大多取自於李家和張家祖孫之間發生的事實,她也曾向姑姑張茂淵問起她上一代的事,張茂淵回「現在不興這些了,到了你們這一代,就要往前看了」。張愛玲受姑姑的影響很深,她也和姑姑一樣,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打另一個天下。

張茂淵所得的那份遺產,因為股票投資失敗,幾乎全部化為烏有。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她的生活十分拮据,她倒沒有十分煩惱,友人給予幫忙她還直接拒絕。之後,也自己找工作上班,她曾經在無線電臺上報告新聞,誦讀社論,每天工作半小時,薪水很可觀。她還頗為感慨地說:"我每天說半個鐘頭沒意思的話,可以拿到幾萬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說有意思的話,卻拿不到一個錢。"與張愛玲對金錢的痴迷不同,她的身上有著一種傳統知識分子的淡泊。

對於職業的認知,她一直覺得一般人總把職業婦女分開作為一種特別的類型,其實不必。她認為,職業上的成敗,全看一個人的為人態度,與家庭生活沒有什麼不同。她還覺得在家裡有本領的,就比如王熙鳳,即使出來職場也一定是個了不起的經理人才。

可見,她不僅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也是一個有清平機智見識的人。

而對於感情,張茂淵始終遵從內心的感受,寧缺毋濫,決不「湊合」。因為早年對於家族、親戚發生的事她看得比較多,甚至比張愛玲看得還要透,她知道嫁人一定不能像嫁兩位哥哥那種,有了老婆還在外面花天酒地。可是,她身邊有太多這樣的男人了,所以,她寧願一直抱著獨身主義,自己工作養活自己。

不過,張茂淵後來一直不結婚還有一層原因,與她的初戀有關。當年,她和李開弟在出國留學時的輪船上相遇,他風度翩翩,她知性優雅,倆人一見鍾情陷入愛河。可讓人無奈的是,當李開弟在後來得知張茂淵竟是李鴻章的外孫女時,接受不了她的出身(在他看來李鴻章籤了《馬關條約》出賣了祖國利益,實為民族敗類),一時錯過娶了家裡安排的未婚妻為新娘。

張茂淵與李開弟在輪船上

自己深愛的男人要成為她人的丈夫,張茂淵雖然難過,但沒有抱怨,她平靜接受並且十分得體地、落落大方地出席了他們的婚禮。此後,她將自己心裡的那份愛埋藏在了心底,和他們幾十年來保持著純潔的友誼關係,從未超越雷池半步,對方有什麼需要幫助時,她總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她默默地堅守著,一直持續到1965年李開第的妻子因病而亡。臨走前,那位善良的妻子深情地拉著張茂淵的手,讓她務必在自己走後要和李開弟結為夫婦,以了結她這一生的宿願。

原來,李開第對於這份戀情和她一樣,他對自己當初因為對她出身抱有偏見也苦惱過,悔恨過,內過,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他已然結婚,又是那種謙謙君子的品性,怎麼可能為了一已私慾做拋妻棄子之事,這大概也是張茂淵最欣賞他的原因之一。

這份藏在心裡的愛戀,終於在張茂淵七十八那年,倆人牽手走進婚姻殿堂。時隔五十二年,張茂淵,用自己的堅貞和不朽的執著與信念,書寫了一段流傳千古的愛情佳話。

她這一生,真的無憾了……

晚年張茂淵(左三)

相比涼薄的張家人,張茂淵就像一個溫暖的存在,在張愛玲在成名路上,她是引路人,同時,她自己人格獨立、從容有致、愛情圓滿,是一上真正把一生過成了自己理想模樣的新式女子。

她的一生,就如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始終在自己選擇的頻道中,按照自己的節奏,無懼年歲的增長,不畏時間的焦慮,從容綻放。

相關焦點

  • 張愛玲的姑姑:我等了初戀情人52年
    張愛玲的姑姑:我等了初戀情人52年張愛玲是一代才女,相信大部分人都有看過她的作品,我要講述的不是張愛玲,而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很多人對張茂淵的了解停留在她本人的外貌與張愛玲對她的描述,書中並沒有對她姑姑的感情的事情加以描述,並不知道張茂淵的那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 吃貨、時尚博主、紅迷,看民國才女張愛玲如何玩轉跨界乘風破浪
    寧靜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開篇就語出驚人:還用自我介紹,那我這幾十年白幹了。這讓我想起了同樣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張愛玲:「出名要趁早。」「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看到這裡,你會把張愛玲和「豆腐乾」聯繫在一起嗎?其實在生活中,她是一個十足的吃貨。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她的吃貨本性為她平添了幾分親近和煙火氣息。
  • 不當第三者,張愛玲姑姑放棄愛情:我會等你,等待來生|百家故事
    參評獎項:以史為鑑·歷史精品故事獎民國有太多的奇女子,她們走在時代的潮頭,用自己的行動,打破外界對女性的枷鎖,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便是這些女子中的一員。如此種種,在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裡,可謂是女子的榜樣。一、從小穿男人衣服張茂淵出身名門,是李鴻章的外孫女,名臣張佩綸的女兒。在父親張佩綸去世後,她的母親將所有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兒子可以振興家族。
  • 張愛玲繼母:名動民國的七小姐,晚年面對刻毒後母罵名回復很禪意
    曾名動民國的上海灘七小姐有兩位,一位是清末首富盛宣懷家的七小姐盛愛頤,而另一個則是民國總理孫寶琦家的孫七小姐孫用蕃。而後一個七小姐孫用蕃則正是名作家張愛玲文中的「刻毒」繼母。當孫用蕃把這些舊衣服以自覺有愛的方式送給張愛玲時,在偏見的作用下,加上青春期敏感等因素的影響,張愛玲直接將這箱子舊衣服定義為了「侮辱」!在這裡,孫用蕃送張愛玲舊衣服是事件A,張愛玲的偏見是B,而經由B導致的結果C則是:張愛玲覺得繼母侮辱了她。於是乎,收到這箱子「禮物」後,張愛玲第一時間和姑姑抱怨了,她滿腹委屈地說:「如何就輪到我被周濟了?」
  • 原辰免洗面膜和你一起乘風破浪,無懼年齡挑戰!
    對於女性而言,良好的肌膚狀態是自信美麗的一大表現,你是否也想像姐姐們一樣無懼年齡與皺紋,擁有水潤光澤肌,自信大方秀魅力呢?那就快從補水保溼做起吧!但是,現代女性幾乎每天都在過著「超人」般的生活,事業上,她們勤懇上進,展現女性實力;家庭上,她們悉心呵護,對家人無盡溫柔。時間被整片整片的佔據著,似乎只能告別那些精緻繁瑣的護膚步驟。不過,誰說護膚一定要遵循那諸多步驟呢,在護膚程序上斷舍離,告別無謂的負擔,極簡護膚也能給你完美肌膚狀態!這款來自韓國的原辰補水透亮免洗面膜,輕輕鬆鬆就能滿足你的補水保溼需求!
  • 36歲的張愛玲,嫁大28歲美國老先生,繼女為何說她不可理喻?
    張愛玲的面孔可以說是獨具特色的女人,同時她對愛情有著不同的想法,先進的思想和與眾不同的態度讓他在眾多千篇一律的民國閨秀中,成為一名最能奪人眼球的作家。 ,也讓張愛玲的名氣一度擴大,成為民國時期不可撼動的知名愛情女作家。
  • 她是張愛玲的姑姑,做了半世紀的剩女,78歲嫁給初戀相伴12年
    可能大多數人對於她的了解和感想,來源於才女作家張愛玲文章中的偶爾提及。作為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自小就對她很是照顧,幾乎可以說是當自己的親生女兒對待。在張愛玲的筆下張茂淵是清高孤傲的,也是智慧有深有涵養的,在樸素中顯高貴,在清平中顯智識。可見,張愛玲對於姑姑張茂淵是崇拜的。或許她在才華上不如自己的侄女,但是在為人處事和生活上卻是要遠遠超過的。
  • 有疑書話|你了解他眼中的《民國女子》張愛玲嗎?
    ——民國女子可以這樣的遺世獨立,明烈絕豔:至柔而有「兵氣」,讓世間「起六種震動」;一支筆千嬌百媚,與人世「照膽照心」。她是他眼中民國的臨水照花人,亦是他為之聞雞起舞的驚動人世的美好。本次有疑君節選了《今生今世》中《民國女子》的前三篇作為給大家的推薦閱讀,來領略這位被歷史埋沒的民國才子筆下的塵世大美。
  • 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母親終於決定不再忍耐,在小張瑛四歲時,扔下丈夫與孩子,與姑姑一道趕赴英國留學。同年,父親把所納的妾室迎進家門。繼母不喜歡小張瑛,甚至達到了針尖對麥芒的地步。後來張愛玲在《私語》中這麼寫:「我父親要結婚了。我姑姑初次告訴我這消息,是在夏夜的小陽臺上。我哭了,因為看過太多的關於後母的小說,萬萬沒想到會應在我身上。我只有一個迫切的感覺,無論如何不能讓這件事發生。
  • 張愛玲:一代民國才女的寂寥人生
    後來接觸張愛玲是因為當時的同窗好友非常喜歡她,在好友過生日的時候我送了一本張愛玲的《張愛玲典藏全集》給她,好友非常開心,拿起書把她喜歡的文章一個字一個字的念給我聽。先開始我並沒有聽進去,後來慢慢地入了迷,感覺張愛玲與三毛的文字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一個冷淡入水,一個濃烈如酒,卻都在那個聆聽閱讀的午後,在我心裡混成了一杯不可抗拒的「飲品」,直到現在我還能回憶起當時那種如吃了棵青橄欖一般的味道。
  • 張愛玲姑姑張茂淵: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的靈魂
    民國才女張愛玲的姑姑。1925年,追求新思想,不願像封建女子那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永遠被禁錮在幽深的庭院中,和她的哥哥一樣過著混沌糜爛生活的張茂淵踏上了出國留學的徵程。在上海到倫敦的輪船上,張茂淵遇到了她深愛了一生的翩翩公子李開弟。
  • 她是張愛玲的姑姑,苦等初戀52年,終於在初戀妻子死後和其結婚
    文/涵涵她是張愛玲的姑姑,等待初戀52年,終於在初戀妻子死後和其結婚一說張茂淵這個名字,估計許多人都感到很陌生吧,知道的人大多也是因為張愛玲的作品。張茂淵作為她的姑姑,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比她父母更為重要的角色,她的言談舉止與性格思想的養成,都頗受張茂淵的影響。張茂淵的寧靜致遠,清雅高貴都是張愛玲自慚形穢的。
  • 《半生緣》的人物年齡有漏洞,張愛玲的數學有點差
    張愛玲給了顧家五個孩子,這筆帳卻是糊塗帳。簡單講,曼楨曼璐的年齡是有漏洞的。原著中提到,顧爹去世,曼璐輟學養家,那一年她「中學還沒有畢業」,還退掉了與張豫瑾的婚約。曼璐與張豫瑾在16歲時訂婚。可以推測出,曼璐退婚的年齡應該是17歲左右。而曼楨也交代過,顧爹去世那年,曼楨14歲。多年以後,張豫瑾以年過30歲未曾結婚的高齡來上海出差。
  • 民國才女張愛玲,本是孤傲清高之人,卻為了他低到塵埃裡
    張愛玲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祖母是清末大臣李鴻章的獨女。從小張愛玲就生活在一個十分富裕的家庭的,母親是一位新興女性,曾經拋下她前往法國學習新思想,而父親則是一位文學熱愛者,在張愛玲小的時候,父親則每天讀著紅樓夢等古典名著。受他的影響,張愛玲從小便熱愛文學。四歲在前往天津的輪船上,便讀完了西遊記。
  • 張愛玲——願你一生活得坦蕩
    你會不會懷念民國之時驚豔文壇的她呢?又或是像常人一樣埋怨她文字中的庸俗與現實呢?我想讀懂張愛玲大概要花費半輩子的時間,才不辜負那個將自己活成了傳奇的女子。自尊與自立當張愛玲離開家境優渥的「家」時,便開始了她一生的漂泊。
  • 《紅樓夢魘》:有人說張愛玲是天才,她自己也沒有否認
    《紅樓夢魘》:有人說張愛玲是天才,她自己也沒有否認據說,張愛玲曾留下遺囑,要將她的骨灰撒於荒野之地,但由於美國的法律不準,遂又決定海葬;而臺灣作家三毛就是這樣一把鮮花一把骨灰,在茫茫大海裡找到歸宿。某偉人生前曾提及餵魚的打算,不過還是被民國奇女子呂碧城給搶了先。而香港一位學者對此提出異議,因為張愛玲壓根兒就不喜歡大海。
  • 今天就說張愛玲,民國特有的才女用目光俯視一切,自己卻不幸福
    今天就說張愛玲,民國特有的才女用目光俯視一切,自己卻不幸福!也許你會有疑問,民國特有的才女?難道現在就沒有嗎?我保持個人意見,的確現在社會根本無法培養出這種才女!張愛玲太特殊了!太深刻了,太有味道了!有圖有真相!
  • 【人物】民國大家之張愛玲:現代文學史中最具天才的作家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張愛玲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廷重(張志沂)屬於遺少型的少爺,母親黃逸梵(黃素瓊)是新式女性。1923年,父親在津浦鐵路局謀得一英文秘書職位,父母和姑姑張茂淵由上海搬到天津。1924年,開始私塾教育,母親與姑姑奔赴歐洲遊學,張愛玲由姨奶奶看管。
  • 曾經低到塵埃裡的張愛玲,遇桑弧又太過理性,女人情商決定幸福值
    春秋戰國兩千年後的民國時代,是一個和春秋戰國時代相似度達99%的時代。辛亥革命後,民國建立。這段時間國家是混亂的,而且也是爭戰不斷,經歷了北洋政府到國民政府的轉變,以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危機。但這並不妨礙民國成為一個精彩紛呈的時代,無數的思想家、藝術家、作家、軍事家脫穎而出,甚至連電影明星、名士名媛都佔有一席之地,他們也成為這個時代的印記。
  • 一場無疾而終的豔遇和封鎖的生活,《封鎖》解讀一個嚴肅的張愛玲
    張愛玲相當擅長描寫一些在大環境下不得不屈服的平民所發出的一些怒吼與各項的負面情感。她筆下常出現的就是那些所謂小奸小惡的市井小民;或許沒什麼太大的作為,卻寫實的就像身邊常發生的真實生活情景,常能引起共鳴。1943年,張愛玲筆下又誕生了一篇經典的短篇小說《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