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一代民國才女的寂寥人生

2020-12-16 了凡讀書

張愛玲作為女性作家,其作品應該會更易於收穫很多的女性讀者,而男性卻並不熱衷。上大學的時候,教我們現代文學課的老師非常推崇張愛玲的作品,當時的我多年一直沉迷於三毛的文字魅力中,無暇顧及其他女作家的文字可以帶給我什麼樣的感受。其實我也非常不喜歡我自己的性格,眼裡心裡仿佛都只能放下一個人,多了我自己就覺得非常累。後來接觸張愛玲是因為當時的同窗好友非常喜歡她,在好友過生日的時候我送了一本張愛玲的《張愛玲典藏全集》給她,好友非常開心,拿起書把她喜歡的文章一個字一個字的念給我聽。先開始我並沒有聽進去,後來慢慢地入了迷,感覺張愛玲與三毛的文字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一個冷淡入水,一個濃烈如酒,卻都在那個聆聽閱讀的午後,在我心裡混成了一杯不可抗拒的「飲品」,直到現在我還能回憶起當時那種如吃了棵青橄欖一般的味道。

對了,那個午後我聽入迷的小說叫做《小艾》。

走進張愛玲的世界,才發現這個說「出名要趁早」的民國才女,就像是這世間的煙花一般,在漆黑夜幕留下光影之後,踽踽獨行地行走在天空之城,無法踏實的落地。既有煙花籽料般急急墜下的不甘,也有繁華落幕後的寂寥。只有夜深人靜之時,才能在萬籟俱寂中照見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渴望。

讀過《張愛玲 傳》這本書後,可以將張愛玲一生的幾個瞬間,總結為造成她悲劇結局的原因。首先,家庭是她一生悲劇的「發源地」,在新舊交替的民國時期出生,雖然家裡人以讀書為榮,也是有根基的大戶,然而「重男輕女」的古老思想在照顧她的傭人那裡被無限放大。張愛玲的父母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一對奇葩!母親所謂的「尋求自由」而未盡作為母親的責任;父親的「得過且過,放任自流」,無法承擔作為男人的擔當;繼母的「挑撥是非」等等,都是張愛玲悲劇一生的根源。一個家即一個世界,在幼年的張愛玲最需要愛的時刻,她沒有得到可以使一個孩子擁有終身幸福的那份愛,這才導致張愛玲所謂的「清高」,卻其實不過是自卑的另一種表現罷了!

再後來,與胡蘭成的愛恨糾纏,從此耗盡她僅剩的熱情和任性,她跌到塵埃裡去,再也回不到她曾經所在的天堂。就像她對胡蘭成說過的,她感覺從此將枯萎下去,這段「愛情」耗盡了她所有的天真,也耗盡了她所有的才華。不知暮年時,她會不會後悔,她所謂的愛情,不過是渣男的一次獵豔罷了。最後,就是她與桑弧、賴雅之間的愛情,她在《小團圓》中曾經描寫過的打胎經歷,雖是借了女主角的口,也終究是揭開了自己曾經的疤。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張愛玲有個孩子她會變成什麼樣的母親?會不會也如她母親那般,痛恨地咒罵她呢?

張愛玲一生可數的溫情時刻,只有與自己的好友炎櫻相處的時刻居多,還有自己欣賞的另一位民國才女蘇青。看了《張愛玲傳:也孤獨,也燦爛》這本書後才知道,原來張愛玲與胡適是忘年交,以張愛玲的孤清,怕也只有胡適這樣的才子才入她的眼吧!

寫到最後,突然想起蘇軾的一句詞:「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想來形容張愛玲最合適不過了。看過她老年時的照片,面容削瘦,表情平和,不如年輕時給人的距離感。我常常在想,或許每一個超然於世的藝術家,在世俗中開竅之後都會有些害怕或有些埋怨,被繆斯選中當使者的職責,那份孤獨,那份燦爛,本就不屬於這婆娑人間。

畢竟看過張愛玲的一生,只是一紙寫滿——繁華落幕後的寂寥。

相關焦點

  • 民國十大才女,為何被稱為才女,有哪些成就
    尤其是她們將自身大膽的人生情愛追求和不懈探索精神,滲透融合於文學作品之中,達到了更鮮活更新奇的效果,成為當時文學中的一股強勁的新鮮血液。其中史良,盛愛頤,吳健雄,陳衡哲,蘇雪林,陸小曼,凌叔華,謝婉瑩,林徽因,張愛玲被稱為民國十大才女。
  • 今天就說張愛玲,民國特有的才女用目光俯視一切,自己卻不幸福
    但凡有才情的女子,越是優秀,人生大多不幸福!為啥?你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就說張愛玲,民國特有的才女用目光俯視一切,自己卻不幸福!也許你會有疑問,民國特有的才女?難道現在就沒有嗎?我保持個人意見,的確現在社會根本無法培養出這種才女!張愛玲太特殊了!太深刻了,太有味道了!有圖有真相!
  • 民國才女,名媛和「拼多多版名媛」
    近期對中國近代史很感興趣,發現風雲激蕩的社會變革期總會湧現出引領時代潮流的優秀女性,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更是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近期網上熱議的#拼多多版名媛#,和才女著實掛不上鉤,讓我們看看她們的老祖宗民國四大名媛。
  • 民國「四大才女」的珍貴照片,個個才高八鬥,最長壽的是最後一個
    民國四大才女之呂碧城。 呂碧城是安徽旌德縣人,是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的先驅,也是女權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在事業上,呂碧城在作詞方面非常有成就,與秋瑾被稱為「女子雙俠」,對20世紀初的中國文化影響甚遠。民國四大才女之呂碧城。
  • 她們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致民國的那些才女們!
    2016年盛夏將至,一代作家、翻譯家、學者楊絳先生去世了。她走過了105歲的人生,看遍了整個世紀的起起落落風雲變幻,從來都不是一個醒目的存在,卻始終微笑著站在那裡,做一個時代的目擊者。她白髮蒼蒼之時寫下充滿智慧的警世恆言,曾有無數年輕人在迷茫時從她那裡尋求到智慧。歷史任憑花開花落默不作聲,故國故城故人已剎那芳華,如今她已故去,大家自發地吟詠著那些曾經或者即將激勵自己的字字句句。
  •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張愛玲,出名很趁早,可遠觀卻不可近交
    提起民國四大才女,不可不提的就是張愛玲。她的作品流傳最廣,被搬上熒幕最多,也被最多人推崇。無論是「出名要趁早」,還是那些「紅玫瑰和白玫瑰」,哪怕是一場香港戰事都能成就一場「傾城之戀」,只是太多人緣分淺薄,只有「半生緣」。「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出名很趁早的張愛玲,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自己說過的這句話。
  • 民國四大才女之間的明爭暗鬥,讓人流連忘返,望而卻步
    冰心&林徽因&張愛玲&楊絳四位才女,一臺大戲民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同樣對冰心不屑一顧的還有張愛玲。張愛玲(張愛玲)文風冷豔犀利的張愛玲,在懟人方面,一向直指人心:「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那麼,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
  • 才女張愛玲,命運為她開了一扇窗,卻為她關了一扇門,結局悲慘
    一說起張愛玲,人們腦海裡總會想起民國才女的形象,她的作品是經久不衰,《傾城之戀》、《半生緣》和《色戒》等,後人評論她的小說已經超越了當時時代的局限,非常具有文學才氣。可是命運為她開了一扇窗,卻為她關了一扇門。
  • 民國才女張愛玲,本是孤傲清高之人,卻為了他低到塵埃裡
    作家賈平凹曾經說過,與張愛玲同時活在這個世上也是幸運的,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作家葉兆言曾經說過,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悲涼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對於文學界來說,張愛玲無疑是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此她的人生便像開了掛一樣,21歲發表的傾城之戀在上海立刻引起轟動,成為上海最閃耀的一顆巨星。直到有一天,一個叫胡蘭成的男子闖入了她的生活。胡蘭成在當時是著名的漢奸,在汪精衛的手下。他有一天讀了張愛玲的文章後拍手叫絕,便求好友蘇青前去尋找張愛玲。
  • 讓愛低到塵埃裡的才女—張愛玲
    對面坐著胡蘭成的妻子張愛玲,張愛玲看著丈夫只顧和另一個女人調情,完全無視自己的存在。張愛玲提議給丈夫的女客人畫一張素描,可張愛玲剛剛描到女客人的眉眼輪廓就停了下來,再也畫不下去。張愛玲趕到溫州想修復兩人的關係,卻發現胡蘭成不只有個小護士,身邊還有另一個女人。在胡蘭成寫的自傳今生今世裡,其中有一章民國女子,就是胡蘭成寫張愛玲的。其中一段這樣寫:在我有許多女友,乃至攜妓遊玩,她亦不會吃醋,她倒是願意世上的女子都喜歡我。胡蘭成能說出這種道德敗壞的話,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吃貨、時尚博主、紅迷,看民國才女張愛玲如何玩轉跨界乘風破浪
    她的一生是一個傳奇,作家安雨用溫情和稍許鋒芒的筆觸書寫了張愛玲一生的傳奇。她的作品《張愛玲:才華是女人最大的底氣》讓我們走進張愛玲的前世今生,讓我們認識了多面立體的天才女子張愛玲。生命最好的歲月裡,她用自律、自控不斷地給自己的人生做加法:寫小說、畫插畫、寫影評、賞音樂,研究紅學。
  •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一個因為這句話悲苦一世的女人:張愛玲
    ,民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小說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沒聽過她的人那也一定聽過一句話:歲月靜好,現世安穩,說的便是張愛玲。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張愛玲出生在富豪世家,家世顯赫,祖父清末名臣,祖母李鴻章的長女,所以即便是在亂世也並不缺乏教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名副其實的才女。
  • 張愛玲:《上海往事》背後隱藏著才女一生3段情
    《上海往事》背後隱藏著才女張愛玲一生,親情、戀情、愛情3段情感回望。 張愛玲和賴雅幸福生活僅僅10多年,倔強張愛玲又孤獨踐行,許是生活殘酷,許是情未了、理還亂,沒有真正的安全歸宿。張愛玲一個鳳凰女自強不息女人卻再情感中始於茫然。 從片面的資料顯示,張大才女確實缺愛,而需要愛太過於重視感性認識,如果她的範疇認知正確,我想她的人生是非常幸福和圓滿的。
  • 民國才女林徽因到底有多美,為什麼這麼多才子傾慕她?
    相信大家都知道林徽因是誰,民國的第一才女,家庭成員也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所以林徽因的的身上總是富含才氣,從教就飽讀詩書,長大後更是出口成章,當我們真正看到林徽因的照片,就可以感受她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優雅,優雅中又透露著一點俏皮,由此可見一個人真正的美麗,不僅是外表,還是有內在。
  • 民國四大才女,不僅詩美,人更美,最年輕的26歲就去世了
    民國時期社會動蕩,軍閥割據。整個中國幾乎都處在戰火紛飛中。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卻有幾位女性人物,顯得格外耀眼,她們就是民國四大才女。蕭紅石評梅石評梅是民國時期,北京城最著名的女詩人。她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遊記、小說。
  • 民國四大才女:一個終身未嫁,一個定居美國,兩個紅顏薄命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的四位文學家,她們都留下了自己的著作,但命運也都十分坎坷。NO.1,張愛玲在民國時期的女作家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張愛玲了。她的許多作品後來都被改編成了影視劇,比如《半生緣》、《傾城之戀》等。在文採飛揚的同時,張愛玲的一生也充滿了悲劇色彩。
  • 張愛玲很著名的一篇散文,描寫精妙,盡顯才女的風貌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也低吟,「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如此傷感的場景,讓另一位才女也唏噓不已。下面介紹張愛玲的一篇散文,描寫精妙,盡顯才女的風貌。《遲暮》(節選)作者:張愛玲在甜夢初醒的時候,她所有的唯有空虛,悵惘,悵惘自己的黃金時代的遺失。咳!
  • 張愛玲《小團圓》:一篇類似自傳的長篇小說,一段遍體鱗傷的愛情
    張愛玲的父親是民國遺少,母親是新式女性,二人婚姻之中的掙扎,註定了張愛玲要在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之中度過她的童年與少年。雖然張愛玲曾經寫下「出名要趁早」這樣的句子,但如果家庭幸福,誰願意過早的成長,體會這世間的人情冷暖。她過早的成名,也給了一個男子闖入她單純世界的機會。
  • 楊絳評價張愛玲:長得難看,愛出風頭穿奇裝異服,不夠端莊
    然而,幾乎沒有人研究過,民國才女之間,同樣存在著鄙視鏈,如我們熟悉的林徽因、冰心、張愛玲、楊絳,四大才女之間,都是如此。另外,楊絳還認為,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都不夠端莊,背離了傳統道德美學,顯得有點「饑渴」。在張愛玲粉絲看來,這樣的評價自然是無法接受的,但客觀上,楊絳先生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對張愛玲的看法是一種「偏見」,倒也算比較坦率。
  • 傳奇才女張愛玲:培育了八千萬「張迷」,10句經典語錄,值得回味
    文/詩綠鳳生於1920年的民國傳奇才女張愛玲,於1995年去世,享年75歲。這位已經去世了24年的著名作家,在六七十年前曾大紅大紫,擁有將近一個億的讀者,培育了八千萬「張迷」,粉絲之多真是令人驚嘆,是一個招人迷戀的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張愛玲有著高貴的血統,她的祖父是赫赫有名的張佩綸,名句「秋色無南北,人心自淺深」就是出自他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