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正宗的義大利炮:義大利M56式105毫米榴彈炮

2021-01-21 輕武講堂

M56式105毫米馱載榴彈炮於1957年裝備義大利陸軍。它是北約集團的制式武器,聯邦德國、比利時、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北約國家目前都裝備有這種榴彈炮。英國和法國也曾裝備過。

義大利製造,奧託.梅萊拉公司50年代中期研製定型的105毫米輕型火炮,1957年裝備部隊,用以取代美制M-116式75毫米輕榴彈炮,主要裝備山地步兵師(義大利山地步兵旅)炮兵部隊。本炮機動性強,性能優良,可用輕型汽車牽引或直升機吊運或分解為11個部件,人背馬馱。是50年代末-80年代北約制式輕榴炮,西班牙特許生產。現在少數國家為L-118等先進輕榴炮取代,但仍有印度、巴基斯坦等20餘個國家使用。火炮的生產仍在進行。

此外,阿根廷、澳大利亞、孟加拉國、智利、加納、印度、伊拉克、紐西蘭、奈及利亞、巴基斯但、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斯裡蘭卡、蘇丹、委內瑞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尚比亞等國的軍隊也裝備有這種榴彈炮。

該炮是一種多用途火炮,適用於山地、叢林地和空降作戰。它是專為山地作戰而設計的,因此又稱為山地榴彈炮。它可作為野炮、反坦克炮和重型迫擊炮使用,所以還被稱為三用榴彈炮。

技術和結構特點

該炮重量輕,便於分解,操作簡單,機動性好,同時可變換火線高。

1.火炮

火炮炮身由身管、炮尾、滑座、炮口制退器組成。身管長1478mm,膛線部分長1074mm,藥室長400mm。整個身管重109kg,全部炮身重355.5kg。炮口制退器帶有固鎖裝置,無需工具便可卸下。炮尾內裝立楔式炮閂,閂體向上開為開閂位置。炮尾部分重(不含炮閂)72.9kg,炮閂重29.8kg。炮尾還有帶自動拔動彈簧結構的擊發裝置,可用擊發杆或拉火繩擊發。滑座上帶有導軌,以使炮身體相對於搖架往復運動。

炮架包括下架、上架、搖架、反後坐裝置、兩個平衡機和防盾等。

下架由十字頭形立軸座、兩個短車軸支臂、一個彈簧式平衡搖臂和兩個大架鉸軸支臂組成。每個車軸支臂各有兩個車軸軸承孔,車軸可插入任一個軸承孔內。帶有手剎車機構的車輪裝在車軸上。每個鉸接軸支臂裝有由2節或3節架體組成的大架。大架可摺疊並鎖定。大架尾端裝有駐鋤。

帶有立軸的上架有兩個側板,每個側板的尾部有一支臂,用於安裝高低機和方向機。高低機為齒弧齒輪式,通過蝸輪蝸杆及位於上架右側的手輪進行操作。方向機也是齒弧齒輪式,通過蝸輪和蝸杆操作。由於上架左、右兩側裝有兩個傳動軸,並配有摺疊式手柄,因此可從上架左右側操縱方向機。

搖架上裝有兩套反後坐裝置(上下布置,採用雙重後坐原理),即上部和下部反後坐裝置,通過炮身相對上部後坐體的運動及炮身和上部後坐體相對於下部反後坐裝置的運動,共同完成吸收後坐和復進能量並使炮身復進到位的功能。上部後坐體包括一個液壓式制退機(帶有制退旋轉閥和復進滑閥)、一個液量調節器(制退機筒內)和兩根復進簧(與制退杆同軸安裝),制退筒固定在上部後坐體上,而制退杆則與炮身聯接。下部後坐體包括一個制退機(位於中央,帶有制退雙轉閥和復進滑閥)、一個液量調節器(制退機筒內)和兩根復進簧(一根在制退筒左側,另一根在右側)。制退機筒裝在下部後坐體內,而制退杆及兩根復進簧杆則由一個十字形接頭與上部後坐體相聯接,並在後坐與復進過程中一起地運動。上部後坐體及制退機重96.3kg,下部後坐體與制退機重124.3kg。

搖架的左側裝有變後坐齒輪機構,以便隨射角的變化自動調節炮身和上部後坐體的後坐長。身管後坐長為240~300mm,上部後坐體後坐長為245~800mm。

兩個平衡機為左右布置。平衡機由內外筒和螺旋彈簧組成。為能將平衡機裝到上架支臂和搖架支臂之間,平衡機內、外筒可方便鎖定。

防盾由左、右兩部分組成,並通過幾組鉸接支臂裝在上架上。每部分都制有帶護板的觀察孔。

火炮可分解成11個部件,最重的部件重約122kg,可馬馱或人背,但主要是由車[如0.75tLWB(4×4)陸地漫遊者吉普車、Unimo(4×4)卡車和AR59(4×4)卡車]牽引。

2.瞄準裝置

瞄準鏡有兩具,一具裝在火炮左側,用於間瞄射擊。它由距離分劃筒、高低角傳動機構和周視瞄準鏡組成。另一具裝在炮右側,是有直瞄分劃的望遠鏡,用於反坦克作戰。

3.彈藥

該炮可發射美國M101式105mm榴彈炮的彈藥及其他北約標準105mm榴彈炮的彈藥,其中包括M1式彈,全彈重18.12kg;M67式破甲彈,重16.78kg,初速為318m/s,可穿透102mm裝甲。

戰術技術性能

口徑105mm

最大射程10575m

初速(M1榴彈)472m/s

最大射速4發/min

最大膛壓189.27MPa

持續射速3發/min

身管長1478mm明彈

膛線36條,右旋,纏角8°

藥室容積2.51dm3

行軍狀態高1930mm

行軍狀態寬1500mm

炮口制退器形式

炮閂類型立楔式

間瞄射擊-5~+6°.. 

直瞄射擊-5~+25°..

方向射界

間瞄射擊左右各18°

直瞄射擊左右各28°

炮班人數7

行軍狀態全重1290kg

戰鬥狀態全重1290kg

配用彈種:榴彈;破甲彈;發煙彈;照明彈

運動方式;人背,馬馱,車輛牽引及直升機吊運.

關注我們,歡迎轉發評論!


相關焦點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安裝在M1型炮架上的M2A1型榴彈炮在進行測試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師屬105毫米榴彈炮成為美軍新炮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軍要求,新型105毫米榴彈炮的射程不低於11千米,高低射界範圍為負5度至65度,炮身能360度迴旋,炮架要與當時正在研製的75毫米榴彈炮(之前介紹的MIA1式榴彈炮)通用。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淘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說到志願軍,那麼老美手中的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可是當時中國志願軍手中的利器啊。 當時解放軍火炮中性能最好的應該就是美制105毫米榴彈炮了。其作戰威力大,機動性也比較同期火炮更為優秀。對於攻堅戰和打擊群體目標有非常好的效果。
  • 二戰中,日軍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強大,為何僅僅生產了1000門
    二戰中,日本陸軍裝備的91式105毫米榴彈炮大約1100門,隨著日軍的侵略的步伐,這種榴彈炮的身影遍布中國和東南亞的戰場,但是對於91式榴彈炮的記錄卻不多,通過對全網的搜索,本文對日軍91式榴彈炮的情況進行整理。
  • 志願軍的武器:用美國炮打美國兵②——美制105毫米榴彈炮
    說到美制105毫米榴彈炮(以下簡稱美制105榴),很多朋友並不陌生。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是二戰期間美軍裝備最多的火炮,為美軍師屬火炮。該炮最早來到中國,是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援助中國的,起初裝備給中國駐印軍,後逐漸裝備給國民黨軍隊的美械部隊。解放戰爭時期,該炮被解放軍繳獲,是各野戰軍炮兵部隊的主力火炮。
  • 志願軍繳獲的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
    這些武器裝備中,有不少是從敵軍手中繳獲、又對敵人反戈一擊的。歷史不會磨滅,英雄業績永垂。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門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就是當時志願軍將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豪情的見證者之一。在第一階段戰鬥中,志願軍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以劣勢裝備重創了裝備著現代化武器的美軍及南朝鮮軍,打擊了號稱「王牌中的王牌」的美騎兵第1師的囂張氣焰。兩次戰役中,志願軍繳獲了大量美式裝備,其中就包括現陳列於軍事博物館的這門M1式155毫米榴彈炮。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美陸軍師擁有72門榴彈炮,志願軍步兵部隊卻一門都沒有。
  • 南斯拉夫M-56式105毫米榴彈炮,用二戰技術打造,服役超半個世紀
    上世紀50年代,南斯拉夫開始設計一種105毫米拖曳式榴彈炮,當時的南斯拉夫具有不錯的工業基礎,在一些常規武器方面具有自主研發能力,而這款榴彈炮就是該國在二戰老舊火炮技術上研發而來的。火炮在1956年批量生產,因此得名M-56,它的設計參考了兩款二戰經典榴彈炮:德制leFH 18榴彈炮和美制M101榴彈炮,兩者口徑也為105毫米。最初型號在1951年問世,被命名為SH-1,由軍事技術學院設計,該院在1955年又設計了第二款原型火炮,被命名為SH-2。
  • 中國15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為何現在只有39倍徑一種?其他的呢?
    但是,縱觀中國現代炮兵裝備的科技樹,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炮兵的155毫米炮裝備序列中,155毫米級別的牽引式榴彈炮,除了39倍徑,沒有再裝備45倍徑、52倍徑的155毫米榴彈炮,為什麼呢?在中國炮兵目前的裝備序列中,除了超輕型定位的39倍徑AH-4榴彈炮之外,15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從45倍徑開始,目前都沒有裝備,這又是為什麼呢?
  • 二戰「最猛」重型榴彈炮,為何無用武之地?義大利真可愛
    二戰前,義大利自行設計和研發了幾款火炮,例如1913式65毫米山炮、1911式75毫米野炮、1916年式100毫米野炮、1913式106毫米火炮等等,這些火炮一般都是具有這麼幾個共同特點:1、服役期都已是幾十年,基本逼近了淘汰的時間;2、射程太近了,沒一個能超過10000米的;3、威力太小,只能「嚇唬」人!
  • 有05式榴彈炮,還有多款卡車炮,為何我軍還在裝備牽引式榴彈炮
    近日我國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部隊,進行了實彈演習,這次演習中出現了我國目前最先進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同時還出現了在我軍服役了近50年的59-1型加農炮,可能很多讀者都親身接觸過這款老驥伏櫪的裝備,也會好奇為什麼我們現在還在裝備59-1型加農炮,在自行榴彈炮和卡車炮為主的時代,牽引式榴彈炮還有用途麼?
  • 二戰義大利最好的重炮,M1935式210毫米重炮,遺憾的是數量太少
    義大利作為傳統的工業國家,在火炮方面也頗有建樹,二戰期間使用的M1935式210毫米炮就是重炮中的翹楚,一向看不起義大利軍隊的德軍對該炮也頗為關心。M1935式210毫米重炮相比於一戰時期意軍裝備的305毫米大鐵牛一樣的重型榴彈炮,新的210毫米炮更加輕便靈活。
  • 新中國第一代國產自行火炮,敞篷的70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SU-76自行火炮當時我軍已經列裝了63式履帶裝甲運輸車,和54-1型122毫米榴彈炮。63式是我國第一款自行設計並建造的履帶式裝甲運輸車,具備兩棲浮渡能力,各種衍生型加到一起產量近8000,是一種可靠的裝甲運輸底盤。
  • 盤點中國現役122毫米榴彈炮,只有一款牽引式,後兩款為新火炮
    89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較老的一款122毫米榴彈炮,陸軍部分重型合成旅在使用。96式122毫米牽引榴彈炮,空軍空降兵和陸軍部分旅在使用。07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陸軍重型合成旅的主力火炮。(海軍陸戰隊也有)09式122毫米車載榴彈炮,是一種過渡型裝備。09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陸軍中型合成旅的主力火炮。新型122毫米車載榴彈炮,採用新式中型卡車底盤。未來輕型合成旅的主力火炮。新型122毫米車載榴彈炮,採用新式猛士底盤。未來輕型合成旅的主力火炮。
  • 並未過時:復興的牽引榴彈炮(全文)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多數現代牽引式火炮可在幾分鐘內進入和撤出戰鬥。 儘管自行式火炮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牽引式火炮由於具有以下兩個優勢,仍然廣受歡迎。首先,它們重量輕、容易進行長途運輸,如105毫米榴彈炮以及某些新一代牽引式火炮系統(如BAE系統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研製的M777式155毫米榴彈炮)可由諸如UH-60「黑鷹」之類的戰術直升機吊運部署。
  • 二戰日本的97式120毫米短管榴彈炮試圖魔改97式坦克扭轉戰局
    德軍除重型火炮之外,前線各個裝甲師都配備有10輛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彈炮,德軍野蜂自行150毫米榴彈炮是二戰公認性能最好自行榴彈炮之一,採用三號或者四號坦克底盤和發動機,使其在戰場的戰鬥效率基本要超過虎式坦克,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底盤和發動機技術是二戰時期支撐起德軍整個裝甲師戰鬥編制的基石,對比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底盤和發動機,三號和四號坦克是最穩定的,德軍150
  • M1式155榴彈炮:美式重炮的開山之作,志願軍取之於敵,用之於敵
    前言前面我們先後講了二戰中美軍裝備使用的M1A1式75毫米榴彈炮和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本篇將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大哥,M1式155毫米榴彈炮。巖島兵工廠研製新型155毫米榴彈炮也是如此,他們先是分別開發了新型T3式火炮和T2式炮架,然後將兩者組合在一起,就是新型的155毫米榴彈炮。研發工作最終在1941年完成,新炮被命名為M1式155毫米榴彈炮。
  • 志願軍的武器:美制155毫米榴彈炮,直接從敵人手裡繳獲
    軍博陳列的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這次我們來講講當時志願軍炮兵口徑最大的火炮——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必須說明的是,這款火炮是在朝鮮繳獲的。在此之前,美國在二戰時期曾援助中國國民黨軍隊一批M1918式155毫米榴彈炮,該炮為仿製法制施耐德M1917榴彈炮而來,國民黨軍隊只得到了36門,在遼瀋戰役中全部被解放軍繳獲。不過M1918沒有參加抗美援朝。
  • 艦炮射程射速都要高於陸地上類似口徑的榴彈炮
    榴彈炮,是一種身管相對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地面目標的野戰類地面火炮,以前都是車載馬拉;現在,大都成了車載炮、自行火炮,再不濟的也成了自走式火炮,當然,牽引式榴彈炮由於使用成本低,依然是各國陸軍火炮的絕對主力。艦炮和陸地上的榴彈炮,實際上大同小異,只是彈道有所區別,可將艦炮歸類於加農炮,100毫米口徑在艦炮中,可以視作大口徑艦炮了。
  • 為啥我軍還保留122毫米榴彈炮?口徑統一為155毫米不好嗎?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PLZ07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替代中國裝備了數十年的152毫米榴彈炮和130毫米加農炮,成為中國未來旅級單位的中堅火力。這些火炮自動化水平高,射程遠,可以輕易得將122毫米榴彈發射到18千米外,如果使用底排火箭增程彈可以達到27千米,已經不低於美國的155毫米火炮。現役的155毫米榴彈炮和152毫米榴彈炮型號,除了某些自行火炮和直升機掛載的超輕型火炮外,重量都遠遠超過122毫米榴彈炮。
  • 志願軍的武器:蘇聯152毫米榴彈炮,火炮太重需要用拖拉機牽引
    志願軍炮兵使用過的口徑超過150毫米(含150毫米)的重型火炮,除了美制155毫米榴彈炮和日制150毫米榴彈炮外,就是本期我們要講的蘇制152毫米榴彈炮(大家熟悉的「152神教」)了。1951年起,志願軍炮兵陸續接收進口自前蘇聯的火炮裝備,其中威力最大的身管火炮,便是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又稱M1937式榴彈炮)。
  • 志願軍的武器:蘇制122毫米榴彈炮,影響了後來的中國炮兵
    1951年開始,緊急進口的蘇制裝備逐漸列裝志願軍。特別是急需加強的炮兵部隊,獲得了一定數量的各型大口徑蘇制火炮。其中,作為師屬主力火炮的蘇制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M30)的加入,不僅提升了志願軍炮兵的火力水平,還對後來中國的炮兵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