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強大,為何僅僅生產了1000門

2020-12-16 史海看浮沉

二戰中,日本陸軍裝備的91式105毫米榴彈炮大約1100門,隨著日軍的侵略的步伐,這種榴彈炮的身影遍布中國和東南亞的戰場,但是對於91式榴彈炮的記錄卻不多,通過對全網的搜索,本文對日軍91式榴彈炮的情況進行整理。

從戰爭中看到了火炮的威力,求購於法國。

一戰中,日本雖然作為戰勝國,奪取了德國在中國和東南亞的一些殖民地,但是在戰爭中嘗到「甜頭」的日本並不滿意,而是發現了陸戰中,自身火力的不足。在1920年,日本陸軍提出了裝備105毫米榴彈炮的需求。

博物館中的91式榴彈炮

通過4年之久的論證與醞釀,最終日軍選擇了法國的施耐德公司提供新榴彈炮。1930年施耐德完成樣炮生產,年末陸續有5門新炮運抵日本,等急的陸軍立刻進行各自測試,測試結果對此炮各項性能表示滿意,1931年,日本陸軍正式將這種105毫米的榴彈炮定型,並且從施耐德公司訂購300門。(這一年是日本天皇紀元2591 年,所以稱91式榴彈炮)

1933年,日本在法國的幫助下,開始國產化生產91式105毫米榴彈炮。這項任務主要由日本陸軍大阪造兵廠承接。大阪造兵廠是日本唯一具備生產大口徑火炮的工廠。由於擁有最先進的鑄造、金屬加工技術,除了軍需品,也接受民間訂製鑄鐵管、橋梁等。整個二戰期間,大阪造兵廠生產了大約700門的91式榴彈炮。今天算來,年產量不過幾十門,可見日本的資源還是很有限的。

炮身印有大阪造兵廠字樣

91式榴彈炮性能不俗,日軍卻用得不太順手。

首先,說一說91式榴彈炮的威力。作為一款輕型的榴彈炮,其威力大於山炮和迫擊炮是毫無懸戀的。配備91式榴彈(彈丸重量16公斤裝藥2.52公斤,殺傷半徑31米),91式尖頭彈(彈丸重量15.7公斤,裝藥2.27公斤,殺傷半徑28米),91式破甲彈(彈丸重量10.91公斤),穿甲彈,100米距離可以擊穿8500米距離擊穿76毫米,1000米擊穿70毫米,1500米可以擊穿63毫米。

91式榴彈炮

105毫米榴彈炮的威力,在電視劇中也有展現。例如在《雪豹》裡面,張楚用105榴彈炮炮彈製作的爆炸裝置炸毀了日軍四輛坦克以及戰車。雖然有點誇張,但是炸毀個2輛日軍坦克完全不成問題。《中國遠徵軍》裡面仁安羌一役113團用迫擊炮轟擊日軍陣地時只能震動一下工事,而日軍的105開火時,架設防線的士兵連同機槍沙袋全部被炸飛。

一款武器的研發,是需要考慮使用者的舒適性和可操作性的。但是法國人在研製該105毫米榴彈炮時,沒有考慮到日軍的體格,而是按照法國人的身高標準設計的,雖然榴彈炮的各項性能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對於日軍而言,因為全盤引進法國設計,未做任何修改,對於日軍的體格而言,這種火炮的使用舒適性比較差。

二戰德軍用馬牽引的榴彈炮

日軍也考慮了改進型號的研製,1933年日軍開始91式榴彈炮汽車牽引型的研製,1935年完成91式機動榴彈炮的設計定型,因為摩託化炮兵聯隊編成的延遲,生產一直拖到1941年才開始,只生產了一百門。

1936年91式開始裝備部隊,成為師炮兵火力核心,尤其是1940年以後,大力壓縮了野山炮的生產,集中力量生產91式榴彈炮,打算仿效德軍的編制,師炮兵將以91式榴彈炮和96式15釐榴彈炮構成,但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成為泡影。

側面圖

為我所用,我軍繳獲的91式榴彈炮。

91式榴彈炮主要作為師炮兵火力,抗日戰爭勝利後,我軍在東北戰場繳獲了一部分91式榴彈炮,在解放戰爭和朝鮮戰場發揮重要作用。1948年,解放四平的戰役中,炮兵某連用這門炮準確射擊,摧毀了國民黨軍的防禦工事,為步兵開闢了衝鋒道路,該連榮立集體一等功,該炮獲得「功臣炮」稱號,並在開國大典上受閱。

戰車牽引的榴彈炮

1950年,在朝鮮戰場,志願軍也使用91式榴彈炮回擊美軍。其中一份《中國人民志願軍初期炮兵實力統計》中,就記載了志願軍的炮兵武器。

39軍有38式野炮13門,95式野炮3門,90野炮8門。

40軍有38式野炮32門。

42軍有38式野炮44門,改38式野炮5門,95式野炮1門,90野炮9門,91式榴彈炮8門。

相關焦點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其中,105毫米炮既可以彌補團級火力(採用75毫米炮)的不足,也可以作為師級火力(採用155毫米炮)的補充。一美軍步兵師內,通常有3個105毫米榴彈炮營,負責為3個步兵團直接提供火力支援。每個炮兵營有3個火力連和1個炮兵勤務連,每個火力連有4門M2A1火炮。與之相比,75毫米榴彈炮營(通常裝備M1A1式75毫米榴彈炮)只有2個火力連。
  • 二戰日軍10釐米野炮,真實口徑105毫米,日軍最好的野戰炮系列
    二戰以及侵華戰爭中,日軍裝備較為廣泛的重型野炮是10釐米野戰炮,這種火炮在當時日軍中發展較為全面,擁有多個型號,是日軍重要的重火力武器。38式105毫米野戰炮10釐米野戰炮的發展經歷雖然日軍稱其為10釐米野戰炮,但是火炮的真實口徑是105毫米,或許日軍也不在乎那
  • 二戰1945年8月遠東暴風雨日軍的150毫米野戰炮居然沒有拿去打坦克
    說到二戰時期的日軍火炮,雖然日本當時工業發達火炮種類繁多,卻沒有一款在二戰後期拿得出手能跟美軍交手的火炮,比如早期的日軍94式75毫米榴彈炮,該型火炮在30年代末算是達到世界水準的輕型榴彈炮之一,在中國戰場也稱為山炮,日軍同個時期生產的還有94式37毫米36.5倍徑速射炮,94式75
  • 志願軍的武器:用美國炮打美國兵②——美制105毫米榴彈炮
    說到美制105毫米榴彈炮(以下簡稱美制105榴),很多朋友並不陌生。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是二戰期間美軍裝備最多的火炮,為美軍師屬火炮。該炮最早來到中國,是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援助中國的,起初裝備給中國駐印軍,後逐漸裝備給國民黨軍隊的美械部隊。解放戰爭時期,該炮被解放軍繳獲,是各野戰軍炮兵部隊的主力火炮。
  • 南斯拉夫M-56式105毫米榴彈炮,用二戰技術打造,服役超半個世紀
    上世紀50年代,南斯拉夫開始設計一種105毫米拖曳式榴彈炮,當時的南斯拉夫具有不錯的工業基礎,在一些常規武器方面具有自主研發能力,而這款榴彈炮就是該國在二戰老舊火炮技術上研發而來的。火炮在1956年批量生產,因此得名M-56,它的設計參考了兩款二戰經典榴彈炮:德制leFH 18榴彈炮和美制M101榴彈炮,兩者口徑也為105毫米。最初型號在1951年問世,被命名為SH-1,由軍事技術學院設計,該院在1955年又設計了第二款原型火炮,被命名為SH-2。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淘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說到志願軍,那麼老美手中的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可是當時中國志願軍手中的利器啊。 最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渡江戰役前夕的「紫石英」號事件中,解放軍憑藉M2A1105榴彈炮,狠狠教訓了當時不可一世的英國皇家海軍,讓世界明白「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徵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 M1式155榴彈炮:美式重炮的開山之作,志願軍取之於敵,用之於敵
    前言前面我們先後講了二戰中美軍裝備使用的M1A1式75毫米榴彈炮和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本篇將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大哥,M1式155毫米榴彈炮。M1式155毫米榴彈炮,彈簧式平衡機清晰可見二戰徵途由於1941年才完成研製,M1式155毫米榴彈炮一開始並未大量生產裝備美軍,1942年全年僅生產了19門,大規模的生產在1943年才開始。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M1式155毫米榴彈炮4035門,在美軍所有口徑105毫米以上的支援火炮中,產量位居首位。
  • 二戰系列之日軍火炮大盤點
    例如對於山地戰中的步兵營支援,就十分得心應手。而且它任務範圍廣,幾乎能包幹所有步兵營需要的火力支援種類。再加上結構簡單,不但方便戰時生產,相應的,使用和維護也都很容易。92式步兵炮主要用於攻擊戰壕與各種土木機槍掩體,這種炮是日軍步兵大隊的標準裝備,日軍每個步兵大隊均裝備2門。
  • 二戰德軍的裝備有多好,一個師的火炮,比日軍一個師團還要多
    其中分別是下轄的炮兵團擁有36門105mm榴彈炮,4門105mm火炮,8門150mm榴彈炮;偵察營擁有3門20mm防空炮,3門50mm迫擊炮,3門75mm反坦克炮,2門75mmleIG18型輕步兵炮、4門81mm迫擊炮;反坦克營則擁有36門75mm反坦克炮;師輜重隊擁有8門20mm防空炮;3個步兵團共計擁有81門50mm
  • 二戰德軍一個步兵師能不能打過同時期的日軍甲種師團?
    重武器有大約12門105榴彈炮、50-70門75毫米41式山炮或75毫米38野炮(根據駙馬和挽馬制的不同數量有區別),24門92式步兵炮,12-16門37毫米速射炮,140多挺92式重機槍。比較特別的是,日軍的野戰師團標準編制裡是沒有迫擊炮的,儘管有時候會進行加強;但編制內有數量驚人的擲彈筒,裝備到排一級(即小隊)。
  • 志願軍繳獲的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
    負一層展區裡,十餘門榴彈炮組成鋼鐵陣列。一門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赫然位於陣列的「C位」。一聽「美制」二字,大家肯定能猜到,這門榴彈炮是志願軍將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博物館中陳列的只是所繳獲的同類裝備中的一門,和其他被繳獲的榴彈炮一樣,它在志願軍將士手中對敵人反戈一擊,成為志願軍得心應手的壓制火力,最終成為一門「功臣炮」。
  • 志願軍的武器:美制155毫米榴彈炮,直接從敵人手裡繳獲
    在此之前,美國在二戰時期曾援助中國國民黨軍隊一批M1918式155毫米榴彈炮,該炮為仿製法制施耐德M1917榴彈炮而來,國民黨軍隊只得到了36門,在遼瀋戰役中全部被解放軍繳獲。不過M1918沒有參加抗美援朝。
  • 92式步兵炮:這門毫不起眼的小炮,二戰時日軍聯隊進攻主力
    二戰時期,92式70mm步兵炮,大量裝備了侵華日軍步兵,總數約有3000餘門,是其步兵聯隊進攻的絕對火力支援武器,一個步兵聯隊,通常配有6門92式步兵炮。
  • 史達林之錘,前蘇聯B-4型203毫米重型榴彈炮,二戰最奇特的大炮
    根據俄軍新聞處的消息表示,這枚炮彈是在當今的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市(二戰時期的史達林格勒)被發現的,因此推測是二戰時期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時遺留的蘇制B-4型重型榴彈炮的炮彈,而B-4型榴彈炮是二戰時期蘇軍最為強大的牽引式榴彈炮,沒有之一。B-4型M1931式203毫米重型榴彈炮可以說是蘇聯紅軍使用過的外形最為怪異的一種重型火炮。
  • 二戰時期的抗戰重器曾經從德國進口到中國的88毫米高射炮
    說到二戰時期德軍88毫米高射炮其威力可以說是世界上至今為止著名的高射炮之一,這種高射炮彈當時代表著德國克虜伯大炮技術的代名詞,不僅僅用於打飛機,在打坦克方面憑藉該超乎常規的初速具備擊毀二戰時期任何地面裝甲的能力,任何坦克在1000米距離都承受不了德軍88毫米系列高射炮發起的致命一擊
  • 二戰時期,十個日本甲種師團,能夠擊敗德軍的第六集團軍嗎?
    當然這僅僅只是初步編制,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德國第六集團軍被改組入,頓河集團軍群規模一度擴張。下轄有3個步兵軍,1個裝甲軍,3個裝甲師,3個摩託化步兵師,14個步兵師,1個高炮師等。此外,有集團軍直屬部隊,包括4個工兵營、2個煙霧發射器團、2個迫擊炮團、4個輕型榴彈炮團、4個重型榴彈炮營,3個重型炮兵營等。
  • 二戰中,日軍的97式迫擊炮,為何前線戰士認同,軍方高層卻反對
    81毫米迫擊炮,日軍為何稱之為曲射步兵炮,實則是日軍步兵、炮兵之爭。日軍的97式81毫米迫擊炮,在日軍的官方稱呼中,稱其為81毫米曲射步兵炮。雖然二者名稱中都有炮,但是前面加上了「步兵」二字,意味這是步兵裝備的武器。二戰中,日軍野戰部隊的步兵大隊通常追加裝備2門這型曲射炮,這種曲射步兵炮實際也是迫擊炮,但日軍把90毫米以下口徑的迫擊炮歸類為步兵曲射炮,屬於步兵武器,90毫米上才叫迫擊炮,屬於炮兵武器。
  • 二戰「最猛」重型榴彈炮,為何無用武之地?義大利真可愛
    一般網上一些介紹二戰兵器的文章,動不動就是言必稱「蘇德」,要麼就是「英美」,估計各位軍迷讀者都看爛了。不過今天小編就反其道而行之,跟大家聊一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的「大殺器」——1935年式210毫米重型榴彈炮。
  • 美軍一門155毫米榴彈炮落,被志願軍拖著打遊擊,又幹掉自己48門炮!
    為期43天的上甘嶺戰役,志願軍不但殲滅了聯軍25000餘人,還摧毀了聯軍112門火炮、28輛坦克。其中有48門火炮和7輛坦克是被志願軍一門榴彈炮幹掉的,這堪稱是一門神炮。這就是美制M1A1 155毫米榴彈炮。
  • 《新亮劍》雷人情節:八路繳獲日軍150重炮?抗戰時可能都沒見過
    其中,採用六匹馬拉的九六式榴彈炮具有較強機動性,仰角可達-5到65度,火力覆蓋範圍大,而且可使用高爆榴彈、煙霧彈、燃燒彈甚至是穿甲彈,緊急時還被日軍用來打坦克。 例如,美國M1/M114型155毫米榴彈炮生產了10300門以上,德國sFH 18型150毫米榴彈炮生產了5400門,德國sIG 33型150毫米榴彈炮生產了4600門,蘇聯M1938型(M-10)152毫米榴彈炮生產了1522門,蘇聯M1937型(ML-20)152毫米榴彈炮生產了6884門,蘇聯M1943型(D-1)生產了2827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