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裡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大軍,誰知道這思維卻害了許多人

2020-12-15 雁羽夢品歷史江湖

諸葛亮,作為中國歷史上聰明這個詞的代表人物,有著許多故事來渲染其才智過人,在人們眼心中,都希望自己能夠有著跟諸葛亮一樣的智商,不過更多人只是想像諸葛亮一樣當碰到了絕境時能夠羽扇一揮,奇策已出。

說到空城計,許多人絕不陌生,因為這不僅僅是一次心理上的博弈,還是很大層度上決定了魏蜀兩國戰局的走向,這個在危急時刻展現出的疑兵之計,成為了一個典故,以至於後世在這種情況下所採用的虛虛實實的辦法也頗有成效。

「空城計」影視劇照

根據明代小說《三國演義》裡面所說,背景是街亭之戰,當然這裡有一個疑點,那就是那個時候的司馬懿根據史料記載並未出現在街亭當地,那個時候的魏軍領軍人物則是張郃,不過這些未經準確證實的還需要得到再次考證。

街亭之戰大家都熟悉了,那個有名的馬謖就是這個關鍵之戰的主角,不過這裡這也是諸葛亮這一生中少有的決策失誤之一,因為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曾說過,馬謖這個人難堪大任,華而不實,然而諸葛亮卻把街亭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了馬謖管,也只能說看人看走眼了。最後結局也都清楚,魏軍擊敗了馬謖,按照軍令,馬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於是也有了「孔明揮淚斬馬謖」的典故。

「揮淚斬馬謖」

不過在街亭敗後,諸葛亮手上沒兵了呀,但是魏軍來勢洶洶又要逼近城池,那該怎麼辦?於是讓幾名士兵化成百姓在城門前掃地,大開著城門,而自己在城樓上彈琴,接著就按照小說《三國演義》裡面所說的那樣,司馬懿以為城中有伏兵,隨後在琴聲大作後果斷認為有伏兵,於是趕緊撤兵,就這樣諸葛亮成功化解了這一場危機。

可是仔細想想,這種坐擁十萬大軍攻城,還會被一座虛虛實實的空城嚇到退兵的將領在歷史上只會少之又少,雖然不乏有成功案例,但是又有多少失敗案例呢?

諸葛亮彈奏間的心理博弈

因為《三國演義》的中心思想就是褒劉貶曹,所以在這段故事的描寫上基本把諸葛亮能展現出來的聰明才智給完全顯示。且不說這段故事的真實與否,就這種隨機應變的能力確實值得去學習,但是不值得推崇,只是現在在一種浮躁的風氣下,往往忽略諸葛亮在隆中時候的高瞻遠矚,反而過度的學習諸葛亮的博膽理念,讓許多人更少規劃,更多則是見機行事,這種思維習慣當今害了許多年輕人。

例如過度消費,不會存錢,不會理財,當碰到真正急需的時候往往手足無措,那個時候許多人就算再能隨機應變也陰溝裡翻船,甚至在其他方面也都是如此,包括考試、測試、檢測時候,總想著矇混過關,但是能過一次,能過一生嗎?

許多人熱衷於小概率事件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我們熱衷於博膽小概率事件時,憂患只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不要做事情大部分靠隨機應變,那只會顯得沒有準備,只有腳踏實地,高瞻遠矚才是萬全之策。

結語:諸葛亮是聰明才智的代表,但是我們如果只關心他那博膽,不去學習他那遠見,我們只會越來越依賴於小聰明,當投機取巧不再行得通的時候,我們還可以依賴什麼呢?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等】

相關焦點

  • 空城計的真相|空城計|諸葛亮|司馬懿|三國演義|曹操|三國
    一提起空城計,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那麼真正的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演義中的這一幕呢?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非常精彩的一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內容大概講的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命馬謖駐守街亭,然而馬謖只會紙上談兵,失了街亭,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
  • 最精彩的智謀鬥法,諸葛亮與司馬懿,空城計的博弈
    看演義中,諸葛亮只帶了琴童在城上安然穩坐,性格多疑的司馬懿覺得其中必有詐,怕中計,不敢攻城。此為空城計,但是空城計的真實性歷來存在的爭議,許多人認為這件就是編造的。
  • 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
    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時間:2020-04-24 13:14   來源:清風明月逍遙客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 《三國演義》中寫,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
  • 諸葛亮空城計是假的,為什麼琴弦斷了,司馬懿15萬大軍反而驚慌?
    說《三十六計》之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真假對決《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是空城計逼退了司馬懿,還是司馬懿故意放走諸葛亮?
    諸葛亮巧施空城計,嚇退司馬懿15萬大軍,成為千古美談,司馬懿卻為人恥笑至今。歷史上,街亭之戰發生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那時司馬懿正在忙著智取孟達,而且當時拒蜀漢的主帥其實是曹真。曹真病死後,司馬懿才有資格與諸葛亮較量,他倆正式狹路相逢是在諸葛亮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
  • 為何說空城計司馬懿才是最大的贏家?看完這些,不得不服司馬老賊
    有人把這一昏招推給蜀國的經濟專家劉巴,但最後敲板的還劉備啊!在印錢這方面東吳做得更甚,而曹操實施的則是金融開放政策,允許民間鑄幣。 而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窮兵黷武,有擁軍自重的嫌疑。 就算是演義,空城計司馬懿也是最大的贏家。司馬懿為何明明看透了這是一個局,他為何不趁機發兵,活捉諸葛呢?
  • 都說空城計,諸葛亮騙過了司馬懿,實則內涵頗多,誰心機更深
    正所謂「老不讀三國",讀懂了三國的詭詐之計,恐怕對於人際關係之間的猶疑就多了起來,難免失去平和心態。許多時候,仔細研讀這三國裡的故事,不難發現,早已有定論的故事其實有著另一種解讀。今天就說說這老幼皆知的空城計,他背後的故事令人回味無窮。
  • 司馬懿:空城計之計中計
    公元266年,司馬懿之孫司馬炎建立晉朝。 《空城計》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甚至被收錄進了中小學語文課文裡。但也有人說,歷史上空城計並不存在,它是羅貫中將其他書籍裡的故事改編後,添置到諸葛亮和司馬懿身上的。但不論真假,這段故事始終值得人們回味。 《空城計》的坊間流傳,把諸葛亮演繹得過於神化,而把司馬懿描述得又過於呆萌。
  • 諸葛亮不能死?司馬懿臨死前的一句話,道破「空城計」真相
    最後被用在了「三十六計」中,這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在己弱敵強的情況下,其意思就是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而在歷史上也確實有著利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就好比張守珪守瓜州、「飛將軍」李廣抵擋匈奴等等。
  •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空城計中,諸葛亮和司馬懿到底誰更勝一籌
    夥伴們好,今天我們先講一個耳熟能詳的小故事,這個故事叫「空城計」,發生在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故事的情節我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諸葛亮退兵不及,擺了個空城計,司馬懿怕有埋伏,直接退了兵,為什麼?因為他預判諸葛亮生性謹慎,不會冒這樣的險。
  • 歷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計」的人,並非諸葛亮!
    歷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計」的人,並非諸葛亮!原創 燕趙節度使 2020-04-19 23:44:43喜歡《三國演義》的讀者朋友無不對書中諸葛亮用奇謀妙計破敵的故事津津樂道。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七分實三分虛,許多情節都是虛構或者移花接木而成。比如諸葛亮的「空城計」。「空城計」出現在《三國演義·第095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章節中。
  • 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司馬懿還撤軍?因他懂卸磨殺驢的道理
    這便是民間最有名的一段故事「空城計」的由來,但這個典故在正史《三國志》中卻無記載,乃是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題曰:「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後人也是根據這一典故,編排出了一段京劇節目《空城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躁琴。」
  • 「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諸葛亮的「空城計」是杜撰的故事?為何後人認為司馬懿是贏家?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最精彩有對決,莫過於「空城計」。此計歷史上有名,而且把諸葛亮的機智勇敢描寫得淋漓盡致,對司馬懿的小心謹慎而錯過機會而嘲笑,後人認為司馬懿不如諸葛亮。但現在網上還有文章認為,「空城計」最大贏家是司馬懿。
  •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看破諸葛亮的空城計?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劇中的諸葛亮能夠料敵先機,一步三算,似乎什麼棘手的問題到了他手裡都能夠變得迎刃而解,有點被神話的嫌疑。
  • 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不攻?死前17個字道出了真相
    說起三國那些事,我們知道其中有段經典的故事情節,那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使得司馬懿大軍無功而返。估計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不過在這裡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司馬懿也算是徵戰無數,難道沒有看到諸葛亮的計謀嗎?
  • 空城計的疑點,其實是諸葛亮身旁站的2個童子?難怪司馬懿會撤兵
    《空城計》是兵書《三十六計》的計策之一,空城計雖然厲害,但整個過程充滿了危險,一般是軍隊在勢力虛弱,無法與敵方相抗衡時使用,為的就是通過演戲矇騙對方,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但是成功與否的主動權卻掌握在敵方手中,若敵方首領是多疑之人尚有成功的可能,若不是,則有可能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會輕易使用此招。
  •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是真的嗎?歷史上真的有人用過空城計嗎?
    空城計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種計策。最廣為人知的便是羅貫中的名著《三國演義》以及影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橋段: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於是打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有埋伏,就撤兵了。
  • 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撤軍?因為他看懂了諸葛亮給的暗示
    ,當然了,這是後話了。 在《三國演義》當中,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出了馬謖駐守,但馬謖過於自大,失守街亭,魏國十萬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手上根本無兵可用,但是諸葛亮並不慌張。
  • 幸虧司馬懿跑得快,空城計中諸葛亮還暗藏一計,分分鐘要了他的命
    《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章節之一,當司馬懿大軍驟至之時,西城縣兵僅兩千,將無一人,進無法拒敵,退不能遠遁,而諸葛亮鶴氅綸巾,穩坐城頭,撫三尺謠琴,焚一爐沉香,便驚退了十五萬魏軍。由於情節匪夷所思,加上正史並無記載,有人就認為這是羅貫中的虛構。第一個疑問:有人認為司馬懿既已看見諸葛亮笑容可掬,完全在弓箭的射程之內,為何不乾脆派幾個神射手射死他得了。我認為這純屬犯了單向思維的錯誤。諸葛亮在魏軍的射程之內,而司馬懿親自往觀,又何嘗不是暴露在了蜀兵的射程之內。
  • 歷史見聞:幸虧司馬懿跑得快,空城計中諸葛亮還暗藏一計,分分
    《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章節之一,當司馬懿大軍驟至之時,西城縣兵僅兩千,將無一人,進無法拒敵,退不能遠遁,而諸葛亮鶴氅綸巾,穩坐城頭,撫三尺謠琴,焚一爐沉香,便驚退了十五萬魏軍。我認為這純屬犯了單向思維的錯誤。諸葛亮在魏軍的射程之內,而司馬懿親自往觀,又何嘗不是暴露在了蜀兵的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