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每一次駐足,都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不覺間,清明已至。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清明有些不一樣。國務院發布公告,決定4月4日這天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清明節。

清明時節,人們以各種方式寄託對逝者的哀思。在山西太原,通過「雲追思」網上祭掃通道,人們創建追思小屋,緬懷逝去的親人;在河南開封,大家在網絡平臺獻上鮮花、點亮蠟燭,追思革命先烈;在陝西西安,紀念園區代替市民「送上一枝花」,表達對逝者的告慰、對生者的撫慰……清明時節,我們在追思中喚起切切真情,賦予這個特別的日子以豐厚的意蘊。 關於清明,很多人可能都會有自己的生活記憶和獨特解讀。無論是在唇齒間流轉著的飲食味道,還是上巳遊春、寒食踏青、祭掃郊野等清明習俗,抑或是「梨花風起正清明」「寒食東風御柳斜」等清明詩話,都承載著這個節日的厚重感。

清明,是我國唯一一個節日與節氣重疊的日子。當此之際,我們緬懷先人,賡續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傳統價值;我們致敬烈士,感恩為國為民的奉獻犧牲;我們傳承文化,重溫紮根心底的民族記憶。即便時光流轉、習俗流變,清明所承載的中國人的文化情感始終未變,並在每一年草長鶯飛的日子裡,指引著我們沉靜思索、叩問內心。

今年,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清明祭掃各紛然」的腳步少了,攜手同行、共克時艱的責任重了。為了避免因集中祭掃導致人員密集、增加交叉感染風險,不少地方發出了文明祭掃、同心戰疫的號召。

比如,上海倡導市民不前往現場祭掃,對個別確需現場祭掃的市民,實行限流、分時、定量預約祭掃;北京一些公墓推出免費代祭服務,並將儀式照片及視頻發給逝者家屬。在各地推出精準化、人性化服務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市民積極響應疫情防控的要求,或以小規模家庭追思形式禮敬逝者、追思先輩,或通過網絡祭掃「雲」中緬懷、寄託哀思……

形式改變,但緬懷的深情不變、傳統文化的價值不減。特殊時期,換一種方式過清明,守護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樣彰顯著清明敬畏生命的價值內涵。

有些戰鬥,聽不到炮火,卻聽得見衝鋒;有些戰場,看不到硝煙,卻看得見犧牲。今年清明,許多人都有特別的感悟。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一些人沒能和我們一起迎來春天的黎明。他們中,有白衣執甲的醫務人員,有不懼風雨的基層幹部,有衝鋒在前的公安幹警,有與病毒抗爭的感染患者……

在他們離開的第一個清明之際,人們用各種方式,獻上一份追思與敬意。河南信陽一所小學採用線上升旗儀式,致敬抗疫英雄;雲南昆明一座生命紀念館舉行大型線上祭祀活動,公祭抗疫犧牲的白衣戰士;無數人在社交媒體上寫下感言,緬懷不幸罹難的同胞。尊重生命、緬懷逝者、珍惜真情,這是傳承清明文化的應有之義,也成為這個春天難以忘卻的記憶。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寄寓著敬祖尊賢、追思懷遠的文化意涵,也蘊含著萬物勃發、吐故納新的生機與活力。在草木蔓發、萬物生長之時,撫今追昔、靜心回望,讓我們對現實人生的可貴有了更深刻的體認,也讓我們對生命的理解遞進一層。

每一次駐足,都是為了更好出發。祭奠在疫情中離去的生命,矢志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築起更堅固的防線;緬懷逝去的親人,促使我們面向未來,更加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銘記這個清明帶給自己的思考與感動,前進的腳步就會更加堅定而充滿力量。 人間最美四月天,春天的畫卷已經再次在我們生命中鋪展。讓我們不負春光,為守護生命而努力,為幸福生活而奮鬥。

相關焦點

  • 每一次的離別,都是為了更好的相聚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每一次的離別,都是為了更好的相聚。每一次的相聚,都是為了醞釀再一次啟航。有人說,我們是最後一代孝順父母的人,也是最早一代被孩子拋棄的人。不是的。當然不是。每一個體驗過離別與相聚的人,都會被震撼過心靈。
  • 每一次出發,都有美好的遇見
    那群「追夢邊防」的人、西藏軍區米古邊防營官兵這樣說:「當春風吹到這雪域邊地,你可知這裡有多美?」走進察隅,你能看到皚皚雪線下,莽莽林海一碧無邊,激流在峭壁間奔騰,瀑布從懸崖上傾瀉直落。儘管這裡人跡罕至,但每一次出發,都有最美的遇見。老班長楊紅曾在一條巡邏路上統計過200多處險峻路段,但真實的數字總是無法很精確。往往是第一趟出發時還是坦途的地方,待官兵返程時已成天塹。在察隅守防16年,歲月磨礪出老兵寬厚的性格:「察隅有千張面孔、千般姿態,作為守護這裡的人,這一切都是生命中美好的遇見。」
  • 清明,萬物滋長的好時節,不如拋卻愁緒去尋春
    清明,萬物滋長的好時節。河岸的柳樹抽出了新芽,燕子在靜如鏡的水面上飛過,幾隻燕兒的倒影錯落有致,仿佛一幅水墨畫。清明時節踏青去清明時節出門踏青由來已久,雖然這個時候還有一抹思念先人的淡淡憂傷,但春光明媚,萬物復甦,不如拋卻愁緒去尋春,到城外的青山綠水遊賞踏青,度過清明時節。正值周末,遇上一個好天氣,便覺得不出門一趟就浪費了好春光。
  • 每一次的分離,都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逢
    歷經50多天的奮戰疫情的猛攻終將退去援鄂醫療隊員與同行百姓的情誼也因離別而顯得傷感每一次的分離,都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逢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想必大家都知道,就算不了解其中的細節,也會知道中國有這麼一幅規模宏偉的畫作。這幅畫長528釐米,寬24.8釐米,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是一幅受人歡迎的巨作。畫中所描述的是北宋年間的都市生活,裡面的每一個景象,每一個角色都畫得非常細緻、清晰。
  • 田陽詩人||2019/04-清明時節
    田陽詩人||2019/04-清明時節
  • 清明時節,我們聊聊蘇州那些名人古墓
    每年清明時節的主題詞就是掃墓與踏青,這個時節的全國各地都能看到「掃墓大軍」。但在蘇州,把清明這個時節過得最有儀式感的倒不是本地人,而是鄰居上海人。都說亂世出英雄,可惜元末所有的光芒都是屬於朱元璋的,自稱吳王、把蘇州做都城的張士誠就像天空一閃而過的流星,隨著名將徐達攻入了閶門,苦守多時的蘇州城終於被攻破,也宣告了張士誠的末日。
  • 清明時節這幾件事情千萬別幹!
    清明時節,太陽高照,春雨漂灑,農村耕種忙綠,農作物很容易成活,所以人常說「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同時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節日,人們通過掃墓,向祖先和親人表達思念和孝心。開展山林禁火、踏青、蕩鞦韆、打馬球、插柳等豐富的風俗體育活動。老北京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清明節要去城隍廟燒香叩拜求籤問卜,天旱求雨(澇時求晴),求平安、求健康。
  • 離開不過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小的時候對離別還充滿了些許的期待,認為離別可能會帶來想不到的驚喜,長大上班後對離別充滿了悲傷和恐懼,因為深知離別的無奈與不舍,所以在上班的前兩年選擇不回,因為我怕自己承受不了離別的悲傷,如今只是在每一次的離別中學會了安慰自己,想著有朝一日總是會回來了,心裡也就沒那麼難過,也在這每一次的離別中學會了成長,因為無論如何開始明白:離開不過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 【地評線】紫金e評:載著滿滿的愛,出發!
    當天安門廣場國慶升旗儀式的5G直播信號流淌在空中,當南京、廣州、貴陽、鄭州等城市向祖國表白的燈光閃耀天際,這一切都讓人們明了,什麼是家國天下、休戚與共。每一次離別,都是為了更好地團圓;每一次休整,都是為了更好地出發。我們行囊裡,有滿滿的責任、滿滿的關愛、滿滿的夢想。前路雖有風雨溝壑,但惟有毅然出發、迎難而上,才能不負晴空排雲的時節,才能遇見氣象萬千的山河。
  • 清明時節的朋友圈祝福語,勿忘從前思念親人的經典勵志句子
    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過於渺小,任何浩大的歷史都是被處於最基層的小齒輪所推動,將先祖們的優良品格繼續發展下去,這便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最好方式。5. 清明節去踏青吧,踏出一片錦繡前程;清明節去旅遊吧,遊出一番歡喜無限;清明節去聚會吧,聚出一段兄弟情深。清明節小假期,逍遙過哦!6.
  • 讓每一次相逢都成為永遠,因為離別只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時間很短,天涯很遠,在這個世界上任何的地方都可以,居住很長的時間任意去到各個地方都是歸隱幸會流年。清風霓裳雨落,深情深笛,為念落筆成簇。每一個人活在這世上總會遇見,和離散每一個人都想在青春裡留下一抹淺綠,孰不知卻被清風翻錯了頁碼,黃昏開的書寫黎明則是無盡的翡葉,我在詩中撐起長歌浪遏飛舟翻一盞,歲月留香,唱一曲往事飛揚。
  • 平雨華:每一次出發 都是生命的囑託
    對於平雨華來說,這每一個日子都要提心弔膽,現在,他們平安歸來,他的心終於能放下了。「拼命三郎」舍小家為大家這個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始終把患者和員工裝在心底,把醫院發展當做頭等大事。站在新起點,不忘初心再出發,平雨華的目標是,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晉級三級甲等醫院,到2020年底,智能化的新院區投入使用。每一次出發,都帶著使命,每一次徵程,都是血與淚的付出,每一次收穫,都將為72萬成武人民帶來健康的光明。
  • 讀李清照在汴京寫下的一首詞,了解昔年京都清明時節的盛況
    這首詞描繪的是京都清明時的盛況,而與她同時期的人中,有一位名叫孟元老的人,寫下一部《東京夢華錄》,記載了京都的種種,算是繁華盛世的回憶錄,其中就有清明節的描述,我們今天就與李清照詞作個比照,一起了解昔年京都清明時節的盛況。
  • 清明時節路過楊開慧烈士陵園隨感
    清明時節路過楊開慧烈士陵園隨感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郭旺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蝶戀花·答李淑一》春暖花開季,又到清明時,連綿的陰雨天使得長沙縣開慧鎮顯得分外清爽,樹木和小草貪婪的吐故納新,呈現出勃勃生機。春雷一聲動,又長新枝柯。清晨,隆隆的春雷打破了開慧鎮寂靜的鄉野,清新的空氣中瀰漫起鳥語花香,各家的燈漸次亮了,人們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 清明時節三件事:柔肝、健脾、固陽氣
    ▲生命是美好的相遇正安文化(北京)為你歡喜展顏冬至後第108天,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我們迎來了清明節氣。在古人的觀念裡,108是代表完滿、吉祥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的第108天,是有很深含義的。中醫認為,清明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因此,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避免。▼
  • 上海:音樂廳銀杏廣場成網紅打卡地,引來市民駐足賞景拍照!
    2020年12月6日,上海,初冬時節,上海音樂廳門前銀杏廣場上銀杏樹金燦燦的黃葉色彩奪目,引來市民駐足賞景和拍照,這裡成網紅打卡地 。上海,初冬時節,上海音樂廳門前銀杏廣場上銀杏樹金燦燦的黃葉色彩奪目,引來市民駐足賞景和拍照,成網紅打卡地 。
  • 今日清明:清明何止雨紛紛,詩人筆下的垂柳繁花同樣動人
    《曆書》中有言:「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因此得名。」春深柳青,即是清明。清明標誌著暮春時節的正式開始。而如今的清明節,則是由清明這個節氣演變而來。掃墓祭祖、踏青、植樹、插柳皆是清明習俗。
  • 清明時節 豫臺兩地同步遙祭曹公
    清明時節 豫臺兩地同步遙祭曹公 2020年04月10日 11:3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10日訊 「雲霄有故人,清明常懷思」。
  • 清明時節情感波動大 癲癇患者應注意...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情感應激位列癲癇常見誘因之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人們以自己的方式懷念故人,難免悲傷,情緒波動較大。清明時節人往往會出現情緒低落、抑鬱的情況,癲癇患者更容易因為情緒激動誘發癲癇,需要做好預防。癲癇患者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度勞累、飲食不節、生活不規律、閃光、飲酒、飲食、聲音、打遊戲等都容易誘發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