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CTV4(ID:cctvzgxw)、人民日報(rmrbwx)、中國新聞社(CNS1952)
綜合編輯:新學語文(xyw9128)
習俗:祭灶王
【小年】這天,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對聯、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小年這天祭灶,
是民間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
在古詩中也多有提及。
面臉丹如朱頂鶴,
髭髯長似綠毛龜。
欲知相府生辰日,
此是人間祭灶時。
宋代詩人孫緯這首《獻壽》,
前兩句寫的是灶神相貌,
後兩句則是寫祭灶的活動。
【大年三十】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北船不到米如珠,
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灶,
只雞鬥酒定膰吾。
雖然眼下困苦,
但明天鄰家小年祭灶的雞酒,
一定會拿來與我同食的。
蘇軾這首詩,
雖是寫歲末生活的窘迫,
卻也很樂觀。
習俗:掃塵土
【掃塵】小年時,還要掃灰塵。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這一習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為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掃塵也寓意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習俗:剪窗花
【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過了臘月二十三,挨家挨戶就開始貼窗花了。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二龍戲珠,五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餘)等。
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貼上。如今多數人都是去買窗花,似乎會少了一絲喜悅和年味。習俗:貼春聯
【貼春聯】家家戶戶都要做的。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很多地方小年就開始貼春聯,算是比較早進入春節了。比較傳統的人家還是習慣,請寫字比較好的人來書寫春聯,用最普通的紅紙黑毛筆,簡樸卻年味兒十足。習俗:沐浴
【沐浴】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習俗:婚嫁
【婚嫁】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
【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習俗:吃麻糖
【吃麻糖】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傳說「小年」是上古神獸「年」的夥伴,喜吃灶糖,為了「小年」和灶王爺「能上天言好事」。中國人還形成了過小年吃灶糖的民俗。灶糖,外面有一層芝麻。裡邊是用麥芽糖凝固而成。習俗:吃餃子
民諺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寫福字,
二十五掃塵土,
二十六燉牛肉,
二七二八把面發,
二十九對聯貼門口,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傳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
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裡搗窮了。
臺灣則忌舂米,據說會有把風神搗下來之虞,恐怕給來年帶來風災。
祝福大家過個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新學語文」
主編微信:18175799983
投稿郵箱:xyw9128@qq.com
感謝您把每天珍貴的幾分鐘
留給一本書、幾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