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爆發的前夕,剛剛經歷過「兩伊戰爭」洗禮的伊拉克軍隊可謂正出於熱血狀態,對外態度強硬。雖然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兩國的軍隊表現得並不出色,但是在基建設施上確實分毫不差的。從世界各地購買的先進武器裝備層層武裝,整個伊拉克軍隊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在薩達姆一聲令下,伊拉克對科威特發起進攻,勢在必得。
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無視聯合國安理會的警告,以維護科威特主權為由強勢介入了這場戰爭,戰況瞬間扭轉。美軍先是搶奪了制空權,一眾先進戰機對著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一頓狂轟濫炸,隨機出動地面部隊,僅僅用了100個小時就結束了地面戰鬥,伊拉克敗得十分迅速。這場堪稱典範的現代化戰役,直接也「打醒」了中國,讓我國意識到軍隊和武器裝備現代化改革的必要性。
按理來說,伊拉克當好自稱全球第四,常規軍事實力的確不弱,在海灣戰爭中為何敗得這麼快呢?主流的一個觀念還是美軍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壓制。美國當時的武器裝備已經實現了現代化更新,就空軍來說,F-117隱身戰鬥機、F-15E轟炸機以及F-18超級大黃蜂就已經大批量服役,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在猛烈的炮火下形同虛設。同時,各種戰略飛彈和衛星定位系統也被運用於戰爭之中,精準的打擊直接讓伊拉克的通訊與防禦系統趨於癱瘓。
關於伊拉克的迅速戰敗,美國第二裝甲兵團的約翰·麥加接受媒體的採訪時曾經說出實情,還有另一個原因:他們所在的裝甲部隊在攻克伊拉克的地面防線時,一路少有抵抗,即使是偶爾遇到了偵查部隊,也只是象徵性地朝著他們開了幾槍邊舉手投降了,並且還走過來主動同他們握手。
這些士兵其實是兩伊戰爭期間被強制徵兵入伍的葉派教徒,他們不想為薩達姆政府賣命,只想放棄抵抗回到家中與親人團聚。還有傳言稱,一些伊拉克的裝甲部隊士兵不滿薩達姆的獨裁統治,在向美軍投降後,便選擇加入了聯軍的一方,轉頭攻擊薩達姆軍隊。由此可見,並不只是因為美軍太猛,伊拉克軍隊的消極抵抗、厭戰心理以及保守過時的作戰思想是導致伊拉克軍隊迅速崩盤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