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只堅持了42天的伊拉克為何沒成為第二個越南?

2020-12-26 騰訊網

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與越南戰爭中的北越可以說完全不同,這兩場戰爭的性質不同、目的不同、結局自然也不同。相比於北越與美國爭鬥十多年,伊拉克軍隊僅僅堅持了42天就被完全擊敗,這其中空襲佔了38天,地面戰僅有100小時。實際上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的潰敗,不僅令全世界軍事專家們一片譁然,也令美軍內部感到震驚。那麼當年號稱是世界第三的伊拉克,為何沒有像北越一樣,而是僅僅42天就徹底潰敗呢?

首先,戰爭的性質和背景完全不同。美軍自1961年開始介入越南戰爭,當時美蘇冷戰正處於白熱化階段。雙方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意識形態與地緣政治的大規模對抗。而分裂的越南正處於美蘇對抗的最前沿。美軍介入越南戰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東南亞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全面倒向蘇聯。而北越則是為了解放並統一全國,趕走美國侵略者和外國代理人。這使得越南戰爭實際上成為了美蘇冷戰白熱化階段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海灣戰爭的起因卻是伊拉克由於兩伊戰爭的消耗,國內經濟形勢非常糟糕,而且還欠下了巨額外債,薩達姆為解決經濟問題而直接武力入侵科威特。自二戰結束以來,基本上很少出現一個主權國家被另一個主權國家直接出兵佔領的事,這引起了全世界的不滿。當時冷戰行將結束,蘇聯馬上就要解體,冷戰的鐵幕已經鬆動。而美國和海灣國家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決心教訓一下伊拉克,這獲得了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支持。

其次,北越的身後有蘇聯等兩位大佬以及很多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持。不僅給武器給物資,中國甚至直接派部隊支援北越防空、指揮、物資運輸等。美國由於擔心中國出兵,始終不敢大規模轟炸和入侵北越。這使得北越有了穩固的大後方,不僅可以接收援助還可以整訓部隊,對北越的堅持作戰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而伊拉克呢?不僅蘇聯一言不發,美國決心收拾他,世界上就沒幾個國家真正支持伊拉克。伊拉克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對抗聯合國組織的多國部隊。本來伊拉克經過兩伊戰爭的消耗,早已虛弱無力,薩達姆窮兵黷武豈能不敗。

同時,越南的熱帶雨林氣候和複雜的地形,使得美軍的技術優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當時美軍與北越的武器並沒有太大的代差。反觀海灣戰爭,伊拉克平原沙漠的地形非常利於美軍高技術武器的發揮。而且美軍總結了越戰的經驗,推出了現代化高技術武器為核心的高度機械化作戰模式,讓當時的伊拉克完全沒有招架之力。伊拉克雖然此前與伊朗打了8年的兩伊戰爭,但雙方的戰術非常低劣,被西方觀察家譽為使用現代武器打了一場原始的戰爭。同時,伊拉克雖然號稱軍力世界第三,但其裝備的技術水平與美國存在代差,這些都使得伊拉克在美軍面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此外,越南戰爭中的北越是為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統一,在國家內部很有凝聚力。而薩達姆通過一系列血腥手段和殘酷鎮壓清除國內異己勢力,推行獨裁統治,導致國內人心惶惶。又與伊朗經歷8年血戰,國家從中等富裕一路達到了。雖然看起來伊拉克軍力龐大,「貧困線」以下。實際上很多軍人都是出工不出力,與美軍一經接觸要麼潰逃,要麼投降。伊拉克的慘敗也就順理成章了。

綜合來看,當年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無論是在軍力、國際環境還是民心方面都不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對手。與當年越南戰爭性質和背景方面也是大相逕庭,自然無法像北越那樣取得最後的勝利。伊拉克的失敗從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時起,就已經決定了。

相關焦點

  • 42天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敗的有多慘?
    「海灣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先後對伊拉克實施了「沙漠盾牌」、「沙漠風暴」、「沙漠軍刀」等軍事行動,以制裁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發動的一場地區局部戰爭。從1月17日戰爭打響到2月24日地面進攻,共持續了38天,伊拉克54萬軍隊傷亡達25%以上,坦克及火炮損失了一半,伊拉克前線軍隊戰鬥機下降了約50%。
  • 美國能用42天打敗伊拉克,為什麼20年打不下阿富汗
    美國用42天打敗伊拉克是指的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20年打不下阿富汗指的是從2001年起的阿富汗戰爭,事實上這是兩場性質完全不同的戰爭,所以很難在作戰時間長度上進行簡單的直接比較。為什麼說這是兩場性質完全不同的戰爭呢?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所面對的就是伊拉克的薩達姆政府,然而在阿富汗戰爭中美國所面對的卻並非某個具體的明確對手。
  • 為什麼說當年海灣戰爭「打醒」了中國
    1、戰爭時間短,坐擁百萬伊拉克軍隊的薩達姆只堅持了43天,就全線潰敗。可笑的是,在戰前,薩達姆還曾放下豪言:讓伊拉克成為第二個越南戰場,作為後人再看這件事兒的時候,屬實有些搞笑。2、多國聯軍的傷亡非常少,在整個海灣戰爭中,美軍以148人陣亡,458人受傷的傷亡輕鬆贏下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如此,這148人中,還有35個人死於友軍誤傷,因此真正死在伊拉克軍隊火力下的只有113人。
  • ...媲美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_歷史|越戰|韓戰|越南共和國
    此類病毒於1957年2月首發於中國貴州省西部,在8個月內席捲全球。發病率在15%~30%左右,病死率並不高,全球共有至少100萬人死於該病毒。二、越南戰爭:美國死亡人數為58318人,越南戰爭為越南反抗美國入侵的戰爭,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11月至1975年3月間冷戰中,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 海灣戰爭,伊拉克到底因何得罪美國,使其痛下殺手?
    戰爭必定會有傷亡損失,那麼當時美國為何要發動海灣戰爭呢?美國為什麼要頻頻針對伊拉克,發動海灣戰爭?1.控制中東的既定策略美國一直都想控制中東地區,這是由中東地區的特殊地位決定的。整個世界超60%的石油資源都聚集在中東地區,而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又大多聚集在海灣一帶。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尤其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石油資源的地位和作用逐漸凸顯了出來。
  •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到底慘敗到什麼程度?
    我是雜談胡侃,不繞圈子,直接說答案,海灣戰爭從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開始到結束,耗時42天,一場降維打擊,直接造成伊拉克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美元(兩伊戰爭打了將近8年損失3500億美元),從此伊拉克經濟被歐美控制,人民生活質量直接從之前的富有下跌到貧窮(戰前人均GDP400美元,戰後不足戰前1
  • 談論海灣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海灣戰爭發生在1991年,由於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行為,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於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為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進行的局部戰爭。這次戰爭是美國在冷戰結束以後及越南戰爭後的第一場規模較大的戰爭。
  • 海灣戰爭美軍才死100來人,而伊拉克戰爭卻死近5000人,為什麼?
    海灣戰爭與伊拉克戰爭是近30年來影響力最大的兩場國際戰爭,這兩場戰爭充分展示了美國的軍事實力。然而,同樣是美國針對伊拉克的戰爭,海灣戰爭美軍才死了100來人,而到了伊拉克戰爭卻死了近5000人,為什麼死亡人數會相差這麼大呢?
  • 海灣戰爭時期,把伊拉克換成中國,能頂住幾天?
    導語:海灣戰爭時期,把伊拉克換成咱們的話,能頂住幾天?答案別不信海灣戰爭爆發,美軍採用信息化作戰打擊伊拉克軍隊,通過拿下制空權,配合陸軍以及海軍,實施境內全方位打擊,將伊拉克軍隊的通訊、網絡、道路、電力措施摧毀,牢牢地掌握主動權。
  • 42天超千億美元,海灣戰爭再來一次,中國才是種子選手
    海灣戰爭是一場現代化高科技戰爭,其維持時間短,前後歷時只有42天,但是在整場戰爭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聯軍耗資超過千億美元。這是直觀的戰爭資金數字,而且還是當時的匯率。而在戰爭結束後,美國再次被伊拉克所困,又於2003年連同其他國家,又對伊拉克發起了一場新的戰爭,而且到目前為止,聯軍在伊拉克境內仍舊駐紮了一支龐大的軍事力量。所以,海灣戰爭是一場分為「戰爭中」和「戰爭後」兩個階段的大戰。既然是大戰,那麼耗資自然是水漲船高。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在伊拉克,前前後後已經投入了10萬億美元以上的資金。
  • 海灣戰爭,伊拉克軍隊傷亡十萬,為何只打死了1百多名美軍?
    海灣戰爭的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科威特是世界上富得流油的小國家,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石油,該國的石油資源佔世界石油資源的10%,是世界第四大石油輸出口國。雖然伊拉克的空軍也算是很強大,但沒有精確的導航系統和供定位系統,投入再多的力量也沒有什麼用,只能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分不清方向。伊拉克曾自稱是世界上第五個軍事強國,他們有飛機上千架,坦克4000多輛,火炮2800門,而且有很多先進的俄式裝備,地面部隊有120萬人。在空軍和坦克部隊被摧毀癱瘓的情況下,伊拉克軍隊像一隻拔了牙的野獸一樣,只能深入地下隱藏了起來。
  • 中國專家認為,美軍在海灣戰爭中會走越南老路,結果被上了一課
    美國是一個閒不住的國家,閒不住的具體表現就是二戰結束後參戰次數最多的國家就是美國了,而且就算有過慘敗,也沒能消磨掉他們對戰爭的熱情。在越南戰爭裡,美國深陷戰爭泥沼中難以自拔,打了20年以後美國最終還是失敗了,而且還損失了起碼2500億美金,連本國的經濟發展都受到了嚴重影響。
  • 為何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敗得那麼快?參戰美軍曾說出實情
    海灣戰爭爆發的前夕,剛剛經歷過「兩伊戰爭」洗禮的伊拉克軍隊可謂正出於熱血狀態,對外態度強硬。雖然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兩國的軍隊表現得並不出色,但是在基建設施上確實分毫不差的。從世界各地購買的先進武器裝備層層武裝,整個伊拉克軍隊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 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到底多慘?被39個國家圍攻,一敗塗地
    此時在中東美國的利益被伊拉克給侵犯了, 為了能控制中東, 美國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當時的伊拉克通過大量的軍購, 薩達姆擁有了一直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強大軍隊, 於是發動了科威特戰爭入侵科威特, 在24小時內就佔領了科威特。美國看到了自己在中東了利益被侵犯了, 這是完成了軍隊信息化的美軍戰爭機器已經開始了轟鳴。
  • 我軍實戰練兵10年的自信,還是讓海灣戰爭警醒,原來仗是這麼打
    1991年的伊拉克,常規軍事力量比我國還強,我們當時預測海灣戰爭是一場鋼鐵洪流的對決,美軍又是老調重彈,在空中優勢下狂轟亂炸,雖然伊拉克會慘敗,但是美國也沒好果子吃。但結果跌破我們眼鏡,伊拉克根本反抗餘地。
  • 以色列不參與海灣戰爭,為何伊拉克偏偏要打它,把它拉進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中東強人薩達姆領導下,伊拉克成為稱霸一方的地區軍事強國。為了實現一統阿拉伯的偉大夢想,薩達姆先後發動兩伊戰爭和科威特戰爭。其中由於科威特屬於阿拉伯陣營,也是美國中東石油利益的集中體現者,因此薩達姆的入侵行徑,招致西方社會和阿拉伯世界的一致反對。
  • 伊拉克戰爭,薩達姆只損失3萬兵力,剩餘幾十萬為何人間蒸發了?
    美軍為了自己的利益,仗著自己強大的軍事,在受到各國反對的情況下,以伊拉克私藏生化武器為理由,強行發起伊拉克戰爭,這也是近代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原本外界猜測,以伊拉克中東軍事綜合第一的實力,又佔據本土優勢,美軍想要打贏伊拉克必定會吃不小的苦頭,但其戰場局勢出乎外界意料,美軍依靠強大的空軍和海軍,前期數百枚戰斧飛彈進行遠程轟炸,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薩達姆所謂的百萬雄獅被擊潰,但疑惑的事情出現了,根據戰場統計伊拉克只損失了3萬多人,按照當時伊拉克真正的兵力至少有65萬左右,損失3萬人,應該還有強大的戰爭潛能,但為何薩達姆幾十萬大軍如同消失一般
  • 海灣戰爭後,柯林頓在任期間,為何不一鼓作氣推翻薩達姆政權
    其實推翻薩達姆,柯林頓不是沒想過,可是要通過軍事手段,柯林頓執政那會的條件和時機都還不成熟。箇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可是推翻一個政權,就得建立一個新的政權,好治理伊拉克。 對於美國來說,推翻伊拉克現有政權後,如果不扶持一個親美的政權,那麼將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也不切合美國的中東戰略。一旦薩達姆被自己推翻了,然後自己拍拍屁股就走人的話,一旦又出現了第二個敵視美國的新政權,繼續和美國對著幹,那和不推翻薩達姆政權有什麼區別!
  • 30年前伊拉克出動43個師,拼死15萬大軍,為何只打死27名美軍?
    作為現代戰爭的重要轉折點,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直到今天都被人們津津樂道,其中被談論最多的除了中東梟雄薩達姆的敗亡原因外,另外一個就是恐怖的戰損比。尤其是30年前爆發的第一次海灣戰爭,美軍更是向全世界交出了一副「完美答卷」。
  • 薩達姆為何要這樣做?海灣戰爭時期,科威特全部油井被付之一炬
    上世紀90年代,美國親率聯軍,舉兵66萬之眾,打著幫助科威特恢復主權的旗號,對伊拉克發起了冷戰謝幕後的全球第一場大規模武裝衝突,當時,伊拉克前後出動86萬士兵應敵,自此給中國民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海灣戰爭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