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伊拉克到底因何得罪美國,使其痛下殺手?

2020-12-14 黃叔觀察

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正式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伊拉克發起的長達一個多月的軍事打擊,最後迫使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

號稱世界第四大軍事實力的伊拉克就這樣淹沒在了聯合國軍的炮火中,據統計美國在這場戰爭中花費了大概600~700億美元的開支。

戰爭必定會有傷亡損失,那麼當時美國為何要發動海灣戰爭呢?

美國為什麼要頻頻針對伊拉克,發動海灣戰爭?

1.控制中東的既定策略

美國一直都想控制中東地區,這是由中東地區的特殊地位決定的。

中東地區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除了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之外,還具有極為特殊的地緣政治。

整個世界超60%的石油資源都聚集在中東地區,而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又大多聚集在海灣一帶。

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尤其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石油資源的地位和作用逐漸凸顯了出來。

而美國石油的20%,歐洲石油的30%以上和日本石油的70%都從中東地區進口,誰控制了中東的石油資源誰就控制了世界的經濟。

尤其是70年代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國逐漸建立起了石油美元的霸主地位,石油資源無疑是美國經濟的命脈。

這麼大的一塊肥肉擺在眼前,美國肯定不會袖手旁觀,控制中東地區是美國對外既定的政策。

誰要是影響和幹預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行動,誰就是美國的敵人。

而伊拉克就是這麼一個不把美國放在眼裡的出頭鳥。

1990年,號稱世界第四強軍事實力的伊拉克出兵科威特,想通過武力的手段佔領科威特地區豐厚的石油寶藏。

只要佔領了科威特,對不設邊防的沙烏地阿拉伯國家就能起到極大的威懾作用。

和美國的想法一樣,伊拉克也想成為中東地區的霸主並且壟斷中東地區石油資源的出口。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戰爭一爆發,遠在西方的美國就毛了,決定打著正義之師的旗號幫助科威特對伊拉克實行軍事反擊。

除此之外,中東地區不僅擁有豐厚的石油資源而且還具有極其特殊的地緣政治。

美國一直都想在中東地區建立一個符合自己利益的軍事基地,並派出一定的軍事力量駐紮在中東地區。

與此同時,美國一旦控制了中東地區就可以阻止蘇聯勢力的南下,也可以形成對蘇聯的經濟乃至軍事包圍圈。

可是伊拉克一直都是美國控制中東地區最大的阻力,其頻繁的軍事行動更是讓美國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

棒打出頭鳥,只有將伊拉克打得臣服才能加快美國控制中東地區的步伐,可美國沒有正當理由發起對伊拉克的進攻,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動給美國抓住了機會。

2.再次向蘇聯亮劍,洗刷恥辱

除了要爭奪中東地區的控制權之外,美國挑起海灣戰爭的另一目的就是要向蘇聯旁敲側擊,彰顯自己的實力。

韓戰和越南戰爭,是美國和蘇聯的暗中較量,可都是以美國失敗而告終,這無疑是貶低了美國在全世界的地位,讓其在蘇聯面前有點抬不起頭。

美國急需要一場勝利的戰爭來洗刷曾經失敗的恥辱,而海灣戰爭是美國重振雄風和向世界彰顯自己實力的唯一最好的機會。

所以這場戰爭只能勝利不能失敗,事實上最後這場戰爭美國是成功了,但是關於戰爭前的準備工作和對伊拉克的打擊力度是空前巨大的。

3.鞏固和昭示美國的地位和作用

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世界的整個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是日本經濟高速崛起,兩德實現統一,再就是歐洲國家形成利益共同體。

這對美國的霸權地位起到一定衝擊的同時也給了美國領導世界的機會。

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蘇聯已經成為了強弩之末,其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已經進一步衰弱,誰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 誰就能成為世界的主宰。

是時候該秀一秀自己的肌肉了,與其說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是帶有正義性質的倒不如說伊拉克是美國霸權地位形成途中的犧牲品。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美國組織和領導多達39個國家的聯合軍隊共計80萬人對伊拉克實行總攻,這個時候美國的領導權已經公然形成了。

美國非常重視這次與伊拉克的戰爭,勝利了就可以進一步奠基自己的霸主地位並洗刷前恥,而如果一旦失敗美國必然會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

總的來說

海灣戰爭是美國抓住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事實,而後對其發生的軍事打擊,其實美國的目的已經非常明確了,就是要打擊伊拉克從而實現自己控制中東地區的既定政策。

如果說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一種霸權主義的行徑,那麼美國想控制中東地區又何嘗不是霸權主義的滲透呢?

相關焦點

  •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到底慘敗到什麼程度?
    我是雜談胡侃,不繞圈子,直接說答案,海灣戰爭從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開始到結束,耗時42天,一場降維打擊,直接造成伊拉克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美元(兩伊戰爭打了將近8年損失3500億美元),從此伊拉克經濟被歐美控制,人民生活質量直接從之前的富有下跌到貧窮(戰前人均GDP400美元,戰後不足戰前1
  • 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到底多慘?被39個國家圍攻,一敗塗地
    美國看到了自己在中東了利益被侵犯了, 這是完成了軍隊信息化的美軍戰爭機器已經開始了轟鳴。 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量的化學武器為由發動了海灣戰爭。 美國便想通過自己發動的海灣戰爭來控制中東, 同時為國內軍工產業帶來巨大的訂單, 維持運轉。 而美國也想通過這場戰爭戰士美軍強大的現代化軍隊, 穩固美國的國際地位。
  • 42天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敗的有多慘?
    「海灣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先後對伊拉克實施了「沙漠盾牌」、「沙漠風暴」、「沙漠軍刀」等軍事行動,以制裁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發動的一場地區局部戰爭。戰爭最終以伊拉克的全面失敗而告終,實際意義上這是一場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戰爭,同時也是一場高科技戰勝傳統武器的戰爭,所以美國人才會驕傲地說:「這是一場矽片擊敗鋼鐵的勝利。」
  •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消滅薩達姆,美國在伊拉克獲得什麼利益?
    戰略利益其實美國自從海灣戰爭後,就一直想收拾伊拉克,只因蘇聯解體,美國一直忙於中東事務,等到老布希忙完蘇聯解體,已經到了連任選舉。對於老布希的連任選舉,在老布希來看,勢在必得,因為他打贏了海灣戰爭,為美國在中東拓展了利益。而且老布希還有二戰的光環,對於連任他很自信。
  • 海灣戰爭美軍才死100來人,而伊拉克戰爭卻死近5000人,為什麼?
    海灣戰爭與伊拉克戰爭是近30年來影響力最大的兩場國際戰爭,這兩場戰爭充分展示了美國的軍事實力。然而,同樣是美國針對伊拉克的戰爭,海灣戰爭美軍才死了100來人,而到了伊拉克戰爭卻死了近5000人,為什麼死亡人數會相差這麼大呢?
  • 海灣戰爭,只堅持了42天的伊拉克為何沒成為第二個越南?
    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與越南戰爭中的北越可以說完全不同,這兩場戰爭的性質不同、目的不同、結局自然也不同。相比於北越與美國爭鬥十多年,伊拉克軍隊僅僅堅持了42天就被完全擊敗,這其中空襲佔了38天,地面戰僅有100小時。實際上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的潰敗,不僅令全世界軍事專家們一片譁然,也令美軍內部感到震驚。
  • 兵敗如山倒,薩達姆遺憾不已,海灣戰爭另有隱情!
    海灣戰爭的興起,直接改變了世界戰爭形態,不光如此,在經歷了這場戰爭以後,伊拉克的國力也一落千丈,至今都無法回到薩達姆領導時的水平。人都具有多面性,薩達姆其人更是如此。在薩達姆的努力下,伊拉克的經濟飛速增長,進而帶動了其他領域的進步,在薩達姆的帶領下,伊拉克的軍事實力開始猛漲,假設伊拉克能夠就這樣發展下去,未來一定不可限量。但是薩達姆卻選擇發動了科威特戰爭。原本伊拉克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美國的政治布局,而這場戰爭正好給了美國一個藉口,於是海灣戰爭便爆發了。
  • 以色列不參與海灣戰爭,為何伊拉克偏偏要打它,把它拉進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中東強人薩達姆領導下,伊拉克成為稱霸一方的地區軍事強國。為了實現一統阿拉伯的偉大夢想,薩達姆先後發動兩伊戰爭和科威特戰爭。其中由於科威特屬於阿拉伯陣營,也是美國中東石油利益的集中體現者,因此薩達姆的入侵行徑,招致西方社會和阿拉伯世界的一致反對。
  • 海灣戰爭,伊拉克軍隊傷亡十萬,為何只打死了1百多名美軍?
    海灣戰爭的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科威特是世界上富得流油的小國家,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石油,該國的石油資源佔世界石油資源的10%,是世界第四大石油輸出口國。1990年8月2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在國際社會多次警告無效後,於1991年1月15號,以美國為首的40國聯合國部隊,向伊拉克發動了沙漠盾牌、沙漠風暴和海上聯合攔截行動。在伊拉克戰爭一個多月後,聯合國部隊停止戰爭並宣告伊拉克戰敗,在同年4月伊拉克退出了科威特。
  • 海灣戰爭時期,科威特全部油井被付之一炬
    上世紀90年代,美國親率聯軍,舉兵66萬之眾,打著幫助科威特恢復主權的旗號,對伊拉克發起了冷戰謝幕後的全球第一場大規模武裝衝突,當時,伊拉克前後出動86萬士兵應敵,自此給中國民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海灣戰爭爆發了。
  • 為什麼說當年海灣戰爭「打醒」了中國
    1、戰爭時間短,坐擁百萬伊拉克軍隊的薩達姆只堅持了43天,就全線潰敗。可笑的是,在戰前,薩達姆還曾放下豪言:讓伊拉克成為第二個越南戰場,作為後人再看這件事兒的時候,屬實有些搞笑。2、多國聯軍的傷亡非常少,在整個海灣戰爭中,美軍以148人陣亡,458人受傷的傷亡輕鬆贏下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如此,這148人中,還有35個人死於友軍誤傷,因此真正死在伊拉克軍隊火力下的只有113人。
  • 海灣戰爭時期,把伊拉克換成中國,能頂住幾天?
    導語:海灣戰爭時期,把伊拉克換成咱們的話,能頂住幾天?答案別不信海灣戰爭爆發,美軍採用信息化作戰打擊伊拉克軍隊,通過拿下制空權,配合陸軍以及海軍,實施境內全方位打擊,將伊拉克軍隊的通訊、網絡、道路、電力措施摧毀,牢牢地掌握主動權。
  • 海灣戰爭;越戰結束後美國最成功的一次秀肌肉——四千比十萬
    相反,蘇聯的老對手美國卻過得順風順水,蘇聯崩潰在即,世界將會步入新的格局,美國成為當時直到現在最強大的國家,為了鞏固這一地位,將中東的石油資源掌控在自己手中成為美國的重中之重,海灣戰爭更是最好的切入點。而此時的中東世界混亂不止,不曾止息的阿以戰爭、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阿拉伯世界一片硝煙。
  • ...媲美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_歷史|越戰|韓戰|越南共和國
    根據美國二戰後死亡人數最多的事件來排序:一、亞洲流感:美國死亡人數估計在7萬至11萬6千之間。亞洲流感可能大家聽得不多,亞洲流感是一種最初於1957年在中國爆發的流行性感冒,該病隨後在同年傳遍全世界(包括美國)。病毒一直持續到1958年,是人類第二次威脅性的大流感是「亞洲流感」。這次流感因首發地為亞洲而得名,應稱為甲2(H2N2)亞型流感。
  • 為什麼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又被稱為浪費錢的戰爭?
    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繞開聯合國安理會,於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軍事行動,史稱伊拉克戰爭,由於這次戰爭實際上是1990年海灣戰爭的繼續,所以,這次戰爭也被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
  • 美國並未得到聯合國授權,為何卻敢發起伊拉克戰爭?原因很簡單
    聯合國不可能授權一個霸權國家肆意的發起任何戰爭。而美國深知這個道理,他也不可能得到聯合國的授權。美國當初對伊拉克發起戰爭,是以「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直接繞開了聯合國對伊拉克開戰。在這場戰爭當中,美國以壓倒性的優勢迅速取得了勝利。
  • 伊拉克戰爭時,薩達姆將其強大的空軍戰機全部埋葬,原因真意外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靠戰爭發家的,尤其是在二戰裡美國可以說是嘗到了不少甜頭,所以他們就將這樣的發展模式延續了下去,如果世界上沒有戰爭那就想辦法找藉口創造戰爭,例如伊拉克戰爭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伊拉克戰爭也被稱作是第二次海灣戰爭,在海灣戰爭才過了12年的時候伊拉克戰爭就爆發了,大家普遍認為它是海灣戰爭的一種延續。
  • 為何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敗得那麼快?參戰美軍曾說出實情
    海灣戰爭爆發的前夕,剛剛經歷過「兩伊戰爭」洗禮的伊拉克軍隊可謂正出於熱血狀態,對外態度強硬。雖然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兩國的軍隊表現得並不出色,但是在基建設施上確實分毫不差的。從世界各地購買的先進武器裝備層層武裝,整個伊拉克軍隊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 為什麼說,美國伊朗一旦爆發戰爭,第一個遭殃的是伊拉克?
    美國和伊朗一旦爆發戰爭,第一個遭殃的恰恰是伊拉克。據美國《華盛頓郵報》消息稱,在川普任期最後幾周內,伊拉克政府感到十分緊張,該國高層擔心美國和伊朗在最後一刻的對抗,可能殃及伊拉克本土。為何這麼說?目前伊拉克總理穆斯塔法卡迪米接到了美國的暗示,要求其加大對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的壓制力度。過去一年來,這些民兵的火箭彈多次襲擊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和軍事基地。
  • 伊拉克被美國打的有多慘?
    海灣戰爭之後的伊拉克戰場就能給你帶來這種場景體驗。美國在和蘇聯的冷戰期內發動過至少三次大規模的局部戰爭。第一次韓戰,第二次越南戰爭,而海灣戰爭是美國繼越南戰爭之後,再次挑起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前兩次戰爭美國皆以失敗而告終,而海灣戰爭美國卻以不負吹灰之力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終於讓美國找回了一次成就感。在與伊拉克的海灣戰爭中,美國投入了大量的新科技武器,還組織了一支來自39個國家的聯軍共計80萬人,打的伊拉克沒有任何還手的能力。